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940312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866.8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0532.8

    申请日:

    2015.05.29

    公开号:

    CN104831928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0申请日:20150529|||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0; E04G21/14

    主分类号:

    E04G21/00

    申请人:

    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建平; 袁康; 李雷; 薛龙辉; 王谋龙

    地址:

    213002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银花路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

    代理人:

    张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①确定钢平台搭设位置、②设置安全网、③搭建钢平台、④设置斜拉杆组、⑤钢平台上铺设木方和木板、⑥钢平台上搭设双排脚手架、⑦搭设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⑧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第一层施工、⑨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第二层施工。本发明工艺简单、能够有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施工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确定钢平台搭设位置:依照设计确定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之间的位置,取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之间位于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的下面一层作为钢平台搭设位置;
    ②设置安全网:在预定搭设的钢平台下方平铺安全挑网;
    ③搭建钢平台(4):
    第一步:安装钢平台(4)的框架柱间主钢梁(41):框架柱间主钢梁(41)设置数量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框架柱的数量相同;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的各框架柱(1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各第二框架柱(21)上预先埋设有预设连接件(3)的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框架柱间主钢梁(41)由其两端与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焊接;
    第二步:安装钢平台(4)的框架梁间主钢梁(42):
    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的框架梁(12)与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第二框架梁(22)的标高不同,在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有预设连接件(3)的一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一端与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的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相应固定连接;框架梁(12)的下端和框架梁(12)的下一层梁面上端预先分别各设有一组预埋连接钢板(34)以及上下两端与预埋连接钢板(34)焊接的一组连接钢柱(35),连接钢柱(35)的上部固定设有出挑的钢牛腿(36);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另一端搁置于钢牛腿(36)上并焊接;
    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上端面以及各框架柱间主钢梁(41)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之间的间距依设计确定;
    第三步:安装钢平台(4)的次钢梁(43):在安装完毕的框架柱间主钢梁(41)和框架梁间主钢梁(42)按设计间距设置次钢梁(43);次钢梁(43)与框架柱间主钢梁(41)和框架梁间主钢梁(42)垂直相交并焊接连接;各次钢梁(43)上预先焊接有立杆插接圆管(44),立杆插接圆管(44)的数量和位置依设计确定;
    ④设置斜拉杆组(5):
    第一步: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位于钢平台(4)上方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分别各预埋2组共计8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
    第二步:依设计确定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作为上拉承接钢梁,在选定的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上分别各选定4个上拉节点,在每个上拉节点上焊接倾角为45~600角的连接板;
    第三步:安装斜拉杆组(5):斜拉杆组(5)包括4根第一斜拉杆(51)和4根第二斜拉杆(52);该4根第一斜拉杆(51)的下端分别与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上的各2个上拉节点设置的连接板对应焊接;该4根第一斜拉杆(51)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位于钢平台(4)上方的第二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预埋的共计4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铰接;该4根第二斜拉杆(52)的下端分别与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上的另外各2个上拉节点的连接板对应焊接;该4根第二斜拉杆(52)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位于钢平台(4)上方的第一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预埋的共计4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铰接;
    ⑤钢平台上铺设木方和木板:在次钢梁(43)上满铺木方并扎牢,在木方上满铺木板并钉牢;
    ⑥钢平台上搭设双排脚手架:在钢平台(4)上并在钢平台(4)的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并设置踢脚板;双排脚手架的外侧满扎密目网;
    ⑦搭设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包括立杆(61)、顶托(62)、横杆(63)、斜支撑钢管(64)、剪刀撑(65)和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
    第一步:在次钢梁(43)上的每个立杆插接圆管(44)内分别各插接一根立杆(61);立杆(61)的上端设置顶托(62);
    第二步:在立杆(61)之间设置前后向及左右向的横杆(63),各横杆(63)与相应的立杆(61)扣件连接牢固;
    第三步:在立杆(61)与两侧的框架梁之间分别各设置3道对立杆(61)卸载用的斜支撑钢管(64);
    第四步:在立杆(61)和横杆(63)构成的框架的四周设置剪刀撑(65);
    第五步:在顶托(62)的上方设置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
    ⑧连体结构第一层施工:在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上施工,完成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7);
    ⑨连体结构第二层施工:在完成的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7)的上方再度搭建由立杆(61)、顶托(62)、横杆(63)、斜支撑钢管(64)、剪刀撑(65)和连体结构第二层支撑模板,然后在连体结构第二层支撑模板上施工,完成连体结构第二层结平(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③的第二步中,若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的框架梁(12)与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第二框架梁(22)的标高相同,则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两端固定加设连接板后分别与框架梁(12)和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设连接件(3)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为埋铁和2M24锚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为由预埋的16mm厚钢板埋件与连接钢板焊接而成的钢牛腿;所述的框架柱间主钢梁(41)和框架梁间主钢梁(42)均为H型钢梁且预先起拱30mm以抵抗钢梁挠度变形;次钢梁(43)为16#工字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梁(12)的下端和框架梁(12)的下一层梁面上设置的预埋连接钢板(34)为16mm厚钢板埋件;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为焊有连接耳板的16mm厚埋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插接圆管(44)为内径25mm的钢质圆管;斜拉杆组(5)的第一斜拉杆(51)和4根第二斜拉杆(52)均为直径30mm的圆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⑦还包括:
    第六步:设置附加保护设施:在框架梁与钢平台的主钢梁传力部位附加吊筋和箍筋;吊筋为2根直径20mm的钢筋;箍筋直径与框架梁的原箍筋相同,每侧设置3根,设置间距50mm;并且保留钢平台下方第一层、下方第二层的结平梁底模板支撑不拆除,以增大承受钢平台的框架梁的载荷能力。

