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冲击试验装置.pdf
《冷热冲击试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热冲击试验装置.pdf(1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839745.2 (22)申请日 2020.08.19 (71)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111号 (72)发明人 蔡振兵赵庆敏庹靖义周腾 岳雅楠黎帅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24 代理人 王霞 (51)Int.Cl. G01N 3/60(2006.01) G01N 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用于 。
2、试验试样的冷热冲击试验, 包括: 试验机; 以及供 气件, 供气件与试验机连通并组成供气回路; 其 中, 试验机包括冷却部、 制热部和传送件, 冷却部 与供气件连通, 制热部用于加热试验试样, 传送 件用于试验试样在冷却部与制热部之间的往复 传送; 供气件包括至少一个低温箱, 低温箱制冷 供气件内气体; 试验试样在制热部内加热后传送 回冷却部, 供气件向冷却部供气, 以进行冷热冲 击试验。 解决了现有的冷热冲击试验机自动化程 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通 过传动件的设置实现了试验试样位置的自动切 换, 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提高了试验的便捷程度; 同时避免了使用者进行试验试样位置。
3、的变换, 提 高了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 CN 111948082 A 2020.11.17 CN 111948082 A 1.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用于试验试样(114)的冷热冲击试验,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试验机(1); 以及 供气件(2), 供气件(2)与试验机(1)连通并组成供气回路; 其中, 试验机(1)包括冷却部、 制热部和传送件, 冷却部与供气件(2)连通, 制热部用于 加热试验试样(114), 传送件用于试验试样(114)在冷却部与制热部之间的往复传送; 供气件(2)包括至少一个低温箱, 低温箱制冷供气件(2)内气体; 试验试样(114)在制热部内加。
4、热后传送回冷却部, 供气件(2)向冷却部供气, 以进行冷 热冲击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传送件包括第一电机(101)、 上支撑板(102)、 移动板(103)、 第一导轨(104)、 丝杠(105)、 升降杆(106)和下支撑板(107); 上支撑板(102)位于下支撑板(107)上方, 第一电机(101)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102) 上; 移动板(103)上设有与丝杠(105)相匹配的丝杠(105)孔和与第一导轨(104)相匹配的 导向孔, 丝杠(105)穿过丝杠(105)孔与第一电机(101)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导轨(104)一端 与上支撑板(10。
5、2)相连, 第一导轨(104)另一端穿过导向孔与下支撑板(107)相连; 且升降杆(106)一端与移动板(103)相连, 升降杆(106)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试验试样 (114)的夹具(113), 第一导轨(104)和导向孔均有若干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 第一电机(101)驱动丝杠(105)转动, 以使移动板(103)升降, 以使升降杆(106)升 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传送件还包括微调机构, 微 调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滑块导轨(108)和第二滑块导轨(109), 第二滑块导轨 (109)一端与第一滑块导轨(108)相连, 第二滑块导轨(109。
6、)另一端与下支撑板(10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冷却部包括冷却体(111)和 位于冷却体(111)上的测温仪(112), 冷却体(111)内设有冷却腔, 冷却腔分别与供气件(2) 和制热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试验机(1)还包括分隔部, 分 隔部包括箱体(501)、 第二电机(502)、 第二导轨(503)、 连接件(504)和堵头(505); 箱体(501)一端与冷却部相连, 箱体(501)另一端与制热部相连, 且箱体(501)上设有供 传送件通过的通孔; 第二电机(502)固定在箱体(501)的侧壁上。
7、, 且第二电机(502)的输出端与第二导轨 (503)相连, 堵头(505)通过连接件(504)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503)上; 箱体(501)内设有与堵头(505)相匹配的封堵坡(507), 通孔穿过封堵坡(507); 箱体 (501)上还设有第一冷却管(506), 第一冷却管(506)位于箱体(501)的近制热部端; 其中, 第二电机(502)驱动堵头(505)沿第二导轨(503)往复滑动, 堵头(505)与封堵坡 (507)抵接时封堵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制热部包括加热炉(601)、 第 二冷却管(602)、 机架(603)和调节支撑脚(604。
