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平衡式进水控制阀.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997927
  • 上传时间:2018-03-24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938.8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75552.0

    申请日:

    2008.11.07

    公开号:

    CN101737553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K 31/20申请日:20081107|||公开

    IPC分类号:

    F16K31/20; F16K31/24; F16K27/00

    主分类号:

    F16K31/20

    申请人:

    黄炳谊

    发明人:

    黄炳谊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两连动杆之间连接有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包含一第一枢接导件、一第二枢接导件、一导螺杆以及一调整螺帽。第一枢接导件枢接于用以带动阀杆的一第一连动杆,第二枢接导件枢接于一连接浮体的第二连动杆。导螺杆的两端分别螺合于第一枢接导件与第二枢接导件。调整螺帽固设在导螺杆的中央部位,用以旋转导螺杆的方式调整第一枢接导件与第二枢接导件之间的距离。藉此,在安装后使用端能作改变或调整水位上限的位置,以控制最大储存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阀体,是具有一流道; 一阀杆,是活动地设于该阀体内,该阀杆是具有一阀塞,用以阻塞该阀体的该流道; 一第一连动杆,是枢接于该阀体,用以带动该阀杆; 一第二连动杆,是枢接于该阀体; 一浮体,是连接于该第二连动杆;以及 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其是包含: 一第一枢接导件,其是枢接于该第一连动杆; 一第二枢接导件,其是枢接于该第二连动杆; 一导螺杆,其两端是分别螺合于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及 一调整螺帽,是固设于该导螺杆的一中央部位,用以旋转该导螺杆的方式调整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之间的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螺杆是具有一顺螺纹部与一逆螺纹部,以分别螺接于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水位上限调整机构另包含一第一限位螺帽与一第二限位螺帽,该第一限位螺帽是螺合于该导螺杆的该顺螺纹部并位于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调整螺帽之间,该第二限位螺帽是螺合于该导螺杆的该逆螺纹部并位于该第二枢接导件与该调整螺帽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阀体是由一上阀体以及一下阀体所组成,以供组装容纳该阀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下阀体,该第二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上阀体,该阀杆是具有一连动孔,以供该第一连动杆的穿设。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杆是穿设于在上述连接该下阀体的枢接点与在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的枢接点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下阀体的一第一位置,该第二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下阀体的一第二位置,该阀杆是具有一连动孔,以供该第一连动杆的穿设。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杆相对于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的枢接点的一端是形成为一拨杆,以穿设于该连动孔中。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连动杆在上述连接该下阀体的枢接点是位于上述穿设该连动孔的部位与在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的枢接点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阀体的周边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该下阀体的周边是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另包含有多个螺栓,是穿设该些第一通孔与该些第二通孔,以机械结合该上阀体与该下阀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阀体的底部周围是形成有外螺纹,另包含一帽环,是螺接该上阀体的外螺纹,以紧迫该下阀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枢接导件 与该第二枢接导件是为U形板。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浮体是为浮球。

    说明书


    平衡式进水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水、集水或配水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

