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957645
  • 上传时间:2018-03-21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1.0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96021.9

    申请日:

    2017.03.29

    公开号:

    CN106836513A

    公开日:

    2017.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61申请日:20170329|||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61; E04C2/10

    主分类号:

    E04B1/61

    申请人:

    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小贤; 陈艺平; 王继兵

    地址:

    363600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代理人:

    程昭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本发明突破传统墙板的构造形式,主体采用重组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重组竹墙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相扣合而连接在一起,结构新颖合理,相邻墙板连接便捷,操作灵活,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
    括设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
    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
    滑动杆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
    孔;
    所述连接部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动杆部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以及连接于连接主
    体和所述滑动杆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主体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第一弧形
    部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第一直线
    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为处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弧形,所述第一直
    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等长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
    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单杆和第二连接单杆;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枢接在一起向下折叠翻转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
    第一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具有与对应
    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朝向相反方向分
    别对应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的所述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
    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扣
    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一卡口另
    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
    一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开
    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扣
    包括处于所述第二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二卡口另
    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
    二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
    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半
    径,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宽度相应;
    还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对第一连接槽内的所述连接主体进行限位的第一填
    充限位部件,和填充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对第二连接槽内的所述连接主体进行限位的第二
    填充限位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口正对应的第一空间、处于第一空间一侧较靠近所
    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二空间和处于第一空间另一侧较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三空间;所述
    第一填充限位部件包括匹配容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一近填充部件,匹配容置于所述第
    三空间内的第一远填充部件,以及连接于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上端之间的第
    一弹性连接片;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片为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一近填
    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口的宽度相应;
    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与所述第二卡口正对应的第四空间、处于第四空间一侧较靠近所
    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五空间和处于第四空间另一侧较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六空间;所述
    第二填充限位部件包括匹配容置于所述第五空间内的第二近填充部件,匹配容置于所述第
    六空间内的第二远填充部件,以及连接于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上端之间的第
    二弹性连接片;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片为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二近填
    充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卡口的宽度相应;
    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的边缘靠近下端入口处形成有延伸至所
    述第一连接槽端面上且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片的第一延伸导向部,所述第二近填充
    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的边缘靠近下端入口处形成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槽端面上
    且重量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片的第二延伸导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在
    对应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入滑出的容置槽;所述重组竹墙板主
    体包括形成两所述容置槽的空心部和处于两空心部之间的实心部,所述导向滑孔形成于所
    述实心部,所述滑动杆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实心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
    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侧面之间垫设有第一易滑层,所述第一易滑层
    覆设于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所
    述第二远填充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内侧面之间垫设有第二易滑层,所述第二易滑层覆
    设于所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部外滑动套
    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固定于所述导向滑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部的横截面
    为长方形,所述滑套的横截面为相应的长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口的朝向与
    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口的朝向与
    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
    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的夹角为0-90°,且所述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配设有翻转角度限
    位卡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
    口的下端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卡口的下端口形成有供
    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二倒角;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形
    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三倒角;所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的下端
    入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四倒角。

    说明书

    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

    背景技术

    建筑墙板的结构已为公知,但是市场上现有的墙板无论在材料外观上还是在相邻
    墙板卡扣连接的结构上都有待改进。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合理,相邻墙板连接便捷,操作灵活,实用性
    强的重组竹制成的墙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于所
    述重组竹墙板主体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平行滑动贯穿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的滑动杆部,两个分设于滑动杆部
    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内形成有供所述滑动杆部匹配滑动的导向滑孔;

    所述连接部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滑动杆部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以及连接于连
    接主体和所述滑动杆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主体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第一
    弧形部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第一
    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为处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弧形,所述第
    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等长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竖向设置;所述连
    接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单杆和第二连接单杆;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枢接在一起向下折叠翻转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
    所述第一连接扣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具有与
    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朝向相反方
    向分别对应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的所述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部形成
    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
    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一卡
    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一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
    述第一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主体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部形成
    有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所述连接主体卡入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
    接扣包括处于所述第二卡口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近连接单体,和处于第二卡
    口另一侧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二远连接单体;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
    述第二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

