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pdf

  • 上传人:凯文
  • 文档编号:9171611
  • 上传时间:2021-02-13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1.0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56196.6

    申请日:

    20071018

    公开号:

    CN101134808A

    公开日:

    200803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G63/08,C08G63/84

    主分类号:

    C08G63/08,C08G63/84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母瀛,姚伟,高爱红

    地址: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优先权:

    CN200710056196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恩远;刘玉凡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属催化化学的技术领域。以环内酯化合物的一种单体或两种单体为原料,以胺亚胺铝化合物为主催化剂,烷基醇、酚或有机酸为助催化剂构成催化体系,以甲苯为溶剂;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容器中加料,置于-20~250℃的油浴中,反应1.5~600分钟;反应完毕加入含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所有操作均在无水无氧下进行。本发明由于催化体系的活性高,聚合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发生,反应时间短,得到产物的分子量高,产率高且光学纯度好。聚合反应对工艺无特殊要求,可采用通常的溶液、本体等聚合方法;通过聚合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从几千到上百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以环内酯化合物的一种单体或两种单体为原料,以胺亚胺铝化合物为主催化剂,烷基醇、酚或有机酸为助催化剂构成催化体系,以甲苯为溶剂,其中环内酯化合物的用量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10~10000∶1,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0.01~200∶1;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容器中加料,置于-20~250℃的油浴中,反应1.5~600分钟;反应完毕加入含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室温下真空干燥;所有操作均在无水无氧下进行。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以环内酯化合物的两种单体为原料时,所说的加料,采用同时加料方式合成无规共聚环酯聚合物;采用顺序加料方式生成两段、三段嵌段共聚环酯聚合物。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催化剂是(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二甲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或(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所说的助催化剂烷基醇是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叔丁醇或苄醇;所说的助催化剂酚是C-C酚;所说的助催化剂有机酸是甲酸、乙酸、丙酸、异丙酸、丁酸或叔丁酸。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催化剂是(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所说的助催化剂是苄醇、苯酚或乙酸。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催化化学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胺亚胺铝催化剂体系催 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族聚酯作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理环境下自行降解、崩溃或代谢,进 而被生物体吸收或排出体外。因此当其作手术缝合时,术后无需再行拆线;当用 作骨内固定材料(如钉、棒等)时,不但无须进行二次手术,减少病人的痛苦, 简化手术程序,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将应力逐渐转移到新生骨上,有利于 骨的再生;当被用作药物载体时,可以通过控制降解速率来调节药物释放速率; 当用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时,亲水性聚合物有利于生长因子和细胞在表面上吸附 和生长,随着细胞的繁殖、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逐渐形成,支架材料随之降解和 被吸收,排出体外,从而达到修复器官功能衰竭和组织缺陷的目的,在医学领域 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脂肪族聚酯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量的聚酯 材料多是通过内酯或交酯的开环聚合得到,普遍采用的催化剂有异丙醇铝、辛酸 亚锡以及稀土环氧化物等。内酯和交酯的开环聚合通常由已知的聚合机理引发进 行,如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物等。最广泛使用的是辛酸亚锡,它的特点是 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可以得到产率高和分子量高及光学纯度好的聚酯材料,其 缺点是反应活性不是很高,反应时间要求比较长,反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以胺亚胺铝有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引发多种内酯或/和交酯的聚合,得到 一系列脂肪族聚酯,包括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采用胺亚胺铝化合物为催化剂引发多种内酯和交酯的聚合,在无水无 氧下用本体和溶液聚合的方法引发如下单体的聚合反应:

    乙交酯    丙交酯      β-丁内酯     β-戊内酯     ε-己内酯

    本发明使用胺亚胺铝化合物催化剂体系催化环内酯聚合,其中胺亚胺铝催化 剂的结构如下:

    其中对于体系I:R1,R2,R3,R4可以是氢,烷基,芳基,卤素,烷氧基。R5可以 是烷基,芳基,烷氧基。优选的催化剂包括:R1=R2=2,6-二异丙基;2,6-二乙 基;2,6-二甲基;氢;R5=甲基等。对于体系II:R1,R2,R3,R4,R5,R6,R7可以 是氢,烷基,芳基,卤素,烷氧基。R8可以是烷基,芳基,烷氧基。优选的催 化剂包括:R1=R2=R4=R5=2,6-二异丙基;2,6-二乙基;2,6-二甲基;氢; R8=甲基等。

    对于体系I胺亚胺铝化合物包括: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 乙基二铝,二(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 二(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2,6 -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2-甲基苯基亚胺基 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 基四乙基二铝,二(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 二(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3-乙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 基二铝,二(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4 -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 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 二铝,二(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 -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2-乙基苯基亚 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 铝,二(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3-异 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二甲基二锌,二(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 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 四甲基二铝,二(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甲基二铝,二 (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2,6-二甲基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 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乙 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 二铝,二(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2-2- 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3-甲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 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 基二铝,二(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 -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4-异丙基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 胺基四苄氧基二铝,二(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 丁基二铝,二(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 二(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2- 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2-乙基苯基亚胺基 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 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 二铝,二(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二四叔丁基二铝,二(2 -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4-甲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乙二胺基四叔丁基二铝,二(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 四叔丁基二铝。

