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散热风扇.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920434
  • 上传时间:2018-03-18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826.7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20329.0

    申请日:

    2011.01.18

    公开号:

    CN102465900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04D 25/0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中国台湾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120号12楼之1变更后:中国台湾高雄市前镇区新衙路296巷30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5/08申请日:20110118|||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5/08; F04D29/28

    主分类号:

    F04D25/08

    申请人: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银树; 王科鉴; 陈业丰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120号12楼之1

    优先权:

    2010.11.11 CN 201010539848.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代理人:

    陈践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及一马达,该扇框包含一承接部、一封闭部及一侧墙部,该承接部、封闭部及侧墙部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侧墙部设有至少一侧入风口及至少一侧出风口;该马达结合于该扇框的容置空间,该马达包含一定子及一扇轮(即为转子),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该扇轮设有一轮毂及数个叶片,该轮毂具有一顶面,该顶面朝向该封闭部,该顶面与该封闭部之间将该容置空间区隔出一侧向流道,各该叶片位于该侧向流道内。借此,以有效防止扰流现象的发生,并兼可提升散热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包含 : 一个扇框, 包含一个承接部、 一个封闭部及一个侧墙部, 该侧墙部位于该承接部与该封 闭部之间, 该承接部、 封闭部及侧墙部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 且该侧墙部设有连通该容置 空间的至少一个侧入风口及至少一个侧出风口 ; 及 一个马达, 结合于该扇框的容置空间, 该马达包含一个定子及一个扇轮, 该扇轮可旋转 地结合该定子, 该扇轮设有一个轮毂及数个叶片, 该轮毂具有一个顶面, 该顶面朝向该封闭 部, 该顶面与该封闭部之间将该容置空间区隔出一个侧向流道, 各该叶片位于该侧向流道 内。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在该扇轮的轴向上, 该侧入风口的开口 高度位于该封闭部与该顶面的水平位置之间。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在该扇轮的轴向上, 该侧出风口的开口 高度位于该封闭部与该顶面的水平位置之间。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侧入风口对位于该扇轮的叶片位置。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侧出风口对位于该扇轮的叶片位置。
    6: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承接部形成一个凹槽, 该 凹槽位于该容置空间, 该马达的定子结合于该凹槽, 该扇轮的轮毂容置于该凹槽内。
    7: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侧入风口形成一个导流 部。
    8: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承接部为一个底座, 该侧 墙部为自该底座的侧缘轴向延伸且相互接邻的数道侧墙, 该封闭部为一个盖板, 该盖板结 合该侧墙, 且该盖板与该底座之间形成该容置空间, 该侧入风口及侧出风口分别设置于相 邻二个侧墙。
    9: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承接部为一个底座, 该侧 墙部为自该底座的侧缘轴向延伸且相互接邻的数道侧墙, 该封闭部为一个盖板, 该盖板结 合该侧墙, 且该盖板与该底座之间形成该容置空间, 该侧入风口及侧出风口分别设置于相 对向的二个侧墙。
    10: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叶片一体结合于该轮 毂。
    11: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扇框的承接部形成至少 一个穿孔。
    12: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扇轮的各叶片结合于该 轮毂的顶面且朝向该封闭部轴向延伸。
    13: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轮毂的外周面径向延伸 有一个环片, 该叶片设置于该环片且朝向该封闭部轴向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环片朝向该封闭部的一个表面与 该轮毂的顶面之间具有高度差。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高度差小于或等于 0.5 倍的该叶 片的轴向高度。
    16: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散热风扇, 其特征在于 : 该环片朝向该封闭部的一个表面平 2 齐于该轮毂的顶面。

