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燃气涡轮机的在叶片和外壳间具有小间隙的轴流式涡轮机.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923546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93.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28055.8

    申请日:

    2009.07.08

    公开号:

    CN102099548A

    公开日:

    2011.06.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01D 5/20申请日:20090708授权公告日:20140319终止日期:2014070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D 5/20申请日:20090708|||公开

    IPC分类号:

    F01D5/20; F01D5/14

    主分类号:

    F01D5/20

    申请人:

    西门子公司

    发明人:

    S·布劳恩; C·科内利厄斯; A·海洛斯; O·海因; T·霍夫鲍尔; A·埃姆德; C·莱尔纳; S-U·马丁; T·马泰斯; R·梅斯根; E·舒曼; R·特特鲁克; A·齐默曼

    地址:

    德国慕尼黑

    优先权:

    2008.07.17 EP 08012960.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宣力伟;梁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轴流式涡轮机(1),其具有转子叶栅和环形腔壁(11),此转子叶栅由转子叶片(2)构成,此转子叶片(2)分别具有前棱边(3)以及径向位于外面的、自由竖立的叶片尖(13),此环形腔壁(11)包围着此转子叶栅并具有环形腔内侧面(12),在叶片尖的包络面和环形腔内侧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的情况下,环形腔壁借助此环形腔内侧面设置成与叶片尖直接相邻,其中叶片尖在气体动力学方面这样进行设计,即在轴流式涡轮机运转时,叶片尖的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处在前棱边范围内,并且其中转子叶片在前棱边的范围内分别具有径向隆起(16),并且环形腔壁在环形腔内侧面上具有环绕的径向凹陷处(15),此径向凹陷处与径向隆起一起这样共同作用,即在轴流式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最小间隙宽度处在前棱边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具有转子叶栅和辐散的环形腔壁 (11), 此转子叶栅由转子叶片 (2) 构成, 此转子叶片 (2) 分别具有前棱边 (3)、 后棱边 (4) 以 及径向位于外面的、 自由竖立的叶片尖 (13), 此环形腔壁 (11) 包围着此转子叶栅并具有环 形腔内侧面 (12), 在叶片尖 (13) 的包络面和环形腔内侧面 (12) 之间形成径向间隙的情况 下, 环形腔壁 (11) 借助此环形腔内侧面 (12) 设置成与叶片尖 (13) 直接相邻, 其中转子叶 片 (2) 在其叶片尖 (13) 上在前棱边 (3) 和后棱边 (4) 之间具有叶片尖 (13) 的压力负载最 大的区域, 并且其中转子叶片 (2) 在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内分别具有径向隆起 (16), 并且 环形腔壁 (11) 在环形腔内侧面 (12) 上具有环绕的径向凹陷处 (15), 此径向凹陷处 (15) 与 径向隆起 (16) 对置地这样构成, 即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最小间隙宽度 处在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中。
    2: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至少在叶片尖 (13) 的范围内, 转子叶 片 (2) 的最大压力负载设置在前棱边 (3) 的范围内。
    3: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转子叶片尖 (13) 的最大的压力负载在 前棱边 (3) 的区域中所处的区域占转子叶片 (2) 高度的最多 20%, 转子叶片 (2) 的高度的 其它区域具有处在后棱边 (4) 的范围内的最大的压力负载。
    4: 按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基于径向间隙 (14) 的在轴流式涡 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的延伸, 径向凹陷处 (15) 设置在前面三分之一处。
    5: 按权利要求 1 至 4 之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径向凹陷处 (15) 和径向 隆起 (16) 是这样成形的, 即径向间隙 (14) 的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的走 向基本上是宽度不变的、 波浪形的、 无棱边并且无梯级的。
    6: 按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 径向凹陷处 (15) 的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的走向在环形腔内侧面 (12) 上具有第一弯曲部段 (17)、 与第一弯曲 部段相连的第二弯曲部段 (19) 和与第二弯曲部段相连的第三弯曲部段 (21), 其中第一弯 曲部段 (17) 与第二弯曲部段 (19) 借助第一转折点 (18) 界定, 第二弯曲部段 (19) 与第三 弯曲部段 (21) 借助第二转折点 (20) 界定, 因此第一弯曲部段 (17) 和第三弯曲部段 (21) 的曲率具有相同的符号, 此符号与第二弯曲部段 (19) 的曲率的符号是不同的。
    7: 按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径向隆起 (16) 的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的走向在其面向径向间隙 (14) 的一侧上匹配于径向凹陷处 (15) 的走 向。
    8: 按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第一弯曲部段 (17) 的曲率大于第 三弯曲部段 (21) 的曲率。
    9: 按权利要求 6 至 8 之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第一转折点 (18) 处在前 棱边 (3) 的范围内。
    10: 按权利要求 1 至 9 之任一项所述的轴流式涡轮机 (1), 其中环形通道的在轴流式 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的部段是锥形的, 此部段在上游和下游与径向凹陷处 (15) 相 邻。