    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横截
    面半径,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宽度相
    应;

    还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对第一连接槽内的所述连接主体进行限位的第
    一填充限位部件,和填充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对第二连接槽内的所述连接主体进行限位的
    第二填充限位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口正对应的第一空间、处于第一空间一侧较靠
    近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二空间和处于第一空间另一侧较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扣的第三空间;
    所述第一填充限位部件包括匹配容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一近填充部件,匹配容置于所
    述第三空间内的第一远填充部件,以及连接于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上端之间
    的第一弹性连接片;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片为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一
    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卡口的宽度相应;

    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与所述第二卡口正对应的第四空间、处于第四空间一侧较靠
    近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五空间和处于第四空间另一侧较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第六空间;
    所述第二填充限位部件包括匹配容置于所述第五空间内的第二近填充部件,匹配容置于所
    述第六空间内的第二远填充部件,以及连接于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上端之间
    的第二弹性连接片;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片为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相匹配的圆弧形,所述第二
    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卡口的宽度相应;

    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的边缘靠近下端入口处形成有延伸
    至所述第一连接槽端面上且重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片的第一延伸导向部,所述第二近
    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的边缘靠近下端入口处形成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槽端
    面上且重量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片的第二延伸导向部。

    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在对应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入
    滑出的容置槽;所述重组竹墙板主体包括形成两所述容置槽的空心部和处于两空心部之间
    的实心部,所述导向滑孔形成于所述实心部,所述滑动杆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实心部的宽度。

    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侧面之间垫
    设有第一易滑层,所述第一易滑层覆设于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一远填充部件的外
    侧面上;所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内侧面之间垫设
    有第二易滑层,所述第二易滑层覆设于所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所述第二远填充部件的外侧
    面上。

    所述滑动杆部外滑动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固定于所述导向滑孔内。

    所述滑动杆部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滑套的横截面为相应的长方形。

    所述第一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与竖
    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

    所述第一卡口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与竖直
    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的夹角为0-90°,且所述第一连接扣
    和第二连接扣配设有翻转角度限位卡部。

    所述第一卡口的下端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卡
    口的下端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二倒角;所述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
    充部件的下端入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三倒角;所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
    二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主体顺势滑入的第四倒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重组竹制成的墙板,突破传统墙板的构造形式,主
    体采用重组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重组竹墙
    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相扣合而连接在一起,具体是,在初始状态,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扣和
    第二连接扣处于同一直线上并朝向相反方向,由于第一延伸导向部的重量大于第一弹性连
    接片的重量,第一延伸导向部带动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始终朝下
    下垂,由于第二延伸导向部的重量大于第二弹性连接片的重量,第二延伸导向部带动第二
    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始终朝下下垂;在第一填充限位部件相对于第一
    连接槽转动过程中,第一延伸导向部同时还可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在第二填充限位部件
    相对于第二连接槽转动过程中,第二延伸导向部同时还可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当相邻的
    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需要连接时,依靠重组竹墙板A的滑动杆部与导向滑孔相配合
    滑动将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拉出,依靠重组竹墙板B的滑动杆部与导向滑孔相配合滑动将
    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拉出。将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向下翻转折叠适当
    角度,形成倒立的V字形,使第一卡口竖直朝下与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相对应,第二卡口竖
    直朝下与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相对应,此时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
    口仍然竖直朝下与第一卡口相对应,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仍然竖
    直朝下与第二卡口相对应。第二连接件向下使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通过第一卡口滑入第
    一连接槽内,并同时由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进入到第一近填充部
    件和第一远填充部件之间;使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通过第二卡口滑入第二连接槽内并同
    时由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进入到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
    部件之间。然后将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压平重新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与重组竹墙板A和
    重组竹墙板B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再呈倒立的V字形,此时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都重新朝外
    斜下方,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呈八字形设置,使第一卡口不再与第一近填充部件和第一远
    填充部件的下端入口相对应,第二卡口不再与第二近填充部件和第二远填充部件的下端入
    口相对应。如此,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不会从第一卡口脱出,而保持卡在第一连接槽内,重
    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通过第一填充限位部件与第一连接槽卡扣在一起;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
    部不会从第二卡口脱出,而保持卡在第二连接槽内,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通过第二填充限
    位部件与第二连接槽卡扣在一起,进而使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通过第一连接扣和第
    二连接扣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其结构新颖合理,相
    邻墙板连接便捷,操作灵活,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状态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重组竹墙板主体 11-导向滑孔 12-容置槽