    说明书

    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体结构建筑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超高导建筑日益增多。超高层建筑采用高空连体、高空大跨度悬挑结构的设计日益多见;其中,相邻两座超高层建筑(俗称双子楼)之间通过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相互连接的设计和建筑较为常见。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由于其距离地面高、跨度大、施工荷载大等特点,因而采用传统的满堂落地式的普通高支模方式进行施工,需要搭设体量巨大的钢管脚手架,存在建设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工程成本高、施工占用场地大、施工安全性较难保障等种种弊端。因而,克服现有施工方法的弊端,设计一套用于两座塔楼之间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施工的新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够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安全可靠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确定钢平台搭设位置:依照设计确定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之间的位置,取第一主楼框架结构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之间位于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的下面一层作为钢平台搭设位置;
    ②设置安全网:在预定搭设的钢平台下方平铺安全挑网;
    ③搭建钢平台:
    第一步:安装钢平台的框架柱间主钢梁:框架柱间主钢梁设置数量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的框架柱的数量相同;第一主楼框架结构的各框架柱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的各第二框架柱上预先埋设有预设连接件的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框架柱间主钢梁由其两端与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焊接;
    第二步:安装钢平台的框架梁间主钢梁:
    第一主楼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与第二主楼框架结构的第二框架梁的标高不同,在第二框架梁上预埋有预设连接件的一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各框架梁间主钢梁的一端与第二框架梁上预埋的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相应固定连接;框架梁的下端和框架梁的下一层梁面上端预先分别各设有一组预埋连接钢板以及上下两端与预埋连接钢板焊接的一组连接钢柱,连接钢柱的上部固定设有出挑的钢牛腿;各框架梁间主钢梁的另一端搁置于钢牛腿上并焊接;
    各框架梁间主钢梁的上端面以及各框架柱间主钢梁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各框架梁间主钢梁之间的间距依设计确定;
    第三步:安装钢平台的次钢梁:在安装完毕的框架柱间主钢梁和框架梁间主钢梁按设计间距设置次钢梁;次钢梁与框架柱间主钢梁和框架梁间主钢梁垂直相交并焊接连接;各次钢梁上预先焊接有立杆插接圆管,立杆插接圆管的数量和位置依设计确定;
    ④设置斜拉杆组:
    第一步: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位于钢平台上方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分别各预埋2组共计8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
    第二步:依设计确定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作为上拉承接钢梁,在选定的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上分别各选定4个上拉节点,在每个上拉节点上焊接倾角为45~600角的连接板;
    第三步:安装斜拉杆组:斜拉杆组包括4根第一斜拉杆和4根第二斜拉杆;该4根第一斜拉杆的下端分别与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上的各2个上拉节点设置的连接板对应焊接;该4根第一斜拉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位于钢平台上方的第二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预埋的共计4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铰接;该4根第二斜拉杆的下端分别与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上的另外各2个上拉节点的连接板对应焊接;该4根第二斜拉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位于钢平台上方的第一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预埋的共计4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铰接;
    ⑤钢平台上铺设木方和木板:在次钢梁上满铺木方并扎牢,在木方上满铺木板并钉牢;
