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控制装置.pdf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控制装置.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87772.2 (22)申请日 2020.07.16 (71)申请人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 号海尔工业园 申请人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高玉辉程绍江禚百田魏代武 孙继国时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82 代理人 白改芳宋宝库 (51)Int.Cl. F24F 11/30(2018.01) F24F 11/61(2018.01) F24F 11/64(20。
2、18.01) F24F 11/65(2018.01) F24F 11/77(2018.01) F24F 11/81(2018.01) F24F 11/88(2018.01) F24F 110/10(2018.01) (54)发明名称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 方法、 控制装置, 其中的空调组件包括空调器以 及新风机, 所述新风机包括第一风道、 第二风道 以及换热芯体, 所述第一风道配置有第一风机, 以便通过第一风机将室外环境的室外空气经所 述第一风道引入室内空间, 所述第二风道配置有 第二风机, 以便通过第二风机将室内空间的室内 。
3、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引出至室外环境, 所述控制 方法包括: 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 检 测室外温度;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的情形 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通过这 样的设置, 本发明能够谋求提高室内空间的用户 的体验。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11928413 A 2020.11.13 CN 111928413 A 1.一种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组件包括能够对室内空气的 温度进行调节的空调器以及能够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互换的新风机, 所述新风机包括第一风道、 第二风道以及同属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换热芯 体, 所。
4、述第一风道配置有第一风机, 以便通过第一风机将室外环境的室外空气经所述第一 风道引入室内空间, 所述第二风道配置有第二风机, 以便通过第二风机将室内空间的室内 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引出至室外环境, 所述联合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 检测室外温度;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设定 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的情形下, 检测室内温度;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 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确定室内温度的下降速度;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至少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 定速度的情形下, 至少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包括: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 形下, 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使第二风机的转速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 定速度的情形下, 至。
6、少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包括: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 形下, 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使第二风机以转速分区段的方式间隔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在室内温度 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形下, 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机上设置有第三风道, 所述第三风道的上游侧与室内空间连通, 所述第三风道的下游侧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所 述第三风道的上游侧配置有旁通风门, 所述的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
7、形下, 开启 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形下, 打开所述旁通风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组件还包括湿度调节模 块,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且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减小至设定温度 差值的情形下, 开启湿度调节模块以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 或者 所述的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 括: 开启湿度调节模块以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928413 A 2 在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减小至设定湿度差值且室内温度。
8、未达到 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9.一种空调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组件包括控制模块, 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 法。 10.一种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 方法的程序, 其中, 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所述程序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组件的 联合控制方法。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928413 A 3 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
9、气处理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 控制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如 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等)-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 可以向室内空间 提供冷量或者热量, 从而降低或者升高室内空间的温度。 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是通 过四通阀的切换来完成的。 具体地, 通过四通阀切换冷媒在回路中的流动路径, 使得: 在空 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 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而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 而在空调器处于制热 模式时, 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而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0003 如果空调器较长时间处于上述的。