    说明书


    燃气涡轮机的在叶片和外壳间具有小间隙的轴流式涡轮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轴流式涡轮机, 其中此轴流式涡轮机具有很小 的间隙损耗。
         背景技术 燃气涡轮机具有例如呈轴流式构造形式的涡轮机。 此涡轮机具有外壳以及由外壳 包围的转子。此转子具有轴, 在此轴上输出轴功率。在此轴的周围设置有轮毂, 它的轮毂轮 廓与外壳的内部轮廓一起形成穿过涡轮机的流动通道。由于外壳的内轮廓大多呈锥形, 所 以此流动通道具有在流动方向上扩展的横截面。
         转子具有多个转子级, 它们分别由一个转子叶栅构成。此转子叶栅具有多个转子 叶片, 它们借助一个端部分别在轮毂侧固定在转子上, 并借助另一端部径向朝外指。 叶片尖 构成在转子叶片的所述另一端部上, 此叶片尖面向外壳的内侧面, 并直接相邻地设置。叶 片尖和外壳内侧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径向间隙, 它是这样设定尺寸的, 即一方面叶片尖在 燃气涡轮机运转时不触及外壳, 另一方面在燃气涡轮机运转时出现的、 通过径向间隙的泄 漏流尽可能小。 为了让燃气涡轮机具有高效率, 期望的是, 通过径向间隙的泄漏流应尽可能 小, 因此涡轮机的功率增益应尽可能高。
         涡轮机的外壳是构成为实心的, 以便在涡轮机运转时能经受住压力和温度负荷。 此外, 外壳构造得很刚性, 因此外壳上的载荷在燃气涡轮机运转时只会使外壳产生很小的 变形。与之相比, 转子叶片比外壳设计得更薄且更不坚固。
         在轴流式涡轮机运转时, 外壳的内侧面和转子叶片与热气接触, 其中转子叶片完 全被热气绕流。 由于转子叶片比外壳更精细, 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比外壳更大, 所以转子叶 片比外壳加热得更快。 其结果是, 在起动和关停燃气涡轮机时, 转子叶片和外壳具有不同的 热膨胀速度, 因此在燃气涡轮机起动和停机时径向间隙的高度会变化, 其中此径向间隙在 起动时更小, 在停机时更大。为了在起动时, 转子叶片的叶片尖不会碰到外壳并将它损坏, 径向间隙设置有这样设定尺寸的最小高度, 即在燃气涡轮机起动时, 叶片尖像从来不会接 触外壳一样好。 其结果是, 在叶片尖上暂时存在相应尺寸的径向间隙, 此径向间隙导致降低 燃气涡轮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现代的转子叶片在气体动力学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 此效率通过转子叶片的高压 力负载来实现。 受高压力负载的影响, 通过径向间隙的泄漏流也很高, 因此由于通过径向间 隙的泄漏流的特征和密度, 转子叶片的整体效率也会受很大影响。降低由泄漏流引起的损 耗, 可大大改善转子叶片的整体效率。在常规方面, 试图通过减少泄漏流的措施, 来在转子 叶片的间隙范围内降低气体动力学方面的损耗。在此规定了用来缩小径向间隙的措施, 或 叶片尖设置有特别的造型、 例如冠形或有针对性地排出冷却空气。
         传统的涡轮机 - 转子叶片构造成 “后负载设计” , 其中转子叶片的最大压力载荷位 于后棱边的区域内。还已知过时的是按 “后负载设计” 构成的转子叶片, 其中最大的压力负 载处在前棱边的区域内。为此, 例如从 EP1 057 969 A2 已知一种具有叶片板的涡轮机转子
         叶片, 其在轮毂侧具有 “前负载设计” 或 “中间负载设计” , 并在尖端侧具有 “后负载设计” , 因 此可分散圆周速度的变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创造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轴流式涡轮机, 它在气体动力学方 面具有很高的效率。
         按本发明的用于燃气涡轮机的轴流式涡轮机具有转子叶栅和环形腔壁, 此转子叶 栅由转子叶片构成, 此转子叶片分别具有前棱边、 后棱边以及径向位于外面的、 自由竖立的 叶片尖, 此环形腔壁包围着此转子叶栅并具有环形腔内侧面, 在叶片尖的包络面和环形腔 内侧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的情况下, 环形腔壁借助此环形腔内侧面设置成与叶片尖直接相 邻, 其中转子叶片在其叶片尖上在前棱边和后棱边之间具有叶片尖的压力负载最大的区 域, 并且其中转子叶片在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内分别具有径向隆起, 并且环形腔壁在环形 腔内侧面上具有环绕的径向凹陷处, 此径向凹陷处与径向隆起对置地这样构成, 即在轴流 式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最小间隙宽度处在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中。在此文献的意义 中, 此压力负载在此相当于转子叶片的抽吸侧和压力侧之间的压力差, 其沿着型材截面具 有不同的大小。
