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变压器结构.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972497
  • 上传时间:2018-03-22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654.4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45358.8

    申请日:

    2008.08.07

    公开号:

    CN101645347A

    公开日:

    2010.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F 30/06申请日:20080807|||公开

    IPC分类号:

    H01F30/06; H01F27/28; H01F27/02; H01F27/26; H01F27/08; H01F41/06

    主分类号:

    H01F30/06

    申请人: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财申; 张治良; 钟熙国; 廖骏豪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培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包含:绕线架,具有绕线部、贯穿通道以及多个接地接脚,绕线部用以缠绕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贯穿通道贯穿绕线部,多个接地接脚贯穿部分绕线架且各自凸出第一端部;壳体,具有容置部、与容置部相连通的贯穿通道以及多个贯穿孔洞,容置部用以容置部分绕线架,使壳体与绕线架的贯穿通道彼此连通,多个贯穿孔洞与多个接地接脚相对应设置,使每一个接地接脚的第一端部经所对应的贯穿孔洞而凸出于壳体;磁芯组,部分穿设绕线架及壳体的贯穿通道,并部分与凸出于壳体的多个接地接脚的多个第一端部相接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变压器结构,至少包含: 一绕线架,具有一绕线部、一贯穿通道以及多个接地接脚,该绕线部用 以缠绕一初级绕线及一次级绕线,该贯穿通道贯穿该绕线部,所述多个接地 接脚分别贯穿部分该绕线架且各自凸出一第一端部;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部、与该容置部相连通的一贯穿通道以及多个贯穿 孔洞,其中该容置部用以容置至少部分该绕线架,使该壳体的该贯穿通道与 该绕线架的该贯穿通道相连通,所述多个贯穿孔洞与该绕线架的所述多个接 地接脚相对应设置,使每一个接地接脚的第一端部在该容置部容置部分该绕 线架时,经所对应的该贯穿孔洞而凸出于该壳体;以及 一磁芯组,至少部分穿设于该绕线架的该贯穿通道及该壳体的该贯穿通 道,并部分与凸出于该壳体的所述多个接地接脚的多个第一端部相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磁芯组由EE型磁芯部件构 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部由一第一绕线区及一 第二绕线区所构成,该第一绕线区用以供该初级绕线缠绕,该第二绕线区用 以供该次级绕线缠绕。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壳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座 及多个防护侧壁,该固定座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基板上,用以与部分磁芯组相 抵顶,以加强该磁芯组固定于该壳体上,所述多个防护侧壁由该基板的相对 两侧向下延伸,且与该次级绕线相对应设置,用以当该壳体的容置部容置该 绕线部时,覆盖部分的该次级绕线。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容置部具有一散热孔,该散 热孔与该绕线部的该第一绕线区相对应设置,用以供该初级绕线及该次级绕 线散热。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架还具有多个第一接脚 座,所述多个第一接脚座分别设置于该绕线部的相对两侧,而所述多个接地 接脚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接脚座上,且各自由一体成型的该第一端部及一第 二端部所构成,其中该第二端部贯穿所对应的该第一接脚座而向下延伸,该 第一端部经该贯穿孔洞而倾斜地由该壳体的一基板的上表面凸出。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绕线架还具有多个第二接脚 座以及多个导电接脚,所述多个第二接脚座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接脚座之 间,每一个导电接脚部分贯穿该第一接脚座或该第二接脚座的相对两端,且 每一个导电接脚由所对应的该第一接脚座或该第二接脚座向下延伸出一第 一端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壳体还具有一固定组件,该 固定组件设置于该容置部的相对两侧边,用以与部分该磁芯组相抵顶,以加 强该磁芯组与该接地接脚的该第一端部相接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固定组件由多个抵顶凸块所 构成,所述多个抵顶凸块分别设置于该容置部的相对两侧边的相对两端。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中该固定组件由多个抵顶凸板所 构成,所述多个抵顶凸板分别设置于该容置部的相对两侧边,且每一个抵顶 凸板的长度对应该容置部的长度。

