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806458A43申请公布日20140521CN103806458A21申请号201410070550022申请日20140228E02D19/2020060171申请人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22号东沙大厦15楼72发明人龙娟高智荣汪尚朋孙东刚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代理人刘治河54发明名称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属给排水技术。该方法采用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平行于地下构筑物,。
2、主导渗盲管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垂直与主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和主导渗盲管贯通,主导渗盲管末端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置有潜水泵。该导排系统呈枝状布置,可有效收集浅层地下渗水。浅层地下渗水经支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简单过滤,并在主导渗盲管内汇集,最终重力自流至主导渗盲管末端集水井内,本发明导排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既达到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的目的,又可以回收利用水资源,同时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构筑物基础造成影响。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
3、03806458ACN103806458A1/1页21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包括坡地1及与坡地相邻的地下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3,主导渗盲管3平行于地下构筑物2,主导渗盲管3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4,支导渗盲管4垂直与主导渗盲管3,支导渗盲管4和主导渗盲管3贯通,主导渗盲管3敷设深度为500600MM,支导渗盲管4敷设深度为300400MM,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管径比151,主导渗盲管3末端设置有集水井5,集水井5内设置有潜水泵6。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
4、管4均采用塑料盲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支导渗盲管4中心线与主导渗盲管3中心线夹角角度为05,主导渗盲管3以1的水平坡度坡度坡向末端集水井5。权利要求书CN103806458A1/2页3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属给排水技术。背景技术0002浅层地下渗水区域为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中间地带。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进入地势较低的坡底区域,由于土壤自身的渗滤作用,地表降水极易渗入地下,并在山坡的沟壑地带容易形成地下潜流水,渗入的地下潜流水会被地下构筑物所阻挡。
5、(地下构筑物深达35M,实际上形成了一道地下隔水带或阻水层),当地下潜流水受到渗透压的作用后,会在地下隔水带的前端形成向上的地面涌水渗出,使得区域地面淋漓不堪,通行不便。0003一般收集浅层地下渗水是采取打地下群井的方式收集地下渗水,但该区域为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中间地带,区域面积较大,地下构筑物较深且设有桩基、基础,若设群井收集地下渗水,不仅经济成本高,甚至会给地下构筑物桩基基础带来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简单高效的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系统。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
6、渗水导排系统,包括坡地及与坡地相邻的地下构筑物,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平行于地下构筑物,主导渗盲管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垂直与主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和主导渗盲管贯通,主导渗盲管敷设深度为500600MM,支导渗盲管敷设深度为300400MM,主导渗盲管与支导渗盲管管径比151,主导渗盲管末端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置有潜水泵。0006主导渗盲管与支导渗盲管均采用塑料盲管。支导渗盲管中心线与主导渗盲管中心线夹角角度为05,主导渗盲管以1的水平坡度坡向末端集水井。0007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旨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区域设置由主导渗盲管、支导渗盲管。
7、与集水井组成的导排系统,本系统在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呈枝状布置,以收集浅层地下渗水。浅层地下渗水经支导渗盲管、主导渗盲管简单过滤,在主导渗盲管内汇集,最终重力自流至主导渗盲管末端集水井内,通过该导排系统可以改善收集的浅层地下渗水的水质条件,通过潜水泵抽排,收集的浅层地下渗水可作为有效的回用水资源加以利用。0008本发明导排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既达到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的目的,又可以回收利用水资源,同时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构筑物基础造成影响。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3806458A2/2页40009图1为本发明导排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8、作进一步的详细叙述。0011如图1所示一种坡地与地下构筑物之间浅层地下渗水导排方法,包括坡地1及与坡地相邻的地下构筑物2,该方法采用在坡地1与地下构筑物2之间敷设主导渗盲管3,主导渗盲管3平行于地下构筑物2,主导渗盲管3两侧敷设有两个以上支导渗盲管4,支导渗盲管4垂直于主导渗盲管3,且一端与主导渗盲管3贯通,支导渗盲管4的布置间距为35M,可以根据区域地理条件调整主导渗盲管3、支导渗盲管4的布置,以便更好的收集浅层地下渗水。主导渗盲管3敷设深度为500600MM,支导渗盲管4敷设深度为300400MM,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管径比151。为了使盲沟内水流条件更好,支导渗盲管4中心线与主导渗。
9、盲管3中心线夹角角度为05,主导渗盲管3以1的水平坡度坡度坡向末端集水井5。集水井5内设置有潜水泵6,当集水井5内的水位达到潜水泵6的工作水位时,潜水泵6自动启动,抽排集水井5内收集的地下渗水。0012主导渗盲管3与支导渗盲管4均采用塑料盲管,塑料盲管具有表面开孔率高,集水性好,空隙率大,排水性好,抗压性强,耐压性好,柔性好,适应土体变形,耐久性好,重量轻,施工方便等特点,塑料盲管可采用莱芜宏力土工材料厂生产的塑料盲管。为防止泥土等杂质堵塞塑料盲管表面细孔,提高导渗盲管的集水效果,可在支导渗盲管4和主导渗盲管3周围敷设碎石子,在支导渗盲管4和主导渗盲管3外包钢丝网渗透袋。0013浅层地下渗水经支导渗盲管4、主导渗盲管3简单过滤后,在主导渗盲管3内汇集,最终重力自流至主导渗盲管3末端集水井内5,集水井5内收集的地下渗水水质条件较好,可通过潜水泵6抽排,可作为有效的回用水资源加以利用。说明书CN10380645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80645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