8、); 加热炉(601)放置在机架(603)上, 且加热炉(601)的底面与调节支撑脚(604)相连; 第二冷却管(602)与加热炉(601)相连, 以冷却加热炉(601)。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948082 A 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低温箱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 低温箱(201)和第二低温箱(204); 第一低温箱(20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盘管(202)和第一储气罐(203); 第二低温箱(204)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盘管(205)和第二储气罐(2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供气件(2)还包括第。
9、一气管、 气压表(206)和泵体; 第一气管、 低温箱和冷却部组成供气回路, 气压表(206)和泵体均位于第一气管上, 且 泵体包括真空泵(208)和压力泵(2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还 包括与供气件(2)连通的补气装置(3), 补气装置(3)包括气瓶(302)、 第二气管和减压阀 (301), 第二气管一端与气瓶(302)连通, 第二气管另一端与供气件(2)连通, 减压阀(301)位 于第二气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还包括控制件(4), 控制件(4)控制试验机。
10、(1)和供气件(2)的工作; 控制件(4)包括控制台(401)、 温度处理装置(402)、 处理装置(403)和试验台(404); 温度处理装置(402)与冷却部电连接, 控制台(401)、 温度处理装置(402)、 试验机(1)和 供气件(2)均与处理装置(403)电连接; 控制台(401)、 温度处理装置(402)和处理装置(403)均放置在试验台(404)上。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948082 A 3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试验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冷热冲击试验是金属、 塑料、 橡胶、 电子等。
11、材料行业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材 料结构或复合材料, 测试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 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试样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 0003 现有的冷热冲击试验机试验方式和内部结构不同分为两厢式和三厢式, 但是都存 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每一步都需要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 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解决了现有的冷热冲击试验机自动 化程度低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用于试验试样的冷热冲击试验, 包括: 0007 试验机; 以及 0008 。
12、供气件, 供气件与试验机连通并组成供气回路; 0009 其中, 试验机包括冷却部、 制热部和传送件, 冷却部与供气件连通, 制热部用于加 热试验试样, 传送件用于试验试样在冷却部与制热部之间的往复传送; 0010 供气件包括至少一个低温箱, 低温箱制冷供气件内气体; 0011 试验试样在制热部内加热后传送回冷却部, 供气件向冷却部供气, 以进行冷热冲 击试验。 0012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通过传动件的设置实现了试验试样位置的自动切换, 提高 了自动化程度, 减轻了使用者的劳动量, 提高了试验的便捷程度; 同时避免了使用者进行试 验试样位置的变换, 提高了安全性。 0013 可选择地, 传送件。
13、包括第一电机、 上支撑板、 移动板、 第一导轨、 丝杠、 升降杆和下 支撑板; 0014 上支撑板位于下支撑板上方, 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上; 0015 移动板上设有与丝杠相匹配的丝杠孔和与第一导轨相匹配的导向孔, 丝杠穿过丝 杠孔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导轨一端与上支撑板相连, 第一导轨另一端穿过导向 孔与下支撑板相连; 0016 且升降杆一端与移动板相连, 升降杆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试验试样的夹具, 第一 导轨和导向孔均有若干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0017 其中, 第一电机驱动丝杠转动, 以使移动板升降, 以使升降杆升降。 0018 可选择地, 传送件还包括微调机构, 微调机构包括。
14、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滑块导轨 和第二滑块导轨, 第二滑块导轨一端与第一滑块导轨相连, 第二滑块导轨另一端与下支撑 说明书 1/8 页 4 CN 111948082 A 4 板相连。 0019 可选择地, 冷却部包括冷却体和位于冷却体上的测温仪, 冷却体内设有冷却腔, 冷 却腔分别与供气件和制热部连通。 0020 可选择地, 试验机还包括分隔部, 分隔部包括箱体、 第二电机、 第二导轨、 连接件和 堵头; 0021 箱体一端与冷却部相连, 箱体另一端与制热部相连, 且箱体上设有供传送件通过 的通孔; 0022 第二电机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 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导轨相连, 堵头通过 连接件滑动设。