        背景技术

        公知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例如民用或工业用水塔、养殖用储水池、马桶等等,均需要在水塔或储水槽内装设一进水控制阀,使其可在水位不足时自动补充水液。目前的进水控制阀,如申请人前所申请核准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编号第591162号的“进水控制阀”专利案,其机械作动方式及水位高低判别均是利用浮球或浮体来控制,伴随着水位的高低而正比地开启/关闭阀门或阀杆塞件,以补给水液。当水塔或储水槽内的水位下降至一低水位时,公知进水控制阀的阀门或阀杆塞件即会被开启而补充水液,当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内的水位逐渐上升至一高水位时,该公知进水控制阀的阀门或阀杆塞件即会关闭而停止补充水液。由于公知进水控制阀的浮体是直接藉由连动杆与阀门或阀杆结合,以控制阀门或阀杆塞件的操作,故无法视使用者需求而调整其高度而控制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且该种公知进水控制阀,制造成本高,因此,使用者如果想要变换水位上限的位置以改变最大储存量时,需要重新购买另一组进水控制阀或更换使用不同长度或角度的连动杆用以连接浮体,不仅使用上不方便,且具有装设成本提高及耗费时间的缺失。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安装后使用者能作改变或调整水位上限的位置,以达到控制最大储存量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主要包含一阀体、一阀杆、一第一连动杆、一第二连动杆、一浮体以及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该阀体是具有一流道。该阀杆是可活动地设于该阀体内,该阀杆是具有一阀塞,用以阻塞该阀体的该流道。该第一连动杆是枢接于该阀体,用以带动该阀杆。该第二连动杆是枢接于该阀体。该浮体是连接于该第二连动杆。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是包含一第一枢接导件、一第二枢接导件、一导螺杆以及一调整螺帽。该第一枢接导件是枢接于该第一连动杆。该第二枢接导件是枢接于该第二连动杆。该导螺杆的两端是分别螺合于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该调整螺帽是固设于该导螺杆的一中央部位,用以旋转该导螺杆的方式调整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导螺杆是可具有一顺螺纹部与一逆螺纹部,以分别螺接于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中。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可另包含一第一限位螺帽与一第二限位螺帽,该第一限位螺帽是螺合于该导螺杆的该顺螺纹部并位于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调整螺帽之间,该第二限位螺帽是螺合于该导螺杆的该逆螺纹部并位于该第二枢接导件与该调整螺帽之间。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阀体是可由一上阀体以及一下阀体所组成,以供组装容纳该阀杆。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第一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下阀体,该第二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上阀体,该阀杆是可具有一连动孔,以供该第一连动杆的穿设。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第一连动杆是可穿设于在上述连接该下阀体的枢接点与在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的枢接点之间。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第一连动杆是可枢接于该下阀体的一第一位置,该第二连动杆是枢接于该下阀体的一第二位置,该阀杆是具有一连动孔,以供该第一连动杆的穿设。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第一连动杆相对于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的枢接点的一端是可形成为一拨杆,以穿设于该连动孔中。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第一连动杆在上述连接该下阀体的枢接点是可位于上述穿设该连动孔的部位与在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的枢接点之间。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上阀体的周边是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该下阀体地周边是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另包含有多个螺栓,是穿设该些第一通孔与该些第二通孔,以机械结合该上阀体与该下阀体。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上阀体的底部周围是可形成有外螺纹,另包含一帽环,是螺接该上阀体的外螺纹,以紧迫该下阀体。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浮体是可为浮球。

        在前述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中,该第一枢接导件与该第二枢接导件是为U形板。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平衡式进水控制阀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藉由导螺杆的两端分别螺合于第一枢接导件与第二枢接导件,使水位上限调整机构的长度为可伸缩控整,导致连接浮体的第二连动杆在水位上限会呈现不同角度,藉此在安装后使用端能作改变或调整水位上限(满水位)的位置并达成控制最大储存量的功效。

        二、藉由帽环结合阀体的上阀体与下阀体,无须使用外部的工具,具有便于组装或/及拆卸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两连动杆之间连接有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包含一第一枢接导件、一第二枢接导件、一导螺杆以及一调整螺帽。第一枢接导件枢接于用以带动阀杆的一第一连动杆,第二枢接导件枢接于一连接浮体的第二连动杆。导螺杆的两端分别螺合于第一枢接导件与第二枢接导件。调整螺帽固设在导螺杆的中央部位,用以旋转导螺杆的方式调整第一枢接导件与第二枢接导件之间的距离。藉此,在安装后使用端能作改变或调整水位上限的位置,以控制最大储存量。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的元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在低水位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在水位上限H1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在水位上限H2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的元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在低水位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在水位上限H1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的元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的局部侧面示意图。

        L:低水位                H1:水位上限

        H2:水位上限             100:平衡式进水控制阀

        110:阀体                111:流道

        112:上阀体              113:下阀体

        114:第一通孔            115:第二通孔

        116:枢接孔              117:入水口

        120:阀杆                121:阀塞

        122:连动孔              130:第一连动杆

        131:第一枢接点          132:第二枢接点

        133:轴杆                140:第二连动杆

        141:第三枢接点          142:第四枢接点

        143:连结端              144:轴杆

        150:浮体                151:浮体接杆

        160:水位上限调整机构    161:第一枢接导件

        162:第二枢接导件        163:枢接孔

        170:导螺杆              171:调整螺帽

        172:顺螺纹部            173:逆螺纹部

        174:第一限位螺帽        175:第二限位螺帽

        181:螺栓                182:锁固螺帽

        200:平衡式进水控制阀    213A:第一位置

        213B:第二位置           233:拨杆

        300:平衡式进水控制阀    318:外螺纹

         390:帽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应注意的是,该些图示均为产品的示意图,所显示者为实际实施的形状及尺寸比例,仅作为一种选置性的具体设计,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在不同应用的等效性实施例中,元件的形状与尺寸可进行缩小、放大或是简化。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举例说明于图1的元件分解立体示意图与图2在低水位时的侧面示意图。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主要包含一阀体110、一阀杆120、一第一连动杆130、一第二连动杆140、一浮体150以及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

