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pdf

  • 上传人:54
  • 文档编号:96738
  • 上传时间:2018-01-24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397.5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56608.3

    申请日:

    2014.04.18

    公开号:

    CN104145711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140418|||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湖南省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汝晓; 王春晖; 彭运祥; 黄晓辉; 李新菊; 姜性坚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塘路10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代理人:

    颜昌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一、二级菌种制作,三级菌种制作,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催蕾,育菇,所述三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方、培养基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养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配方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所述培养基制作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与木屑菌种相比,本发明的菌种接种效率高5%~8%,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50%~100%,培菌效率高20%~60%,且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15%~30%;与液体菌种相比,本发明的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且其可降低培菌感染率2%~5%。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一、二级菌种制作,三级菌种制作,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催蕾,育菇,所述三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方、培养基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养菌,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基配方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所述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80%~88%、麸皮10%~18%、熟石膏粉0.5%~3%;
    所述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0%~88%、细杂木屑10%~18%、熟石膏粉0.5%~3%;
    所述培养基制作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所述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0~130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所述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2~80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所述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袋操作为: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0.5~3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40~70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0.5~2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条件为:高压1.49×105帕,126℃灭菌3.5~4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种操作为: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菌方法为:温度22~24℃,湿度60%~70%,空气清新,无光培养25~35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5~10d检杂一次;所述的养菌方法为:温度20~22℃,湿度60%~70%,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0~25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1.5~2.5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0.5~3cm的接种孔,用套环封口,灭菌。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放入培菌室培养25-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蕾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所述的瓦片制作方法为: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1 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1/2,短径为长径的1/3~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10 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2.5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19℃,湿度控制在75~80%,CO2 浓度控制在1500mg/kg 以下,并给予200~800LUX 的光照;所述的原基分化方法为:覆瓦催蕾8~10 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85~90%,CO2 浓度控制在1000mg/kg 以下,并给予400~1000LUX 的光照。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菇方法为:覆瓦催蕾15~16天,温度控制在16~24℃,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并给予400~10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说明书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灰树花菌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Dicks.ex Fr) S. F. Gray],又名舞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是WHO和FAO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名贵经济品种,是一种膳、药兼用的高档珍稀食用菌。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目前栽培规模较大省份有河北和浙江,其它省份如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安微、江苏、湖北、福建等也有灰树花的人工栽培,但规模都不大。灰树花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
    灰树花与大多数食用菌相比,其菌丝萌发定植较缓慢、前期较稀疏、抗杂能力较弱,同等情况下,培菌期较长。
    在灰树花生产中,尤其工厂化生产中,高纯度、易于检测菌种质量、可快速定植、盖面、利于防止感杂、缩短菌包培菌期的三级菌种,是生产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发明在菌种质量检测难度、盖面速度、防止感杂及缩短菌包培菌期上与现有三级菌种相比,优势显著,且可在现有工厂化接种设备上实现高效率接种作业,适合工厂化生产。
        现有的灰树花木屑菌种配方为:杂木屑73%、麦麸25%、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 PH7。高压1.49×105帕,126℃灭菌1.5~2h。按无菌要求接入二级种,培养至菌丝满瓶,养菌20~25天,即得到灰树花木屑菌种。其缺点在于:菌种最大生长距离较大,培菌期较长,不适合工厂化生产高效培菌要求;菌种打碎较困难,影响接种速度。
    中国专利CN200910201986.8记载了二级液体菌种制作方法:培养液中装入发酵罐中,培养液与发酵罐的通气设备一起来菌,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接入一级液体菌种,培养12~15d,即得到灰树花液体菌种。其缺点在于:菌种生产技术要求高,需要先进的培养设备及专业的制种人员,难以适应我国灰树花生产现状;菌种检测技术要求高,需要先进的检测设备及专业的检测人员,难以适应我国灰树花生产现状;菌种接种技术要求高,需要先进的接种设备设施及专业的接种人员,难以适应我国灰树花生产现状;菌种培养基与生产培养料成分差异较大,接种后定植、盖面较慢,培菌前1周易于感染杂菌。
    中国专利201110440012.2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包括:麦粒处理、枝条处理、培养基调配、装瓶、灭菌、接种、菌种培养。该枝条麦粒菌种在杏鲍菇、金针菇生产,尤其工厂化生产上得到较好应用,但尚未有用于灰树花栽培的报道,且由于灰树花与杏鲍菇和金针菇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该枝条麦粒菌种直接应用到灰树花栽培上效果极差,几乎不能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软质枝条在灰树花菌种适期,腐烂较严重,顶部用镊子一夹就碎,难以夹取,中上部易断折,导致接种废种率较高,影响接种效率,影响程度视木条材质而异; 2)灰树花菌丝在无杂木屑的麦粒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接种后麦粒菌种上易感染杂菌,易污染培菌和出菇环境;3)无杂木屑的麦粒培养基与生产培养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接种后定植、盖面较慢,培菌前1周易于感染杂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灰树花生产所用的木屑固体菌种接种效率低、发菌慢(菌种最大生长距离大)和液体菌种需要选进的制种、检测及接种设备和专业化检测接种人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灰树花生产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一、二级菌种制作,三级菌种制作,菌包制作,接种培菌,催蕾,育菇,所述三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方、培养基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养菌,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基配方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所述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出菇菌包高度短1~5cm)80%~88%、麸皮10%~18%、熟石膏粉0.5%~3%;所述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0%~88%、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0%~18%、熟石膏粉0.5%~3%;