15、置在第二导轨上; 0023 箱体内设有与堵头相匹配的封堵坡, 通孔穿过封堵坡; 箱体上还设有第一冷却管, 第一冷却管位于箱体的近制热部端; 0024 其中, 第二电机驱动堵头沿第二导轨往复滑动, 堵头与封堵坡抵接时封堵通孔。 0025 可选择地, 制热部包括加热炉、 第二冷却管、 机架和调节支撑脚; 0026 加热炉放置在机架上, 且加热炉的底面与调节支撑脚相连; 0027 第二冷却管与加热炉相连, 以冷却加热炉。 0028 可选择地, 低温箱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低温箱和第二低温箱; 0029 第一低温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盘管和第一储气罐; 第二低温箱内设有相互连 通的第二盘管和第二储气罐。 。
16、0030 可选择地, 供气件还包括第一气管、 气压表和泵体; 0031 第一气管、 低温箱和冷却部组成供气回路, 气压表和泵体均位于第一气管上, 且泵 体包括真空泵和压力泵。 0032 可选择地, 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还包括与供气件连通的补气装置, 补气装置 包括气瓶、 第二气管和减压阀, 第二气管一端与气瓶连通, 第二气管另一端与供气件连通, 减压阀位于第二气管上。 0033 可选择地, 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还包括控制件, 控制件控制试验机和供气件 的工作; 0034 控制件包括控制台、 温度处理装置、 处理装置和试验台; 0035 温度处理装置与冷却部电连接, 控制台、 温度处理装置、。
17、 试验机和供气件均与处理 装置电连接; 0036 控制台、 温度处理装置和处理装置均放置在试验台上。 003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8 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通过供气件、 冷却部和制热部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对试验试 样的冷热冲击试验, 供气件、 冷却部和制热部自动工作, 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避免了人工操 作, 尤其是转移制热部加热后的试验试样, 有利于提高试验的安全性, 保证了试验人员的安 全。 0039 自动化程度高也避免了人工操作所造成的误差, 提高了试验精度。 同时供气件、 冷 却部和制热部隔断了试验试样与外界的接触, 避免了试验试样与空气接触后的反应, 保证 了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8、 0040 供气件内使用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的性质稳定, 避免了试验试样在降温过程中发 说明书 2/8 页 5 CN 111948082 A 5 生化学反应, 保证试验试样的性质保持稳定, 进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附图说明 004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 因此不应被看 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42 图1是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是试验机的结。
19、构示意图; 0044 图3是冷却部与分隔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4是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6 图5是去除冷却部后, 试验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7 图6是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8 图7是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的气路连接示意图。 0049 图中: 1、 试验机; 101、 第一电机; 102、 上支撑板; 103、 移动板; 104、 第一导轨; 105、 丝杠; 106、 升降杆; 107、 下支撑板; 108、 第一滑块导轨; 109、 第二滑块导轨; 110、 抱箍; 111、 冷却体; 112、 测温仪; 113、 夹具; 114、 。
20、试验试样; 115、 轴承; 2、 供气件; 201、 第一低温箱; 202、 第一盘管; 203、 第一储气罐; 204、 第二低温箱; 205、 第二盘管; 206、 气压表; 207、 第二储气 罐; 208、 真空泵; 209、 压力泵; 3、 补气装置; 301、 减压阀; 302、 气瓶; 4、 控制件; 401、 控制台; 402、 温度处理装置; 403、 处理装置; 404、 试验台; 501、 箱体; 502、 第二电机; 503、 第二导轨; 504、 连接件; 505、 堵头; 506、 第一冷却管; 507、 封堵坡; 601、 加热炉; 602、 第二冷却管; 60。
