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铜止水片整体异形接头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止水片接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铜止水片整体异形接头。
背景技术:目前,铜止水片在混凝土面板结构缝的直线段、转角交接处等需要联结的部位,都是采用在施工现场焊接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法施工方便、成本低,对铜止水片的精度要求不高。缺点是,在焊接部位由于焊料的堆积,焊缝位置的机械性能与周围其他部位形成巨大差异,焊缝周围的热变形易使焊接区域残存很大的焊接应力。特别是黄铜焊,情况尤其严重。而在转角交接处,由于还要承受比直线段更为复杂的张开、剪切、沉降变形等三维变形应力作用,所以极易在转角交接的焊区产生裂纹以至断裂,从而造成渗漏或涌水。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转角交接处勿须焊接且结构简单的止水片整体式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鼻子、鼻翼和翘边构成;所述鼻子由断面形状呈倒U字型凸起的纵鼻子和横鼻子相交连接而成,纵鼻子和横鼻子两者之间的轴线形成一个夹角,在该夹角的交汇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在纵鼻子和横鼻子的两侧根部分别有向外延伸的鼻翼。
所述横鼻子向右下方倾斜并与纵鼻子连为一体形成L型结构,位于鼻子右侧的鼻翼向上延伸形成带有拐角的翘边、位于鼻子左侧的鼻翼向上倾斜翘起;所述横鼻子与纵鼻子相交连为一体并形成T型结构,位于纵鼻子左、右两侧的鼻翼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带有拐角的翘边、位于横鼻子上边地鼻翼向上倾斜翘起;所述横鼻子向右上方倾斜并与纵鼻子连为一体形成倒L型结构,位于鼻子左、右两侧的鼻翼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带有拐角的翘边;所述横鼻子与纵鼻子相交连为一体形成T型结构,位于纵鼻子左、右两侧的鼻翼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带拐角的翘边、位于横鼻子上边的鼻翼向上延伸形成翘边;所述横鼻子与纵鼻子交叉连为一体形成十字型结构,位于纵鼻子左、右两侧的鼻翼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带拐角的翘边。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整体成形结构,并在转角连接处采用了圆弧过渡,从而大大降低了转角处的应力集中、改善了止水片在转角交点处的抗载能力;同时,由于加工成形后经过退火处理,使得材料的塑性得以恢复,进一步提高了接头适应大坝混凝土面板变形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图1中II处的放大图;
图4是1中III处的放大图;
图5是1中IV处的放大图;
图6是1中V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纵鼻子1 鼻翼2 翘边3 横鼻子4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附图2中,竖直放置的纵鼻子1与向右下方倾斜的横鼻子4相交连为一体构成L型鼻子,从该鼻子右侧根部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延伸形成带拐角的翘边3、从该鼻子左侧下端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倾斜翘起。
在附图3中,竖直放置的纵鼻子1与水平放置的横鼻子4相交连为一体构成T型鼻子,从该鼻子左、右两侧根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延伸形成两条带90°拐角的翘边3,从横鼻子4上边的鼻子根部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倾斜翘起。
在附图4中,竖直放置的纵鼻子1与向上倾斜的横鼻子4连为一体形成倒L型鼻子,从该鼻子左、右两侧根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延伸形成两条带拐角的翘边3。
在附图5中,竖直放置的纵鼻子1与水平放置的横鼻子4相交连为一体形成T型鼻子,从该鼻子左、右两侧根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延伸形成两条带90°拐角的翘边3,从横鼻子4上边的鼻子根部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延伸形成翘边3。
在附图6中,竖直放置的纵鼻子1的上端与水平放置的横鼻子4交叉连为一体形成十字型鼻子,从该鼻子左、右两侧根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的鼻翼2向上延伸形成四条带90°拐角的翘边3。
上述纵鼻子1和横鼻子4的断面形状均为倒U字型的凸起,两者之间轴线形成一个夹角,夹角大小可根据大坝的实际需要确定。为了消除拐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拐角处采用光滑圆弧过渡的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