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

上传人:Ameli****keyy 文档编号:10114331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63.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档描述:

《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171796.2 (22)申请日 2020.03.12 (71)申请人 黑龙江工业学院 地址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南大街 97号 (72)发明人 徐涛王亚军程曈屈年华 王海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61223 代理人 张明 (51)Int.Cl. E21F 11/00(2006.01) E21F 16/00(2006.01) E21F 17/1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57。

2、)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包括箱体, 箱体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将其与地面固 定的稳固机构; 所述箱体四周设有多个充气气 囊, 多个充气气囊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体, 每个 充气气囊的底端均与箱体固定连接, 每个充气气 囊的顶端均固定在用于带动其上升下降的升降 机构上, 升降机构固定在箱体侧面上; 所述箱体 内部还设有用于随时监测矿警内水灾情况的监 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能作为临时逃生通 道, 又能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煤矿水灾应急救援 装置。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11271115 A 2020.06.12 CN 111271115 A 1.一种煤矿水灾应。

3、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用于组成临时逃生通道的箱体 (1), 箱体(1)内设有氧气瓶, 箱体(1)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将其与地面固定的稳固机构; 所述 箱体(1)四周设有多个充气气囊(6), 多个充气气囊(6)通过连接件(7)连接成一体, 每个充 气气囊(6)的底端均与箱体(1)固定连接, 每个充气气囊(6)的顶端均固定在用于带动其上 升下降的升降机构上, 升降机构固定在箱体(1)侧面上; 所述箱体(1)内部还设有用于随时 监测矿警内水灾情况的监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依 次套设在一起的一级圆筒(8)、 二级圆筒(9)、。

4、 三级圆筒(10)以及四级圆筒(11); 所述一级圆 筒(8)与二级圆筒(9)之间设有驱动气缸(12), 驱动气缸(12)缸筒的一端固定在二级圆筒 (9)底部, 驱动气缸(12)缸筒的另一端穿过三级圆筒(10)并且固定有第一滑轮(13), 驱动气 缸(12)的伸缩端穿过二级圆筒(9)与一级圆筒(8)底部固定连接, 一级圆筒(8)底部还与第 一绳索(14)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绳索(14)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13)与三级圆筒(10)下端固 定连接, 三级圆筒(10)上端还通过杆体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15), 第二滑轮(15)位于四级 圆筒(11)内部, 并且四级圆筒(11)侧壁上开设有与杆体滑动连。

5、接的槽缝; 所述二级圆筒(9) 上表面与第二绳索(16)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绳索(16)另一端穿过四级圆筒(11)同时绕过第 二滑轮(15)与四级圆筒(11)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圆筒(8)固定在箱体(1)侧面上, 所述 充气气囊(6)的顶端固定在四级圆筒(11)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红 外图像采集设备(17), 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分别安装在煤矿工人身上和煤矿巷道的巷 帮, 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用于监测巷道水仓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据; 利用安 装在煤矿巷道巷帮的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与积水水面位置的识别。

6、来获得巷道积水高度 H, 当巷道内异常涌水速度过快时, 每间隔一段时间TN就重新测定一次巷道积水高度HN, 这时 便能测定出巷道积水高度的增长速度为(HNH)/TN; 所述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与微处理 器(18)连接, 微处理器(18)与报警装置连接, 微处理器(18)将信号传递给报警装置, 报警装 置接收信号的同时发送报警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 警器(19)、 数据处理模块(20)以及数据传输模块(21); 所述报警器(19)用于持续发送报警 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处理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采集的数据, 。

7、数据传输模块 (21)用于将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煤矿安全监测中心, 煤矿安全监测中 心将数据发送给救援人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固机构包括锥 形体(22), 锥形体(22)固定在螺母(23)侧壁, 螺母(23)与螺杆(24)螺纹连接, 螺杆(24)一端 与电机(25)的输出轴连接, 电机(25)固定在支撑架(26)上, 支撑架(26)与箱体(1)固定连 接; 所述螺母(23)通过滑动组件与支撑架(26)侧壁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内部设 有吸水机构, 吸水机。

