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644519.4 (22)申请日 2020.04.24 (73)专利权人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 限责任公司 地址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湾路 220号2号楼15-21层 (72)发明人 杜熙黎仕强郑波包维民 曲键康勋汪小锋高诗乔 杨宾汇刘林付帅蒋思琪 (51)Int.Cl. B60M 1/20(2006.01) B60M 1/16(2006.01) B60M 1/13(2006.01) B60M 1/24(2006.01) B60M 1/22(20。
2、06.01) B60M 1/225(2006.01) E04H 12/00(2006.01) E04C 3/11(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 位安装结构, 属于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领域包括两 个门型架, 两个所述门型架均固定设置在路基上 且分别位于轨道两侧, 两侧所述门型架所在的平 面呈相互平行设置, 每个所述门型架均包括两个 立柱和固定设置在两个立柱端部之间的横杆, 两 侧所述门型架的横杆之间设置有横跨于轨道上 方的横跨梁, 所述横跨梁上设置有用于对接触网。
3、 的承力索和接触线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采用门 型架的设置可跨越铁路下方的涵洞, 从而防止涵 洞对整个定位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施 工人员无需对既有涵洞或其他构筑物改除, 从而 减少了工程量, 并且节约了成本和工程时间。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212148525 U 2020.12.15 CN 212148525 U 1.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个门型架(1), 两个所述 门型架(1)均固定设置在路基上且分别位于轨道两侧, 两侧所述门型架(1)所在的平面呈相 互平行设置, 每个所述门型架(1)均包括两个立柱(11)和固定设置在两个立。
4、柱(11)端部之 间的横杆(111), 两侧所述门型架(1)的横杆(111)之间设置有横跨于轨道上方的横跨梁 (112), 所述横跨梁(112)上设置有用于对接触网的承力索(16)和接触线(15)进行定位的定 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跨 梁(11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拼接梁(113), 相邻的所述拼接梁(113)上设置有用于将 相邻的拼接梁(113)固定至一起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 拼接梁(113)均包括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拼接杆(114), 每个所述拼接。
5、梁(113)的三个拼接 杆(114)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加强框(115), 相邻的所述加强框(115)所在的平面之间呈相互 平行且间隔设置, 每个所述加强框(115)均呈顶点朝下的倒三角形设置, 所述拼接杆(114) 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加强框(115)所在的平面设置, 三个所述拼接杆(114)分别位于三角形 的加强框(115)的三个顶点所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拼 接梁(113)的拼接杆(114)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116), 所述拼接杆(114) 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116)设置, 所述固定件包括多个用于将相。
6、邻的第一连接法兰 (116)固定至一起的第一螺栓(117)和第一螺母(1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 (111)包括第一杆体(12)和位于第一杆体(12)下方且与第一杆体(12)平行设置的第二杆体 (121), 所述第一杆体(12)和第二杆体(121)之间沿横杆(11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 加强杆(122), 每个所述加强杆(12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12)和第二杆体 (121)上, 三个拼接杆(114)中上部的两个拼接杆(114)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12)上, 下部的 一个拼接杆(114)固定设置在第二杆体(1。
7、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杆体(121)包括第一连接杆(123)和位于连接杆两端的第二连接杆(124), 所述第一连接杆 (123)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立柱(11)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124)与第一连接杆 (123)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124)远离第一连接杆(123)的端部位于低 于第一连接杆(123)的位置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 (11)上且位于第一杆体(12)和第二连接杆(124)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 (1。
8、25), 所述第一杆体(12)和第二连接杆(124)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法兰(126), 所述第 二连接法兰(125)和第三连接法兰(126)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27)和多个第二螺母 (128)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 装置包括第一绝缘子(13), 所述第一绝缘子(13)的一端通过悬挂底座(131)固定连接至最 下部的拼接杆(114)上, 另一端设置有两根第一连接绳(132), 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绳(132)远 离第一绝缘子(13)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两侧所述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权利要求书 1/2。
9、 页 2 CN 212148525 U 2 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绳(134), 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绳(134)远离第一定位线夹(137)的端 部设置有第二定位环线夹(135), 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环线夹(135)上均设置有定位器(136), 两侧所述定位器(136)远离第二定位环线夹(135)的端部均设置有定位线夹(137), 两侧所 述第一定位环线夹(133)上均设置有悬吊滑轮, 所述定位线夹(137)用于供接触网的接触线 (15)穿过, 所述悬吊滑轮用于供承力索(16)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 门型架(1)的两个立柱(11)之间。