21、3、 机架; 604、 调节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 方式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 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 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51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 护的本发明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22、施方式, 都属于本发明 保护的范围。 0052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0053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直” 、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 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 说明书 。
23、3/8 页 6 CN 111948082 A 6 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设置” 、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 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
24、接 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6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0057 如图1至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用于试验试样114的冷热冲 击试验, 包括: 0058 试验机1; 以及供气件2, 供气件2与试验机1连通并组成供气回路; 0059 其中, 试验机1包括冷却部、 制热部和传送件, 冷却部与供气件2连通, 制热部用于 加热试验试样114, 传送件用于试验试样114在冷却部与制热部之间的往复传送; 0060 供气件2包括至少一个低温箱, 低温箱制冷供气件2。
25、内气体; 0061 试验试样114在制热部内加热后传送回冷却部, 供气件2向冷却部供气, 以进行冷 热冲击试验。 0062 现有的冷热冲击试验机1试验方式和内部结构不同分为两厢式和三厢式, 但是都 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每一步都需要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 存在安全隐患。 0063 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在使用时, 首先进行气体更换, 通过供气件2对试验机1内空 气进行排除, 继而供气件2进行抽真空, 真空度达到预设的真空度范围后, 供气件2再次供气 以使惰性气体充满供气件2和试验机1内。 0064 其次进行冲击试验, 在气体更换前将试验试样114固定设置在传送件上, 气体更换 后传送件移动以使。
26、试验试样114进入制热部内, 制热部加热试验试样114至预设的温度范 围, 传送件将试验试样114送回至冷却部内, 供气件2向冷却部内供气, 且气体经过低温箱的 制冷, 气体温度低, 低温气体与试验试样114表面接触进而进行测试。 0065 最后进行重复试验, 根据预设的冲击试验次数, 对试验试样114进行反复加热和制 冷, 同时收集数据。 0066 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通过供气件2、 冷却部和制热部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对试验试 样114的冷热冲击试验, 供气件2、 冷却部和制热部自动工作, 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避免了人 工操作, 尤其是转移制热部加热后的试验试样114, 有利于提高试验的安全性。
27、, 保证了试验 人员的安全。 0067 自动化程度高也避免了人工操作所造成的误差, 提高了试验精度。 同时供气件2、 冷却部和制热部隔断了试验试样114与外界的接触, 避免了试验试样114与空气接触后的反 应, 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0068 供气件2内使用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的性质稳定, 避免了试验试样114在降温过程 中发生化学反应, 保证试验试样114的性质保持稳定, 进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0069 可选地, 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可以用于金属、 塑料、 橡胶、 电子等材料, 本发明对此 并不作任何限制。 说明书 4/8 页 7 CN 111948082 A 7 0070 在本。
28、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传送件包括第一电机101、 上支 撑板102、 移动板103、 第一导轨104、 丝杠105、 升降杆106和下支撑板107; 0071 上支撑板102位于下支撑板107上方, 第一电机101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102上; 上 支撑板102和下支撑板107的设置为传送件其他零部件提供了安装空间, 同时上支撑板102 和下支撑板107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发明并不作任何限制。 0072 可选地, 第一电机101为传送件提供动力, 第一电机101选择磁阻式步进电机、 永磁 式步进电机或混磁式步进电机, 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种类的电机, 本。