    2-第一连接件 21-滑动杆部 211-滑套 22-连接部 221-连接主体 2211-第一弧
    形部 2212-第二弧形部 2213-第一直线部 2214-第二直线部 222-连接杆 2221-第一连接
    单杆 2222-第二连接单杆

    3-第二连接件 31-第一连接扣 311-第一连接槽 312-第一卡口 313-第一近连接
    单体 314-第一远连接单体 32-第二连接扣 321-第二连接槽 322-第二卡口 323-第二近
    连接单体 324-第二远连接单体

    4-第一填充限位部件 41-第一近填充部件 42-第一远填充部件 43-第一弹性连
    接片 44-第一延伸导向部 45-第一易滑层

    5-第二填充限位部件 51-第二近填充部件 52-第二远填充部件 53-第二弹性连
    接片 54-第二延伸导向部 55-第二易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如图1-10所示,包括重组竹墙板主体11和连接
    件;连接件包括设于重组竹墙板主体1上的第一连接件2,和连接相邻重组竹墙板的第一连
    接件2的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2包括平行滑动贯穿重组竹墙板主体1的滑动杆部21,两
    个分设于滑动杆部21两端的连接部22;重组竹墙板主体1内形成有供滑动杆部21匹配滑动
    的导向滑孔11;

    连接部22包括水平设置并与滑动杆部21垂直连接的连接主体221,以及连接于连
    接主体221和滑动杆部21之间的连接杆222;连接主体221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处于上方的
    第一弧形部2211和处于下方的第二弧形部2212,以及相对的连接于第一弧形部2211和第二
    弧形部2212之间的第一直线部2213和第二直线部2214;第一弧形部2211和第二弧形部2212
    为处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弧形,第一直线部2213和第二直线部2214等长且相互平行,第一直
    线部2213和第二直线部2214竖向设置;连接杆222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主体221两端的
    第一连接单杆2221和第二连接单杆2222;

    第二连接件3包括两个枢接(可转动连接)在一起向下折叠翻转的第一连接扣31和
    第二连接扣32,具体是,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扣32通过与连接主体221相平行的水平转
    轴枢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扣31具有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2连接的第一连接槽311,第二连接
    扣32具有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2连接的第二连接槽321,第一连接槽311和第二连接槽321朝
    向相反方向分别对应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的连接部22;

    第一连接槽311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主体221相平行,第一连接槽311的下部形成有
    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连接主体221卡入第一连接槽311内的第一卡口312;第一连
    接扣31包括处于第一卡口312一侧并靠近第二连接扣32的第一近连接单体313,和处于第一
    卡口312另一侧并远离第二连接扣32的第一远连接单体314;第一连接槽311的横截面呈圆
    形,第一卡口312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槽311的直径;

    第二连接槽321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主体221相平行,第二连接槽321的下部形成有
    开口朝外斜下方与外界连通供连接主体221卡入第二连接槽321内的第二卡口322;第二连
    接扣32包括处于第二卡口322一侧并靠近第一连接扣31的第二近连接单体323,和处于第二
    卡口322另一侧并远离第一连接扣31的第二远连接单体324;第二连接槽321的横截面呈圆
    形,第二卡口322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槽321的直径;