10、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 所述第一固 定杆(14)位于第二杆体(121)下方, 所述第二固定杆(141)位于第一固定杆(14)下方, 所述 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均与第一杆体(12)呈相互平行设置, 两侧所述门型架 (1)的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线(142), 两侧所述第一固定 杆(14)之间的固定线(142)穿过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141)之间的 固定线(142)穿过第二定位环线夹(135), 所述固定线(14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子 (143), 所述第二绝缘子(143)远离固定线(。
11、142)的端部通过抱箍(144)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 (12)和第二杆体(1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 柱(11)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连接法 兰(145), 所述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五连接法兰(146), 所 述第四连接法兰(145)和第五连接法兰(146)之间通过多个第三螺栓(147)和多个第三螺母 (148)固定。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2148525 U 3 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
12、新型涉及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 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铁路电气化进程的加快, 在 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提出, 到2020年底,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 电气化率在70%以上, 既有铁路电气化进程也逐渐成为铁路 电气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道中, 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 供受 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 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 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 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其由接触悬挂、 支持装置、 定位装置、 支柱与基础几部 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 吊弦、 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和绝缘子。
13、。 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 置架设在支柱上, 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2067039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装置, 包括支撑柱、 第一悬挂支架和右横梁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矩形孔, 且 支撑柱的上方固定有顶梁, 所述支撑柱的右侧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架, 且第一支架的上方通 过支架固定孔与顶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通过绝缘子与左横梁臂固定连接, 且 左横梁臂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接触网安装结构, 所述支撑柱设置有2根, 且支撑柱之间关于顶 梁的中轴线对称。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根据 。
1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可得 知, 对于普速的支撑柱定位顺线路方向可调范围只有4至7米, 当铁路下方4到7米内存在涵 洞、 水渠或构筑物时, 为了防止涵洞或其他构筑物对整个定位装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就需 要改除现有的涵洞等构筑物, 这样就造成了工程量的增大, 增加了工程成本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改除涵洞且能提高 稳定的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包括两个门型架, 两个所述门型架均固定 设置在路基上且分别位。
15、于轨道两侧, 两侧所述门型架所在的平面呈相互平行设置, 每个所 述门型架均包括两个立柱和固定设置在两个立柱端部之间的横杆, 两侧所述门型架的横杆 之间设置有横跨于轨道上方的横跨梁, 所述横跨梁上设置有用于对接触网的承力索和接触 线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门型架的设置可跨越铁路下方的涵洞, 从而防止涵 洞对整个定位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施工人员无需对既有涵洞或其他构筑物改 除, 从而减少了工程量, 并且节约了成本和工程时间, 在列车通过时减小了定位装置的振动 幅度, 提高了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线之间的接触效果, 从而提高了列车受电弓的受流 说明书 1。
16、/6 页 4 CN 212148525 U 4 质量。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横跨梁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 成的拼接梁, 相邻的所述拼接梁上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的拼接梁固定至一起的固定件。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横跨梁包括多个拼接梁, 使得多个拼接梁可适用于不 同宽度的铁路, 提高了整个安装结构的适用性; 固定件可将相邻的拼接梁固定至一起, 从而 完成多个拼接梁之间的安装固定。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每个所述拼接梁均包括三个相互 平行设置的拼接杆, 每个所述拼接梁的三个拼接杆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加强框, 相邻的所述 加强框所。