        上述的阀体110是具有一流道111(如图2所示),以供水液通过并流出该阀体110。在一实施例中,该阀体110是可由一上阀体112以及一下阀体113所组成,以供组装容纳该阀杆120。该上阀体112是具有一入水口117,以供水液流入该流道111。该下阀体113是具有多个出水口(图未标号),以供水液流出。通常该阀体110的材质是可为塑胶,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减轻重量。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所示,该上阀体112的环唇周边是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4,该下阀体113的环唇周边是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15。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可另包含有多个螺栓181,是穿设该些第一通孔114与该些第二通孔115,以机械结合该上阀体112与该下阀体113。更具体地,利用多个锁固螺帽182螺合于对应的该些螺栓181,以使该上阀体112与该下阀体113紧密结合(如图2所示)。

        请参阅图2图3所示,上述阀杆120是可活动地设于该阀体110内,该阀杆120是具有一阀塞121,用以阻塞该阀体110的该流道111,以达到止水功效。较佳地,该阀塞121是可具有橡胶垫材质而具有弹性,可紧密密闭该流道111,阻止水液外泄。当该阀杆120向下移动时,该阀塞121与该流道111会形成一间隙,水液会从间隙处流过并往该下阀体113流出,便可进行进水(如图2的箭头所示)。因此,该阀杆120在该阀体110的升降活动可以进行进水或止水的操作。

        请再参阅图2所示,上述第一连动杆130是枢接于该阀体110,用以带动该阀杆120。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连动杆130是具有一第一枢接点131,可利用一轴杆133穿设该第一枢接点131与该阀体110的枢接孔116,使该第一连动杆130枢接于该阀体110。在本实施例中,该枢接孔116是设于该下阀体113,故该第一连动杆130是枢接于该下阀体113。该第一连动杆130可另具有一第二枢接点132并藉由另一轴杆(图中未绘出)的穿设,使该第一连动杆130枢接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一端(下端)。该第一枢接点131与该第二枢接点132是分别位于该第一连动杆130的两端,该些枢接点131、132为可转动。

        请再参阅图2所示,上述第二连动杆140是枢接于该阀体11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动杆140是具有一第三枢接点141并藉由一轴杆(图中未绘出)的穿设,使该第二连动杆140枢接于该阀体110的该上阀体112。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第二连动杆140另具有一第四枢接点142,可利用另一轴杆144穿设该第四枢接点142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枢接孔163,使该第二连动杆140枢接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另一端(上端)。具体而言,该第二连动杆140更具有一连结端143,用以连接该浮体150的浮体接杆151。其中该第四枢接点142是位于该第一枢接点131与该连结端143之间,产生一省力连动的杠杆原理。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动杆140是可为一字形扁形条杆。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浮体150是连接于该第二连动杆140,其中该浮体150是可固定连接至一浮体接杆151,再以该浮体接杆151螺接至该第二连动杆140的该连结端143,产生可模块化拆卸的功效。在本实施例中,该浮体150是可为浮球。

        请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两端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连动杆130与该第二连动杆140,以使该第二连动杆140可经过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以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请参阅图2所示,在低水位时,该浮体150受到本身的重力垂置,并会对该第二连动杆140的连结端143产生一向下拉力,并藉由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作对应旋转动作,以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的该阀杆120下降,而呈现进水状态。请参阅图3所示,在水位上升达到水位上限H1的过程,该浮体150受到水位上升的浮力作用会向上浮起并对该第二连动杆140的连结端143产生一向上推力,再藉由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并以该阀塞121封闭该流道111以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达到止水状态。

