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平台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平台机构.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399964.9 (22)申请日 2020.03.25 (73)专利权人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翔 安)产业区翔海路19号之2(1#厂房三 楼) 专利权人 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赵继伟包克兵续振林陈明峰 朱石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31 代理人 梁锦平 (51)Int.Cl. B66F 7/12(2006.01) B66F 7/28(2006.01) 。
2、(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包 括: 固定板、 第一轴承、 第一导柱、 升降平台、 升降 板、 第二轴承、 第二导柱、 电机固定座、 升降电机 及丝杆; 第一轴承套置在固定板的四角上, 第一 导柱分别套置在第一轴承内, 升降平台设置在第 一导柱的顶端上, 升降板设置在第一导柱的底端 上, 第二轴承分别套置在升降板相对应第一导柱 的内侧上, 第二导柱分别套置在第二轴承内, 第 二导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方, 电机固定 座设置在四根第二导柱的底端上, 升降电机倒置 在电机固定座的中间区域下方, 丝杆的一端穿过 电机固定座通过联轴器连。
3、接到升降电机的输出 端上, 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板连接到固定板下 方, 丝杆的丝杆螺母套置在升降板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971651 U 2020.11.20 CN 211971651 U 1.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固定板、 第一轴承、 第一导柱、 升降平台、 升降 板、 第二轴承、 第二导柱、 电机固定座、 升降电机及丝杆; 第一轴承套置在固定板上, 第一导 柱套置在第一轴承内, 升降平台设置在第一导柱的顶端上, 升降板设置在第一导柱的底端 上, 第二轴承套置在升降板相对应第一导柱的内侧上, 第二导柱套置在第二轴承内, 第二导 柱的顶端固。
4、定连接在固定板下方, 电机固定座设置在第二导柱的底端上, 升降电机倒置在 电机固定座的中间区域下方, 丝杆的一端穿过电机固定座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升降电机的输 出端上, 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板连接到固定板下方, 丝杆的丝杆螺母套置在升降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为四边形结构, 所 述第一轴承、 第一导柱、 第二轴承及第二导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四个, 且分别对应固定板 的两侧或四个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平台感应模组; 平台 感应模组包括有平台高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及平台感应片;。
5、 平 台高位感应器设置在固定板下方一侧上, 平台低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分别设置 在电机固定座上下方与平台高位感应器垂直对齐的一侧上, 平台感应片设置在升降板与平 台高位感应器垂直对齐一侧上且可以垂直感应划过平台高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感应器及平 台低位极限感应器, 平台感应片上下两端分别加长设计, 分别设置有高位及低位极限感应 长度, 用于升降板在垂直运动轨迹的高位、 低位、 低位极限时感应。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产品高位感 应模组, 产品高位感应模组设置在位于升降平台机构所使用安装位置的周边上, 用于感应 升降平台上整叠产品的最高层。
6、产品到达指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其特征在于: 产品高位感应模组包括支架及 位置感应器, 位置感应器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且感应器朝向升降平台、 对应于欲取料或者放 料的位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71651 U 2 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很多企业的生产改为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 产设备中需要设计多个加工步骤进行加工时, 各个产品的加工高度可能存在差异, 在不同 高度的加工产品之间进行加工时, 需要对产品进行升降, 。
7、现有的一种操作方式是将处于较 低位置的产品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产品放置到待加工工位上, 产品加工完成后, 设备会 将产品搬运到指定位置, 由工人从指定位置搬离。 另有一种做法是通过加工设备的机械手 升降直接抓取或放置产品, 利用机械手上、 下取放产品虽然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 但同时也 降低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另, 机械手无感知判断各产品高度功能, 存在高位处产品压伤、 低位处产品取不到或产品放置不整齐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辅助上、 下料的升降平 台机构,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04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8、 0005 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其包括固定板、 第一轴承、 第一导柱、 升降平台、 升降板、 第二 轴承、 第二导柱、 电机固定座、 升降电机及丝杆; 固定板设置在欲取料或者放料的工作台, 第 一轴承套置在固定板上, 第一导柱套置在第一轴承内, 升降平台设置在第一导柱的顶端上, 升降板设置在第一导柱的底端上, 第二轴承套置在升降板相对应第一导柱的内侧上, 第二 导柱套置在第二轴承内, 第二导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方, 电机固定座设置在第二 导柱的底端上, 升降电机倒置在电机固定座的中间区域下方, 丝杆的一端穿过电机固定座 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上, 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板连接到固。
