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宁***
  • 文档编号:9175700
  • 上传时间:2021-02-13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32.9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83640.9

    申请日:

    20120810

    公开号:

    CN102786796A

    公开日:

    2012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L77/00,C08L77/02,C08L77/06,C08L75/06,C08L75/08,C08K7/06,C08K3/04

    主分类号:

    C08L77/00,C08L77/02,C08L77/06,C08L75/06,C08L75/08,C08K7/06,C08K3/04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发明人:

    章桥新,周少锋,黄进,吴超群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优先权:

    CN201210283640A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唐万荣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它由TPU粒子、碳纤维和尼龙粒子组成,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TPU粒子5~30wt%、碳纤维5~35wt%和尼龙粒子35~90wt%。本发明所得到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拉伸强度大,稳定性好,承载强度和断裂强度高,弹性好,比重轻,摩擦系数小,耐磨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本发明方法简单高效,能有效改善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TPU粒子、碳纤维和尼龙粒子组成,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TPU粒子5~30 wt%、碳纤维5~35 wt%和尼龙粒子35~90 wt%。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PU粒子为聚酯型TPU粒子或聚醚型TPU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直径为2 μm~10 μm,长度为15 μm~ 20 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粒子为尼龙6粒子,尼龙66粒子,尼龙610和尼龙1010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百分比计,将TPU粒子5~30 wt%、碳纤维5~35 wt%和尼龙粒子35~90 wt%预混合,然后通过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干燥,即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PU粒子为聚酯型TPU粒子或聚醚型TPU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直径为2 μm~10 μm,长度为15 μm~ 20 mm。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粒子为尼龙6粒子,尼龙66粒子,尼龙610和尼龙1010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是一种综合了碳纤维和尼龙各自优势的新型复合材料,它不仅具有碳纤维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抗疲劳、抗蠕变、导电、导热等诸多优异性能,还具有尼龙自身所具备的密度小、耐磨、耐油、自润滑、耐腐蚀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试图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用于机械和摩擦零部件,如齿轮、皮带轮、轴承、凸轮、密封圈、传动轴等。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正日益取代诸如铸铁、钢或铝等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目前,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实现大规模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待解决。单一尼龙基体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酰胺基,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造成所制备的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不高,吸水后机械性能降低;并且,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少,与尼龙相容性差,不利于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此外,单一尼龙基体复合材料性能受限于尼龙自身的热性能、机械和摩擦性能等,这使得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偏低、热变形温度不高、高速重载条件下摩擦性能不理想,从而大大限制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应用。

    针对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应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开展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从改善碳纤维与尼龙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入手,研究者通过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处理后的碳纤维与塑料基体之间浸润性提高,界面结合得到改善,从而获得较高性能的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然而,针对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基体自身的改性工作还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韧性好,耐磨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它由TPU粒子、碳纤维和尼龙粒子组成,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TPU粒子5~30 wt%、碳纤维5~35 wt%和尼龙粒子35~90 wt%。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TPU粒子为聚酯型TPU粒子或聚醚型TPU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碳纤维直径为2 μm~10 μm,长度为15 μm~ 20 m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尼龙粒子为尼龙6粒子,尼龙66粒子,尼龙610粒子和尼龙1010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百分比计,将TPU粒子5~30 wt%、碳纤维5~35 wt%和尼龙粒子35~90 wt%预混合,然后通过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干燥,即得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Urethane,TPU)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他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将TPU用作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基体改性材料,可充分利用TPU韧性好、耐水、耐磨的特点,且TPU与尼龙极性相似,相容性好,能够有效改善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韧性低、易吸水性变形以及摩擦系数偏大等缺点,从而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所提供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的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明显提高,说明TPU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韧性;

    第二,本发明所制备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较未改性的低,说明TPU改性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低摩耐磨性质;

    第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所得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两方面具有更均衡的综合性质,耐磨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综合性能优良,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得到扩展,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到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拉伸断裂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得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拉伸断裂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它由聚酯型TPU粒子10wt%、碳纤维10 wt%和尼龙6粒子80 wt%组成,其中碳纤维粉末直径为7μm,长度为50 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酯型TPU粒子10 wt%、碳纤维10 wt%(直径7μm,长μm)和尼龙6粒子80 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图1和图2分别示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拉伸断裂面的扫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到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断裂面较改性前粗糙,拉伸裂纹明显,说明TPU改性使得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向韧性断裂转变。此外,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TPU与尼龙基体相容良好,碳纤维分散均匀,且复合材料中空隙少,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结合紧密。 

    实施例2: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它由聚酯型TPU粒子10wt%、碳纤维20wt%和尼龙6粒子70 wt%组成,其中碳纤维粉末直径为7μm,长度为50 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酯型TPU粒子10wt%、碳纤维20wt%(直径7μm,长10 mm)和尼龙6粒子70 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实施例3: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它由聚酯型TPU粒子10wt%、碳纤维5wt%和尼龙6粒子85wt%组成,其中碳纤维粉末直径为7 μm,长度为10 m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酯型TPU粒子10wt%、碳纤维5wt%(直径7μm,长10 mm)和尼龙6粒子85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2、3所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性能。比较力学性能各项数据可以看出,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的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明显提高,说明TPU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韧性;而比较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大小可看出,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较未改性的低,说明TPU改性有效地提高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低摩耐磨性质。由此可知本发明报道的TPU改性提高了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摩擦性能,所得的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两方面具有更均衡的综合性质,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得到扩展,具有推广价值。

    表1

    注: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为样品在HT-1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得,测试条件为:常温、10 N、1000 r/min。对比实施例1为:碳纤维10 wt%(直径7μm,长50μm)和聚酰胺6粒子90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短切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对比实施例2为:碳纤维粉末20 wt%(直径7μm,长50μm)和聚酰胺6粒子80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碳纤维粉末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对比实施例3为:碳纤维5 wt%(直径7μm,长50μm)和聚酰胺6粒子90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短切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

    实施例4: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它由聚醚型TPU粒子5wt%、碳纤维35wt%和尼龙66粒子60 wt%组成,其中碳纤维粉末直径为2 μm,长度为15 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型TPU粒子5wt%、碳纤维35wt%(直径2μm,长15 μm)和尼龙66粒子80 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7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实施例5: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它由聚醚型TPU粒子30wt%、碳纤维35 wt%和尼龙610粒子35 wt%组成,其中碳纤维粉末直径为10 μm,长度为2 m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型TPU粒子30wt%、碳纤维35wt%(直径10μm,长2mm)和尼龙610粒子35 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3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实施例6:

    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它由聚酯型TPU粒子5wt%、碳纤维5 wt%和尼龙1010粒子90 wt%组成,其中碳纤维粉末直径为7μm,长度为20mm。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酯型TPU粒子5wt%、碳纤维5wt%(直径7μm,长20mm)和尼龙1010粒子90wt%预混合后,通过挤出机在220℃熔融共混挤出,冷却切粒后经干燥得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

    表2

    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原料都能实现本发明,各原料的上下限取值以及其区间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关 键  词:
    一种 TPU 改性 碳纤维 尼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TPU改性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17570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