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共振提琴.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924898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79.5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13399.6

    申请日:

    2010.01.26

    公开号:

    CN102074222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10D 1/02申请公布日:201105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0D 1/02申请日:20100126|||公开

    IPC分类号:

    G10D1/02; G10D3/02

    主分类号:

    G10D1/02

    申请人:

    郑福建

    发明人:

    郑福建

    地址:

    404700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共振提琴,包括琴体和共振件。共振件由若干具有各种不同固有频率的金属丝或金属片制成;共振件安装在共振架上,共振架装在琴体内。琴体面板壁上设有音柱孔,通过音柱孔能将音柱安装进琴体内。演奏时,琴弦将振动传给共振件,共振件发生共振产生悦耳的共鸣声。共振件共鸣声的烘托和渲染使乐器的发声饱满、圆润、柔美以及强有力的穿透力和余音绕梁的渲染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共振提琴, 包括琴体 (1)、 共振件 (2)、 共振架 (21)、 琴码 (3)、 音柱孔 (4)、 琴体 门 (5)、 琴弦 (6)、 支柱 (7)、 低音梁 (8)、 音柱 (9)、 拉弦板 (10)、 指板 (11)、 琴头 (12)、 弦柱 (13)、 拉弦 (14) 和尾钉 (15),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琴体 (1) 上安装有若干具有各种固有频率 能随琴弦 (6) 的振动而共振发声的共振件 (2) ; 所述琴体 (1) 壁上设有音柱孔 (4), 所述琴 体 (1) 壁上设有能开合的琴体门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共振件 (2) 由金属丝、 金属片或其 它的能与发声振动进行共振发声的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琴体 (1) 上设有琴体门 (5), 琴 体门 (5) 可灵活打开与合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共振件 (2) 可设置在琴体 (1) 内 也可设置在琴体 (1) 外 ; 所述共振件 (2) 可直接设置在琴体 (1) 壁上也可单独设置在共振 架 (21)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和 4 所述的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共振件 (2) 安装在共振架 (21) 上 ; 所述共振架 (21) 可安装在琴体 (1) 内也可安装在琴体 (1) 外 ; 所述共振架 (21) 可通过打开的琴体门 (5) 从琴体 (1) 内取出或从外装进。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音柱 (9) 可通过音柱孔 (4) 装 进琴体 (1) 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琴码 (3) 的上端面支撑琴弦 (6) 下端面同时压在琴体 (1) 的面壁上和音柱孔 (4) 中的音柱 (9) 的上端面。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共振提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琴体门 (5) 两侧的琴体 (1) 侧 板上设有尾钉 (15) ; 所述尾钉 (15) 通过拉弦 (14) 将拉弦板 (10) 拉住。

    说明书


    共振提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乐器, 尤其涉及一种共振提琴。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拉弦乐器单独发出的声音比较单调和干瘪, 原因是因为琴弦在被 弓子拉动时只有被拉的琴弦发出声音以及弓子与琴弦之间产生的多余的摩擦噪音而没有 其它圆润的声音进行掩盖和共振渲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共振提琴, 其音色饱满、 圆润和具有渲染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共振提琴, 包括琴体和共振件。所述琴体是在传统的提琴形状基础上在琴体 上开设一个琴体门, 通过琴体门能将琴体打开或闭合。所述共振件由若干具有各种不同固 有频率的金属丝或金属片制成 ; 所述共振件安装在共振架上, 共振架卡装在琴体内 ; 所述 共振架通过架槽和支柱卡装在低音梁与琴体背板壁之间。 通过打开的琴体门可将所述共振 架从琴体内取出或装进琴体内。
         所述琴体面板壁上设有音柱孔, 通过音柱孔能将音柱安装进琴体内。在所述音柱 孔附近的面板外设有琴码, 琴码的上端支撑琴弦, 琴码的下端同时压在琴体面板壁上和装 在音柱孔内的音柱的上端面 ; 所述音柱的下端面抵触在琴体背板的内壁上。
         本发明在演奏时, 发声振动的琴弦将振动通过琴码传给琴体面板和音柱, 面板通 过低音梁将振动传给共振架, 共振架将振动传给共振件, 共振件中相应固有频率的共振件 便随之发生共振产生悦耳的共鸣声。 因此, 在琴弦上演奏任何一个频率的音时, 琴弦在发出 声音的同时共振件中相对应固有频率的共振件也因共振而发出相应频率的乐音。 由于共振 件共振发出的声音的烘托和渲染使整个乐器发出的声音饱满、 圆润、 柔美以及强有力的穿 透力和余音绕梁的渲染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琴弦振动带动共振件的共振而发出的声音使整个乐器发出 的声音具有饱满、 圆润、 柔美以及强有力的穿透力和余音绕梁的渲染力。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共振件及共振架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图 2 的左视图。 图 4 为图 2 的俯视图。 图 5 为本发明琴体门合上后的琴体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琴体门打开后的琴体结构示意图。图 7 为图 8 的仰视图。 图 8 为琴体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
         如图 1、 图 5、 图 6 所示, 本发明主要由琴体 1、 共振件 2、 共振架 21、 琴码 3、 音柱孔 4、 琴体门 5、 琴弦 6、 支柱 7、 低音梁 8、 音柱 9、 拉弦板 10、 指板 11、 琴头 12 和弦柱 13 组成。 琴体 1 由面板、 背板和侧板共同围成内空的传统提琴状。琴体门 5 可以合在琴体 1 上也可 以从琴体 1 上取下打升琴体 1。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和图 6 所示, 共振件 2 安装在共振架 21 上, 共振架 21 上设 有架槽 22, 所述共振架 21 通过架槽 22 和支柱 7 卡装在琴体 1 内的低音梁 8 和琴体 1 的背 板之间 ; 所述支柱 7 为小圆柱体, 支柱 7 的上端将共振架 21 顶住而下端抵触在琴体 1 的背 板内壁上。
         如图 1、 图 5 和图 6 所示, 拉弦板 10 的后端通过两根拉弦 14 栓在位于琴体门 5 两 侧侧板上的尾钉 15 上。所述拉弦板 10 的前端拉住琴弦 6 的一端, 所述琴弦 6 的另一端缠 绕在位于琴头 12 的弦柱 13 上。在拉弦板 10 和弦柱 13 之间的琴弦 6 架在琴码 3 上端面。 在琴体 1 面板上靠近琴码 3 的附近设有音柱孔 4, 所述音柱孔 4 中装有音柱 9, 所述音柱 9 成圆柱体 ; 所述琴码 3 的下端面一部分压在琴体 1 的面板上另一部分压在装在音柱孔 4 中 的音柱 9 的上端面 ; 所述音柱 9 的柱体穿过共振架的空隙使音柱 9 的下端面抵触在琴体 1 的背板内壁上。 本发明是这样安装使用和产生效果的 :
         先将共振架上的各个共振件的音高调整好然后通过打开的琴体门将装有共振件 的共振架装进琴体内安装好, 然后合上琴体门, 也可以打开琴体门将共振架从琴体内取出 把共振件的音准调整好后再装进琴体内安装好。在演奏时, 被演奏的琴弦将振动通过琴码 传给琴体面板和音柱, 面板通过低音梁将振动传给共振架, 共振架将振动传给共振件, 共振 件中相应固有频率的共振件便随之发生共振产生悦耳的共鸣声。
        

    关 键  词:
    共振 提琴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共振提琴.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248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