    说明书


    变压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通过磁芯组设置于绕线架上时,会与绕线架上的接地接脚相接触,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组件,用以调整不同的电压,使其达到电器能够适用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为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变压器1包含一磁芯组11、一绕线架12、一初级绕线13、一次级绕线14与一绝缘胶带15,其中该绕线架12具有一第一侧板121、一第二侧板122与绕线部123。绝缘胶带15缠绕于绕线部123实质上中央的位置,以将绕线部123分割成一第一绕线区1231与一第二绕线区1232。初级绕线13与次级绕线14分别缠绕于第一绕线区1231与第二绕线区1232中,通过胶带15的分隔可使初级绕线13与次级绕线14之间维持一定的电气安全距离。

        虽然传统变压器1确实可达到调整电压的目的,然而当变压器1在转换电压时,会造成磁芯组11带电,因而产生电磁干扰,故现今业界通常会额外使用一金属铜箔(图未示)来缠饶于变压器1的外围,通过屏蔽效应来减少电磁干扰,然而上述的方法会造成变压器1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需将金属铜箔缠绕于变压器1的外围,导致变压器1的生产过程既费时又繁琐,造成产量无法提升。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传统变压器的缺陷,且结构简单、可节省人工与成本以及可降低电磁干扰的变压器结构,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以解决传统变压器因需使用金属铜箔来减少电磁干扰而造成的提高生产成本以及产量无法提升等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至少包含:绕线架,具有绕线部、贯穿通道以及多个接地接脚,绕线部用以缠绕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贯穿通道贯穿绕线部,多个接地接脚分别贯穿部分绕线架且各自凸出第一端部;壳体,具有容置部、与容置部相连通的贯穿通道以及多个贯穿孔洞,其中容置部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绕线架,使壳体的贯穿通道与绕线架的贯穿通道相连通,多个贯穿孔洞与绕线架的多个接地接脚相对应设置,使每一个接地接脚的第一端部在容置部容置部分绕线架时,经所对应的贯穿孔洞而凸出于壳体;以及磁芯组,至少部分穿设于绕线架的贯穿通道及壳体的贯穿通道,并部分与凸出于壳体的多个接地接脚的多个第一端部相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变压器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通过磁芯组设置于壳体上时,会与绕线架的接地接脚相接触,以将变压器转换电压时于磁芯组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经接地接脚导出,因此无须再额外利用一金属铜箔来达成相同的效果,而同时具有减少制造成本以及提高产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其为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其为图2所示的接地接脚插接于第一接脚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其为图2所示的变压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其为图2所示的壳体的一变化例。

        图6:其为图4所示的磁芯组分别与固定座及接地接脚的第一端部相抵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变压器               11、23:磁芯组

        12、21:绕线架             121:第一侧板

        122:第二侧板                  123、211:绕线部

        1231、211a:第一绕线区         1232、211b:第二绕线区

        13:初级绕线                   14:次级绕线

        15:绝缘胶带                   212、222:贯穿通道

        213:接地接脚                  213a、214a:第一端部

        213b:第二端部                 214:导电接脚

        215:第一接脚座                216:第二接脚座

        22:壳体                       221:容置部

        223:贯穿孔洞                  224:散热孔

        225:基板                      226a:抵顶凸块

        226b:抵顶凸板                 227:导轨

        228:固定座                    229:防护侧壁

        23a:轴心部                    23b:外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变压器2主要包含一绕线架21、一壳体22及一磁芯组23。磁芯组23为一EE型磁芯,但不以此为限,且包含一轴心部23a及位于轴心部23a相对两侧的多个外围部23b。