9、定板下方, 丝 杆的丝杆螺母套置在升降板上。 0006 采用上述方案后, 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使用时, 产品直接从流水线或者通过 AGV 移载到升降平台上, 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板带动升降平台垂直上下运动, 相较于现有的机械 手抓取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次可叠放多个产品, 升降平台上升至与加工位置同一高度后, 机 械手每次取、 放料位置一致, 无需过多上下移动动作, 可节约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另可确保 每次准确取放料, 不损伤产品。 0007 进一步, 所述固定板为四边形结构, 所述第一轴承、 第一导柱、 第二轴承及第二导 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四个, 且分别对应固定板的两侧或四个角。 0008 进。
10、一步, 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还包括有平台感应模组; 平台感应模组包括有 平台高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及平台感应片; 平台高位感应器设 置在固定板下方一侧上, 平台低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分别设置在电机固定座上 下方与平台高位感应器垂直对齐的一侧上, 平台感应片设置在升降板与平台高位感应器垂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971651 U 3 直对齐一侧上且可以垂直感应划过平台高位感应器、 平台低位感应器及平台低位极限感应 器, 平台感应片上下两端分别加长设计, 分别设置有高位及低位极限感应长度, 用于升降板 在垂直运动轨迹的高位、 低位、 低位极限时感。
11、应, 保护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 0009 进一步, 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还包括有产品高位感应模组, 产品高位感应模 组设置在位于升降平台机构所使用安装位置的周边上, 用于感应升降平台上整叠产品的最 高层产品到达指定位置。 0010 进一步, 产品高位感应模组包括支架及位置感应器, 位置感应器设置在支架的上 部且感应器朝向升降平台、 对应于欲取料或者放料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
12、述。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上” 、“下” 、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 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 0016 如图1到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升降平台机构100, 其包括固定板1。
13、、 第一 轴承2、 第一导柱3、 升降平台4、 升降板5、 第二轴承6、 第二导柱7、 电机固定座8、 升降电机9及 丝杆10; 固定板1设置在欲取料或者放料的工作台, 四个第一轴承2套置在固定板1的四角 上, 四根第一导柱3分别套置在四个第一轴承2内, 升降平台4设置在四根第一导柱3的顶端 上, 升降板5设置在四根第一导柱3的底端上, 四个第二轴承6分别套置在升降板5相对应四 根第一导柱3 的内侧上, 四根第二导柱7分别套置在四个第二轴承6内, 四根第二导柱7的顶 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下方, 电机固定座8设置在四根第二导柱7的底端上, 升降电机9倒置 在电机固定座8的中间区域下方, 丝杆10。
14、的一端穿过电机固定座8 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升降 电机9的输出端上, 丝杆10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板5连接到固定板1下方, 丝杆10的丝杆螺母套 置在升降板5上; 使用时, 产品直接从流水线或者通过AGV移载到升降平台4上, 升降电机9驱 动升降板5带动升降平台4垂直上下运动。 0017 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100还包括有平台感应模组11; 平台感应模组11 包括有 平台高位感应器111、 平台低位感应器112、 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113及平台感应片114; 平台 高位感应器111设置在固定板1下方一侧上, 平台低位感应器112、 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113 分别设置在电机固定座8上下方与平台高位感应。
15、器111垂直对齐的一侧上, 平台感应片114 设置在升降板5与平台高位感应器111垂直对齐一侧上且可以垂直感应划过平台高位感应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971651 U 4 器111、 平台低位感应器112及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113, 平台感应片114上下两端分别加长 设计, 分别设置有高位及低位极限感应长度, 用于升降板5在垂直运动轨迹的高位、 低位、 低 位极限时感应, 保护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100。 0018 进一步, 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100还包括有产品高位感应模组12, 产品高位感 应模组12设置在位于升降平台机构100所使用安装位置的周边上, 用于感应升降平台4。
16、上整 叠产品的最高层产品到达指定位置。 0019 进一步, 产品高位感应模组12包括支架121及位置感应器122, 位置感应器 122设 置在支架121的上部且感应器朝向升降平台4、 对应于欲取料或者放料的位置。 0020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 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71651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971651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971651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971651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