17、在的平面之间呈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每个所述加强框均呈顶点朝下的倒三角形 设置, 所述拼接杆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加强框所在的平面设置, 三个所述拼接杆分别位于 三角形的加强框的三个顶点所在的位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拼接梁包括多个三个拼接杆, 并且在三个拼接杆之间 设置三角形的加强框, 提高了整个横跨梁的强度和承载力, 使得整个横跨梁进一步对不同 重量的定位装置承载。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相邻的拼接梁的拼接杆相互靠近 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 所述拼接杆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设置, 所述固定件包 括多个用于将相邻的第一连接法兰固定至一起的第。
18、一螺栓和第一螺母。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对相邻的拼接梁进行固定, 固 定方式方便简单, 并且固定后的牢固性较好。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杆体和位于第 一杆体下方且与第一杆体平行设置的第二杆体, 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沿横杆的长 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杆, 每个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 体上, 三个拼接杆中上部的两个拼接杆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上, 下部的一个拼接杆固定设 置在第二杆体上。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横杆的强度和承载力, 从而提高了 门型架对横跨梁。
19、的承载效果, 间接提高了横跨梁对定位装置的承载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杆和 位于连接杆两端的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立柱的长度方向设 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 杆的端部位于低于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设置。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第二连接杆的设置可对第一连接杆起到支撑的效果, 从 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强度和承载力, 提高了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对横跨 梁的承载效果, 间接提高了横跨梁对定位装置的承载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
2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立柱上且位于第一杆体和第 二连接杆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 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均 设置有第三连接法兰, 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栓和多个第 二螺母固定。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对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 兰连接固定, 固定方式方便简单, 并且提高了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位于立柱上的牢固性。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2148525 U 5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绝缘子, 所述第一绝缘子的一端通过悬挂底座固定连接至最下部的拼接杆上, 。
21、另一端设置有两根第 一连接绳, 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绳远离第一绝缘子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环线夹, 两侧所 述第一定位环线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绳, 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绳远离第一定位线夹的端 部设置有第二定位环线夹, 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环线夹上均设置有定位器, 两侧所述定位器 远离第二定位环线夹的端部均设置有定位线夹, 两侧所述第一定位环线夹上均设置有悬吊 滑轮, 所述定位线夹用于供接触网的接触线穿过, 所述悬吊滑轮用于供承力索穿过。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第一绝缘子的设置可防止接触线上的电流导通至横跨梁 上, 从而防止电流导通至门型架上, 防止门型架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定位器的设置可调。
22、节 定位线夹的位置, 使得定位器可带动定位线夹上的接触线固定至不同的高度从而与列车的 受电弓相互接触; 采用定位线夹的设置可对接触网的接触线导向和固定, 使得列车受电弓 可以更好的与定位线夹内的接触线接触, 提高了列车的受力质量; 悬吊滑轮可供接触网的 承力索穿过, 从而对承力索进行导向和固定, 使得承力索可对接触网的接触线进行更好的 承载。 002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每个所述门型架的两个立柱之间 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 所述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二杆体下方, 所述第二固定杆 位于第一固定杆下方, 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与第一杆体呈相互平行设置, 两侧 所。
23、述门型架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线, 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之间的 固定线穿过第一定位环线夹, 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的固定线穿过第二定位环线夹, 所 述固定线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子, 所述第二绝缘子远离固定线的端部通过抱箍固定设置 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两侧第一固定杆之间的固定线可对第一定位环线夹起到 定位和固定的效果, 防止列车受电弓在与接触线接触时带动第一定位环线夹移动, 提高了 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的接触效果; 两侧第二固定杆之间的固定线可对第二定位环线夹 起到定位和固定效果, 防止列车受电弓在与接触线接触时带动第二定位环线夹移动, 。