10、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则由于始终是室内空间的 空气在循环, 因此空气品质会变差。 鉴于此, 目前出现了增设新风模块的空调器。 新风模块 主要是将室外环境的空气引入室内空间, 从而通过将室内空间用于循环的空气进行部分替 换、 更新的方式改善空气品质。 0004 在通过新风模块引入新风时, 在将新风引入的功能与制冷/制热功能相独立地进 行实现(如在新风引入的过程中暂时地牺牲制冷/制热功能)的情形下, 会对室内空间的用 户体验有一定的影响。 0005 相应地, 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技术问题 0007 有鉴于此,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功能的过。
11、程中能够改善室内 空间的用户的体验的空调组件及其联合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 0008 解决方案 0009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所述空调组件包括能够对 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空调器以及能够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互换的新风机, 所 述新风机包括第一风道、 第二风道以及同属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换热芯体, 所 述第一风道配置有第一风机, 以便通过第一风机将室外环境的室外空气经所述第一风道引 入室内空间, 所述第二风道配置有第二风机, 以便通过第二风机将室内空间的室内空气经 所述第二风道引出至室外环境, 所述联合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 检。
12、测室外温度;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0010 通过这样的设置, 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由于引入新风导致制冷效果变差的现象。 如设定温度可以为某一较高的值, 如30。 0011 需要说明的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开 启时机以及各自的运行方式等, 只要保证换风量大致相同即可。 如示例性地, 第一风机和第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1928413 A 4 二风机规则相同、 同时开启且运行方式始终保持一致。 0012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 “在室外温 度不高于设定温度的。
13、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 设定温度的情形下, 检测室内温度;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 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0013 通过这样的设置, 能够保证室内空间能够在温度达标的情形下即可获得品质更高 的空气。 0014 具体而言, 空调组件的运行的过程中, 换风机作为空调器的辅助, 在空调器依照用 户的要求进行制冷的同时, 主动对空气品质进行改善。 因此能够使得室内环境的用户获得 温度达标且品质被改善了的空气。 0015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 “在室内温 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
14、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确定室内温度的下 降速度;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至少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0016 通过这样的设置, 通过将引入的室外空气及时减少的方式, 尽可能地降低了由于 引入过多的室外空气导致室内空间的制冷体验受到影响的程度。 0017 需要说明的是, 设定速度通常为一个较小的值, 与物理意义的降低值不同, 此处的 设定速度还可以是负值, 也就是说, 当过多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空间时, 可能会出现室内空 气的温度升高的现象。 通常情形下, 设定速度为-3-3之间的某一值, 如-1。 0018 可以理解的是, 降低第一风机的转速可以是连续降低、 分。
15、时段阶梯式降低等。 此外 在室外空气引入量减少的前提下, 并非必须同步保证同等的室内空气的排放量。 如可以是: 第一风机的转速分两段阶梯式降低、 第二风机的转速大致保持不变。 0019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 “在所述下 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至少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包括: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 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使第二风机的转速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一致。 0020 通过这样的设置, 给出了一种相对简要的转速调整策略, 并且转速一致的调整方 式能够谋求新风机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 0021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
16、联合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 “使第二风 机的转速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一致” 包括: 在所述下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降低 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使第二风机以转速分区段的方式间隔运行。 0022 通过这样的设置, 给出了一种靠近室内侧和靠近室外侧的风机转速有所区别的调 整策略。 0023 可以理解的是, 第二风机以转速分区段的方式间隔运行可以是: 以不同的固定转 速运行相应的时间区段; 有的时间区段中为固定转速, 而有的则为变化的转速, 即在某一个 时间区段内包含了进一步的转速调节; 某一区段的转速为零, 即在该时间区段内停机。 0024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
17、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的 “在室内温 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在室外温度低于室 内温度的情形下, 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0025 通过这样的设置, 以尽量增加 “现成” 的低温风的方式促进制冷效果的实现。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1928413 A 5 0026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新风机上设 置有第三风道, 所述第三风道的上游侧与室内空间连通, 所述第三风道的下游侧与所述第 一风道连通, 所述第三风道的上游侧配置有旁通风门, 所述的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 的情形下, 开。
18、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形下, 打开所述旁通风门。 0027 通过这样的设置, 在增加 “现成” 的低温风的过程中, 通过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引入 的方式, 使得温度变化更为柔和, 从而避免了出现由于 “现成” 的低温风的急促引入伴随的 温度过快下降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用户的体验中出现冷冲击的现象。 0028 对于上述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空调组件还 包括湿度调节模块,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且与目标温度的差值 减小至设定温度差值的情形下, 开启湿度调节模块以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 或者所 述的 “在。