8、构包括水泵(2)和贴附在煤矿巷道内侧壁的吸水棉, 水泵(2)的外壳体 固定在箱体(1)中部, 水泵(2)的进水口固定有进水管(3), 进水管(3)穿过箱体(1)与外部连 通, 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软管(4)与多个喷洒头(5)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固机构的数量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271115 A 2 为四个, 四个稳固机构的支撑架(26)分别固定在箱体(1)的四个角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 条(27), 滑条(27)固定在所述螺母(23)侧壁, 滑条。

9、(27)与支撑架(26)上开设的滑槽(28)滑 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四角均 设有一第三绳索(29), 第三绳索(29)一端与箱体(1)固定连接, 第三绳索(29)另一端固定有 用于将其与墙壁稳固固定的飞虎爪(3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7)为拉 链, 所述充气气囊(6)通过拉链连接成一体, 充气气囊(6)包括外层气囊体, 外层气囊体内部 还设有内层气囊体, 外层气囊体与内层气囊体之间为空腔, 内层气囊体上开设有用于与充 气机构连接的进气口。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10、 CN 111271115 A 3 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煤矿救助用具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煤矿水灾是矿井煤炭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 水灾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从事煤矿 井下探放水、 开拓、 掘进、 采煤等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 一般分为含水层出水、 地表水等通过 各种管道涌入矿井, 当矿井涌入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 就会造成矿井水灾, 水灾事故发生频 率上升, 突发性较强人员伤亡大, 为防治煤矿水灾, 对矿井充水的监测与预警, 要具备适时 性和定量预警性; 一旦突发大量涌水, 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迅速判定水灾性质。

11、, 了 解突水地点、 影响范围、 静止水位、 估计突水量、 补给水源以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之后掌握 灾区范围、 搞清楚事故人员分布, 分析被困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 以便于迅速组织抢救, 根 据突水量的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 积极采取排、 堵、 截等措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煤矿水灾 应急救援装置, 只是单纯的起到了封堵的作用, 一旦涌水速度过快仅仅采用封堵很难保证 人员安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即能作为临时逃生通 道, 又能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同时还能为救援人员搜救提供便利的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矿水。

12、灾应急救援装置, 包括多个用于组成临时逃生 通道的箱体, 箱体内设有氧气瓶, 箱体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将其与地面固定的稳固机构; 所述 箱体四周设有多个充气气囊, 多个充气气囊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体, 每个充气气囊的底端 均与箱体固定连接, 每个充气气囊的顶端均固定在用于带动其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上, 升 降机构固定在箱体侧面上; 所述箱体内部还设有用于随时监测矿警内水灾情况的监测装 置。 0005 上述升降机构包括依次套设在一起的一级圆筒、 二级圆筒、 三级圆筒以及四级圆 筒; 所述一级圆筒与二级圆筒之间设有驱动气缸, 驱动气缸缸筒的一端固定在二级圆筒底 部, 驱动气缸缸筒的另一端穿过三级圆筒并且固。

13、定有第一滑轮, 驱动气缸的伸缩端穿过二 级圆筒与一级圆筒底部固定连接, 一级圆筒底部还与第一绳索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绳索另 一端绕过第一滑轮与三级圆筒下端固定连接, 三级圆筒上端还通过杆体固定连接有第二滑 轮, 第二滑轮位于四级圆筒内部, 并且四级圆筒侧壁上开设有与杆体滑动连接的槽缝; 所述 二级圆筒上表面与第二绳索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绳索另一端穿过四级圆筒同时绕过第二滑 轮与四级圆筒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圆筒固定在箱体侧面上, 所述充气气囊的顶端固定 在四级圆筒顶端。 0006 上述监测装置包括红外图像采集设备, 红外图像采集设备分别安装在煤矿工人身 上和煤矿巷道的巷帮, 红外图像采集设备。

14、用于监测巷道水仓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 等数据; 利用安装在煤矿巷道巷帮的红外图像采集设备与积水水面位置的识别来获得巷道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271115 A 4 积水高度H, 当巷道内异常涌水速度过快时, 每间隔一段时间TN就重新测定一次巷道积水高 度HN, 这时便能测定出巷道积水高度的增长速度为/TN; 所述红外图像采集设备与微处理器 连接, 微处理器与报警装置连接, 微处理器将信号传递给报警装置, 报警装置接收信号的同 时发送报警信号。 0007 上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 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报警器用于持 续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红。