24、从而 进一步提高了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的接触效果; 第二绝缘子的设置可防止接触线上的 电流导通至门型架的立柱上, 防止门型架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采用抱箍的设置方便对固 定线固定拆卸, 并且可使得固定后的固定线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间接提高了对第一定位环 线夹和第二定位环线夹的固定效果。 002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立柱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杆和 第二固定杆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连接法兰, 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两端 均设置有第五连接法兰, 所述第四连接法兰和第五连接法兰之间通过多个第三螺栓和多个 第三螺母固定。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第三螺栓。
25、和第三螺母对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固 定, 其固定方式方便简单, 并且可使得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立柱上具有较好的牢 固性, 间接提高了对固定线的固定效果。 002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 采用门型架的设置可跨越铁路下方的涵洞, 从而防止涵洞对整个定位装置安装后 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施工人员无需对既有涵洞或其他构筑物改除, 从而减少了工程量, 并且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2148525 U 6 节约了成本和工程时间; 0029 两侧第一固定杆之间的固定线可对第一定位环线夹固定, 两侧第二固定杆之间的 固定线可对第二定位环线夹固定, 从而。
26、使得第一定位环线和第二定位环线夹带动定位器上 的定位线夹对接触网的接触线固定, 使得列车受电弓在与接触线接触后防止接触线移动, 在列车通过时减小了定位装置的振动幅度, 提高了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线之间的接触 效果, 从而提高了列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用于展示门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是用于展示横跨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0034 图5是用于展示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 1、 门型架; 11、 立柱; 111、 横杆; 112、 横跨梁; 113、 拼接梁; 114、 拼接杆。
27、; 115、 加强框; 116、 第一连接法兰; 117、 第一螺栓; 118、 第一螺母; 12、 第一杆体; 121、 第二杆体; 122、 加强杆; 123、 第一连接杆; 124、 第二连接杆; 125、 第二连接法兰; 126、 第三连接法兰; 127、 第二螺栓; 128、 第二螺母; 13、 第一绝缘子; 131、 悬挂底座; 132、 第一连接绳; 133、 第一 定位环线夹; 134、 第二连接绳; 135、 第二定位环线夹; 136、 定位器; 137、 定位线夹; 138、 悬吊 滑轮; 14、 第一固定杆; 141、 第二固定杆; 142、 固定线; 143、 第二绝缘。
28、子; 144、 抱箍; 145、 第四 连接法兰; 146、 第五连接法兰; 147、 第三螺栓; 148、 第三螺母; 15、 接触线; 16、 承力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 结合图1和图2, 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铁路既有线接触网定位安装结构, 包括 两个门型架1, 两个门型架1均固定设置在路基上且分别位于轨道两侧, 两侧门型架1所在的 平面呈相互平行设置, 每个门型架1均包括两个立柱11和固定设置在两个立柱11端部之间 的横杆111。 0038 在本实施例中, 将立柱11的端部浇筑至路基内, 使得立柱11固定至路基内, 在其他 实。
29、施例中, 可采用地脚螺钉对立柱11进行固定。 0039 结合图1和图3, 两侧门型架1的横杆111之间设置有横跨于轨道上方的横跨梁112, 横跨梁112上设置有用于对接触网的承力索16和接触线15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0040 采用门型架1的设置可跨越铁路下方的涵洞, 从而防止涵洞对整个定位装置安装 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施工人员无需对既有涵洞或其他构筑物改除, 从而减少了工程量, 并 且节约了成本和工程时间。 0041 结合图1和图3, 为了带动横跨梁112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铁路, 从而提高安装结构的 适用性, 将横跨梁11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拼接梁113。 0042 结合图1和图3, 为。
30、了提高每个拼接梁113的强度和对定位装置的承载效果, 在每个 拼接梁113均包括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拼接杆114, 每个拼接梁113的三个拼接杆114之间均 设置有多个加强框115, 相邻的加强框115所在的平面之间呈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每个加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2148525 U 7 强框115均呈顶点朝下的倒三角形设置, 拼接杆114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加强框115所在的 平面设置, 三个拼接杆114分别位于三角形的加强框115的三个顶点所在的位置。 0043 结合图3和图4, 为了将相邻的拼接梁113固定至一起, 在相邻的拼接梁113上设置 有用于将相邻的拼接梁113固定至。
31、一起的固定件。 0044 结合图3和图4, 相邻的拼接梁113的拼接杆114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连接 法兰116, 拼接杆114垂直于第一连接法兰116设置, 固定件包括多个用于将相邻的第一连接 法兰116固定至一起的第一螺栓117和第一螺母118。 0045 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对相邻的拼接梁113进行固定。 0046 结合图1和图2, 为了提高横杆111的强度和对横跨梁112的承载效果, 将横杆111包 括第一杆体12和位于第一杆体12下方且与第一杆体12平行设置的第二杆体121, 第一杆体 12和第二杆体121之间沿横杆11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杆122, 每。
32、个加强杆122的 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12和第二杆体121上, 三个拼接杆114中上部的两个拼接杆 114固定设置在第一杆体12上, 下部的一个拼接杆114固定设置在第二杆体121上。 0047 在本实施例中, 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三个拼接杆114中上部的两个拼接杆114固定设 置在第一杆体12上, 同样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下部的一个拼接杆114固定设置在第二杆体121 上。 0048 结合图1和图2,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杆体121对第一杆体12的承载效果, 从而间接 提高对整个横跨梁112的承载效果, 将第二杆体121包括第一连接杆123和位于连接杆两端 的第二连接杆124, 第一连接杆123。