29、发明对此不作 任何限制。 0073 移动板103上设有与丝杠105相匹配的丝杠105孔和与第一导轨104相匹配的导向 孔, 丝杠105穿过丝杠105孔与第一电机101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导轨104一端与上支撑板102 相连, 第一导轨104另一端穿过导向孔与下支撑板107相连; 移动板103实现了传动件内各个 零部件之间的连接,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移动板103与丝杠105之间通过丝杠105孔相 连, 丝杠105孔上设有与丝杠105相匹配的螺纹, 丝杠105的转动以使移动板103升降, 进而使 得升降杆106升降。 0074 第一导轨104对移动板103的升降起到了导向作用, 同时第一导。
30、轨104与丝杠105相 配合起到限位作用, 避免了移动板103在升降过程中出现歪斜的情况。 0075 且升降杆106一端与移动板103相连, 升降杆106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试验试样114 的夹具113, 第一导轨104和导向孔均有若干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升降杆106与移动板103相 连并随移动板103升降, 升降杆106上还设有用于夹持试验试样114的夹具113, 试验试样114 也随移动板103升降, 进而使得试验试样114的位置在冷却部与制热部之间进行切换。 0076 可选地, 夹具113的结构可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本发明并 不作任何限制。 0077 可选地, 第一。
31、导轨104可选用直线轴承导轨、 滑动导轨、 直线滚柱导轨或者其它合 适的导轨, 本发明并不作任何限制。 0078 可选地, 第一导轨104的数量, 可以是两个、 三个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本发明并 不作任何限制。 0079 可选地, 第一导轨104通过轴承115与移动板103相连。 0080 其中, 第一电机101驱动丝杠105转动, 以使移动板103升降, 以使升降杆106升降。 现在结合传送件的具体结构对试验试样114的传送进行说明, 其中, 启动第一电机101以使 丝杠105转动, 丝杠105与移动板103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丝杠105的转动转化为移动板103 的升降, 升降杆106和位。
32、于升降杆106上的试验试样114也随移动板103升降, 通过改变第一 电机101的转动方向以控制升降杆106的上升或者下降, 试验试样114的位置进而在冷却部 与制热部之间进行切换。 0081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传送件还包括微调机构, 微调机 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滑块导轨108和第二滑块导轨109, 第二滑块导轨109一端与第 一滑块导轨108相连, 第二滑块导轨109另一端与下支撑板107相连。 0082 现在对传送件的结构进行补充, 其中, 微调机构对升降杆106的位置进行微调, 以 调整升降杆106和夹具113的位置, 避免升降过程中受到阻拦。 0083。
33、 举例而言, 令第一滑块导轨108沿X向滑动, 第二滑块导轨109沿Y向滑动, 通过第一 说明书 5/8 页 8 CN 111948082 A 8 滑块导轨108的滑动和第二滑块导轨109的滑动相互配合, 实现对升降杆106位置的调整。 0084 可选地, 第一滑块导轨108和第二滑块导轨109选用同种类的滑动导轨以降低成 本。 0085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冷却部包括冷却体111和位于冷 却体111上的测温仪112, 冷却体111内设有冷却腔, 冷却腔分别与供气件2和制热部连通。 冷 却体111选用石英玻璃或者其他性质稳定的材料制成, 以避免冷却体111与试验试样。
34、114之 间发生反应, 进而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测温仪112对试验试样114的温度进行实时测 量, 以保证试验试样114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波动, 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0086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试验机1还包括分隔部, 分隔部 包括箱体501、 第二电机502、 第二导轨503、 连接件504和堵头505; 分隔部的设置分离了预冷 部与制热部, 同时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有效避免了试验试样114制冷过程中低温气体进入制 热部内, 避免了低温气体对制热部进行制冷。 0087 箱体501一端与冷却部相连, 箱体501另一端与制热部相连, 且箱体501上设有供传。
35、 送件通过的通孔; 箱体501起到连接作用, 进而将冷却部和制热部分隔, 通孔的设置将冷却 部、 箱体501和制热部连通, 以保证试验试样114进行升降。 0088 第二电机502固定在箱体501的侧壁上, 且第二电机502的输出端与第二导轨503相 连, 堵头505通过连接件504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503上; 第二电机502提供动力, 以便于位于 第二导轨503上的堵头505进行滑动, 通过对第二电机502转动方向的控制, 实现堵头505的 往复滑动。 0089 可选地, 第二电机502磁阻式步进电机、 永磁式步进电机或混磁式步进电机, 或者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种类的电机, 本发明对此不作。