    所述培养基制作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所述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0~130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所述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2~80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装袋操作为: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0.5~3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40~70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0.5~2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灭菌条件为:高压1.49×105帕,126℃灭菌3.5~4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接种操作为: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培菌方法为:温度22~24℃,湿度60%~70%,空气清新,无光培养25~35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5~10d检杂一次。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养菌方法为:温度20~22℃,湿度60%~70%,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0~25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一、二级菌种制作方法为: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1.5~2.5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0.5~3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25-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催蕾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其方法参照本申请人已有的中国专利CN102511310B,具体如下:
    瓦片制作方法为: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1 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1/2,短径为长径的1/3~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10 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2.5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19℃,湿度控制在75~80%,CO2 浓度控制在1500mg/kg 以下,并给予200~800LUX 的光照;
    原基分化方法为:覆瓦催蕾8~10 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85~90%,CO2 浓度控制在1000mg/kg 以下,并给予400~1000LUX 的光照。
    上述的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所述的育菇方法为:覆瓦催蕾15~16天,温度控制在16~24℃,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并给予400~10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本发明所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以菌种袋作为容器,但也可使用适当大小的菌种瓶作为容器,亦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术语释义
    菌种最大生长距离:培菌过程中,菌丝长满菌包需要延伸的最远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限定木条材质,可降低废种率8%~15%,提高接种效率10%~20%。
     2、本发明通过优化麦粒培养基组成,可提高菌丝活率,杜绝麦粒菌种接种后再次感染杂菌。
    3、本发明通过往麦粒培养基内添加适量细杂木屑,可提前激活菌丝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酶类,加快菌种定植、盖面速度,可使得培菌前1周感染杂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4、本发明的菌种与木屑菌种相比:接种效率高5%~8%,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50%~100%,培菌效率高20%~6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15%~30%;本发明的菌种与液体菌种相比: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二级菌种制作: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2)三级菌种制作
    Ⅰ.培养基配方
    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
    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菌袋高度短1~5cm)80%、麸皮18%、熟石膏粉2%;
    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0%、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8%、熟石膏粉2%;
    Ⅱ.培养基制作
    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
    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0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2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Ⅲ. 装袋
    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0.5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40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0.5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Ⅳ.灭菌
    高压1.49×105帕,126℃灭菌3.5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Ⅴ.接种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Ⅵ.培菌
    温度22℃,湿度60%,空气清新,无光培养25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5d检杂一次。
    Ⅶ.养菌
    温度20℃,湿度60%,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0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3) 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1.5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0.5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4)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2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5)催蕾
    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短径为长径的1/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湿度控制在75%,CO2 浓度控制在1100mg/kg,并给予200LUX 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8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85%,CO2 浓度控制在800mg/kg,并给予400LUX 的光照。
    (6)育菇
    覆瓦催蕾15天,温度控制在16℃,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并给予4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与木屑菌种相比,本菌种接种效率高5%,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50%,培菌效率高2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20%;与液体菌种相比,本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2%。
    实施例2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二级菌种制作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2)三级菌种制作
    Ⅰ.培养基配方
    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
    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菌袋高度短1~5cm) 88%、麸皮11.5%、熟石膏粉0.5%;
    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8%、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1.5%、熟石膏粉0.5%;
    Ⅱ.培养基制作
    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
    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30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80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Ⅲ. 装袋