15、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 数据传输模 块用于将红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煤矿安全监测中心, 煤矿安全监测中心将数 据发送给救援人员。 0008 上述稳固机构包括锥形体, 锥形体固定在螺母侧壁, 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 螺杆一 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 支撑架与箱体固定连接; 所述螺母通过滑动 组件与支撑架侧壁滑动连接。 0009 上述箱体内部设有吸水机构, 吸水机构包括水泵和贴附在煤矿巷道内侧壁的吸水 棉, 水泵的外壳体固定在箱体中部, 水泵的进水口固定有进水管, 进水管穿过箱体与外部连 通, 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连接软管与多个喷洒头连接。 0010 上述稳固机构的数量为。

16、四个, 四个稳固机构的支撑架分别固定在箱体的四个角 落。 0011 上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条, 滑条固定在所述螺母侧壁, 滑条与支撑架上开设的滑槽 滑动连接。 0012 上述箱体四角均设有一第三绳索, 第三绳索一端与箱体固定连接, 第三绳索另一 端固定有用于将其与墙壁稳固固定的飞虎爪。 0013 上述连接件为拉链, 所述充气气囊通过拉链连接成一体, 充气气囊包括外层气囊 体, 外层气囊体内部还设有内层气囊体, 外层气囊体与内层气囊体之间为空腔, 内层气囊体 上开设有用于与充气机构连接的进气口。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5 1、 本发明提供的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用于在煤矿巷道出现水灾紧急。

17、逃生时使 用, 煤矿在出现水灾后水位会升高, 水位升高后会给人们逃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而本申请 设有箱体用于煤矿工人站立, 避免湍急的水流将人冲走, 同时箱体又利用稳固机构将其固 定, 提高了箱体的稳定性, 箱体一方面可用于煤矿工人站立使用, 另一方面多个箱体在水位 逐步升高后共同作为逃生救援的临时通道。 0016 2、 本发明在箱体四周还设有多个充气气囊, 在使用时利用充气机构通过进气口向 内层气囊体与外层气囊体之间充气, 使气囊内部逐步充满气体, 在充气的同时还会利用升 降机构带动其上升下降, 升降机构的驱动件是驱动气缸, 通过驱动气缸与动滑轮带动多级 圆筒逐级伸缩, 同时升降机构还带动。

18、充气气囊上升, 多个充气气囊充气并上升后利用拉链 将其连接成一体, 这时多个充气气囊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在水势异常时作为临时避免场 所。 0017 3、 本发明还设有监测装置, 用于监测巷道水仓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 据, 本发明还设有报警装置用于持续发送报警信号, 同时将被困者所处的位置, 所在巷道的 水仓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据发送给煤矿安全监测中心, 煤矿安全监测中心将 数据发送给救援人员。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271115 A 5 0018 4、 本申请还设有水泵, 利用水泵与煤矿巷道内侧壁贴附的吸水棉配合, 在煤矿巷 道内积水高度超过箱体后, 启。

19、动水泵, 水泵将巷道内存留的一部分水通过连接软管喷洒到 煤矿巷道内侧壁贴附的吸水棉上, 利用吸水棉吸收多余的水分来降低巷道积水高度。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稳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升降机构与箱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框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 箱体; 2、 水泵; 3、 进水管; 4、 连接软管; 5、 喷洒头; 6、 充气气囊; 7、 连接件; 8、 一级 圆筒; 9、 二级圆筒; 10、 三级圆筒; 11、 四级圆筒。

20、; 12、 驱动气缸; 13、 第一滑轮; 14、 第一绳索; 15、 第二滑轮; 16、 第二绳索; 17、 红外图像采集设备; 18、 微处理器; 19、 报警器; 20、 数据处理 模块; 21、 数据传输模块; 22、 锥形体; 23、 螺母; 24、 螺杆; 25、 电机; 26、 支撑架; 27、 滑条; 28、 滑槽; 29、 第三绳索; 30、 飞虎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 实施例1: 002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包括多个用于组。