19、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 包括: 开 启湿度调节模块以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 在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与目标湿度的差值减小 至设定湿度差值且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形下, 开启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 机。 0029 通过这样的设置, 给出了两种方案。 一种是温度优先的温湿度联合调节方案。 通常 情形下, 设定温度差值为2-5之间的某一值(如2)。 另一种为湿度优先的温湿度联合调 节方案。 通常情形下, 设定湿度差值为不大于10的某一值(如5)。 0030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室内空间的用户而言, 在冬季等主要是温度提升的需求不同, 夏季的需求为凉爽, 。
20、而凉爽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空气条件以及不同的用户是有所区别的。 如 在空气条件相同的情形下, 湿度较大的情形下不利于汗液蒸发, 部分用户会感到不适。 虽然 制冷必然会使湿度降低, 但是可能在某些情形下, 简单的制冷处理带来的湿度降低并不符 合用户的期望。 0031 由于凉爽的需求与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均相关, 因此本发明分别给出了上述的基 于湿度优先和温度优先的两种调整方案。 0032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组件, 该空调组件包括控制模块, 其中, 所述控制 模块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0033 可以理解的是, 该空调组件具有前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 。
21、果, 在此不再赘述。 0034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的程序, 其中, 所 述处理器能够调用所述程序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 0035 可以理解的是, 该控制装置具有前述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 果, 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6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 附图中: 0037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组件中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以及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19。
22、28413 A 6 0039 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0 附图标记列表: 0041 100、 空调组件; 1、 空调器; 2、 新风机; 3、 湿度调节模块; 211、 第一风道; 212、 第二风 道; 22、 换热芯体; 231、 第一风机; 232、 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这 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等。 0043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23、直” 、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 这 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 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 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4 参照图1,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空调 组件100主要包括空调器1、 新风机2和加湿度调节模块3, 其中, 空调器主要用于空气温度的 调节, 新风机则主要用于实现新风的引入, 湿度调节模块着重进行空气湿度的调节。 0。
24、045 空调器1通常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如对于窗机而言, 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在 物理结构上属于集成式布置的一体机, 连接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的管道也同时集成于一体 机内。 而对于柜机、 挂机吊顶机等一般的机型, 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通常分别布置于室外空 间和室内空间的分体式设计, 连接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的管道作穿墙设置), 室外部分主要 包括压缩机、 室外风扇和室外换热器(通常称作冷凝器), 室内部分主要包括室内换热器(通 常称作蒸发器)、 室内风扇和电控箱等,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形成冷媒的循环回 路。 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循环流动时, 空调器处于制冷循 环。 。
25、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循环流动时, 空调器处于制热循 环。 0046 可以看出, 空调器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的过程中, 其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 温度调节的原理为: 在室内风扇的作用下, 将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如进风格栅)吸入 壳体内, 在壳体内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在功能上为 冷凝器, 因此空气吸热升温; 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 因此空气放热降温)之后, 再 经出风口送入室内空间。 壳体在对应于出风口的位置通常还配置调整出风方向的摆叶、 导 风板等。 由于温度调节的过程中始终是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循环调节, 加之作为一种常 识, 空。
26、调器在制冷制热运行期间应当尽量保持室内部分为密闭状态, 因此在空调器持续制 冷制热运行较长时间之后, 空气品质有所下降。 此时可以通过向室内空间引入室外环境的 空气(新风)的方式对室内空间的空气品质进行改善, 新风机2因此被配置。 0047 新风机2通常是一种含有换热芯体的新风、 排风换气设备, 其主要是通过回收排气 中的余热对引入室内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 在新风进入室内空间或空调器的表冷器进行 热湿处理之前, 降低(增加)新风焓值。 0048 湿度调节模块3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模块(如加湿器), 也可以是通过对空调器的管 路以及管路切换机制进行设置, 通过对冷媒回路进行规划, 使得空调器在对应。
27、于设定的冷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1928413 A 7 媒回路时, 能够实现对应的湿度调节功能。 0049 参照图2,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组件中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 示并按照图2中的方位, 新风机2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风道211、 第二风道212 以及同属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换热芯体22, 第一风道的下游侧, 即图中的右上方配置有 第一风机231, 以便通过第一风机将室外环境的室外空气经第一风道引入室内空间, 第二风 道的下游侧, 即图中的左上方配置有第二风机232, 以便通过第二风机将室内空间的室内空 气经第二风道引出至室外环境。 0050 新风。