    第一弧形部2211和第二弧形部2212的半径小于第一连接槽311和第二连接槽321
    的横截面半径,第一直线部2213和第二直线部2214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卡口312和第二卡口
    322的宽度相应;

    还包括填充于第一连接槽311内对第一连接槽311内的连接主体221进行限位的第
    一填充限位部件4,和填充于第二连接槽321内对第二连接槽321内的连接主体221进行限位
    的第二填充限位部件5;

    第一连接槽311包括与第一卡口312正对应的第一空间、处于第一空间一侧较靠近
    第二连接扣32的第二空间和处于第一空间另一侧较远离第二连接扣32的第三空间;第一填
    充限位部件4包括匹配容置于第二空间内的第一近填充部件41,匹配容置于第三空间内的
    第一远填充部件42,以及连接于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上端之间的第一弹
    性连接片43;第一弹性连接片43为与第一弧形部2211相匹配的圆弧形,第一近填充部件41
    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卡口312的宽度相应;

    第二连接槽321包括与第二卡口322正对应的第四空间、处于第四空间一侧较靠近
    第一连接扣31的第五空间和处于第四空间另一侧较远离第一连接扣31的第六空间;第二填
    充限位部件5包括匹配容置于第五空间内的第二近填充部件51,匹配容置于第六空间内的
    第二远填充部件52,以及连接于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上端之间的第二弹
    性连接片53;第二弹性连接片53为与第二弧形部2212相匹配的圆弧形,第二近填充部件51
    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卡口322的宽度相应;

    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边缘靠近下端入口处形成有延伸至第
    一连接槽311端面上且重量大于第一弹性连接片43的第一延伸导向部44,第二近填充部件
    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边缘靠近下端入口处形成有延伸至第二连接槽321端面上且重量
    大于第二弹性连接片53的第二延伸导向部54。本发明主体采用重组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相邻的两个重组竹墙板通过第二连接件3与两重组竹墙板上的第一连接件2相扣合而连接
    在一起,具体是,在初始状态,第二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扣32处于同一直线
    上并朝向相反方向,由于第一延伸导向部44的重量大于第一弹性连接片43的重量,第一延
    伸导向部44带动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始终朝下下垂,由于第
    二延伸导向部54的重量大于第二弹性连接片53的重量,第二延伸导向部54带动第二近填充
    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始终朝下下垂;在第一填充限位部件4相对于第一
    连接槽311转动过程中,第一延伸导向部44同时还可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在第二填充限位
    部件5相对于第二连接槽321转动过程中,第二延伸导向部54同时还可起到导向和限位作
    用。当相邻的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需要连接时,依靠重组竹墙板A的滑动杆部21与导
    向滑孔11相配合滑动将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22拉出,依靠重组竹墙板B的滑动杆部21与导
    向滑孔11相配合滑动将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22拉出。将第二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扣31和第
    二连接扣32向下翻转折叠适当角度,形成倒立的V字形,使第一卡口312竖直朝下与重组竹
    墙板A的连接部22相对应,第二卡口322竖直朝下与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22相对应,此时第
    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仍然竖直朝下与第一卡口312相对应,第
    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仍然竖直朝下与第二卡口322相对应。第
    二连接件3向下使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22通过第一卡口312滑入第一连接槽311内,并同时
    由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进入到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
    填充部件42之间;使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22通过第二卡口322滑入第二连接槽321内并同
    时由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进入到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
    远填充部件52之间。然后将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扣32压平重新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与
    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再呈倒立的V字形,此时第一卡口312和第
    二卡口322都重新朝外斜下方,第一卡口312和第二卡口322呈八字形设置,使第一卡口312
    不再与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相对应,第二卡口322不再与第
    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相对应。如此,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22不
    会从第一卡口312脱出,而保持卡在第一连接槽311内,重组竹墙板A的连接部22通过第一填
    充限位部件4与第一连接槽311卡扣在一起;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22不会从第二卡口322脱
    出,而保持卡在第二连接槽321内,重组竹墙板B的连接部22通过第二填充限位部件5与第二
    连接槽321卡扣在一起,进而使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通过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
    扣32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重组竹墙板主体1在对应连接部22的侧面上形成有供第二连接件3滑入滑
    出的容置槽12;重组竹墙板主体1包括形成两容置槽12的空心部和处于两空心部之间的实
    心部,导向滑孔11形成于实心部,滑动杆部21的长度大于实心部的宽度。本发明在实际使用
    过程中,当相邻的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通过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扣32连接在一
    起后,可将重组竹墙板A或重组竹墙板B向相邻的重组竹墙板B或重组竹墙板A方向拉动,依
    靠滑动杆部21和导向滑孔11的配合,重组竹墙板A或重组竹墙板B会与相邻的重组竹墙板B
    或重组竹墙板A靠紧,容置槽12匹配容置整个第二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3不会露在外面,相
    邻的重组竹墙板A和重组竹墙板B之间无缝隙,整个结构更加简洁,而且当多个依次相邻的
    重组竹墙板依次朝同一方向拉动紧靠后,所有的重组竹墙板均将紧密无缝拼接在一起,结
    构牢固整齐。

