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砌铲.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80624
  • 上传时间:2018-03-23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258.0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89603.9

    申请日:

    2007.03.02

    公开号:

    CN201011111Y

    公开日:

    2008.01.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F 21/06申请日:20070302授权公告日:20080123|||授权

    IPC分类号:

    E04F21/06

    主分类号:

    E04F21/06

    申请人:

    杨 伟

    发明人:

    杨 伟

    地址:

    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香山乡杨楼村西张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 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砌铲,尤其是一种集合托灰板、传统砌铲和抹子功能的多功能砌铲。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铲槽和活动板,所述铲槽包括底面体和两个侧面体,并且两者为“U”连接,所述活动板通过活动板轴承与所述铲槽连接,所述活动板轴承设置于两个侧面体的端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砌铲抹墙速度慢、掉灰量大并且效率低的弊端,作业时将装置扣在墙上滑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积极的有益效果,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推动活动板,手持铲槽边缘在墙壁上直接滑动就可以完成抹墙的操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砌铲,包括铲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板,所述铲槽本体包括底面体和两个侧面体,所述底面体和两个侧面体为“U”形结构连接,所述活动板通过活动板轴承与所述铲槽连接,所述活动板轴承设置于所述两个侧面体上与所述底面体相对的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手和拉手轴承,所述拉手设置于所述拉手轴承上,所述拉手轴承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铲槽的两个侧面体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砌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槽的两个侧面体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使所述活动板轴承能够移动的开口,并且所述活动板轴承的端部设置具有紧固作用的螺纹和螺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砌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活动板的支撑柱,所说支撑柱设置于所述铲槽的两个侧面体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砌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槽的底面体上还设有手柄。

    说明书

    砌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铲,尤其涉及一种集合托灰板、传统砌铲和抹子功能的砌铲。
    背景技术
    为了使墙壁美观耐用,人们在修砌房屋的墙壁完毕之后往往要向墙壁上抹刷一些砂浆或者其他涂料。目前抹墙时都是由瓦工用托灰板把砂浆等托起,再倒在砌铲上,然后瓦工把砂浆抹在墙上,此种操作方式具有很多不足:
    1.劳动效率低,瓦工抹墙时,每次只能抹刷很小面积的墙壁,由于工具的原因使得工作人员的效率不能大大提高。
    2.劳动强度大,重复操作频繁,使得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现有抹墙工具在使用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砌铲,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铲槽和活动板,所述铲槽本体包括底面体和两个侧面体,所述底面体和两个侧面体为“U”形结构连接,所述活动板通过活动板轴承与所述铲槽连接,所述活动板轴承设置于所述两个侧面体上与所述底面体相对的一端。
    上述铲槽的优选方式为其侧壁为梯形的“U”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
    1.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推动活动板,手持铲槽边缘在墙壁上直接滑动就可以完成抹墙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应用抹墙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标记与其所指示的组成部分的对应关系为:1-铲槽,2-活动板,3-活动板轴承,4-拉手,5-拉手轴承,6-开口,7-螺母,8-支撑柱,9-手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铲槽1的两个侧面体的形状最好为梯形,铲槽1的两个侧面体和一个底面体组成如图所示的“U”形结构,活动板2通过镶嵌在铲槽1的顶部的活动板轴承3与铲槽1连接,活动板2可以环绕活动板轴承3转动,在使用时,将抹墙的砂浆放在活动板2上,然后一手托着活动板2一手拉动铲槽1在墙壁上滑动,滑过之后砂浆就黏附在滑过的墙壁上。如果铲槽1底部的壁体向活动板2的方向倾斜,使得活动板2不能够环绕活动板轴承3自由转动,这样在向活动板2放置砂浆时就不用额外的托着活动板2了,使用更方便。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铲槽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6,活动板轴承3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图中未示)和螺母7,向墙壁上粉刷的砂浆的厚度需求并不是相同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可以在开口6中移动活动板轴承3,然后用螺母7固定。支撑柱8设置于铲槽1的两个侧面体之间,其作用是防止活动板任意转动,在向活动板2上放置砂浆时免去额外的支撑。拉手4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为向前推动活动板2上的砂浆使之与墙壁紧密黏附,另一个作用为方便用力推动该实施例滑动,拉手轴承5设置在铲槽1上,其作用为固定拉手。手柄9的作用为方便使用该实施例。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来说,必须预留有使用时供砂浆流出的空隙。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应用抹墙时的结构示意图,一手把持手柄9,一手把持拉手4就可以使该实施例在所要粉刷的墙壁上滑动,砂浆将会自动的黏附在墙壁上。拉手4的另一端将会推动活动板2向其上的砂浆挤压。该实施例在墙壁上滑过之后,砂浆将会牢固而均匀的黏附在墙壁上,可见其效率将大大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关 键  词:
    砌铲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砌铲.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8062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