33、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立柱11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连接 杆124与第一连接杆123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第二连接杆124远离第一连接杆123的端部 位于低于第一连接杆123的位置设置。 0049 结合图1和图2, 为了将第一杆体12和第二杆体121可拆卸连接至两侧立柱11上, 在 立柱11上且位于第一杆体12和第二连接杆124的端部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 125, 第一杆体12和第二连接杆124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法兰126, 第二连接法兰125和 第三连接法兰126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27和多个第二螺母128固定。 0050 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杆体12和第二。
34、连接杆124的端部固定 至两侧立柱11上。 0051 结合图1和图5, 为了对接触网的接触线15固定, 从而防止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线15 接触后带动接触线15移动, 提高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线15之间的接触效果, 提高列车的受电 质量, 将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绝缘子13, 第一绝缘子13的一端通过悬挂底座131固定连接至最 下部的拼接杆114上, 另一端设置有两根第一连接绳132, 两根第一连接绳132远离第一绝缘 子13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两侧第一定位环线夹13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 绳134, 两侧第二连接绳134远离第一定位线夹137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环线夹135, 两侧 第二。
35、定位环线夹135上均设置有定位器136, 两侧定位器136远离第二定位环线夹135的端部 均设置有定位线夹137, 两侧第一定位环线夹133上均设置有悬吊滑轮138, 定位线夹137用 于供接触网的接触线15穿过, 悬吊滑轮138用于供承力索16穿过。 0052 在本申请中, 悬挂底座131、 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第二定位环线夹135、 定位线夹 137以及悬吊滑轮138均为本领域人员常用的接触网中接触线15的安装连接部件, 因此, 对 于悬挂底座131、 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第二定位环线夹135、 定位线夹137以及悬吊滑轮138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2148525 U。
36、 8 的具体结构, 在本申请中, 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 采用两个定位线夹137, 适用于铁路上道岔的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 可调节定位装置中定位线夹137的数量, 使得 不同数量的定位线夹137可适用于不同的铁路。 0053 结合图1和图2, 为了对第一定位环线夹133和第二定位环线夹135固定, 从而防止 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线15接触后带动第一定位环线夹133和第二定位环线夹135移动, 从而进 一步提高列车受电质量, 在每个门型架1的两个立柱1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 固定杆141, 第一固定杆14位于第二杆体121下方, 第二固定杆141位于第一固定杆14下方。
37、, 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均与第一杆体12呈相互平行设置, 两侧门型架1的第一固定 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线142, 两侧第一固定杆14之间的固定线142穿过 第一定位环线夹133, 两侧第二固定杆141之间的固定线142穿过第二定位环线夹135, 固定 线14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子143, 第二绝缘子143远离固定线142的端部通过抱箍144固 定设置在第一杆体12和第二杆体121上。 0054 两根固定线142可分别对第一定位环线夹133和第二定位环线夹135起到承载和固 定的效果, 防止列车受电弓在与接触线15接触后带动第一定位环线夹133和第二定位环线 夹。
38、135移动, 进一步提高了对接触线15的固定效果, 从而提高了列车的受电质量。 0055 结合图1和图2, 为了将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可拆卸连接至两侧立柱11 上, 在立柱11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连接 法兰145, 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4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五连接法兰146, 第四连接法兰 145和第五连接法兰146之间通过多个第三螺栓147和多个第三螺母148固定。 005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采用门型架1的设置可跨越铁路下方的涵洞, 从而防止涵 洞对整个定位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施工人员无需对既有涵洞或其他构筑物。
39、改 除, 从而减少了工程量, 并且节约了成本和工程时间; 当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线15接触后, 两 根固定线142可分别对第一定位环线夹133和第二定位环线夹135起到承载和固定的效果, 使得接触线15被导向和固定, 使得列车受电弓在与接触线15接触后防止接触线15移动, 在 列车通过时减小了定位装置的振动幅度, 提高了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线15之间的接触 效果, 从而提高了列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 005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故: 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2148525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0 CN 212148525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1 CN 212148525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2 CN 212148525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3 CN 212148525 U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4 CN 212148525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