    优选地,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与第一连接槽311的内侧面之间
    垫设有第一易滑层45,第一易滑层45覆设于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外侧
    面上;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与第二连接槽321的内侧面之间垫设有第二
    易滑层55,第二易滑层55覆设于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外侧面上。本发
    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易滑层45可增强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外表
    面与第一连接槽311的内侧面之间的易滑性,减小摩擦力,确保第一延伸导向部44依靠重力
    带动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自然朝下下垂,第二延伸导向部54
    依靠重力带动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自然朝下下垂。第一易滑
    层45和第二易滑层55具体可为油毡纸。

    优选地,滑动杆部21外滑动套设有滑套211,滑套211固定于导向滑孔11内。本发明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滑套211可与重组竹墙板主体1牢固粘结在一起,一起胶合成型,确保导
    向滑孔11与滑动杆部21的配合性。

    优选地,滑动杆部2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滑套211的横截面为相应的长方形。本发
    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滑套211和滑动杆部21可进行单一方向的滑动,而
    不会发生转动,确保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相连接的准确性。

    优选地,第一卡口312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二卡口322的朝
    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当第一连接槽311与相应的连接部22相配合,第二连接
    槽321与相应的连接部22相配合,且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扣32重新翻转处于同一平面
    内后,第一连接槽311与相应的连接部22的相对转动角度,即为40-60°,第二连接槽321与相
    应的连接部22的相对转动角度也为40-60°,如此倾斜角度可确保连接强度,不易脱扣。

    优选地,第一卡口312的朝向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卡口322的朝向与
    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连接扣31和第二连接扣32的夹角为0-90°,且第一连接扣
    31和第二连接扣32配设有翻转角度限位卡部。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扣31和
    第二连接扣32在0-90°的夹角范围内转动。

    优选地,第一卡口312的下端口形成有供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的第一倒角;第二
    卡口322的下端口形成有供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的第二倒角;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
    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形成有供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的第三倒角;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
    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形成有供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的第四倒角。本发明在实际
    使用过程中,第一倒角便于第一卡口312与相应的连接主体221对准,并利于此连接主体221
    顺势滑入第一卡口312内;第二倒角便于第二卡口322与相应的连接主体221对准,并利于此
    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第二卡口322内。同理,第三倒角便于第一近填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
    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与相应的连接主体221对准,并利于此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第一近填
    充部件41和第一远填充部件42的下端入口内;第四倒角便于第二近填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
    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与相应的连接主体221对准,并利于此连接主体221顺势滑入第二近填
    充部件51和第二远填充部件52的下端入口内。

    本发明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技术方案,设定了与附图相应的水平面基准,而实际墙
    板的放置方向和使用方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
    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关 键  词:
    一种 重组 制成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重组竹制成的墙板.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576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