         因此, 通过拉近叶片尖 ( 此叶片尖在最低损耗方面直接优化 ) 和环形腔轮廓, 可降 低不利的、 引发损耗的间隙流。 在此在叶片尖的范围内, 环形腔的轮廓设计得与常规环形腔 不同。 此外在确定环形腔轮廓的形状时, 还考虑到, 最小的间隙宽度在轴流式涡轮机运转时 设置在转子叶片压力侧和抽吸侧之间的最大压力差的范围内。 与常规设计的轴流式涡轮机 相比, 这些措施在气体动力学方面好得像对转子叶片的效率没有影响一样, 并明显减少了 从压力侧到抽吸侧经过叶片尖的间隙流动。 此外, 所有迄今已知的、 用来减少泄漏流的负面 影响的措施也可附加地应用在按本发明的轴流式涡轮机上。
         有利的是, 直接有针对性地降低泄漏流的量, 并降低它对转子叶栅的整体效率的 不利影响。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构造方面的措施, 就能使转子叶栅产生更好的气体动力学 方面的品质。
         有利的是, 与常见的设计不同, 在叶片尖上的型材截面可构造成 “前负载设计” 。 这 是指, 最大的压力负载被叶片的后面部分 ( 后棱边附近 ) 移到型材进入棱边 ( 前棱边附近 ) 的区域内。在转子叶片的高度上看, 此区载可约为 20%。转子叶片的其余区域则可按常规 方式构造成 “后负载设计” 。在约转子叶片的约 20%的高度上, 从 “前负载设计” 到 “后负载 设计” 的过渡优选是无梯级的。
         优选的是, 基于径向间隙的延伸 ( 在轴流式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 径向凹陷 处设置在前面三分之一处。
         因此, 径向凹陷处处在叶片尖的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内, 从而可减少间隙流。
         此外还优选的是, 径向凹陷处和径向隆起是这样成形的, 即径向间隙 ( 在轴流式 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 的走向基本上是宽度不变的、 波浪形的、 无棱边并且无梯级的。
         尤其优选的是, 径向凹陷处 ( 在轴流式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 的走向在环形 腔内侧面上具有第一弯曲部段、 与第一弯曲部段相连的第二弯曲部段和与第二弯曲部段相 连的第三弯曲部段, 其中第一弯曲部段与第二弯曲部段借助第一转折点界定, 第二弯曲部
         段与第三弯曲部段借助第二转折点界定, 因此第一弯曲部段和第三弯曲部段的曲率具有相 同的符号, 此符号与第二弯曲部段的曲率的符号是不同的。 在此情况下, 叶片尖和环形腔壁 之间 ( 沿着轴向方向上看 ) 的径向间隙的大小也是恒定的。
         因此在主通流方向上看, 环形间隙具有均匀的、 不会突然变化的走向, 因此流动在 叶片尖范围内损耗很小。
         优选的是, 径向隆起 ( 在轴流式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 的走向在其面向径向 间隙的一侧上匹配于径向凹陷处的走向。
         此外还优选的是, 第一弯曲部段的曲率大于第三弯曲部段的曲率。此外还优选的 是, 第一转折点处在前棱边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 环形通道的部段 ( 在轴流式涡轮机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 是锥形的, 此部 段在上游和下游与径向凹陷处相邻。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按本发明的轴流式涡轮机的优选实施例, 并借助示意性的附图阐述了本 发明。其中 :
         图 1 示出了在叶片尖范围内的按本发明的转子叶片的型材截面 ;
         图 2 在侧视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轴流式涡轮机 ; 以及