    说明书


    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风扇, 尤其是一种在扇轮的径向上, 能够供气流以径向方向 导入及导出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散热风扇大致包含轴流式散热风扇及鼓风式散热风扇两种。 其中轴流式散热 风扇在轴向上分别具有相对的一轴向入风口及一轴向出风口, 以便经由该轴向入风口导入 气流, 再经由该轴向出风口导出气流, 进而提供散热功能 ; 又, 鼓风式散热风扇则是在轴向 上具有一轴向入风口, 以及在径向上具有一径向出风口, 以便经由该轴向入风口导入气流, 再经由该径向出风口侧向导出气流, 而同样具有散热功能。
         然而, 以轴流式散热风扇而言, 由于仅可导引气流朝轴向方向出风进行散热, 并无 法导引气流朝径向方向出风进行散热 ; 因此, 当轴流式散热风扇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时, 必 须组装于热源的上方 ( 如个人电脑的中央处理器的顶面 ), 导致该电子产品的轴向高度无 法降低 ; 又, 以鼓风式散热风扇而言, 虽然可经由该径向出风口侧向导出气流, 惟仍必须利 用该轴向入风口导入气流, 因此, 并不适用于必须经由侧边方向导入气流的电子产品 ( 如 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等 )。
         为此, 市面上亦具有一种在扇轮的径向上, 能够以径向方向导入及导出气流的现 有散热风扇, 以便适用于必须经由侧边方向导入气流的电子产品。如图 1 所示, 为中国台湾 公告第 553323 号 《水平对流的风扇构造》 新型专利案, 该现有散热风扇 8 包含一壳座 81 及 一扇轮 82。该壳座 81 具有至少一入风口 811 及至少一出风口 812, 该入风口 811 及出风口 812 之间设有一水平气流通道 813 ; 该扇轮 82 设置于该水平气流通道 813, 且该扇轮 82 具 有一轮毂 821, 该轮毂 821 的外周面形成数个叶片 822 ; 借此, 当该扇轮 82 旋转时, 在该入风 口 811 及出风口 812 之间产生气体压力差, 以便于该入风口 811 及出风口 812 之间沿该水 平气流通道 813 产生对流并进行散热。
         然而, 该现有散热风扇 8 的扇轮 82 装设于该水平气流通道 813 时, 当该扇轮 82 的 叶片 822 导引气流沿着该水平气流通道 813 产生对流的过程中, 由于该扇轮 82 的轮毂 821 亦位于该水平气流通道 813 内, 因此, 该扇轮 82 的叶片 822 所导引的气流将容易受到该轮 毂 821 的阻碍, 进而产生扰流现象, 并降低该现有散热风扇 8 的整体散热效果。
         又, 如图 2 所示, 为中国台湾公告第 477492 号 《鼓风扇的结合构造》 新型专利案, 该 现有散热风扇 9 包含一转子座 91、 一扇轮 92 及一外壳 93。该转子座 91 具有数个突块 911 ; 该扇轮 92 具有数个凹孔 921, 该凹孔 921 与该突块 911 相互结合 ; 该外壳 93 可供容置该转 子座 91 及扇轮 92, 且该外壳 93 设有一入风口 931 及一出风口 932 ; 借此, 当该扇轮 92 旋转 时, 同样可导引气流以径向方向经由该入风口 931 导入至该外壳 93 内部, 并经由该出风口 932 导出气流以进行散热。
         然而, 由于该现有散热风扇 9 的转子座 91 及该扇轮 92 皆位于该入风口 931 及出 风口 932 之间所形成的气流通道, 因此, 该扇轮 92 所导引的气流同样容易受到该转子座 91
         的阻碍, 而产生扰流现象 ; 再者, 该扇轮 92 必须另行与该转子座 91 进行组装, 亦造成组装使 用上的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 在扇轮以径向方向导入及导出气流的过程中, 可有效 防止气流受到阻碍, 为其主要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另一发明目的, 提供一种可应用于散热风扇的扇轮结构, 以有效提升风压 及风量。