36、任何限制。 0090 可选地, 第二导轨503选用直线轴承导轨、 滑动导轨、 直线滚柱导轨或者其它合适 的导轨, 本发明并不作任何限制。 0091 可选地, 堵头505和连接件50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作任何限 制。 0092 箱体501内设有与堵头505相匹配的封堵坡507, 通孔穿过封堵坡507; 箱体501上还 设有第一冷却管506, 第一冷却管506位于箱体501的近制热部端; 堵头505与封堵坡507相互 配合, 以封堵通孔, 进而实现分隔部的分隔作用。 第一冷却管506内通入冷却水以降低箱体 501的温度, 避免箱体501变形。 0093 可选地, 封堵坡507有。
37、两个并位于堵头505两侧, 且封堵坡507的坡度与堵头505相 匹配。 0094 可选地, 第一冷却管506为盘管, 进而增加第一冷却管506与箱体501的接触面积。 0095 其中, 第二电机502驱动堵头505沿第二导轨503往复滑动, 堵头505与封堵坡507抵 接时封堵通孔。 现在对分隔部的工作进行说明, 其中, 启动第二电机502, 以使堵头505沿第 二导轨503滑动, 试验试样114加热时, 堵头505正向滑动以远离封堵坡507, 通孔打开, 升降 杆106下降以使试验试样114通过分隔部进入制热部内, 进而进行加热。 试验试样114制冷 时, 升降杆106上升, 试验试样114。
38、通过分隔部进入预冷部内, 堵头505反向滑动并与封堵坡 507抵接, 通孔关闭以分隔预冷部和制热部, 供气件2启动以进行试验试样114制冷。 0096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制热部包括加热炉601、 第二冷 说明书 6/8 页 9 CN 111948082 A 9 却管602、 机架603和调节支撑脚604; 制热部内加热炉601完成对试验试样114的加热, 机架 603为制热部其他零部件、 分隔部以及预冷部提供了安装空间, 充分利用了竖直方向的空 间,减小了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的体积。 0097 加热炉601放置在机架603上, 且加热炉601的底面与调节支撑脚604。
39、相连; 调节支 撑脚604与加热炉601相连, 以便于对加热炉601进行调节, 调节支撑脚604可以构造为任意 合适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作任何限制。 0098 第二冷却管602与加热炉601相连, 以冷却加热炉601。 第二冷却管602在试验完成 后对加热炉601进行冷却, 加快加热炉601的冷却效率。 0099 可选地, 第二冷却管602为盘管, 进而增加第二冷却管602与加热炉601的接触面 积。 0100 对于冷却体111, 冷却体111一端通过抱箍112与机架603相连, 冷却体111另一端与 箱体501相连。 0101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低温箱包括相互连。
40、通的第一低 温箱201和第二低温箱204; 低温箱将供气件2内气体进行制冷并的到低温气体, 低温气体对 试验试样114进行制冷, 以便于试验的展开。 0102 第一低温箱201和第二低温箱204中, 其中一个为制冷箱, 将气体制冷至预设温度, 另一个为缓冲箱, 接收流经预冷部后的气体, 缓冲箱对该部分气体进行降温后再进入制冷 箱内, 以避免温差过大, 保证制冷箱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4所示, 第一低温箱201为制冷 箱, 第二低温箱204为缓冲箱。 0103 第一低温箱20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盘管202和第一储气罐203; 第二低温箱204 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盘管205和第二储气罐207。
41、。 第一低温箱201和第二低温箱204采用相 同的结构以降低成本。 0104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供气件2还包括第一气管、 气压 表206和泵体; 对供气件2的结构进行补充, 其中,第一气管起到连接作用, 以形成气路, 保证 连通和气体流动。 气压表206对供气件2的气压进行监控, 便于实时掌控, 提高了安全性。 泵 体驱动气体流动。 0105 第一气管、 低温箱和冷却部组成供气回路, 气压表206和泵体均位于第一气管上, 且泵体包括真空泵208和压力泵209。 真空泵208在气体更换时工作, 以便于进行抽真空。 其 余时间压力泵209工作, 以实现气体的流动。 0。
42、106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还包 括与供气件2连通的补气装置3, 补气装置3包括气瓶302、 第二气管和减压阀301, 第二气管 一端与气瓶302连通, 第二气管另一端与供气件2连通, 减压阀301位于第二气管上。 补气装 置3提供气体, 同时对气体更换后的气体损失进行补充, 保证试验过程中气体满足要求。 0107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作为一种选择, 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装置还包 括控制件4, 控制件4控制试验机1和供气件2的工作; 控制件4的设置以便于使用者的试验, 实现了远程控制, 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 同时控制件4对试验数据进行。
43、收集、 分析和存储, 便 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试验误差进行总结, 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0108 控制件4包括控制台401、 温度处理装置402、 处理装置403和试验台404; 温度处理 装置402与冷却部电连接, 控制台401、 温度处理装置402、 试验机1和供气件2均与处理装置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11948082 A 10 403电连接; 控制台401、 温度处理装置402和处理装置403均放置在试验台404上。 0109 控制台401上设有控制按钮、 控制开关、 控制扳手或者其他控制结构, 通过在处理 装置403上对控制结构的功能进行设定, 以便于使用者通。