         图 3 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 2 与常规轴流式涡轮机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至 3 所示, 轴流式涡轮机 1 具有转子叶片 2, 此转子叶片 2 具有前棱边 3 和 后棱边 4。此转子叶片 2 具有压力侧 5 和抽吸侧 6, 它们分别从前棱边 3 延伸到后棱边 4。 与抽吸侧 6 相比, 压力侧 5 更大凹下地弯曲。转子叶片 2 在其径向位于外侧的端部上具有 叶片尖 13, 此叶片尖 13 是自由竖立的。在叶片尖 13 的范围内, 转子叶片 2 构造成 “前负载 设计” 7。与之相比示出了 “后负载设计” 8, 其中与 “前负载设计” 7 相比, 压力侧 5 在前棱边 3 的范围内弯曲较小。
         因为转子叶片 2 在叶片尖 13 的范围内构造成 “后负载设计” 7, 具有转子叶片 2 的 最大压力负载的区域 9 处在叶片尖 13 范围内在前棱边 3 附近。
         此外, 轴流式涡轮机 1 在轮毂侧具有轮毂轮廓 10, 转子叶片 2 固定在此轮廓 10 上。 轴流式涡轮机 1 径向朝外包围地具有环形腔壁 11, 此环形腔壁 11 具有朝向叶片尖 13 的环 形腔内侧面 12。借助环形腔壁 11 包围着转子叶片 2, 并借助环形腔内侧面 13 与轮毂轮廓 10 一起构成轴流式涡轮机 1 的辐散的环形腔。此环形腔壁 11 在此主要构成为锥形 ( 除了 径向凹陷处 15), 并且具有比轮毂轮廓 10 更大的斜度。
         在叶片尖 13 和环形腔内侧面 12 之间设置有间距, 因此在叶片尖 13 和环形腔内侧 面 12 之间构成径向间隙 14。
         在图 3 中示出了具有常规叶片尖 23 的转子叶片 2, 并示出了具有常规环形腔内侧 面 24 的环形腔壁 11, 其中常规的叶片尖 23 和常规的环形腔内侧面 24 具有笔直的走向。
         与此相反, 按本发明的环形腔壁 11 在环形腔内侧面 12 上具有径向凹陷处 15, 此径 向凹陷处 15 设置在转子叶片 2 的前棱边 3 的范围内。在叶片尖 13 上设置径向隆起 16, 此径向隆起 16 与径向凹陷处 15 相互作用并嵌入其中。此径向隆起 16 的延伸基本与径向凹 陷处 15 平行, 因此径向间隙 14 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是均匀延伸的。
         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径向凹陷处具有第一弯曲部段 17、 与第一 弯曲部段相连的第二弯曲部段 19 以及与第二弯曲部段相连的第三弯曲部段 21。第一弯曲 部段 17 与第二弯曲部段 19 借助第一转折点 18 界定, 第二弯曲部段 19 与第三弯曲部段 21 借助第二转折点 20 界定, 因此, 第一弯曲部段 17 和第三弯曲部段 21 的曲率中心点在径向 上看位于轴流式涡轮机 1 的外部, 第二弯曲部段 19 的曲率中心点位于轴流式涡轮机 1 的内 部。
         第一弯曲部段 17 的曲率比第三弯曲部段 21 的曲率更大, 因此与第三弯曲部段 21 的范围相比, 径向间隙 14 在前棱边 3 的范围内具有径向朝外看更陡的走向。
         在轴流式涡轮机 1 的主通流方向上看, 径向凹陷处 15 和径向隆起 16 设置在叶片 尖 13 的前三分之一处。由于转子叶片 2 在叶片尖 13 的范围内构造成 “前负载设计” , 所以 具有最高的压力负载的区域 9 处在此范围内。
         径向凹陷处 15 和径向隆起 16 相互间是这样设置的, 即最小间隙 22 设置在压力负 载最大的区域 9 内。因此在轴流式涡轮机 1 运转时通过径向间隙 14 构成的泄漏流正好在 压力负载最大的区域 9 内是小的。因此, 转子叶片 2 在气体动力学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 尤 其在叶片尖 13 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燃气 涡轮机 叶片 外壳 具有 间隙 轴流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燃气涡轮机的在叶片和外壳间具有小间隙的轴流式涡轮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235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