         根据本发明散热风扇, 包含一扇框及一马达, 该扇框包含一承接部、 一封闭部及一 侧墙部, 该侧墙部位于该承接部与该封闭部之间, 该承接部、 封闭部及侧墙部之间形成一容 置空间, 且该侧墙部设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至少一侧入风口及至少一侧出风口 ; 该马达结 合于该扇框的容置空间, 该马达包含一定子及一扇轮, 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 该扇轮 设有一轮毂及数个叶片, 该轮毂具有一顶面, 该顶面朝向该封闭部, 该顶面与该封闭部之间 将该容置空间区隔出一侧向流道, 各该叶片位于该侧向流道内。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 由于该顶面与该封闭部之间将该容置空间区隔出 一侧向流道, 各该叶片位于该侧向流道内, 轮毂及定子均位于该侧向流道之外, 在该扇轮导 引气流经由该侧入风口及该侧出风口进出该侧向流道的过程中, 确保该侧向流道仅具有叶 片, 因此, 该叶片所导引的气流将不易受到该轮毂的阻碍, 以有效防止扰流现象的发生, 并 兼可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现有第一种散热风扇的立体外观图。 图2: 现有第二种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图3: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4: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图5: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6: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图7: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另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剖视图。 图8: 本发明散热风扇的承接部设有穿孔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9: 本发明散热风扇的扇轮设有环片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 10 : 本发明散热风扇的扇轮与传统扇轮的测试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 1 扇框 1a 承接部 1b 封闭部 1c 侧墙部 11 容置空间 12 侧入风口 13 侧出风口 14 凹槽 15 穿孔 2 马达 21 定子 22、 22’ 扇轮 221 轮毂 221a 基板 221b 环墙 222 叶片 223 顶面 23 侧向流道 224 环片 3 扇框 3a 承接部 3b 封闭部 3c 侧墙部 31 容置空间5CN 102465900 A
         说明书4 马达 421a 基板 43 侧向流道 812 出风口 822 叶片 92 扇轮 932 出风口3/5 页32 侧入风口 321 导流部 41 定子 42 扇轮 421b 环墙 422 叶片 8 散热风扇 81 壳座 813 水平气流通道 82 扇轮 9 散热风扇 91 转子座 921 凹孔 93 外壳33 侧出风口 421 轮毂 423 顶面 811 入风口 821 轮毂 911 突块 931 入风口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 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
         请参照图 3 及 4 所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 1 及一马达 2。该 扇框 1 为能够供气流以径向方向流动的框体结构 ; 该马达 2 则结合于该扇框 1 内部。
         该扇框 1 可为任何能够供该马达 2 容置且供气流以径向方向导入及导出的中空框 体结构。其中该扇框 1 至少包含一承接部 1a、 一封闭部 1b 及一侧墙部 1c, 该承接部 1a 与 该封闭部 1b 间隔相对, 该侧墙部 1c 位于该承接部 1a 与该封闭部 1b 之间 ; 又, 该承接部 1a、 封闭部 1b 及侧墙部 1c 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11, 且该侧墙部 1c 设有至少一侧入风口 12 及 至少一侧出风口 13, 该至少一侧入风口 12 及至少一侧出风口 13 连通该容置空间 11。
         本实施例中, 该承接部 1a 为一底座, 该侧墙部 1c 为自该底座的侧缘轴向延伸且相 互接邻的数道侧墙, 该封闭部 1b 则为一盖板, 该盖板结合于该侧墙的顶缘 ( 依图式方向为 主 ), 且该盖板与该底座之间形成该容置空间 11( 侧墙环绕该容置空间 11), 该侧入风口 12 及侧出风口 13 分别设置于该侧墙且连通该容置空间 11 ; 其中该侧入风口 12 及侧出风口 13 可如图 3 所示分别设置于相邻二侧墙, 或者亦可分别设置于相对向的二侧墙。又, 该承接部 1a 为底座时, 更可进一步于该底座中央形成一凹槽 14, 该凹槽 14 位于该容置空间 11, 以方 便安装该马达 2 于该凹槽 14 内。