    ⑥钢平台上搭设双排脚手架:在钢平台上并在钢平台的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并设置踢脚板;双排脚手架的外侧满扎密目网;
    ⑦搭设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包括立杆、顶托、横杆、斜支撑钢管、剪刀撑和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
    第一步:在次钢梁上的每个立杆插接圆管内分别各插接一根立杆;立杆的上端设置顶托;
    第二步:在立杆之间设置前后向及左右向的横杆,各横杆与相应的立杆扣件连接牢固;
    第三步:在立杆与两侧的框架梁之间分别各设置3道对立杆卸载用的斜支撑钢管;
    第四步:在立杆和横杆构成的框架的四周设置剪刀撑;
    第五步:在顶托的上方设置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
    ⑧连体结构第一层施工:在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上施工,完成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
    ⑨连体结构第二层施工:在完成的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的上方再度搭建由立杆、顶托、横杆、斜支撑钢管、剪刀撑和连体结构第二层支撑模板,然后在连体结构第二层支撑模板上施工,完成连体结构第二层结平。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步骤③的第二步中,若第一主楼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与第二主楼框架结构的第二框架梁的标高相同,则各框架梁间主钢梁的两端固定加设连接板后分别与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上预埋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预设连接件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为埋铁和2M24锚栓。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为由预埋的16mm厚钢板埋件与连接钢板焊接而成的钢牛腿;上述的框架柱间主钢梁和框架梁间主钢梁均为H型钢梁且预先起拱30mm以抵抗钢梁挠度变形;次钢梁为16#工字钢。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框架梁的下端和框架梁的下一层梁面上设置的预埋连接钢板为16mm厚钢板埋件;斜拉杆预埋连接件为焊有连接耳板的16mm厚埋铁。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立杆插接圆管为内径25mm的钢质圆管;斜拉杆组的第一斜拉杆和4根第二斜拉杆均为直径30mm的圆钢。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步骤⑦还包括:
    第六步:设置附加保护设施:在框架梁与钢平台的主钢梁传力部位附加吊筋和箍筋;吊筋为2根直径20mm的钢筋;箍筋直径与框架梁的原箍筋相同,每侧设置3根,设置间距50mm;并且保留钢平台下方第一层、下方第二层的结平梁底模板支撑不拆除,以增大承受钢平台的框架梁的载荷能力。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通过在需要建设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的下方合适位置利用已建好的相邻2座主楼的框架基础,先搭设由型钢为主构造的钢平台作为高支模施工平台,再在钢平台上搭设钢管脚手架和支撑模板体系进行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的施工,从而可大幅度减少钢管脚手架的搭设,从而能够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施工建造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占用场地小,施工安全性好。(2)本发明通过设置两道各二次“八字型” 斜拉钢拉杆对钢平台的载荷进行卸载,减小了整个承重体系对钢平台的H型钢钢梁的受力,增加了整个支撑平台的安全、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斜撑钢管对支撑模板体系的立杆进行卸载,减小立杆对钢平台钢梁的荷载,进一步增加了整个承重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从而使得钢平台受力明确、安全可靠。(3)本发明通过在钢平台下方张拉一张巨型水平安全防护网,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安全。(4)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单可靠,施工工艺容易掌握,使用材料品种少,拆除方便,回收利用率高,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利用已建成的建筑结构搭设的高支模钢平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利用已建成的建筑结构对搭设的钢平台设置斜拉杆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节点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节点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2中节点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对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施工所采用的结平模板支撑体系的立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框架柱11,框架梁12,
