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及结构.pdf

  • 上传人:54
  • 文档编号:953879
  • 上传时间:2018-03-20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83.5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45103.3

    申请日:

    2015.07.27

    公开号:

    CN105002800A

    公开日:

    2015.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7/32申请日:20150727|||公开

    IPC分类号:

    E01C7/32

    主分类号:

    E01C7/32

    申请人: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黄金龙; 蔡叶澜

    地址:

    350108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高新区高新大道1号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及结构,包括对旧路面结构中病害较重的中间车道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对病害较轻的旁边车道采用直接加铺,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前,先铣刨中间车道范围内的旧沥青面层,然后对旧基层进行就地冷再生,然后在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至标高与旁边车道加铺罩面前标高一致,最后整个断面统一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层。本发明结构在旧路整个断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之前,根据旧路情况进行不同程度处理,能够使同一断面内不同车道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接近,以减小不同车道路面状况差异较大对新加铺沥青面层的影响,延缓路面纵向反射裂缝,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包括具有多个的车道路面,所述未大修的旧路面结构由上至下设有沥青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旧路面结构中病害较重的中间车道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对病害较轻的旁边车道采用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层;
    (2)所述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前,先铣刨中间车道范围内的旧沥青面层,然后对旧基层进行就地冷再生形成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然后在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至标高与旁边车道加铺罩面前标高一致,最后整个断面统一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车道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宽度为4.55m,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的搭接长度为1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之间设置稀浆封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与相邻车道接缝处铺设有2m宽玻纤格栅,两侧各跨缝1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层包括加铺上面层为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加铺下面层为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6.
      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包括具有多个的车道路面,所述路面结构由上至下设有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中部内设有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表面设置有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两侧与路面以台阶形式搭接,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上表面高度与上面层相平齐,所述上面层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部嵌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之间设有具有稀浆封层。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下部嵌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与相邻上面层接缝处上表面设有玻纤格栅。

    说明书

    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我国城市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型式,早期修建的沥青路面已经到达使用年限,相继进入养护及改、扩建阶段。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多车道的横断面型式,不同车道的路面病害严重程度往往相差较大,且以承重较大的车道病害最为严重,弯沉也最大,一般承重较大的车道位于中间,主要原因在于中间车道重载车辆使用频率较高,且车速较慢,加速了路面的损坏。因此,对于同一断面内不同车道病害严重程度不一的情况,需要存在不同旧路处治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包括具有多个的车道路面,所述未大修的旧路面结构由上至下设有沥青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旧路面结构中病害较重的中间车道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对病害较轻的旁边车道采用直接加铺;
    (2)所述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前,先铣刨中间车道范围内的旧沥青面层,然后对旧基层进行就地冷再生形成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然后在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至标高与旁边车道加铺罩面前标高一致,最后整个断面统一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车道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宽度为4.55m,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的搭接长度为1m。
    进一步的,所述的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之间设置稀浆封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与相邻车道接缝处铺设有2m宽玻纤格栅,两侧各跨缝1m。
    进一步的,所述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层包括加铺上面层为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加铺下面层为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包括具有多个的车道路面,所述路面结构由上至下设有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及山皮石垫层,所述路面结构中部内设有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表面设置有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两侧与路面以台阶形式搭接,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上表面高度与上面层相平齐,所述上面层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部嵌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之间设有具有稀浆封层。
    进一步的,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下部嵌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与相邻上面层接缝处上表面设有玻纤格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针对路面不同车道的差异性损坏做出对应设计的差异性大修结构,对于病害较少、弯沉较小的两侧车道路面,只需对病害做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考虑直接设置沥青混凝土层;然而,对于病害较多、弯沉较大的中间车道路面则需对旧路基层进行补强结构设计,再在其表面加设沥青混凝土层结构,本发明以减小不同车道路面状况差异较大对新加铺沥青面层的影响,延缓路面纵向反射裂缝,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2)      本发明中就地冷再生技术对中间车道进行基层深层处理,可以减少对旁边两个车道的干扰,保证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      本发明中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的搭接长度设置为1m,且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与相邻车道接缝处铺设有2m宽玻纤格栅,保证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改造前道路面结构布置图。
    图2是改造后道路面结构布置图。
    图中:1-上面层,2-中面层,3-下面层,4-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山皮石垫层,6、7-加铺沥青混凝土层,8-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9-稀浆封层,10-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1-玻纤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以实例说明具体路面改造结构说明:
    如图1所示为大修前的路面结构,包括上面层1、中面层2、下面层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4、山皮石垫层5,各面层之间可设置有一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有一层稀浆封层,所述上面层为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中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图2为大修后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中部内设有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0,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0上表面设置有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两侧与路面以台阶形式搭接,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上表面高度与上面层1相平齐,所述上面层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层(6、7)。
    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0上部嵌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内,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0下部嵌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4内。所述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0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之间设有具有稀浆封层9。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与上面层1接缝处上表面设有玻纤格栅11。
    所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上表面标高与旁边车道上面层1相平齐,所述上面层1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层沥青混凝土层。本实施例中,加铺有两层沥青混凝土层,具体为4cm厚度的SMA-13加铺沥青混凝土层6,8cm厚度的AC-20C改性加铺沥青混凝土层7。
    具体处理不同车道路面状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结构技术方案是:先结合现场冷再生施工宽度确定现场冷再生路幅宽度为4.55m,现场冷再生路幅宽度范围内铣刨旧16cm沥青面层,包括上面层1、中面层2、下面层3,整平后做现场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形成地冷再生混合料层10。往大约21cm厚5%水泥稳定砂砾添加水泥与新集料做25cm现场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形成,然后喷洒一层透层油,透层油采用PC-2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L/m2,再做1cm稀浆封层9;然后在上面加铺12cmATB-25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形成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8,至标高与上面层加铺罩面前标高一致;在接缝处各跨缝1m布设玻纤格栅11,再洒一层粘层油,粘层油采用PC-3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L/m2;然后整个断面一起8cmAC-20C改性加铺沥青混凝土层7,再洒一层粘层油,粘层油采用PC-3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L/m2;最后摊铺4cmSMA-13改性加铺沥青混凝土层6。
    本发明中,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部嵌入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内,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下部嵌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内,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与上面层1、中面层2、下面层3相互嵌合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而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两侧截面呈阶梯状也进一步保障了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与相邻面层之间的稳定性。最后,整个结构加铺面层采用整体式断面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路面整体稳定性。
    为了减小新旧路面之间的差异,使整个断面更加统一,所述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层上设置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的搭接长度为1m,所述加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层与相邻车道接缝处铺设有2m宽玻纤格栅11,两侧各跨缝1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处理 不同 车道 路面 路况 差异 较大 大修 方法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处理不同车道路面路况差异较大的路面大修方法及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538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