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整体式
混凝土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在工厂里制作,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和
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接缝的受力性能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
制混凝土结构接缝构造措施一般追求达到与现浇混凝土一样的效果,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
一般伸出连接钢筋,在制作时,连接钢筋处的模板需开槽,为避免漏浆需要设置小模具等,
制作复杂;在运输阶段,连接钢筋易被碰撞等;在吊装阶段,连接钢筋与已经安装的构件的
钢筋相互干扰;所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伸出的连接钢筋给构件制作、运输、吊装等环节带
来很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解决传统预制构件间接缝连接薄弱
的不足,避免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伸出连接钢筋带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预制钢筋混凝
土构件。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实现结构构件工厂化生产,降低造价,节省资
源和能源;可保证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优选为所述纵
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为孔洞直径2倍。横向凸起可增加预制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
的接触面积,提高新老混凝土结合性能;同时,横向凸起上可搁置横向钢筋,与穿过孔洞的
纵向钢筋形成骨架。设置合理的横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即可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又可以方便制作、运输、吊装等。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纵向孔洞贯通所述凸起。纵向孔洞可用于设置纵向钢筋,即纵向钢筋可以穿过所述纵向孔
洞。为了满足受力等要求,所述凸起上开有两个以上纵向孔洞。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的横向凸起设置的纵向孔洞用于设置纵向钢
筋,所述纵向钢筋穿过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与钢筋直径差值不小于2mm。所述孔洞直径
与钢筋直径差值可取为不大于10mm,或者取为10~50mm,或者取为大于50mm。合适的纵向孔
洞直径方便插入纵向钢筋。纵向孔洞直径优选为满足纵筋安装要求,避免过大的纵向孔洞
直径削弱预制混凝土构件,因为采用较大的纵向孔洞直径即使在纵向孔洞内填入后浇混凝
土,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会使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难以完美的共同工作;因此,在满足纵
向钢筋安装的前提下,纵向孔洞直径优选为较小的直径;这样存在后浇混凝土难以密实纵
向孔洞的情况,但是由于纵向钢筋在横向凸起间埋于后浇混凝土内,其锚固性可以保证,与
后浇混凝土共同工作性可以保证。采取较小的纵向孔洞直径,可避免现有技术在预制混凝
土构件中开设大直径孔洞削弱预制混凝土;因为已有研究表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设置大
直径孔洞并在其内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的结构构件受力时,由于新老混凝土结合性能不
足,孔洞壁预制混凝土先破坏,导致结构构件性能的提前劣化。采取较小直径的纵向孔洞,
在后浇混凝土不密实孔洞时,穿过孔洞的纵向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状态是:横向凸起间纵
筋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纵向孔洞内纵筋与后浇混凝土粘结性较差,可忽略粘结作用;
这样形成了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技术,即形成钢筋与后浇混凝土一段
粘结、一段不粘结的间隔粘结状态。采用这样的技术,既满足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又避
免孔洞过多的削弱预制混凝土,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纵向孔洞为截锥形。截锥形孔洞一侧孔洞截面积大,一侧孔洞截面积小,使后浇入孔洞内的
混凝土呈楔形,由于纵向钢筋插在纵向孔洞内,在钢筋受力时,楔形的后浇混凝土增加新老
结合性,提高钢筋的锚固性能。为了增加钢筋受往复荷载时的锚固性能,所述纵向孔洞为对
顶截锥,即孔洞上下两侧截面积大,中部截面积小。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处埋置有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焊接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筋上,所述连接板
上开有孔洞,所述连接板孔洞与纵向孔洞重合。当纵向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时,同时穿过连
接钢板孔洞,增加了纵向钢筋与凸起的整体性。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内设置端部为半环状的连接筋,围束所述纵向孔洞。凸起内设置一个以上端部为半环
状的连接筋,围束纵向孔洞,增加了插入孔洞内的纵向钢筋与凸起的整体性。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上设置凹槽。凹槽穿过凸起,方便混凝土浇筑,并且增加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含义为:1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2横向凸起 3 纵向孔洞 4 凸起上
的凹槽 5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筋 6 连接钢板 7 端部为半环状的连接筋 8 纵向
钢筋 9 横向钢筋 10 下部结构伸出的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
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3,每一凸起上设置2个纵向孔洞。在另一
实施例中,如图2,每一凸起上设置3个纵向孔洞。每一凸起上可设置任意个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2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凸起2的宽度与预制钢
