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

上传人:七月 文档编号:10005621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8.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描述: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003907.5 (22)申请日 2020.09.22 (71)申请人 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 地址 401133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渝冠大 道218号附2号 (72)发明人 陈元定章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40 代理人 谭小容 (51)Int.Cl. B60N 2/427(2006.01) B60N 2/68(2006.01) (54)发明名称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 (57)摘要 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 侧板, 采用钣金件冲压而成, 在座框侧板的后部 设置有调角器前安装孔和调角器后安装孔, 所述 调角器前安装孔、 调角器后安装孔均为异形孔, 包括螺栓过孔和弧形孔, 且螺栓过孔与弧形孔通 过收缩颈连通, 设定两个螺栓过孔的连线为X线, Y线过螺栓过孔的中心并垂直于X线, 则螺栓过孔 与弧形孔同心设置, 且弧形孔和收缩颈在X线的 下方并在Y线的两侧对称设置。 在汽车碰撞过程 中能动态吸能, 能减少前排行李箱动态碰撞和后 向挥鞭伤动态碰撞中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同时简 化结构和制造工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11976561 A 2020.11。

3、.24 CN 111976561 A 1.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采用钣金件冲压而成, 在座框侧板的后部设置有 调角器前安装孔(1)和调角器后安装孔(2),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角器前安装孔(1)、 调角器 后安装孔(2)均为异形孔, 包括螺栓过孔(a)和弧形孔(b), 且螺栓过孔(a)与弧形孔(b)通过 收缩颈(c)连通, 设定两个螺栓过孔(a)的连线为X线, Y线过螺栓过孔(a)的中心并垂直于X 线, 则螺栓过孔(a)与弧形孔(b)同心设置, 且弧形孔(b)和收缩颈(c)在X线的下方并在Y线 的两侧对称设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

4、个所述螺栓 过孔(a)为圆孔, 另一个螺栓过孔(a)为腰型孔, 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X线共线。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孔(b) 的宽度大于螺栓过孔(a)的直径, 收缩颈(c)宽度与螺栓过孔(a)直径的比值为0.40.5。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角器前 安装孔(1)两端半圆的半径与螺栓过孔(a)的半径相等, 腰型孔中间平行段的长度为1.5 2.5mm, 弧形孔(b)的圆弧角度为85 95 。 5.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骨架, 包括座框骨架(3)、 靠背骨架(4)和调节器下连接板 (5), 其。

5、特征在于: 还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所述 调节器下连接板(5)上设置有与调角器前安装孔(1)对应的座框侧板前安装孔(51)、 与调角 器后安装孔(2)对应的座框侧板后安装孔(52), 所述座框侧板前安装孔(51)、 座框侧板后安 装孔(52)均是与调节器下连接板(5)一体冲压成型的自翻边内螺纹孔, 台阶螺栓穿过自翻 边内螺纹孔并结合螺母将座框侧板与调节器下连接板(5)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976561 A 2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零部件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座框侧板, 以。

6、及包含该座框 侧板的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0002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一旦发生碰撞(包括前碰撞和后碰撞), 驾乘人员很容易受到 伤害, 前碰撞称为 “前排行李箱动态碰撞” , 后碰撞称为 “后向挥鞭伤动态碰撞” 。 传统调角器 下连接板与座框侧板的两个安装孔为圆孔, 在动态碰撞事故中不能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 容易造成驾乘人员伤害。 为了降低汽车碰撞造成的伤害, 汽车制造商们开始研制能够动态 吸能的座椅, 比如在调角器下连接上增加吸能板, 或者在调角器下连接板上增设各种弱化 孔和缓冲结构。 0003 对于在调角器下连接上增加吸能板设计, 增加了零件数量, 还需要对吸能板进行 安装固定, 制造及。

7、安装复杂; 同时增设的吸能板在正常行驶过程中, 与调角器下连接板之间 容易引起摩擦异响。 对于在调角器下连接板上增设弱化孔和缓冲结构的设计, 使调角器下 连接板冲压工艺复杂, 同时增设弱化孔和缓冲结构后, 需要增加下连接板的厚度以确保整 体强度, 相应的增加了重量, 影响了产品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座框骨架的座框侧板, 在汽车碰撞过程中能动态吸能, 能减小前排行李箱动态碰撞和后向挥鞭伤动态碰撞中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同时简化结构和 制造工艺。 0005 为此,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采用钣金件 冲压而成, 在座框侧板的后部设。

8、置有调角器前安装孔和调角器后安装孔, 所述调角器前安 装孔、 调角器后安装孔均为异形孔, 包括螺栓过孔和弧形孔, 且螺栓过孔与弧形孔通过收缩 颈连通, 设定两个螺栓过孔的连线为X线, Y线过螺栓过孔的中心并垂直于X线, 则螺栓过孔 与弧形孔同心设置, 且弧形孔和收缩颈在X线的下方并在Y线的两侧对称设置。 0006 上述的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优选为, 其中一个所述螺栓过孔为圆孔, 另一 个螺栓过孔为腰型孔, 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X线共线。 其中一个螺栓过孔采用腰形孔设计, 一方面使安装时调角器前安装孔和调角器后安装孔不受制造误差影响装配, 另一方面在碰 撞过程中, 由于腰形孔的延伸方向与X。

9、线共线, 使得座椅能产生一个沿X线方向的移动量, 对 碰撞进一步缓冲吸能。 0007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弧形孔的宽度大于螺栓过孔的直径, 收缩颈宽度与螺栓过孔 直径的比值为0.40.5。 收缩颈宽度与螺栓过孔直径的比值对于吸能效果非常重要, 通过 优化尺寸, 将比值限定在0.40.5之间, 能达到最好的吸能效果。 0008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调角器前安装孔两端半圆的半径与螺栓过孔的半径相等, 腰 型孔中间平行段的长度为1.52.5mm, 弧形孔的圆弧角度为85 95 。 能选用统一规格的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976561 A 3 两颗螺栓进行座框侧板与调角器下连接的安装; 。