        于本实施例中,绕线架21具有一绕线部211、一贯穿通道212、多个接地接脚213、多个导电接脚214、多个第一接脚座215以及多个第二接脚座216。其中,绕线部211由一第一绕线区211a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绕线区211b所组成,第一绕线区211a用以供一初级绕线(图未示)缠绕,第二绕线区211b则用以供一次级绕线(图未示)缠绕,但皆不以此为限。贯穿通道212贯穿绕线部211,用以供磁芯组23的轴心部23a穿设,使第一绕线区211a的初级绕线与第二绕线区211b的次级绕线产生电磁耦合感应,以此达到电压转换地目的。多个第一接脚座215分别设置于绕线部211的相对两侧边,用以供多个接地接脚213以及部分导电接脚214设置,而多个第二接脚座216则设置于多个第一接脚座215之间,用以供其余的导电接脚214设置。

        请参阅图3,并配合图2,其中图3为图2所示的接地接脚插接于第一接脚座时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接地接脚213可为但不限于由金属导电材质所构成,且具有弹性。此外,每一个接地接脚213包含彼此一体成型设置的一第一端部213a及一第二端部213b,其中第一端部213a及第二端部213b的相连处的夹角实质上大于90度,使得接地接脚213呈现一倾斜弯折的结构。而多个接地接脚213可分别设置于绕线架21的多个第一接脚座215的同一侧,其中每一个第二端部213b贯穿所对应的第一接脚座215,且由第一接脚座215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用以插接于一系统电路板(图未示),进而与系统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图未示)相连接。第一端部213a则相对于第二端部213b倾斜地由第一接脚座215的上表面所凸出,用以与磁芯组23的外围部23b相接触。

        请再参阅图2,多个导电接脚214则可为但不限于一L形结构,且其中部分的导电接脚214则相对接地接脚213而设置于第一接脚座215的另一端,其余的导电接脚214则分别设置于第二接脚座216的相对两端,此外,每一个导电接脚214贯穿所对应的第一接脚座215或第二接脚座216,并由第一接脚座215或第二接脚座216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出一第一端部214a,该第一端部214a用以插接于一系统电路板。故当绕线架21、壳体22以及磁芯组23组成变压器2时(如图4所示),变压器2可通过接地接脚213的第二端部213b以及导电接脚214的第一端部214a而设置于系统电路板上。

        当然,于上述实施例中,接地接脚213以及导电接脚214的数目与设置位置皆不局限于如图2所示,可依系统电路板上实际的电路设计而有不同的实施形式,例如接地接脚213可设置于第二接脚座216上。此外,于一些实施例中,接地接脚213或导电接脚214设置于所对应的第一接脚座215或第二接脚座216的方式可例如先将第一接脚座215或第二接脚座216上穿设一孔洞(图未示),再将接地接脚213或是导电接脚214经由该孔洞打入第一接脚座215或第二接脚座216内,然而设置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壳体22具有中空的容置部221、贯穿通道222以及多个贯穿孔洞223。容置部221用以容置绕线架21的绕线部211,且具有一散热孔224,该散热孔224与绕线部211的第一绕线区211a相对应设置,使得变压器2开始转换电压时,第一绕线区211a的初级绕线与第二绕线区211b的次级绕线可通过该散热孔224散热。

        壳体22的贯穿通道222则与容置部221的中空部位相连通,且于绕线架21的绕线部211容置于容置部221内时,与绕线架21的贯穿通道212相连通,用以供磁芯组23的轴心部23a穿设。于一些实施例中,绕线架21的贯穿通道212及壳体22的贯穿通道222的孔洞大小实质上大于磁芯组23的轴心部23a,以使轴心部23a更易穿设。

        多个贯穿孔洞223则设置于壳体22的一基板225的一侧,且与绕线架21的多个接地接脚213相对应,用以当壳体22的容置部221容置绕线架21的绕线部211时,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可穿过贯穿孔洞223而倾斜地凸出于基板225上。因此当磁芯组23的轴心部23a穿设绕线架21的贯穿通道212及壳体22的贯穿通道222时,磁芯组23会因重力而使得其外围部23b与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相接触。如此一来,当变压器2设置于系统电路板上并开始转换电压时,通过磁芯组23与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相接触,以及接地接脚213与系统电路板的接地端相连接,于磁芯组23上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便可经接地接脚213而从系统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导出,故使用本发明的变压器2便无须再额外利用一金属铜箔来减少电磁干扰,进而可减少生产成本以及增加产量。