21、成临时逃生通 道的箱体1, 箱体1内设有氧气瓶, 箱体1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将其与地面固定的稳固机构; 所 述箱体1四周设有多个充气气囊6, 多个充气气囊6通过连接件7连接成一体, 每个充气气囊6 的底端均与箱体1固定连接, 每个充气气囊6的顶端均固定在用于带动其上升下降的升降机 构上, 升降机构固定在箱体1侧面上; 所述箱体1内部还设有用于随时监测矿警内水灾情况 的监测装置。 0029 本申请提供一种即能作为临时逃生通道, 又能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煤矿水灾应急 救援装置; 煤矿在出现水灾后水位会升高, 水位升高后会给人们逃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本 申请设有箱体, 并利用稳固机构将其固定, 水流湍急。

22、时煤矿工人站立在箱体上避免湍急的 水流将人冲走, 同时箱体一方面用于煤矿工人站立使用, 另一方面多个箱体在水位逐步升 高后共同作为逃生救援的临时通道; 0030 本申请在箱体四周还设有多个充气气囊, 在使用时利用充气机构通过进气口向内 层气囊体与外层气囊体之间充气, 使气囊内部逐步充满气体, 在充气的同时还会利用升降 机构带动其上升下降, 升降机构的驱动件是驱动气缸, 通过驱动气缸与动滑轮带动多级圆 筒逐级伸缩, 同时升降机构还带动充气气囊上升, 多个充气气囊充气并上升后利用拉链将 其连接成一体, 这时多个充气气囊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在水势异常时作为临时避免场所。 0031 实施例2: 00。

23、3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依次套设在一起的一级圆筒8、 二级圆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271115 A 6 筒9、 三级圆筒10以及四级圆筒11; 所述一级圆筒8与二级圆筒9之间设有驱动气缸12, 驱动 气缸12缸筒的一端固定在二级圆筒9底部, 驱动气缸12缸筒的另一端穿过三级圆筒10并且 固定有第一滑轮13, 驱动气缸12的伸缩端穿过二级圆筒9与一级圆筒8底部固定连接, 一级 圆筒8底部还与第一绳索14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绳索14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13与三级圆筒 10下端固定连接, 三级圆筒10上端还通过杆体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15, 第二滑轮15位于四 级圆。

24、筒11内部, 并且四级圆筒11侧壁上开设有与杆体滑动连接的槽缝; 所述二级圆筒9上表 面与第二绳索16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绳索16另一端穿过四级圆筒11同时绕过第二滑轮15与 四级圆筒11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圆筒8固定在箱体1侧面上, 所述充气气囊6的顶端固定 在四级圆筒11顶端; 0033 本申请的升降机构采用依次套设在一起的一级圆筒、 二级圆筒、 三级圆筒以及四 级圆筒, 该升降机构利用驱动气缸驱动四级圆筒逐级伸缩, 操作简单方便, 避免采用复杂的 升降机构在被水浸泡出现不能工作的问题。 0034 实施例3: 003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 红。

25、外图像采集设 备17分别安装在煤矿工人身上和煤矿巷道的巷帮, 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用于监测巷道水仓 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据; 利用安装在煤矿巷道巷帮的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与 积水水面位置的识别来获得巷道积水高度H, 当巷道内异常涌水速度过快时, 每间隔一段时 间TN就重新测定一次巷道积水高度HN, 这时便能测定出巷道积水高度的增长速度为HNH/ TN; 所述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与微处理器18连接, 微处理器18与报警装置连接, 微处理器18 将信号传递给报警装置, 报警装置接收信号的同时发送报警信号; 0036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19、 数据处理模块20以及数据传输模块21; 。

26、所述报警器 19用于持续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处理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采集的数 据, 数据传输模块21用于将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煤矿安全监测中心, 煤 矿安全监测中心将数据发送给救援人员。 0037 本申请设有监测装置, 用于监测巷道水仓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据, 本 发明还设有报警装置用于持续发送报警信号, 同时将被困者所处的位置, 所在巷道的水仓 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据发送给煤矿安全监测中心, 煤矿安全监测中心将数据 发送给救援人员。 0038 实施例4: 0039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 所述稳固机构包括锥形体22, 锥形体22固定。

