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低压充气帐篷.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89193
  • 上传时间:2018-03-23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517.5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037975.6

    申请日:

    2009.01.14

    公开号:

    CN201354531Y

    公开日:

    2009.12.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15/20申请日:20090114授权公告日:20091202终止日期:20160114|||授权

    IPC分类号:

    E04H15/20; E04H15/32

    主分类号:

    E04H15/2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鼎华; 黄光宏; 闫文魁; 冯远红; 殷 明; 胡 杰; 黄 洁; 王江宁; 何文荣

    地址:

    710032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北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 扬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充气帐篷,该低压充气帐篷为充气气肋支撑圆弧型双层顶帐篷,包括篷体防护部件、气肋支撑部件、绳索吊挂部件、帐篷固定部件和充气设备;所述的篷体防护部件包括外篷顶、外山墙、内篷和地布;外篷顶与外山墙通过连环带和尼龙搭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组成外篷,覆盖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外部;内篷是一整体,吊挂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内部;在外篷与内篷间隔热保温层。本实用新型的低压充气帐篷架设方便、使用安全性好、便于贮存运输、配套措施全和使用用途广泛。可在各种不同地面条件使用;帐篷内跨度大,无任何阻碍,空间利用率高;山墙门可开启,方便了大型车辆及武器装备进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该低压充气帐篷为充气气肋支撑圆弧型双层顶帐篷,它包括篷体防护部件(1)、气肋支撑部件(2)、绳索吊挂部件(3)、帐篷固定部件(4)和充气设备(5);所述的篷体防护部件(1)包括外篷顶、外山墙、内篷和地布;外篷顶与外山墙通过连环带和尼龙搭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组成外篷,覆盖于气肋支撑部件(2)的外部;内篷是一整体,吊挂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内部;在外篷与内篷间形成隔热保温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保温层为450-550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篷和内篷各对应设有窗户和门;在篷布靠山墙的两端设有通风口;篷布底部设有埋土布,用来压土,固定和密封帐篷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篷采用迷彩牛津布制成;所述的内篷采用白色涂银牛津布制成;所述的埋土布由涤纶双面涂覆聚氯乙烯防水布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篷迷彩面设有金属三角环,用来连接帐篷固定拉绳;涂层面设有插板与中插锁,用于与气肋的连接固定;内篷涂银面设有弹簧挂钩,用来起吊固定内篷。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肋支撑部件(2)包括主气肋A(21)、主气肋B(22)、主气肋C(23)、门气肋(24)、顶横气肋(27)以及主气肋间的横短气肋E(25)和横短气肋F(26);所述的主气肋A(21)、主气肋B(22)和主气肋C(23)两端设有与地面连接的连地脚套;所述的门气肋(24)设有定位的脚套;所有的气肋均采用内胆/外套结构,充气后支撑篷体,承担荷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肋A(21)、主气肋B(22)和主气肋C(23)三者中的每个气肋的一端设有进气阀和安全阀,另一端设有进气阀;所述的门气肋(24)设有进气阀和安全阀;所有的气肋均设有无阀心的进气阀,通过短连接气管连接,使整套气肋系统形成气流互通。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索吊挂部件(3)包括吊挂内篷绳索(31)、底部定位钢丝(32)、山墙门起落拉绳和山墙拉链拉绳;所述的吊挂内篷绳索(31)采用草绿色涤纶包芯绳,用于吊起内篷。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篷固定部件(4)包括拉绳、拉绳板、地桩、钩桩和气肋定位钢丝绳;所述的拉绳用于连接外顶与地桩,承受和传递帐篷荷载;所述的地桩用于固定拉绳,将拉绳的荷载传到地面;所述的钩桩用于固定主支撑气肋A、B、C(21,22,23)脚部和固定门气肋(24);所述的气肋定位钢丝绳用于限制主支撑气肋两脚之间的距离。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设备(5)包括气泵、主气管和短连接气管。