        请参阅图1所示,上述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是包含一第一枢接导件161、一第二枢接导件162、一导螺杆170以及一调整螺帽171。该第一枢接导件161是枢接于该第一连动杆130。该第二枢接导件162是枢接于该第二连动杆14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是为U形板,可供套设该第一连动杆130与该第二连动杆140。此外,如图2所示,该第一连动杆130是枢接于该下阀体113,该第二连动杆140是枢接于该上阀体112,该阀杆120是可具有一连动孔122,以供该第一连动杆130的穿设,以驱动该阀杆120的线性移动,来进行进水或止水的操作(如图2所示)。该第一连动杆130是可穿设于在上述连接该下阀体113的该第一枢接点131与在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161的该第二枢接点132之间,亦构成一省力但能以该阀塞121紧密封闭该流道111的杠杆作用。

        请参阅图1所示,该导螺杆170的两端是分别螺合于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具体而言,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皆是可具有一小段的内螺纹(图中未绘出),以供该导螺杆170螺合。请参阅图2所示,该调整螺帽171是固设于该导螺杆170的一中央部位,用以旋转该导螺杆170的方式调整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旋转该导螺杆170可以调整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伸缩长度。

        该导螺杆170是可具有一顺螺纹部172与一逆螺纹部173,以分别螺接于该第一枢接导件161的内螺纹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的内螺纹,让该导螺杆170的两端可同时螺合于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藉由该调整螺帽171转动该导螺杆170驱使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相互靠拢或是远离,即可以调整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的距离,使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长度为可伸缩控整。较佳地,请参阅图2所示,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可另包含一第一限位螺帽174与一第二限位螺帽175,该第一限位螺帽174是螺合于该导螺杆170的该顺螺纹部172并可旋转移动于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调整螺帽171之间,该第二限位螺帽175是螺合于该导螺杆170的该逆螺纹部173并可旋转移动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与该调整螺帽171之间。当该第一限位螺帽174紧贴于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以及该第二限位螺帽17紧贴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能达到限制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之间的距离,避免松脱位移。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欲提高水位上限H1至H2时,可转动该调整螺帽171以增加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之间的距离,藉此升高该浮体150的可上升高度并使原水位上限H1升高至调整后的水位上限H2,进而增加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反之,欲降低水位上限时,则转动该调整螺帽171以缩短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之间的距离,便会降低该浮体150的可上升高度并降低水位上限,进而减少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因此,藉由该导螺杆170的两端分别螺合于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使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长度为可伸缩控整,导致连接该浮体150的该第二连动杆140在水位上限会呈现不同角度,藉此在安装后能依照使用者需求调整或改变水位上限的位置并达成控制最大储存量的功效。

        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的具体作动机制说明如下。

        上述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是可结合至一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内部。本实施例的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较为适用于浅水位,例如,冷却水塔或高水箱。请参阅图2所示,从一开始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内部是处于一低水位L,当水面尚未能触达该浮体150。在重力作用下,该第二连动杆140连接该浮体150的一端是向下垂置并使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下降移动,藉以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又该第一连动杆130会带动该阀杆120及其阀塞121直线向下移动,水液由该入水口117进入并经过该流道111以呈现进水状态,使水位可持续上升。

        请参阅图3所示,当水位上升到达水位上限H1时,连动该第二连动杆140的该浮体150将受到水位上限H1的浮力推动至一高度,使该第二连动杆140连接该浮体150的该连接端143上移,该第二连动杆140的旋转带动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上升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该第一连动杆130会带动该阀杆120及其阀塞121直线向上移动,并以该阀塞121封闭该流道111以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达到止水状态。

        特别地是,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设定水位上限至H2时,可藉由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调整水位上限,以调控一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转动该调整螺帽171并利用该导螺杆170的顺螺纹部172与逆螺纹部173,使得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分别往远离该调整螺帽171的方向移动,以增加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之间的距离,进而升高该浮体150的可上升高度(水位上限H2)以增加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在水位尚未使该浮体150移动至调整后的可上升高度时,该第二连动杆140不会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故并不会驱动该阀杆120及其阀塞121上升,以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保持在进水状态。