27、在螺母23侧 壁, 螺母23与螺杆24螺纹连接, 螺杆24一端与电机25的输出轴连接, 电机25固定在支撑架26 上, 支撑架26与箱体1固定连接; 所述螺母23通过滑动组件与支撑架26侧壁滑动连接; 0040 所述稳固机构的数量为四个, 四个稳固机构的支撑架26分别固定在箱体1的四个 角落; 0041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条27, 滑条27固定在所述螺母23侧壁, 滑条27与支撑架26上 开设的滑槽28滑动连接。 0042 本申请利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 螺杆转动带动螺母沿其上下运动, 螺母上下运动 带动固定在螺母23侧壁固定的锥形体22逐步向下运动来实现对箱体的固定。 0043 实施例5: 说。

28、明书 4/5 页 7 CN 111271115 A 7 004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 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吸水机构, 吸水机构包括水泵2和贴附 在煤矿巷道内侧壁的吸水棉, 水泵2的外壳体固定在箱体1中部, 水泵2的进水口固定有进水 管3, 进水管3穿过箱体1与外部连通, 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连接软管4与多个喷洒头5连接; 设 有吸水装置, 能将煤矿巷道内聚积的水分喷洒到吸水棉上, 降低巷道的水位, 保证人员的安 全; 0045 所述箱体1四角均设有一第三绳索29, 第三绳索29一端与箱体1固定连接, 第三绳 索29另一端固定有用于将其与墙壁稳固固定的飞虎爪30, 利用飞虎爪30能进一步保证箱体。

29、 1的稳定性; 0046 所述连接件7为拉链, 所述充气气囊6通过拉链连接成一体, 充气气囊6包括外层气 囊体, 外层气囊体内部还设有内层气囊体, 外层气囊体与内层气囊体之间为空腔, 内层气囊 体上开设有用于与充气机构连接的进气口。 0047 本发明工作原理: 0048 在煤矿巷道出现水灾时, 煤矿工人有序撤离, 水势较大时煤矿工人将煤矿巷道附 近的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拉出, 利用稳固机构将箱体稳固在地面, 利用电机带动螺杆转 动, 螺杆转动带动螺母沿其上下运动, 螺母上下运动带动固定在螺母23侧壁固定的锥形体 22逐步向下运动来实现对箱体的固定; 箱体的固定好之后, 煤矿工人站立在箱体上, 。

30、避免湍 急的水流将人冲走, 在水流较缓慢时, 多个箱体共同作为逃生救援的临时通道; 0049 一旦出现水势异常湍急时, 人员站在箱体1上表面, 利用充气机构通过进气口向内 层气囊体与外层气囊体之间充气, 使气囊内部逐步充满气体, 在充气的同时还会利用升降 机构带动其上升下降, 升降机构的驱动件是驱动气缸, 通过驱动气缸与动滑轮带动多级圆 筒逐级伸缩, 同时升降机构还带动充气气囊上升, 多个充气气囊充气并上升后利用拉链将 其连接成一体, 这时多个充气气囊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在水势异常时作为临时避免场所; 0050 在箱体上组成的临时避免场所避免等待救援时, 安装在煤矿工人身上和煤矿巷道 的巷帮。

31、的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用于监测巷道水仓水位、 巷道积水高度增长速度等数据; 利 用安装在煤矿巷道巷帮的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与积水水面位置的识别来获得巷道积水高 度H, 当巷道内异常涌水速度过快时, 每间隔一段时间TN就重新测定一次巷道积水高度HN, 这 时便能测定出巷道积水高度的增长速度为HNH/TN; 所述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与微处理器 18连接, 微处理器18与报警装置连接, 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19、 数据处理模块20以及数据传 输模块21; 所述报警器19用于持续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处理红外图像 采集设备17采集的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21用于将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采集。

32、的数据发送给煤 矿安全监测中心, 煤矿安全监测中心将数据发送给救援人员; 0051 这样救援人员就能实时监测被困人员所处环境的变化, 同时还能根据安装在煤矿 工人身上的红外图像采集设备17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 提高救援效率。 0052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即能作为临时逃生通道, 又 能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同时还能为救援人员搜救提供便利的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 0053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 任 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271115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9 CN 111271115 A 9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0 CN 111271115 A 10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1 CN 111271115 A 11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2 CN 111271115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煤矿 水灾 应急 救援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煤矿水灾应急救援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1143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