    说明书

    低压充气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具体涉及一种低压充气帐篷。
    背景技术
    目前,帐篷已经被广大用户所熟知,帐篷的种类繁多,主要用于野外作业、旅游、抗险救灾、军用等。现有的帐篷主要由帐篷支撑架和篷身组成,结构复杂和松散,携带不便,安装时间长,防护功能欠缺,不利于推广和应用。
    经查新可知,现国内外公开了许多帐篷,在帐篷的结构、防护功能和外观上都有明显的缺陷,例如CN2048302U所公开的充气帐篷,其目的是使其提供的充气帐篷具有便携、多用、多防护的功能,然而由于其采用的双层间充气,直接导致帐篷内通风效果差,普通的尼龙材料有不具有防护和较好的隐蔽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充气帐篷,以改善通风性能,并同时具有很好的隐蔽性。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压充气帐篷,该低压充气帐篷为充气气肋支撑圆弧型双层顶帐篷,包括篷体防护部件、气肋支撑部件、绳索吊挂部件、帐篷固定部件和充气设备;所述的篷体防护部件包括外篷顶、外山墙、内篷和地布;外篷顶与外山墙通过连环带和尼龙搭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组成外篷,覆盖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外部;内篷是一整体,吊挂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内部;在外篷与内篷间隔热保温层。
    上述的隔热保温层厚度为450~550毫米。
    外篷顶与外山墙通过连环带和尼龙搭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组成外篷,覆盖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外部,用于承载、防雨和伪装。外篷采用迷彩牛津布制成。内篷是一整体,吊挂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内部,采用白色涂银牛津布制成。外篷与内篷形成隔热保温层。层体厚度约为气肋充气后直径,为450~550毫米。外篷和内篷各对应设有8个窗户,用于采光和通风,并配有透明窗玻璃以用于保温状态下的采光;外篷和内篷对应位置开设了2个门,用于人员进出;在篷布靠山墙的两端设有8个通风口,用来与外接温度调节设备的连接;篷布底部设有埋土布,其宽度为250毫米,由涤纶双面涂覆聚氯乙烯防水布制成。用来压土,固定和密封帐篷底部。外篷迷彩面设有金属三角环,用来连接帐篷固定拉绳;涂层面设有插板与中插锁,用于与气肋的连接固定。内篷涂银面设有弹簧挂钩,用来起吊固定内篷。
    所述的气肋支撑部件包括主气肋A、主气肋B、主气肋C、门气肋、顶横气肋以及主气肋间的横短气肋E和横短气肋F;所述的主气肋A、主气肋B和主气肋C两端设有与地面连接的连地脚套;所述的门气肋设有定位的脚套;所有的气肋均采用内胆/外套结构,充气后支撑篷体,承担荷载。
    气肋内胆采用PU膜制作,用来密闭气体;外套采用草绿色涤纶防水帆布制成,用来使气肋成型、受力、便于连接。外套尺寸略小于内胆,以使气肋在充气后内胆不承受由内部压力而产生的撕拉力,从而保证气肋的密闭可靠性。脚套主体分为4层,外层采用草绿色涤纶防水帆布,内第一层采用刮制革,内第二层采用草绿色涤纶防水帆布,外底层为涤纶双面涂覆聚氯乙烯防水布。脚套与气肋的连接是采用尼龙搭扣与橄榄绿色涤纶线带通过活动三节环收紧连接固定。连地脚套用橄榄绿色涤纶线带缝合成十字型,往内方向的带子上订带管三角环,并在四根带上铆34#铜质带齿蓬圈,用于插入钩桩固定主气肋。
    主支撑气肋一端设有一个进气阀和一个安全阀,另一端设有一个进气阀。门气肋设有一个进气阀和一个安全阀。除此之外主支撑气肋、门气肋、顶横气肋、短横气肋还都设有无阀心的进气阀,通过短连接气管连接,使整套气肋系统形成气流互通。
    主支撑气肋的腹线节点处设有吊挂固定内篷时用的滑轮;两侧中线上缝制了与外篷连接用的大插板;主支撑气肋的顶部脊线上缝制了大插板用来与顶横气肋连接。
