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润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
喷雾润砖方法是为现场砌筑施工之前浇砖而设计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砖砌体砌筑前,需要提前1-2天浇砖,浇砖的目的,一是将砖表面的浮灰冲去,保证砌筑时砂浆与砌块能紧密粘接;二是将砖润湿,防止干砖将砂浆中的水份过早吸干,使砌体强度降低;现在的浇砖方法是将水管直接放在砖堆上,任其流淌,这样做水流得太多,浪费严重,同时砖润湿也不均匀,不能保证砖被均匀润湿,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喷雾润砖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喷雾润砖方法,喷雾润砖方法是由喷雾润砖装置来实施的,喷雾润砖装置是由喷雾管架1、柔性喷雾管2、阀门3、立管4、底座5与水源接口6组成的;柔性喷雾管2缠绕在喷雾管架1上;柔性喷雾管2与一端与阀门3扎结;立管4上端与喷雾管架1及阀门3固结,下端与底座5固结;底座5下部与地面吸接上部分别与立管4、水源接口6固结,并使立管4与水源接口6连通。
喷雾管架1是环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直径10-16毫米钢筋制作;
进一步地,喷雾管架1环绕在砖堆周围,放置在地面上,工作时将柔性喷雾管2缠绕在喷雾管架1上。
柔性喷雾管2是柔性管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透明塑料管制作;进一步地,在柔性喷雾管2上有密布小孔,工作时,柔性喷雾管2缠绕在喷雾管架1上,一端与阀门3连接,另一端封闭。
阀门3是安装在立管4顶端的管控喷雾润砖装置工作状态的部件,一个立管4上可以装多个阀门3,且能同时工作。
立管4是管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直径25毫米的镀锌管制作;进一步地,立管4的顶部安装有1个或多个阀门3,且通过底座5立于地面。
底座5是块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槽钢制作;工作时,可使立管稳定竖直,移动时方便搬运。
水源接口6是刚性管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直径20毫米的镀锌管制作;通过底座5,水源接口6与立管4连通且固结,工作时,水从水源接口6进入立管4,通过阀门3进入喷雾管架1,从喷雾管架1的小孔中喷出。
喷雾润砖方法是,砖砌体砌筑前,一般提前1-2天润砖;润砖时,将喷雾管架1环绕在砖堆四周,缠绕柔性喷雾管2,并将柔性喷雾管2与阀门3扎结,将柔性喷雾管2的另一端封闭,将水源接口6与水源接通,就会在柔性喷雾管2的管壁小孔中喷出雾状水,砖将会被慢慢润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以雾状水均匀浇砖,既能使砖充分润湿,又能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喷雾润砖方法示意图。
图中:1-刚性喷雾管架;2-柔性喷雾管;3-阀门;4-立管;5-底座;6-水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某工程采用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喷雾润砖方法,喷雾润砖方法是由喷雾润砖装置来实施的,喷雾润砖装置是由喷雾管架1、柔性喷雾管2、阀门3、立管4、底座5与水源接口6组成的;柔性喷雾管2缠绕在喷雾管架1上;柔性喷雾管2与一端与阀门3扎结;立管4上端与喷雾管架1及阀门3固结,下端与底座5固结;底座5下部与地面吸接上部分别与立管4、水源接口6固结,并使立管4与水源接口6连通。
喷雾润砖方法是,砌筑前,一般提前1-2天润砖;润砖时,将喷雾管架1环绕在砖堆四周,缠绕柔性喷雾管2,并将柔性喷雾管2与阀门3扎结,将柔性喷雾管2的另一端封闭,将水源接口6与水源接通,就会在柔性喷雾管2的管壁小孔中喷出雾状水,砖将会被慢慢润湿。
喷雾管架1是环状部件,采用直径16毫米钢筋制作;喷雾管架1环绕在砖堆周围,放置在地面上,工作时将柔性喷雾管2缠绕在喷雾管架1上。
柔性喷雾管2是柔性管状部件,采用透明塑料管制作;在柔性喷雾管2上有密布小孔,工作时,柔性喷雾管2缠绕在喷雾管架1上,一端与阀门3连接,另一端封闭。
阀门3是安装在立管4顶端的管控喷雾润砖装置工作状态的部件,一个立管4上可以装多个阀门3,且能同时工作。
立管4是管状部件,采用直径25毫米的镀锌管制作;进一步地,立管4的顶部安装有1个或多个阀门3,且通过底座5立于地面。
底座5是块状部件,采用槽钢制作,使用时将槽钢开口朝下;工作时,可使立管稳定竖直,移动时方便搬运。
水源接口6是刚性管状部件,采用直径20毫米的镀锌管制作;通过底座5,水源接口6与立管4连通且固结,工作时,水从水源接口6进入立管4,通过阀门3进入喷雾管架1,从喷雾管架1的小孔中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