    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3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70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2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Ⅳ.灭菌
    高压1.49×105帕,126℃灭菌4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Ⅴ.接种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Ⅵ.培菌
    温度24℃,湿度70%,空气清新,无光培养35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10d检杂一次。
    Ⅶ.养菌
    温度22℃,湿度70%,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5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3) 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2.5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3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4)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5)催蕾
    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1 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1/2,短径为长径的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10 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5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9℃,湿度控制在80%,CO2 浓度控制在1200mg/kg,并给予800LUX 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10 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90%,CO2 浓度控制在900mg/kg,并给予1000LUX 的光照。
    (6)育菇
    覆瓦催蕾16天,温度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并给予10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与木屑菌种相比,本菌种接种效率高8%,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80%,培菌效率高5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15%;与液体菌种相比,本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5%。
    实施例3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二级菌种制作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2)三级菌种制作
    Ⅰ.培养基配方
    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
    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菌袋高度短1~5cm)87%、麸皮10%、熟石膏粉3%;
    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7%、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0%、熟石膏粉3%;
    Ⅱ.培养基制作
    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
    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5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3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Ⅲ. 装袋
    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1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50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1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Ⅳ.灭菌
    高压1.49×105帕,126℃灭菌3.6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Ⅴ.接种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Ⅵ.培菌
    温度23℃,湿度65%,空气清新,无光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6d检杂一次。
    Ⅶ.养菌
    温度20.5℃,湿度65%,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3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3) 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2.0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2.5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4)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28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5)催蕾
    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4/5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7/16,短径为长径的1/2,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3/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6 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3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5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78%,CO2 浓度控制在800mg/kg,并给予600LUX 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9 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9℃,湿度控制在87%,CO2 浓度控制在600mg/kg 以下,并给予600LUX 的光照。
    (6)育菇
    覆瓦催蕾16天,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900mg/kg,并给予8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与木屑菌种相比,本菌种接种效率高6%,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100%,培菌效率高4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25%;与液体菌种相比,本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4%。
    实施例4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二级菌种制作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2)三级菌种制作
    Ⅰ.培养基配方
    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
    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菌袋高度短1~5cm)85%、麸皮12.5%、熟石膏粉2.5%;
    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5%、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2.5%、熟石膏粉2.5%;
    Ⅱ.培养基制作
    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
    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7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5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Ⅲ. 装袋
    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1.5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60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1.5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Ⅳ.灭菌
    高压1.49×105帕,126℃灭菌4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Ⅴ.接种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Ⅵ.培菌
    温度23.5℃,湿度66%,空气清新,无光培养28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7d检杂一次。
    Ⅶ.养菌
    温度21℃,湿度68%,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4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3) 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2.2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2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4)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5)催蕾
    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5/6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5/12,短径为长径的5/12,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3/4,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8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2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76%,CO2 浓度控制在1400mg/kg,并给予700LUX 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10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89%,CO2 浓度控制在1000mg/kg,并给予800LUX 的光照。