28、机在工作时, 对应于新风引入的第一风道和对应于室内排风的第二风道以交 叉(可换热)、 但无干涉(不混合)的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 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 温差和蒸汽分压差, 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 引起全热交换过程。 如新风 机在夏季运行于制冷模式时, 新风从室内排风中获得冷量, 温度降低, 同时被室内排风干 燥, 含湿量降低。 而在冬季运行于制冷模式时, 新风从室内排风获得热量, 温度升高。 这样, 通过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 在引入新风的过程中能够从空调的室内排风中回收有效的 能量。 0051 作为一种改进, 新风机上还设置有第三风道(未示出), 具体地, 第三风道的。
29、上游侧 与室内空间连通, 第三风道的下游侧与第一风道连通, 第三风道的上游侧配置有旁通风门。 这样一来, 在旁通风门打开的情形下, 能够将一部分室内空间的空气引入第一风道, 与新风 混合之后, 再送入室内空间。 0052 需要引入新风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0053 一种是无需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情形(如在室内、 外的环境温度大致相同因此 无制冷制热需求), 此时可以仅通过新风机的运行来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品质。 由于此时的 空调器无需引入换热机制, 因此可以使新风部的运行参数首先升并稳定至对应于目标运行 参数的最高挡, 并在该状态下运行一定的时间(如30min)后关闭即可。 0054 另一种。
30、是需要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的情形(如室、 内外的环境温度明显不同因此 有制冷制热需求), 此时通过新风机以及空调器的换热机制的联合运行来改善室内空间的 空气。 这种情形下, 为了防止室外环境引入的新风带来的温度变化导致空调器的换热机制 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在新风机稳定运行之后, 应当根据换热机制的调整其运行方 式。 如可以是: 使新风机的运行参数首先升并稳定至对应于目标运行参数的最高挡, 理论 上, 应当使新风机在该状态下运行一定的时间(如15min)。 不过, 在当前的室内温度与对应 于换热机制的目标温度的温差为5-10时, 将新风机的运转挡位下调, 而在在当前的室内 温度与对应于换热。
31、机制的目标温度的温差大于10时, 无论是否达到15min均将新风部关 闭。 0055 本发明主要针对第二种情形, 尤其是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 通过对空调 器、 新风机和湿度调节模块进行联合控制的方式来提升室内空间的用户的体验。 0056 可以理解的是, 在保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 三个部分的物理构成形式、 布置方式等 可以灵活设置, 如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三个部分, 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进行适当的 集成。 本实施例以空调组件的三个部分单独设置且三个部分之间在物理方位上没有影响彼 此的关联要素为例, 显然, 这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 如单独设置各个部分的相对位置之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关联。
32、, 如, 可以将新风机设置在空调器的上游等。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1928413 A 8 0057 基于上述结构, 空调组件还包括控制模块, 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来对空调组件进行 如下的控制方法, 以在通过空调组件需要引入新风至室内空间的情形下, 提升室内空间的 用户的体验。 005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模块” 、“处理器” 可以包括硬件、 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 一个 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 各种合适的感应器, 通信端口, 存储器, 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 比如 程序代码, 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 微处理器、 图像处理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
33、的处理器。 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 处理器 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 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 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 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比如磁碟、 硬盘、 光碟、 闪存、 只读存储器、 随 机存取存储器等等。 0059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 本发明实现其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也 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中, 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 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其中, 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 对象代码 形式。
34、、 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 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 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 介质、 U盘、 移动硬盘、 磁碟、 光盘、 计算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 电载波信号、 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计算机 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 例如 在某些司法管辖区, 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 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0060 进一步, 应该理解的是, 由于控制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系统的功 能单元, 因此控制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 或者处理器中软。
35、件的一部分, 硬 件的一部分, 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 因此, 控制模块的数量为一个仅仅是示意性 的。 006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对控制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 分。 对控制模块的具体拆分形式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 因此, 拆分之后的 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62 参照图3, 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 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3 S31、 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 检测室外温度; 0064 S32、 在室外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且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