    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第二框架柱21,第二框架梁22,
    预设连接件3,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预埋连接钢板34,连接钢柱35,钢牛腿36,
    钢平台4,框架柱间主钢梁41,框架梁间主钢梁42,次钢梁43,立杆插接圆管44,
    斜拉杆组5,第一斜拉杆51,第二斜拉杆52,
    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立杆61,顶托62,横杆63,斜支撑钢管64,剪刀撑65,
    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7,
    连接结构第二层结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净空高度在50m~150m之间,两主楼间的连体结构跨度大于15m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其它类似结构也可参照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施工。
    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    确定钢平台搭设位置:
    依照设计确定的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之间的位置,相应确定钢平台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之间搭设位置;一般取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的下面一层进行搭设。
    ②设置安全网:
    在预定搭设的钢平台下方平铺安全挑网(安全挑网在附图中未示出);安全挑网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之间满铺,安全挑网的两侧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可靠连接;安全挑网利用塔吊吊装。
    ③搭建钢平台4:
    第一步:安装钢平台4的框架柱间主钢梁41:框架柱间主钢梁41设置数量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框架柱的数量相同;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 的各框架柱1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各第二框架柱21上预先埋设有预设连接件3 的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为由预埋的16mm厚钢板埋件与连接钢板焊接而成的钢牛腿;框架柱间主钢梁41由其两端与主钢梁第一预埋连接件31焊接如图1和图3所示;框架柱间主钢梁41预先起拱30mm,以抵抗钢梁挠度变形。框架柱间主钢梁41采用H型钢梁。
    第二步:安装钢平台4的框架梁间主钢梁42:
    由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的框架梁12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第二框架梁22的标高存在相同和不相同两种情况(本实施例中为标高不相同,如图2和图7所示),因而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安装固定方式有2种:
    其一,若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的框架梁12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第二框架梁22的标高相同,则框架梁12和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的预设连接件3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均为埋铁和2M24锚栓;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两端固定加设连接板后分别与框架梁12和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锚接加焊接固定;
    其二,若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的框架梁12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的第二框架梁22的标高不相同,设框架梁12高于第二框架梁22;则在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的预设连接件3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为埋铁和2M24锚栓;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一端与第二框架梁22上预埋的主钢梁第二预埋连接件32锚接加焊接固定;
    在框架梁12的下端和框架梁12的下一层梁面上预先设有16mm厚钢板埋件,作为预埋连接钢板34,在框架梁12及其下一层框架梁之间设置连接钢柱35,连接钢柱35的上端设有出挑的钢牛腿36,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另一端搁置于连接钢柱35上出挑的钢牛腿36上并焊接固定,从而完成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安装;框架梁间主钢梁42采用H型钢梁,框架梁间主钢梁42预先起拱30mm,以抵抗钢梁挠度变形。