    (6)育菇
    覆瓦催蕾15天,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200mg/kg,并给予7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与木屑菌种相比,本菌种接种效率高7%,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70%,培菌效率高6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30%;与液体菌种相比,本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3%。
    实施例5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二级菌种制作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2)三级菌种制作
    Ⅰ.培养基配方
    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
    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菌袋高度短1~5cm)84%、麸皮14%、熟石膏粉2%;
    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4%、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4%、熟石膏粉2%;
    Ⅱ.培养基制作
    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
    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8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8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Ⅲ. 装袋
    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2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45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1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Ⅳ.灭菌
    高压1.49×105帕,126℃灭菌3.8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Ⅴ.接种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Ⅵ.培菌
    温度22.5℃,湿度69%,空气清新,无光培养32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8d检杂一次。
    Ⅶ.养菌
    温度22℃,湿度70%,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2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3) 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1.5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1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4)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26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5)催蕾
    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1 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1/2,短径为长径的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9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4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9℃,湿度控制在75%,CO2 浓度控制在1500mg/kg,并给予400LUX 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8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86%,CO2 浓度控制在800mg/kg,并给予500LUX 的光照。
    (6)育菇
    覆瓦催蕾15天,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600mg/kg,并给予9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与木屑菌种相比,本菌种接种效率高6%,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50%,培菌效率高3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20%;与液体菌种相比,本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3%。
    实施例6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二级菌种制作
    一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试管,121℃灭菌3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管;所述培养基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配方,具体为:麦粒50g+土豆200g混合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pH值自然、制作培养基1000mL;
    二级菌种制作包括培养基配制,装瓶,125℃灭菌90min,冷却,无菌接种,24℃和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满瓶;所述培养基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方,具体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熟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
    (2)三级菌种制作
    Ⅰ.培养基配方
    分为木条培养基配方和麦粒培养基配方;
    木条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栗木木条(规格:0.4~0.8cm×0.4~0.8cm×10~18cm,木条长度应比菌袋高度短1~5cm)83%、麸皮16%、熟石膏粉1%;
    麦粒培养基配方为:按干重计,麦粒83%、细杂木屑(松、杉、柏、樟木屑除外,粒径≤3mm)16%、熟石膏粉1%;
    Ⅱ.培养基制作
    包括木条培养基制作和麦粒培养基制作;
    木条培养基制作为:将栗木木条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126h,捞出木条,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先将麸皮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木条上,混匀待用;
    麦粒培养基制作为:将麦粒用1%石灰水浸泡预湿76h, 捞出麦粒,并用清水洗净不溶性石灰,沥干至无水流出;再将细杂木屑与熟石膏粉干拌均匀,撒到湿麦粒上,再拌均匀,待用。
    Ⅲ. 装袋
    选用规格为13~16 cm×27~35 cm×0.004~0.007cm的袋子,先将麦粒培养基在袋底垫2.5cm厚的一层,再将木条培养基整理成65根的小捆,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竖直放到袋内的一边, 接着再将麦粒培养基填充到另一边,麦粒培养基高出木条培养基2cm并覆盖木条培养基,整平麦粒培养基,然后用套环及盖封袋。
    Ⅳ.灭菌
    高压1.49×105帕,126℃灭菌3.5h,放入冷却室冷却至常温。
    Ⅴ.接种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接入二级菌种。
    Ⅵ.培菌
    温度24℃,湿度60%,空气清新,无光培养34天,至菌丝长满菌种袋,期间每隔9d检杂一次。
    Ⅶ.养菌
    温度20℃,湿度64%,空气清新,无光养菌25天,得到灰树花三级菌种。
    (3) 菌包制作
    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包中央打直径2.5cm,深度大于木条长度1.5cm的接种孔 ,用套环封口,灭菌。
    (4)接种培菌
    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木条菌种插入接种孔,麦粒菌种盖面(略大于套环即可),放入培菌室培养2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5)催蕾
    包括瓦片制作和原基分化;
    Ⅰ.瓦片制作
    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6/7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13/32,短径为长径的5/12,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7/10,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7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cm 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瓦,温度控制在17℃,湿度控制在80%,CO2 浓度控制在1000mg/kg,并给予600LUX 的光照;
    Ⅱ.原基分化
    覆瓦催蕾9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9℃,湿度控制在90%,CO2 浓度控制在700mg/kg 以下,并给予1000LUX 的光照。
    (6)育菇
    覆瓦催蕾16天,温度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800mg/kg,并给予6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
    与木屑菌种相比,本菌种接种效率高6%,菌种最大生长距离短60%,培菌效率高50%,且使用本菌种,菌包上下菌龄较为一致,利于菌包营养集中释放,首批菇产量可增加30%;与液体菌种相比,本菌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菌种生产、检测及接种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菌效率相当,但其定植、盖面较快,且菌种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菌、隔菌效果,同等情况下,可降低培菌感染率4%。

    关 键  词:
    一种 灰树花 三级 菌种 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67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