    顶横气肋通过大插板与主支撑气肋连接,用中插锁与外篷顶连接,两端设有十字形交叉尼龙搭扣与外篷顶两端圆桶套上的尼龙搭扣对应粘合;在中部设有两个无阀心的进气阀通过短连接气管与气肋C连接以获得气体。顶横气肋的作用是为了加强支撑的同时增大篷顶的淌水角度,防止篷顶雨雪堆积。
    顶横短气肋F一端固定在气肋上,另一端用拉链形式与另一根主气肋上缝制的顶横短气肋外套连接。底横短气肋E一端固定在主支撑气肋脚套上,另一端用拉链形式与另一根主支撑气肋脚套上缝制的底横短气肋外套连接。横短气肋设有无阀心的进气阀,通过短连接气管与主支撑气肋连接以获得气体。横短气肋和主支撑气肋形成帐篷支撑框架,加强了支撑的稳定性。
    所述的绳索吊挂部件分为吊挂内篷绳索、底部定位钢丝、山墙门起落拉绳和山墙拉链拉绳四类;所述的吊挂内篷绳索采用草绿色涤纶包芯绳,用于吊起内篷。
    吊挂内篷绳采用草绿色涤纶包芯绳,长度为22m,共6根,穿于气肋A、B、C、腹线的滑轮上,把内篷涂银面上的挂钩挂在穿入内篷吊挂绳上的彩钝圆环后,通过收紧内篷吊挂绳吊起内篷。
    山墙门起落绳采用草绿色涤纶包芯绳,左右各一根,长度为15m,先用绳子的一头系在山墙中间最底下的半圆环上,然后用另一头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半圆环,穿到最上面的半圆环后穿入一个滑轮,并用挂钩挂在主支撑气肋A腹线处的半圆环上,然后把绳子从拉链边上的那排半圆环依次往上穿入,到头后也穿入滑轮,用挂钩挂在气肋相应位置的半圆环上,最后系在拉链边上最底下的那个半圆环上。
    拉链拉绳采用草绿色涤纶绳,左右各一根,长度为8米,先把绳子的一头系在拉链头上,再穿入滑轮,用挂钩挂在主支撑气肋A上的半圆环上,然后把拉绳的另一头还系在拉链头上,使拉绳形成“O”字型
    所述的帐篷固定部件包括拉绳、拉绳板、地桩、钩桩和气肋定位钢丝绳;所述的拉绳用于连接外顶与地桩,承受和传递帐篷荷载;所述的地桩用于固定拉绳,将拉绳的荷载传到地面;所述的钩桩用于固定主支撑气肋脚部和固定门气肋;所述的气肋定位钢丝绳用于限制主支撑气肋两脚之间的距离。
    拉绳采用草绿色涤纶包心绳制作。用于连接外顶与地桩,承受和传递帐篷荷载。拉绳分为山墙拉绳和围墙拉绳。每根拉绳安装1个木制拉绳板,用来调节拉绳的松紧程度。
    地桩,采用∠30毫米×30毫米×4毫米角钢制成,用于固定拉绳,将拉绳的荷载传到地面。
    钩桩采用φ12圆钢制成,共有56根,其中48根用于固定主支撑气肋脚部,8根用于固定门气肋。
    气肋定位钢丝绳共有6根,两头用挂钩连接主气肋脚套上的三角环上,用于限制主支撑气肋两脚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充气设备包括气泵、主气管和短连接气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低压充气帐篷具有下列优点:
    1、架设方便。帐篷架设无需登高作业,承力构件和围护篷布组装均在地面进行,采用充、排气设备支撑或撤收帐篷。是该类结构的突出特点。
    2、使用安全性好。由于帐篷采用柔性结构,变形恢复能力好,抗风性能强;帐篷主体采用软质柔性材料,一旦遭遇损坏也不会对篷内装备、物资造成损伤。
    3、便于贮存运输。承力气肋及围护篷布为软质柔性材料,容易折叠,包装形体较规整,包装较统一,便于集装化和机械作业。
    4、使用用途广泛。可在各种不同地面条件使用;帐篷内跨度大,无任何阻碍,空间利用率高;山墙门可开启,方便了大型车辆及武器装备进出。
    5、配套措施全。帐篷利用气肋设置内外篷布,形成空气间层,保温隔热性能好;预留有各种需匹配设施接口;配以空调装备,可有效控制篷内温度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低压充气帐篷示意图。
    图2是低压充气帐篷的气肋支撑部件示意图。