    各框架柱间主钢梁41、框架梁间主钢梁42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各框架梁间主钢梁42之间的间距依设计确定。
    第三步:安装钢平台4的次钢梁43:
    在安装完毕的框架柱间主钢梁41和框架梁间主钢梁42上设置次钢梁43;次钢梁43与框架柱间主钢梁41和框架梁间主钢梁42垂直相交并焊接连接;各次钢梁43的设置间距综合考虑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依设计确定;次钢梁43上预先焊接有立杆插接圆管44,立杆插接圆管44为内径25mm的钢质圆管;立杆插接圆管44的数量与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所需要的立杆61的数量相同。次钢梁43本实施例中采用16#工字钢。
    ④设置斜拉杆组5:
    第一步:在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位于钢平台4上方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分别各预埋2组焊有连接耳板的16mm厚埋铁作为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共计八组;
    第二步:依设计确定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作为上拉承接钢梁,在选定的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上分别各选定4个上拉节点,在每个上拉节点上焊接倾角为45~600角的连接板;
    第三步:安装斜拉杆组5:斜拉杆组5包括4根第一斜拉杆51和4根第二斜拉杆52;第一斜拉杆51和第二斜拉杆52均为直径30mm的圆钢;该4根第一斜拉杆51的下端分别与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上的各2个上拉节点(位于内侧)设置的连接板对应焊接;该4根第一斜拉杆51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位于钢平台4上方的第二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预埋的共计4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的连接耳板用高强度螺栓铰接;该4根第二斜拉杆52的下端分别与2根框架柱间主钢梁41上的另外各2个上拉节点(位于外侧)设置的连接板对应焊接;该4根第二斜拉杆52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主楼框架结构1和第二主楼框架结构2位于钢平台4上方的第一层两侧的框架梁的侧面预埋的共计4组斜拉杆预埋连接件33的连接耳板用高强度螺栓铰接。
    斜拉杆组5的4根第一斜拉杆51构成2个倒八字型;4根第二斜拉杆52构成另外2个倒八字型;斜拉杆组5用于对钢平台4及其载荷的卸载和稳定。
    ⑤钢平台上铺设木方和木板:
    在次钢梁43上满铺木方并扎牢,并用20mm厚的木板或三合板钉牢进行全封闭。
    ⑥钢平台上搭设双排脚手架:
    在钢平台4的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搭设在钢平台4上;并设置600mm高的模板用做踢脚板;双排脚手架的外侧满扎密目网;在整个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施工期间,作为操作外防护架,以确保作业层工人施工安全(双排脚手架在附图中未示出)。
    ⑦搭设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
    连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6包括立杆61、顶托62、横杆63、斜支撑钢管64、剪刀撑65和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
    第一步:在钢平台4的次钢梁43上的每个立杆插接圆管44内分别各插接一根立杆61;立杆61的上端设置顶托62;
    第二步:在立杆61之间设置前后向及左右向的横杆63,各横杆63与相应的立杆61扣件连接牢固;
    第三步:在立杆61与两侧的框架梁之间分别各设置3道斜支撑钢管64,用于对立杆61进行卸载;以减小立杆61对钢平台4的荷载,增加整个承重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第四步:在立杆61和横杆63构成的框架的四周设置剪刀撑65;
    第五步:在立杆61的上端设置的顶托62的上方设置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
    第六步:设置附加保护设施:为确保承受钢平台4的框架梁能足够承受钢平台4及钢平台4上的所有载荷,在框架梁与主钢梁传力部位附加吊筋和箍筋,吊筋为2根直径20mm的钢筋;箍筋直径与框架梁的原箍筋相同,每侧设置3根,设置间距50mm;并且保留钢平台下方第一层、下方第二层的结平梁底模板支撑不拆除。
    ⑧连体结构第一层施工:在连体结构第一层支撑模板上施工,完成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7。
    ⑨连体结构第二层施工:在完成的连体结构第一层结平7的上方再度搭建由立杆61、顶托62、横杆63、斜支撑钢管64、剪刀撑65和连体结构第二层支撑模板,然后在连体结构第二层支撑模板上施工,完成连体结构第二层结平8;从而完成整个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接结构的施工。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空大 跨度 混凝土 连体 结构 模板 支撑 平台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4031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