44、过以按下按钮、 扳动扳手等方式进 行试验, 提高了试验的自动化程度和便捷程度, 降低了试验的难度。 0110 可选地, 控制台401选用木制实验桌或者其他合适的种类, 本发明对此并不作任何 限制。 0111 温度处理装置402与测温仪112电连接, 接收来自测温仪112的测温信息并传递至 处理装置403, 便于使用者实时掌控。 0112 可选地, 温度处理装置402选用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或者其他合适的种类, 本 发明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0113 处理装置403对本冷热冲击试验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降低了 试验的难度。 同时对试验过程中的信息, 如试验试样114温度。
45、信息、 气体温度信息、 泵体工作 信息、 第一电机101工作信息或者第二电机502工作信息等, 进行收集、 分析和存储。 0114 可选地, 处理装置403选用可编程PLC及优质进口LCD彩色液晶触摸屏双回路温度 控制系统或者其他合适的种类, 本发明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011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本公开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116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 形式的产品, 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 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 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8/8 页 11 CN 111948082 A 11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2 CN 111948082 A 12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3 CN 111948082 A 13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4 CN 111948082 A 14 图5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5 CN 111948082 A 1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6 CN 111948082 A 16 。
- 内容关键字: 冷热 冲击 试验装置
管材冷轧机.pdf
禽畜养殖圈舍环境治理消杀机构.pdf
自动排屑的木工机床用顶针.pdf
用于油气井液面测试的声波采集装置.pdf
化工管道快速对接接头.pdf
新型咪头粘网机.pdf
麦克风生产用烘干装置.pdf
隐形眼镜助戴器.pdf
混合料制备系统.pdf
非遗用品存放柜用消毒装置.pdf
光伏逆变器用增压散热风扇.pdf
集线器.pdf
护理床抬升角测量仪.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方块及棋类设备.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耕深监测装置.pdf
大口径平推阀.pdf
水利工程防汛浮标.pdf
自动锁螺丝机锁紧力调节装置.pdf
数据交换装置.pdf
高效羊粪有机肥发酵罐.pdf
应用于船首的船舶防撞结构.pdf
渔光互补的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适应于高污泥浓度的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清洁效果的真空镀铝丝复绕设备.pdf
影像分类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分类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涵管的实时压力测试方法.pdf
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及其制造方法.pdf
复合电缆生产用全自动绞线装置及方法.pdf
机载双站雷达间载波频率差高精度测量与补偿方法.pdf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负载均衡的分布式路由方法及系统.pdf
无线路由器间加密通讯方法及系统.pdf
一种壳聚糖艾蒿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食用菌培养架.pdf
一种菠萝辅助采摘装置.pdf
一种多功能开沟的自动化栽草装置.pdf
保健麻油及其制造工艺.pdf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pdf
一种除草水乳剂的制备方法.pdf
天然海鲜营养素及其制法.pdf
一种快速减轻术后疼痛的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跌打损伤用中药组合物一种外敷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一种紫花三叉大白及组培苗的大田栽培方法.pdf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益肾壮阳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pdf
平移充种、梳齿清种与回转投种组合式水稻直播排种器.pdf
一种野外用液体绷带.pdf
一种多功能蒸汽灭菌器.pdf
冰制甜味食品.pdf
乌鸡营养晶及其制作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