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新型吸油装置.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942869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1.0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13501.7

    申请日:

    2014.11.04

    公开号:

    CN104452711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15/10申请日:20141104|||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5/10

    主分类号:

    E02B15/10

    申请人:

    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金龙; 王菊华

    地址:

    21510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致能大道106号7号楼110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油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浮力材料、过滤网和吸油材料,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筒形骨架上,并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在所述圆柱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过滤网设置在筒形骨架两端,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内。本发明的筒形骨架能够在轻松地随着波浪翻滚,在使用时只需在放置若干个所述吸油装置即可,而不用布控围油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轻易地实现了有效收集油污的效果;另外,所述吸油装置刚放置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时,体重较轻,随着吸油量的增大,所述吸油装置逐渐下沉,最后所有的吸油棉和/或吸附碳都可以吸附到油污,效果非常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过滤网(5)和吸油材料,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筒形骨架(1)上,并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过滤网(5)设置在筒形骨架两端,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5~15cm,小孔孔径为1~10c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上环(11)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下环(12)形成吸油桶的下底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为不锈钢材料,所述过滤网(5)的网目数目小于所述筒状骨架(1)的网目数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或者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材料为吸油棉和/或吸附碳。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壁和/或筒形骨架内,所述吸油棉(2)为片状、条状或枕状。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碳填充在吸油棉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聚氯乙烯泡沫和环氧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不锈钢或硬质塑料。

    说明书

    一种新型吸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污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世界的水上油运输量日益突飞猛进。水上运输业的漏油事件也频频发生。给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巨大的威胁。治理海上、江上的溢油,漏油污染是目前全世界人们共同面对、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目前治理水上溢油事故的主要手段是先将溢油用充气式和浮子式橡胶围油栏或PVC围油栏先围住,然后再用其他能吸油的材料或设备对其进行处理。这种传统做法既非常费力、效率低,而且操作成本很大,且传统围油栏只能吸,不能收油,布控围油栏非常麻烦,围油栏的重量很重,在海上、江面上布放围油栏又具有很大危险性,且传统的吸油围栏、吸油绳、吸油索能承受的吸油重量很低,用吊车吊起时均会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克服现有的吸油装置吸油效果不好、吸油装置较重等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吸油装置,所述吸油桶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筒形骨架、浮力材料和吸油棉,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在所述圆柱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
    具体地,所述锥形孔的大孔孔径为5~10cm,小孔孔径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筒形骨架包括上环、下环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所 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和下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和下环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
    其中,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壁和/或填充到筒形骨架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孔按一定规则或者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上底面和下底面上。
    具体地,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聚氯乙烯泡沫和环氧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筒形骨架的材料为不锈钢或硬质塑料。
    具体地,所述吸油棉为片状、条状或枕状,所述吸油棉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内。
    本发明的新型吸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筒形骨架能够在轻松地随着波浪翻滚,在使用时只需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放置若干个所述吸油装置即可,而不用布控围油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轻易地实现了有效收集油污的效果;另外,所述吸油装置刚放置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时,体重较轻,随着吸油量的增大,所述吸油装置逐渐下沉,最后所有的吸油棉都可以吸附到油污,效果非常好。
    2、本发明的浮力上设置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外大内小,使得油污可以顺利进入到筒形骨架内,进而与吸油棉接触并将油污吸附。
    3、本发明的吸附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内,能随着筒形骨架的运动而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吸附油污。
    4、当将吸满油污的吸油装置打捞时,水可以由所述过滤网中滤出,因此,吸油装置在打捞起时的重量明显减小,容易打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设置有浮力材料的筒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筒形骨架上的圆柱面内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筒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形骨架,11-上环,12-下环,13-连接杆,2-吸油棉,3-圆柱面,4-锥形孔,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吸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过滤网5和吸油材料,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筒形骨架1上,并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过滤网5设置在筒形骨架两端,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其中,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5cm,小孔孔径为1cm。
    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上环11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下环12形成吸油桶的下底面。所述过滤网5为不锈钢材料,所述过滤网5的网目数目小于所述筒状骨架1的网目数目。
    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所述吸油材料为吸油棉。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壁,所述吸油棉2为片状。
    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不锈钢。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过滤网5和吸油材料,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筒形骨架1上,并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过滤网5设置在筒形骨架两端,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其中,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8cm,小孔孔径为3cm。
    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上环11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下环12形成吸油桶的下底面。所述过滤网5为不锈钢材料,所述过滤网5的网目数目小于所述筒状骨架1的网目数目。
    所述锥形孔4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所述吸油材料为吸油棉和吸附碳。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壁和筒形骨架内,所述吸油棉2为条状。所述吸附碳填充在吸油棉内。
    所述浮力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硬质塑料。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过滤网5和吸油材料,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筒形骨架1上,并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过滤网5设置在筒形骨架两端,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其中,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12cm,小孔孔径为7cm。
    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所述过滤网5连接 在上环11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所述过滤网5连接在下环12形成吸油桶的下底面。所述过滤网5为不锈钢材料,所述过滤网5的网目数目小于所述筒状骨架1的网目数目。
    所述锥形孔4按一定规则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所述吸油材料为吸油棉和吸附碳。
    所述吸油棉设置在筒形骨架内,所述吸油棉2为枕状。所述吸附碳填充在吸油棉内。所述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和环氧泡沫塑料中的两种组合,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硬质塑料。
    实施例四: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形骨架1、浮力材料、过滤网5和吸油材料,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筒形骨架1上,并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在所述圆柱面3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吸油桶内部与外部导通,所述过滤网5设置在筒形骨架两端,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1内。
    其中,所述锥形孔4的大孔孔径为15cm,小孔孔径为10cm。
    所述筒形骨架1包括上环11、下环12和多个长条状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11和下环12连接。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连接杆13上形成吸油桶的圆柱面3,一定厚度的所述浮力材料覆盖在上环11和下环12上形成吸油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吸油棉2填充到筒形骨架1内。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多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4,所述锥形孔4将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内部与外部导通。
    所述锥形孔4无规则地排列在圆柱面3、上底面和下底面上。所述浮力材料为环氧泡沫塑料。所述筒形骨架1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吸油棉2为条状,所述吸油棉2紧密排列在筒形骨架1内。
    本发明的新型吸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筒形骨架能够在轻松地随着波浪翻滚,在使用时只需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放置若干个所述吸油装置即可,而不用布控围油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轻易地实现了有效收集油污的效果;另外,所述吸油 装置刚放置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时,体重较轻,随着吸油量的增大,所述吸油装置逐渐下沉,最后所有的吸油棉都可以吸附到油污,效果非常好。
    2、本发明的浮力材料上设置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外大内小,使得油污可以顺利进入到筒形骨架内,进而与吸油棉接触并将油污吸附。
    3、本发明的吸附材料设置在筒形骨架内,能随着筒形骨架的运动而在海面、湖面或水面上吸附油污。
    4、当将吸满油污的吸油装置打捞时,水可以由所述过滤网中滤出,因此,吸油装置在打捞起时的重量明显减小,容易打捞。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吸油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428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