        请参阅图4所示,当该浮体150受到水位上限H2的浮力推动至调整后的可上升高度后,便会带动该第二连动杆140进而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并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为止水状态。反之,在欲减少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时,可藉由转动该调整螺帽171,以使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沿着该导螺杆170的顺螺纹部172与逆螺纹部173往该调整螺帽171的方向移动,以缩短该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之间的距离,令该浮体150向下位移至适当高度,以降低水位上限而可得到适当的最大储存量。因此,藉由该导螺杆170的两端分别螺合于第一枢接导件161与该第二枢接导件162,使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长度为可伸缩控整,导致连接该浮体150的该第二连动杆140在水位上限会呈现不同角度,进一步使该浮体150具有不同的可上升高度,藉此在安装后使用者能作改变或调整水位上限以设定在H1与H2之间或其它位置,进而调控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另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举例说明于图5的元件分解立体示意图。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200主要包含一阀体110、一阀杆120、一第一连动杆130、一第二连动杆140、一浮体150以及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其中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是包含一第一枢接导件161、一第二枢接导件162、一导螺杆170以及一调整螺帽171。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主要元件将以相同符号标示,故可以理解亦具有上述功效,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该阀杆120是可活动地设于该阀体110内,该阀杆120是具有一阀塞121,用以阻塞该阀体110的流道111,以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200为止水状态。该第一连动杆130的第一枢接点131与第二枢接点132是分别枢接于该阀体110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其中该第一连动杆130是用以带动该阀杆120。该第二连动杆140的一部分是枢接于该阀体110,而该第二连动杆140的一端是枢接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其中该第二连动杆140的连接端143是连接有该浮体150,并藉由该浮体150带动该第二连动杆14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动杆140是可为ㄟ字形或V字形,以具有较佳的抗弯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是与该入水口117设置在同一侧边。该入水口117可适需求改为较大的孔径,该浮体150可视需求改为较大的体积,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200是可适用于长行程。

        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动杆130是可枢接于该下阀体113的一第一位置213A,该第二连动杆140是枢接于该下阀体113的一第二位置213B,该阀杆120是具有一连动孔122,以供该第一连动杆130的穿设。具体而言,该第一连动杆130的相对该第二枢接点132的一端是可形成为一拨杆233,其是穿设于该连动孔122中,用以驱动该阀杆120的线性移动,来进行进水或止水的操作(如图6及图7所示)。该拨杆233的较佳形态是为圆形或弧形。请参阅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动杆130在上述连接该下阀体113的第一枢接点131是可位于上述穿设该连动孔122的一端(即该拨杆233)与在上述连接该第一枢接导件161的第二枢接点132之间,作为一杠杆支点。其中该第一位置213A是位于该第二位置213B的上方,该第二位置213B可为一往下延伸的突耳,故该第一连动杆130的枢接位置是高于该第二连动杆140的枢接位置。

        请参阅图6所示,当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内部是处于一低水位L时,该浮体150下移以带动该第二连动杆140旋转,并使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上升移动,藉以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旋转,故该第一连动杆130会带动该阀杆120及其阀塞121直线向下移动,水液由该流道111进入并呈现进水状态,使水位可持续上升。

        请参阅图7所示,当水位上升到达水位上限H1时,连动该第二连动杆140的该浮体150将受到水位上限H1的浮力推动至一高度,使该第二连动杆140连接该浮体150的该连接端143上移,该第二连动杆140的旋转带动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下降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一连动杆130。该第一连动杆130会带动该阀杆120及其阀塞121直线向上移动,并以该阀塞121封闭该流道111以使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100达到止水状态。如同第一实施例的调整方式,当使用者欲调整以增加最大储存量时,可藉由旋转该导螺杆170以调整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可伸缩长度,例如增加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长度可以升高水位上限(满水位),以增加储水或液体储存设备的最大储存量。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另一种平衡式进水控制阀举例说明于图8的元件分解立体示意图与图9的局部侧面示意图。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300主要包含一阀体110、一阀杆120、一第一连动杆130、一第二连动杆140、一浮体150以及一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主要元件将以相同符号标示,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该阀杆120是可活动地设于该阀体110内,用以阻塞该阀体110,以达到止水状态。该第一连动杆130的两端是分别枢接于该阀体110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该第二连动杆140是枢接于该阀体110,且该第二连动杆140的一端是连接有该浮体150,另一端是枢接于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其中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是藉由该导螺杆170的旋转调整,使得该水位上限调整机构160的长度为可伸缩控整。

        在本实施例中,该阀体110的该上阀体112的底部周围是可形成有外螺纹318,并且该平衡式进水控制阀300另包含一帽环390,该帽环390是螺接该上阀体112的外螺纹218,以紧迫该阀体110的该下阀体113,使该上阀体112与该下阀体113紧密结合,无须使用外部的工具,如螺丝起子,故具有便于组装或/及拆卸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平衡 进水 控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平衡式进水控制阀.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979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