10、并限定腰型孔中间平行段的长度、 弧形孔 的圆弧角度, 进一步提高吸能效果。 0009 同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骨架, 包括座框骨架、 靠背骨架和调 节器下连接板, 还包括上述的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所述调节器下连接板上设置有 与调角器前安装孔对应的座框侧板前安装孔、 与调角器后安装孔对应的座框侧板后安装 孔, 所述座框侧板前安装孔、 座框侧板后安装孔均是与调节器下连接板一体冲压成型的自 翻边内螺纹孔, 台阶螺栓穿过自翻边内螺纹孔并结合螺母将座框侧板与调节器下连接板连 接在一起。 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的自翻边内螺纹孔, 工艺可靠, 并降低制造成本, 减少零部件 数量, 简化装。

11、配。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1 (1)调角器前、 后安装孔均采用异形孔设计, 在螺栓过孔的基础上增加收缩颈和弧 形孔, 在发生前碰撞时座椅骨架整体会绕着调角器后安装孔形成一个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量, 即调角器下连接板前端会产生一个向下的位移量, 从而拉动连接螺栓在调角器前安装 孔内向下滑动, 连接螺栓正好挤压收缩颈或者穿过收缩颈挤入弧形孔内, 从而使座框侧板 异形孔产生挤压形变吸能; 当发生后碰撞时座椅骨架整体会绕着调角器前安装孔形成一个 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量, 即调角器下连接板后端会产生一个向下的位移量, 从而拉动连接螺 栓在调角器后安装孔内向下滑动, 连接螺栓正好挤压收缩颈或者穿。

12、过收缩颈挤入弧形孔 内, 从而使座框侧板异形孔产生形变吸能。 连接螺栓越过收缩颈的时候, 座椅处于位移量最 大的时刻, 一旦进入弧形孔, 速度急剧下降, 从而实现动态吸能, 增设弧形孔使得收缩颈既 能及时产生弹性形变进行最大限度的吸能, 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0012 (2)采用双异形孔的设计, 用于汽车碰撞过程中动态吸能, 既能减小前排行李箱动 态碰撞撞中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又能减小后向挥鞭伤动态碰撞中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0013 (3)不需要增加吸能板, 利用座框侧板与调角器下连接板的安装孔作为吸能结构, 简化了结构, 安装方便快捷, 零件数量少, 制造成本低; 不需要增加弱。

13、化孔, 不影响座框侧板 的整体强度; 将吸能结构转移到座框侧板上, 座框侧板相比调角器下连接板, 更便于布置吸 能结构。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带吸能结座框侧板的座椅骨架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座框侧板与调角器下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在后碰撞冲击过程的位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 结合图1、 图2所示, 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采用钣金件冲压而成, 在座 框侧板的后部设置有调角器前安装孔1和调角器后安装孔2, 分别作为安装点用于与调角器 。

14、下连接板相连。 0020 调角器前安装孔1、 调角器后安装孔2的结构一致, 均为异形孔。 调角器前安装孔1、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976561 A 4 调角器后安装孔2均包括螺栓过孔a和弧形孔b, 且螺栓过孔a与弧形孔b通过收缩颈c连通, 即在常用的圆孔的基础上增加收缩颈和弧形孔。 0021 设定两个螺栓过孔a的连线为X线, Y线过螺栓过孔a的中心并垂直于X线, 则螺栓过 孔a与弧形孔b同心设置, 且弧形孔b和收缩颈c在X线的下方并在Y线的两侧对称设置。 0022 最好是, 其中一个螺栓过孔a为圆孔, 另一个螺栓过孔a为腰型孔, 腰型孔的延伸方 向与X线共线。 其中一个螺栓过孔。

15、a采用腰形孔设计, 一方面使安装时调角器前安装孔1和调 角器后安装孔2不受制造误差影响装配, 另一方面在碰撞过程中, 由于腰形孔的延伸方向与 X线共线, 使得座椅能产生一个沿X线方向的移动量, 对碰撞进行缓冲吸能。 0023 最好是, 弧形孔b的宽度大于螺栓过孔a的直径, 收缩颈c宽度与螺栓过孔a直径的 比值为0.40.5。 0024 另外, 调角器前安装孔1两端半圆的半径与螺栓过孔a的半径相等, 腰型孔中间平 行段的长度为1.52.5mm, 弧形孔b的圆弧角度为85 95 。 0025 结合图1图3所示, 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骨架主要由座框骨架3、 靠背骨架4、 调 节器下连接板5和上述的带。

16、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 0026 调节器下连接板5上设置有与调角器前安装孔1对应的座框侧板前安装孔51、 与调 角器后安装孔2对应的座框侧板后安装孔52。 座框侧板前安装孔51、 座框侧板后安装孔52均 是与调节器下连接板5一体冲压成型的自翻边内螺纹孔。 台阶螺栓穿过自翻边内螺纹孔并 结合螺母将座框侧板与调节器下连接板5连接在一起。 0027 调角器前安装孔1、 调角器后安装孔2均采用异形孔设计, 在圆孔的基础上增加收 缩颈c和弧形孔b, 在后碰撞中, 连接螺栓越过收缩颈c的时候, 座椅处于位移量最大的时刻, 一旦进入弧形孔b, 速度急剧下降, 从而实现动态吸能。 增设弧形孔b使得收缩颈c既能及时 产生弹性形变进行最大限度的吸能,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如图4所示。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976561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111976561 A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111976561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带吸能 结构 座椅 座框侧板 骨架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0056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