         该马达 2 结合于该扇框 1, 该马达 2 包含一定子 21 及一扇轮 22( 即为转子 ), 该定 子 21 用以驱动该扇轮 22 旋转作动。 该扇轮 22 设有一轮毂 221 及数个叶片 222, 该轮毂 221 具有一顶面 223, 该顶面 223 朝向该封闭部 1b, 该顶面 223 与该封闭部 1b 之间将该容置空 间 11 区隔出一侧向流道 23( 如图 4 所示, 即该轮毂 221 位于该侧向流道 23 外 ), 各该叶片 222 位于该侧向流道 23 内, 且各该叶片 222 较佳结合于该轮毂 221。
         本实施例中, 该马达 2 的定子 21 结合于该扇框 1 的凹槽 14, 该扇轮 22 的轮毂 221 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 21, 且该轮毂 221 亦容置于该凹槽 14 内, 其中该轮毂 221 由一基板 221a 及一环墙 221b 所构成, 该顶面 223 位于该基板 221a, 该环墙 221b 则围绕该基板 221a 且容置于该凹槽 14 内。又, 基于该叶片 222 位于该侧向流道 23 内的设计概念, 该叶片 222 仍可如图所示在结合于该基板 221a 的顶面 223 的同时, 朝该封闭部 1b 方向轴向延伸, 并使 该叶片 222 下缘部分延伸至该环墙 221b 的外周面 ; 或者该叶片 222 亦可仅单独结合于该基 板 221a 的顶面 223 ; 再者, 本实施例中, 该叶片 222 一体结合于该基板 221a 的顶面 223, 以 提升组装便利性。
         本发明散热风扇于实际使用时, 该马达 2 的定子 21 所产生的交变磁场可用以驱动该扇轮 22 旋转作动 ; 借此, 当该散热风扇可装设于各式电子产品, 该扇轮 22 的叶片 222 可 自该侧入风口 12 导入外界气流进入该侧向流道 23, 再经由该侧出风口 13 导出至外界空间, 以针对各式电子产品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提供预定的散热作用。
         本发明散热风扇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 : 在扇轮 22 的径向上, 能够以径向方向经由 该侧入风口 12 及该侧出风口 13 导入及导出气流, 因此, 当该散热风扇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 时, 则无须组装于热源的上方, 使该电子产品的轴向高度得以降低, 且该散热风扇亦可提供 位于该侧出风口 13 周遭的热源较佳的辅助散热效果 ; 更重要的是, 在该扇轮 22 导引气流经 由该侧入风口 12 及该侧出风口 13 进出该侧向流道 23 的过程中, 由于该轮毂 221 位于该侧 向流道 23 外, 确保该侧向流道 23 仅具有叶片 222, 因此, 该叶片 222 所导引的气流将不易受 到该轮毂 221 的阻碍, 以有效防止扰流现象的发生, 并兼可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 5 及 6 所示, 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 该散热风扇同样包含一 扇框 3 及一马达 4。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扇框 3 及马达 4 所分别揭示的承接部 3a、 封闭部 3b、 侧墙 部 3c、 容置空间 31、 侧入风口 32、 侧出风口 33、 定子 41、 扇轮 42、 轮毂 421、 基板 421a、 环墙 421b、 叶片 422 及顶面 423, 与第一实施例的承接部 1a、 封闭部 1b、 侧墙部 1c、 容置空间 11、 侧入风口 12、 侧出风口 13、 定子 21、 扇轮 22、 轮毂 221、 基板 221a、 环墙 221b、 叶片 222、 及顶 面 223 大致相同, 容不赘述。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承接部 3a 同样为一底座, 该侧墙部 3c 为自该底座的 侧缘延伸且相互接邻的数道侧墙, 该封闭部 3b 则为一盖板, 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与第一实 施例的散热风扇的主要的差异仅在于 : 该承接部 3a 未具有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凹槽 14 设计, 该马达 4 的定子 41 直接结合于该底座 ( 承接部 3a) 的中央表面 ; 又, 该顶面 423 与该封闭 部 3b 之间同样可于该容置空间 31 区隔出该侧向流道 43, 该侧入风口 32 及侧出风口 33 如 图 5 所示分别设置于相对向的二侧墙 ( 侧墙部 3c) ; 其中在该扇轮 42 的轴向上, 该侧入风 口 32 及侧出风口 33 的开口高度 h 位于该封闭部 3b 与该顶面 423 的水平位置之间, 令该侧 入风口 32 及侧出风口 33 可分别对位于该扇轮 42 的叶片 422 位置, 使该轮毂 421 可相对位 于该二侧墙 ( 侧墙部 3c) 的内侧, 以确保该扇轮 42 经由该侧入风口 32 导入气流时, 该气流 将更不易受到该轮毂 421 的阻碍。