筋混凝土构件等宽,如图1;或者凸起2的宽度小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宽度,如图5,采用这
样的构造,在形成如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时,方便浇筑混凝土。横向凸起2伸出预制钢筋混
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所述横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可为孔
洞直径2倍;横向凸起2可增加预制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新老混凝土结合
性能;同时,在形成如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时,横向凸起上可搁置横向钢筋,与穿过孔洞的
纵向钢筋形成骨架。横向凸起2沿预制钢筋混凝土纵向的高度根据受力、工艺等决定,例如
高度取为200mm;横向凸起间的间距根据受力、工艺等决定,例如间距取为200mm。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
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纵向孔洞为截锥形,即孔洞一侧
孔洞截面积大,一侧孔洞截面积小,图3中阴影部分为构件的剖切面,未画出构件内的钢筋;
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形成如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时,方便纵向孔洞内填充混凝土,同时纵向
孔洞内的后浇混凝土为楔形,增加新老混凝土结合性,提高纵向钢筋8的锚固性。在另一实
施例中,如图4,所述纵向孔洞为对顶截锥,即孔洞上下两侧截面积大,中部截面积小,在形
成如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时,纵向钢筋8受往复荷载时,提高纵向钢筋8的锚固性。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如图6,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
件1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凸起2上设置凹槽4,凹槽4沿
构件纵向;在形成如图12所示的连接结构时,凹槽4增加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方便后浇混
凝土浇筑。凹槽4的深度可与横向凸起2伸出长度相同,如图7。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如图8,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
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凸起2埋置有钢连接板6,所述连
接板6焊接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筋5上,所述连接板上6开有孔洞,所述连接板6孔
洞与纵向孔洞3重合;凸起内设置一个以上连接板上6;在形成如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时,纵
向钢筋8插入纵向孔洞3内时,同时穿过连接钢板6孔洞,增加了纵向钢筋与凸起的整体性。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如图9,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
件1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凸起内设置端部为半环状的连
接筋7,围束所述纵向孔洞3;凸起内设置一个以上端部为半环状的连接筋,围束纵向孔洞;
在形成如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时,纵向钢筋8插入纵向孔洞3内时,同时穿过连接筋7的半环
状,增加了纵向钢筋与凸起的整体性。
将本发明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起来形成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
一种实施例,如图10,将两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相对布置,在横向凸起2上设置横向钢筋
9,横向钢筋9为箍筋、钢筋环等,在纵向孔洞3内插入纵筋8,与横向钢筋9形成钢筋骨架,浇
筑后浇混凝土将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连成整体(图中未示出后浇混凝土),横向钢筋
9、纵筋8与后浇混凝土形成暗柱。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下部结构伸出纵向钢筋10,通过
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间,浇筑后浇混凝土将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预制钢筋混
凝土构件1与下层结构连成整体(图中未示出后浇混凝土)。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横向
凸起2上有凹槽4,提高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方便后浇混凝土浇筑。
将本发明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起来形成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
一种实施例,如图12,将两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相对布置,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4,在横向
凸起2上设置横向钢筋9,横向钢筋9为箍筋、钢筋环等,在纵向孔洞3内插入纵筋8,与横向钢
筋9形成钢筋骨架;下部结构伸出纵向钢筋10,通过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浇筑后浇
混凝土将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与下层结构连成整体(图中未
示出后浇混凝土);所述纵向钢筋10通过横向凸起2上的凹槽4,更增加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
件1与下层结构的连接整体性。图13、图15所示实施例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下部若干个
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4,纵向钢筋10通过凹槽4;图13中纵向钢筋10通过一个凹槽4,图15中纵
向钢筋10通过2个以上凹槽4(图中仅示出2个凹槽)。在图12、图13所示实施例中,纵向钢筋
10伸到横向钢筋9围束的区域内。为了方便钢筋设置,特别是方便横向钢筋9设置,在另一实
施例中,如图14、图15,纵向钢筋10可在横向钢筋9围束的区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