36、形下, 开启第一 风机和第二风机。 0065 如在本实施例中, 设定温度取30, 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同步开启并以一个预设 的合理转速运行, 且开启后运行参数始终同步调节。 0066 通过这样的设置, 可以在尽量防止降低制冷效果的情形下谋求向室内空间的用户 提供品质更高的空气。 0067 通常, 在引入新风的过程中, 室内温度的下降速度会变慢但是仍保持一个下降的 趋势, 此时: 0068 S33、 确定室内温度的下降速度, 在下降速度大于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跳转至S34, 在下降速度小于等于设定速度的情形下, 保持当前转速继续运行。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1928413 A 9 00。
37、69 如在本实施例中, 下降速度取1/min。 0070 S34、 降低第一风机的转速并同步调节第二风机的转速。 0071 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可以采用PID调节的方式, 根据室内温度的下降速度 调节(第一、 第二)风机的转速的下降。 显然, 这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 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或者专门制定的方式调节(第一、 第二)风机的转速下降。 如可以是: (第一、 第二)风机的转速包括某几个固定的转速, 在需要降低(第一、 第二)风机的转速的情 形下, 以转速阶梯式下降且单次的转速下降为只下降一阶的方式对(第一、 第二)风机的转 速进行调节。 0072 在夏季时, 在引。
38、入新风的过程中, 室外温度通常处于高于室内温度的状态, 不过, 假设出现了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形, 此时, 将纯新风引入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室 内温度降低的过程, 因此, 联合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73 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形下, 提高第一风机的转速。 0074 在将现成的低温新风引入的过程中, 转速的提高会伴随着冷量的集中输入, 这可 能会让室内空间的用户感受到冷冲击, 考虑到这一点, 可以打开第三风道的上游侧配置的 旁通风门, 以降低甚至完全避免出现用户感受到冷冲击的现象。 0075 同时, 本发明的空调组件的联合控制方法还包括湿度调节的步骤, 具体地: 0076 在。
39、室内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且与目标温度的差值减小至设定温度差值的情形下, 开启湿度调节模块以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 如在本实施例中, 设定温度差值取2。 0077 可以看出,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 是在室内空间的用户选择为温度优先的前 提下, 在空调器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的过程中, 通过新风机将室外空气与部分室内空气进 行互换, 改善了室内空气的品质。 通过对空气互换以及湿度调节进行控制, 提升了室内空间 的用户的体验。 具体地, 在保证用户能够预期温度和湿度的空气的基础上, 改善了空气的新 鲜程度。 0078 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
40、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 样的顺序执行, 其可以同时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 也可以增加、 替换或者省略某些步骤, 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等。 0079 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以如上具体方式所构成的控制方法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 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本发明应不限于此。 事实上, 用户完全可根据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等情形灵活地调整相关的步骤、 步骤中的参数等要素。 0080 至此, 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但是, 本领域 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偏离本 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 这些 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1928413 A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1 CN 111928413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2 CN 111928413 A 12 。
- 内容关键字: 空调 组件 及其 联合 控制 方法 装置
活性炭吸附印刷废气净化设备.pdf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pdf
烟气脱硫塔的除尘装置.pdf
石材仿形切割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上料装置.pdf
藻类培养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pdf
轨道车用液压马达与扇叶的连接装置.pdf
布卷抽布装置.pdf
双电源切换装置.pdf
应用于综合配电箱风冷却的降温装置.pdf
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pdf
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装置.pdf
矿用可移动终端的模块电路.pdf
净水剂检测用取样装置.pdf
汽车双发电机双蓄电池并联电路.pdf
防火型电气控制柜.pdf
便携式食品样品取样装置.pdf
电缆铺设夹持组件.pdf
柜体装配检验装置.pdf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按摩机构.pdf
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pdf
汽车左悬置支架焊接设备.pdf
路面摊铺器.pdf
滤波器腔体生产装置.pdf
带漏电的保护插线板.pdf
电动轮椅安全阈值控制方法.pdf
重点管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查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小型渠道整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miRNA标志物组合在制备预测年龄产品中的应用.pdf
水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pdf
防误插的圆形电连接器.pdf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皮碗压装装置.pdf
一种带清洗功能的电凝镊装置.pdf
一种刷头滚动旋转的电动牙刷.pdf
一种手动泵控尿道阀.pdf
新型牙科修复用二氧化锆全瓷桩/钉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于上肢训练的康复训练床.pdf
一种卡扣式电凝镊系统.pdf
一种适合纹眉的眼球防护装置以及其使用方法.pdf
一种磁疗冷热敷眼罩.pdf
带有锁针器的涡轮手机.pdf
一种负离子纸尿裤.pdf
一种便于照顾老年人的病床.pdf
一种无损伤的用于肺小结节定位的穿刺套针.pdf
卡扣式电凝镊系统.pdf
电动升降扶手结构.pdf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婴儿纸尿裤及其制备方法.pdf
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df
一种多功能眼部舒缓装置.pdf
一种可测量球囊直径变化的医疗组件.pdf
智能椅姿控制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