        当然,于上述实施例中,当绕线架21、壳体22以及磁芯组23组合成变压器2时,可利用例如绝缘胶带(图未示)缠绕于变压器2的外侧,而将绕线架21、壳体22以及磁芯组23彼此紧密连接固定,然而固定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亦可利用例如点胶于磁芯组23与壳体22的相连接处,使供部分磁芯组23穿设的绕线架21以及壳体22可通过磁芯组23固定于壳体22上而彼此紧密连接固定。

        另外,为了使磁芯组23可确实地与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相接触,壳体22还可具有一固定组件,而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可为多个抵顶凸块226a,抵顶凸块226a分别设置于容置部221外壳的两相侧边的相对两端,用以分别与壳体22的基板225形成可容置磁芯组23的多个外围部23b的多个导轨227,因此当磁芯组23的轴心部23a穿设绕线架21的贯穿通道212及壳体22的贯穿通道222,且磁芯组23的多个外围部23b分别容置于多个导轨227中时,磁芯组23的外围部23b便会受抵顶凸块226a的抵顶而朝壳体22的基板225方向接近,进而接触且压迫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使得第一端部213a朝贯穿孔洞223的方向向下移动,同时,因第一端部213a具有弹性,故会持续给予外围部23b一反弹作用力,如此一来,磁芯组23便可通过外围部23b与多个抵顶凸块226a相抵顶以及第一端部213a的反弹力而确实地与第一端部213a相接触。

        当然,固定组件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由多个抵顶凸块226a所构成,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组件亦可为多个抵顶凸板226b,其分别设置于容置部221外壳的两相对侧边,同样可与基板225形成用来容置磁芯组23的多个外围部23b的多个导轨227,此外,每一个抵顶凸板为长条的结构,且其长度实质上对应等于容置部221的长度。因此当磁芯组23的多个外围部23b容置于多个导轨227中时,多个抵顶凸板226b相较于图2所示的多个抵顶凸块226a便可更完全地压迫多个外围部23b,使磁芯组23的外围部23b更确实地与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相接触。

        另外,为了避免当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受磁芯组23的外围部23b压迫而朝贯穿孔洞223的开口方向向下移动时,第一端部213a可能凸出于壳体22的基板225的上表面,造成磁芯组23因多个外围部23b于基板225上的高度不同而无法稳固地设置于壳体22上的情况发生,于一些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2,壳体22还可具有多个固定座228,其中部分的固定座228相对于多个贯穿孔洞223而设置于基板225的另一侧上,而其余的固定座228则可设置于多个贯穿孔洞223之间的基板225上,此外,每一个固定座228的高度实质上对应接地接脚213的第一端部213a受外环部23b压迫时所凸出于基板225上表面的高度,故当磁芯组23设置于壳体22上时,多个外环部23b便可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一端部213a及多个固定座228相抵顶接触,使得磁芯组23稳固地设置于壳体22上(如图6所示)。当然多个固定座228的位置及数目并不局限于如图2所示,可依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实施形式。

        再于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2还具有多个防护侧壁229,其由基板225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且与缠绕于第二绕线区211b上的次级绕线相对应设置,用以当容置部221容置绕线部211时,覆盖部分的次级绕线,以避免变压器2在转换电压时,使用者会接触到次级绕线而发生危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变压器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通过磁芯组设置于壳体上时,会与绕线架的接地接脚相接触,以将变压器转换电压时于磁芯组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经接地接脚导出,因此无须再额外利用一金属铜箔来达成相同的效果,而同时具有减少制造成本以及提高产量的优点。

        本发明可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进行任意的思考及修饰,然而皆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的范围。

    关 键  词:
    变压器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变压器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724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