    图3是低压充气帐篷的绳索吊挂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低压充气帐篷,由篷体防护部件1、气肋支撑部件2、绳索吊挂部件3、帐篷固定部件4和充气设备5组成;该低压充气帐篷为充气气肋支撑圆弧型双层顶帐篷。篷体防护部件1由外篷顶、外山墙、内篷和地布组成;外篷顶与外山墙通过连环带和尼龙搭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组成外篷,覆盖于气肋支撑部件2的外部;内篷是一整体,吊挂于气肋支撑部件的内部;在所述的外篷与内篷形成450~550毫米隔热保温层。在外篷和内篷各对应设有窗户和门;在篷布靠山墙的两端设有通风口;篷布底部设有埋土布,用来压土,固定和密封帐篷底部。在所述的外篷迷彩面设有金属三角环,用来连接帐篷固定拉绳;涂层面设有插板与中插锁,用于与气肋的连接固定;内篷涂银面设有弹簧挂钩,用来起吊固定内篷。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压充气帐篷的气肋支撑部件2,由主气肋A21、主气肋B22、主气肋C23、门气肋24、顶横气肋27以及主气肋间的横短气肋E25和横短气肋F26组成;主气肋21、主气肋22和主气肋23两端设有与地面连接的连地脚套;门气肋24设有定位的脚套;所有的气肋均采用内胆/外套结构,充气后支撑篷体,承担荷载。在主气肋21、主气肋22和主气肋23三者中的每个气肋的一端设有进气阀和安全阀,另一端设有进气阀;门气肋24设有进气阀和安全阀;所有的气肋均设有无阀心的进气阀,通过短连接气管连接,使整套气肋系统形成气流互通。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绳索吊挂部件3分为吊挂内篷绳索31、底部定位钢丝32、山墙门起落拉绳和山墙拉链拉绳四类;吊挂内篷绳索31采用草绿色涤纶包芯绳,用于吊起内篷。
    本实用新型的架设过程如下:
    一、铺设气肋
    按规划位置将各气肋包装抬放到位,取下包装袋。展开各气肋(此时气肋是腹线向上),拉直气肋检查整理腹线上的吊挂内篷绳索。翻身主气肋,将气肋翻身使气肋脊线向上。先固定主气肋同一边腿部,再固定主气肋另一边腿部,然后整理主支撑气肋,使气肋脊线平直,接着连接横短气肋和门气肋,并连接好短气管,展开顶横气肋和连接气管,将气泵摆放到位,安装好主气管和分气管。将气管按标识连接上对应气肋的进气阀,检查气肋并发动气泵,给气肋预充气,使气肋内有一定量的气体,检查气肋内的气路是否通畅,气肋内胆有无扭曲现象,如有应立即调整。
    二、铺设外篷布
    展开外篷布,把外篷顶抬至对应位置展开拉平覆盖在气肋上面,将篷布中线对齐直气肋脊线;两侧人员分别往里卷起外篷,卷至中心处,套上两头的顶横气肋圆形筒套后,开始插外篷与顶横气肋的中插锁,然后两侧人员同步往外展开外篷,遇到大插板时与主气肋上相应的插板座连接,连接时一定要注意插板带子不能扭曲,同侧人员要同步进行,不能快慢不匀。插至最后一排时停止,并将篷布上的拉绳放开。连接外篷顶和外山墙,把外篷山墙抬至相应位置处,从红标记处向两边套接连环带,并粘合尼龙搭扣,连接山墙的同时要把门拉绳与拉链拉绳的挂钩挂在主气肋相应的半圆环上,并插好山墙与门气肋上的中插锁,连环带连接到气肋两端第一个节点处停止。
    三、气肋充气
    主支撑气肋充气,一人负责一根主支撑气肋的,发动气泵供气。人员提住气肋接地的那一节,充鼓后向内推,当气肋开始自起时,人员向内推顶住气肋,直到气肋支撑成形。
    四、吊挂内篷
    将内篷抬入帐篷内涂银面朝下展开,卷起内篷,内篷从两边埋土布向中间卷起,一直卷到中线,吊挂主顶部分,将卷好的内篷抬放到帐篷中线位置,然后翻转内篷,使涂银面朝上,准备吊挂,先将主支撑气肋上的吊挂内篷绳索中间两个挂点扣在内篷中线上的半圆环上,然后向两边,边展开内篷边依次将吊挂内篷绳索上的挂钩挂上内篷,将事先挂在气肋上的拉绳穿入内篷山墙上的半圆环中,起吊内篷拉吊挂内篷绳索一头,将主顶部分拉到位置后,把吊挂内篷的绳索系紧在气肋脚套的三角环上,并将多出的绳索饶好。调整内、外篷即可。

    关 键  词:
    低压 充气 帐篷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低压充气帐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8919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