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ET薄膜是一种性能比较全面的薄膜。传统的PET薄膜或PET热封膜主要用于包装及建筑领域,且目前市场供大于求。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与铁、铝等金属板材或片材通过热贴合处理,用于罐装制品及电容器外壳的生产制造。要求BOPET薄膜具有较好的热封性能、耐冲击性能、断裂标称应变性能以及与金属表面具有良好的复合牢度等。
目前,国外生产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主要用于覆膜铁的生产,与铁复合,并且生产技术主要由日本、韩国几家PET薄膜厂家掌握。国内生产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缺乏深入的研究,未有成熟的产品及应用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具有优异的热封、断裂标称应变、耐冲击等性能,并且可与金属的复合良好,复合牢度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及下表层组成,所述芯层由60%-80%的PET聚酯切片、10%-20%的PBT聚酯切片和10%-20%的新戊二醇共聚改性PET聚酯切片组成;所述上表层由40%-60%的瓶级PET聚酯切片和40%-60%的PET聚酯抗粘母料组成;所述下表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
进一步,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分别占薄膜总厚度的7.5%-12.5%和12.5%-21%。
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ET聚酯切片、PBT聚酯切片和新戊二醇共聚改性PET聚酯切片进行结晶、干燥,经结晶、干燥后于主挤出机中加热成熔融状态,并经过滤后,作为芯层熔体;
将瓶级PET聚酯切片、PET聚酯抗粘母料加入辅助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上表层熔体;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加入辅助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下表层熔体;
将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在三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汇合挤出温度为260-270℃;
2)利用静电吸附将步骤1)所得的膜片贴附到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所述铸片的冷却定型温度为30℃;
3)将步骤2)所得的铸片经过纵向拉伸为厚片,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50-80℃,拉伸温度为80-110℃,拉伸倍率为2.8-3.0倍;
4)将步骤3)所得的厚片经过横向拉伸制得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80-90℃,拉伸温度为90-110℃,定型温度为160-210℃。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的水分含量小于50ppm。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结晶的温度为145℃,结晶的时间为60min;干燥温度为140℃,干燥时间为90min。
进一步,所述主挤出机为单螺杆挤出机,辅助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首次采用PBT聚酯切片、新戊二醇(NPG)共聚改性PET聚酯切片、瓶级PET聚酯切片、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在双向拉伸生产设备上生产BOPET薄膜。
相比传统BOPET薄膜、BOPET热封薄膜,本发明的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在热封、断裂标称应变、热收缩率等方面性能优异,与金属热贴合后具有良好的复合牢度。本发明BOPET薄膜可与铁板、钢板、铝板等金属通过热压贴合,用于化学罐、食品罐、电容器的生产制造,相比传统印铁工艺,本发明的金属复合膜与金属热帖合后生产的制品在性能、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环保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具备更多优势,提高制罐效率30%以上,可降低生产成本20%以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构成,芯层由以下组分组成:60%的PET聚酯切片、20%的PBT聚酯切片和20%的新戊二醇(NPG)共聚改性PET聚酯切片;上表层为抗粘层,由40%的瓶级PET聚酯切片和60%的PET聚酯抗粘母料组成;下表层为功能层,由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组成(PETG热封切片为具有热封性能的PETG聚酯切片)。
其中,上表层厚度占薄膜总厚度的10%-12.5%,下表层厚度占16.7%-21%,芯层厚度占66.5%-73.3%。
上述的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芯层的各聚酯切片进行结晶、干燥,结晶的温度为145℃,结晶的时间为60min;干燥的温度为140℃,干燥的时间为90min,干燥后于单螺杆挤出机中加热成熔融状态,并经过滤,作为芯层熔体。
将瓶级PET聚酯切片、PET聚酯抗粘母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上表层熔体;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下表层熔体。
控制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的水分含量均小于50ppm;将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在三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汇合挤出温度为260℃。
2)利用静电吸附将所得的膜片贴附到30℃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
3)铸片经过纵向拉伸为厚片,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50-70℃,拉伸温度为80-100℃,拉伸倍率在2.8倍。
4)厚片经过横向拉伸制得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80-85℃,拉伸温度为90-100℃,定型温度为160-200℃。
拉伸后经过风冷,进入牵引系统展平、切边、测厚,然后收卷得母卷。
实施例1制备的金属复合用BOPET聚酯薄膜的厚度在12um-15um。
实施例2
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构成,芯层由以下组分组成:70%的PET聚酯切片、15%的PBT聚酯切片和15%的新戊二醇(NPG)共聚改性PET聚酯切片;上表层为抗粘层,由50%的瓶级PET聚酯切片和50%的PET聚酯抗粘母料组成;下表层为功能层,由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组成。
其中,上表层厚度占薄膜总厚度的8.3%-9.4%,下表层厚度占13.9%-15.6%,芯层厚度占75%-77.8%。
上述的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芯层的各聚酯切片进行结晶、干燥,结晶的温度为145℃,结晶的时间为60min;干燥的温度为140℃,干燥的时间为90min,干燥后于单螺杆挤出机中加热成熔融状态,并经过滤,作为芯层熔体。
将瓶级PET聚酯切片、PET聚酯抗粘母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上表层熔体;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下表层熔体。
控制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的水分含量均小于50ppm;将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在三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汇合挤出温度为265℃。
2)利用静电吸附将所得的膜片贴附到30℃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
3)铸片经过纵向拉伸为厚片,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55-75℃,拉伸温度为85-105℃,拉伸倍率在2.9倍。
4)厚片经过横向拉伸制得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80-85℃,拉伸温度为95-105℃,定型温度为165-205℃。
拉伸后经过风冷,进入牵引系统展平、切边、测厚,然后收卷得母卷。
实施例2制备的金属复合用BOPET聚酯薄膜的厚度在16um-18um。
实施例3
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构成,芯层由以下组分组成:80%的PET聚酯切片、10%的PBT聚酯切片和10%的新戊二醇(NPG)共聚改性PET聚酯切片;上表层为抗粘层,由60%的瓶级PET聚酯切片和40%的PET聚酯抗粘母料组成;下表层为功能层,由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组成。
其中,上表层厚度占薄膜总厚度的7.5%-7.9%,下表层厚度占12.5%-13.2%,芯层厚度占78.9%-80%。
上述的一种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芯层的各聚酯切片进行结晶、干燥,结晶的温度为145℃,结晶的时间为60min;干燥的温度为140℃,干燥的时间为90min,干燥后于单螺杆挤出机中加热成熔融状态,并经过滤,作为芯层熔体。
将瓶级PET聚酯切片、PET聚酯抗粘母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上表层熔体;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改性PETG热封切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抽真空处理后,除去水份和杂质后,作为下表层熔体。
控制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的水分含量均小于50ppm;将芯层熔体、上表层熔体及下表层熔体在三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汇合挤出温度为270℃;
2)利用静电吸附将所得的膜片贴附到30℃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
3)铸片经过纵向拉伸为厚片,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60-80℃,拉伸温度为90-110℃,拉伸倍率在3.0倍。
4)厚片经过横向拉伸制得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拉伸前的预热温度为85-90℃,拉伸温度为100-110℃,定型温度为170-210℃。
拉伸后经过风冷,进入牵引系统展平、切边、测厚,然后收卷得母卷。
实施例2制备的金属复合用BOPET聚酯薄膜的厚度在19um-20um。
实施例1-3所制备的金属复合用BOPET薄膜的制得的主要物性指标可参照表1所示。
表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