         又, 上述该侧入风口 32 及侧出风口 33 的开口高度 h 位于该封闭部 3b 与该顶面 423 的水平位置之间, 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如图 7 所示, 在该扇轮 42 的轴向上, 本发明 散热风扇的侧出风口 33 的开口高度 h, 亦可自该承接部 3a 延伸至该封闭部 3b, 以便增加出 风量 ; 再者, 该侧入风口 32 的开口高度 h 亦可自该承接部 3a 延伸至该封闭部 3b, 且在该侧 入风口形成扩径状的一导流部 321, 以便增加入风量, 并兼可使该扇轮 42 更容易导入气流 进入该侧向流道 43。
         又, 如图 8 所示, 再以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为例提出说明 ( 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 扇亦适用 )。该扇框 1 的承接部 1a 亦可进一步形成至少一穿孔 15, 以供气流流通。当该马 达 2 结合于该扇框 1 的容置空间 11, 且该扇框 1 的承接部 1a 具有穿孔 15 设计时, 该穿孔 15 更可供气流流通, 以便该马达 2 进行散热。
         又, 如图 9 所示, 再以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为例提出说明 ( 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 扇亦适用 ), 其揭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扇轮 22’ , 该扇轮 22’ 同样具有轮毂 221、 叶片 222 及
         顶面 223 等技术特征 ; 其中该轮毂 221 的外周面径向延伸有一环片 224, 该叶片 222 设置于 该环片 224 且朝向该封闭部 1b 轴向延伸。另外, 在该扇轮 22’ 的轴向上, 该环片 224 朝向 该封闭部 1b 的一表面与该顶面 223 之间可以呈平齐状态, 或者, 该环片 224 朝向该封闭部 1b 的一表面与该顶面 223 之间可以略具有一高度差 d, 借此, 当该环片 224 朝向该封闭部 1b 的一表面与该顶面 223 之间呈平齐状态时, 能够确保该侧向流道 23 仅具有叶片 222, 使该叶 片 222 所导引的气流不易受到该轮毂 221 的阻碍 ; 又当该环片 224 朝向该封闭部 1b 的一表 面与该顶面 223 之间略具有该高度差 d 时, 更可利用该高度差 d 有效增加该叶片 222 的导 流面积, 进而提升该扇轮 22’ 的进风量及出风量, 且为避免该轮毂 221 因该高度差 d 而影响 该叶片 222 所导引气流于该侧向流道 23 的入风及出风效果, 该高度差 d 的范围值较佳符合 以下公式 :
         高度差 d ≤ 0.5H ;
         其中 H 表示在该扇轮 22’ 的轴向上, 该叶片 222 的整体轴向高度。如图 10 所示, 为该高度差 d 符合该范围值的扇轮结构的测试图, 其中 L1 表示该高度差 d > 0.5H 的扇轮 结构, L2 表示该高度差 d ≤ 0.5H 的扇轮 22’ , 借助该测试结果可清楚看出, 高度差 d ≤ 0.5H 的扇轮 22’ 相较于高度差 d > 0.5H 的扇轮结构将可同时提升风量及风压。 如上所述, 在该扇轮 22、 22’ 、 42 导引气流经由该侧入风口 12、 32 及该侧出风口 13、 33 进出该侧向流道 23、 43 的过程中, 借助本发明散热风扇的侧向流道 23、 43 的结构设计, 以 有效防止扰流现象的发生, 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关 键  词:
    散热 风扇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散热风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2043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