    对于体系II胺亚胺铝化合物包括:(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 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乙 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 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 (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 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异丙基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 二乙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异丙基 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 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 胺基二乙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 二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苯胺基二 乙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 -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异丙 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 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 基二乙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 (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 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6 -乙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二乙基铝, (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异丙 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 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 胺基二乙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 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二乙基铝,(2-4-乙 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 -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 -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 -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6-二 异丙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 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 胺基二乙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 二乙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 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 -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 -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乙基 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异丙基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 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 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 (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乙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 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 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 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二乙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 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 -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 (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甲基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 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3 -甲基苯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 基二乙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 -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甲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 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 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异 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4-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 -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 胺基二乙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苯胺基二 乙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 -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 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4-甲基苯胺二乙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 二乙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二乙基铝,(2 -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4-乙基苯基 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二乙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4-甲基苯胺基二乙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 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 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 胺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二甲基铝,(2-2-乙基 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 -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 二甲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 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 -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乙基 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 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 基二甲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 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2,6-乙基苯胺二甲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 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6-乙基苯基苯 胺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乙 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 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 -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乙基苯基亚 胺基甲基苯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2,6-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 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 胺基二甲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 基二甲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6-二异丙基苯基苯胺 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 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 -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乙 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异丙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2,6-二异丙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 基二甲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 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 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2-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 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 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异 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 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 -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 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2-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 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 -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3-甲基苯基 苯胺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 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 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 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 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3-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 苯胺基二甲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 甲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 -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 基二甲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 -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甲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4-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4-甲 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2,6 -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2,6-乙甲基苯基亚胺 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 胺基二苄氧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2 -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 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 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3-异丙基苯 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4-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 胺基二苄氧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4 -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苄氧基铝,(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2,6-二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 (2-2,6-乙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苄乙羧锌,(2-2,6-二异丙 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苄乙羧锌,(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 -2-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 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 丁基铝,(2-3-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4-甲基 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4-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苯胺基二叔丁基铝,(2-4-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叔丁基铝。

    以上述结构胺亚胺铝化合物为主催化剂时,助催化剂可选烷基醇、酚、有机 酸或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的助催化剂体系。当烷基醇为助催化剂时,选C1-C50醇。 优选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叔丁醇,苄醇,更优选苄醇。其中助催 化剂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0.01~200∶1。当酚为助催化剂时,选C6-C30酚,优选苯酚。其中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0.01~200∶1。当有 机酸为助催化剂时,选C1-C50有机酸,有机酸优选甲酸,乙酸,丙酸,异丙酸, 丁酸,叔丁酸,更优选乙酸。其中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0.01~ 200∶1。

    主催化剂胺亚胺铝化合物的合成可以参照文献Xiaoming Liu and Ying Mu* Organometallics Organometallics2005,24,1614。

    本发明中,优选的主催化剂胺亚胺铝化合物是(2-2,6-二异丙基苯基亚 胺基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苯胺二甲基铝,(2-2-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2 -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甲基苯基亚胺基甲基 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2-3-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更优选的主催化剂胺亚胺铝化合物是(2-2,6-二异丙基苯基亚胺基甲基)苯 基2,6-二甲基苯胺基二甲基铝。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以环内酯化合物的一种单体或两种单体为原 料,以胺亚胺铝化合物为主催化剂,烷基醇、酚或有机酸为助催化剂构成催化体 系,以甲苯为溶剂,其中环内酯化合物的用量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 10~10000∶1,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中铝的摩尔比为0.01~200∶1;在用高纯氩 气洗气烘烤后的容器中加料,置于-20~250℃的油浴中,反应1.5~600分钟;反 应完毕加入含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室温下真空 干燥;所有操作均在无水无氧下进行。

    环酯共聚物的合成采用胺亚胺铝有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当以环内酯化合物 的两种单体为原料时,所说的加料,采用同时加料方式合成无规共聚环酯聚合物; 采用顺序加料方式生成两段、三段嵌段共聚环酯聚合物。合成的上述各种无规共 聚物数均分子量Mn 500~1000000,嵌段共聚物各段的粘均分子量控制在500~ 1000000,构成嵌段共聚物的单体之间的重量百分比任意选择,控制每段链段的 长度;各种共聚物的转化率在90%以上。

    胺亚胺铝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进行内酯或/和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速率很快, 反应温度低,在室温下就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反应时间短,得到产物的分子量高, 产率高且光学纯度好。由于其反应的高活性,且具备活性聚合的特征,因而能够 催化内酯或/和交酯进行均聚以及无规或嵌段共聚合。

    催化剂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聚合反应中心具有活性聚合特征,其特点之一 是产物分子量随单体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关系;特点之二是完成聚合反应之后, 继续添加单体,聚合继续进行,并且聚合物分子量与所添加的单体总量成正比; 特点之三是可以采用序贯聚合法实现两种单体以上的嵌段聚合。

    本发明由于催化体系的活性高,聚合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发生,如在室温 下引发ε-己内酯的聚合,且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聚合反应对工艺无特殊要 求,可采用通常的溶液、本体等聚合方法;通过聚合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调控 聚合物的分子量从几千到上百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ε-己内酯的均聚物1

    所有操作均在无水无氧和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 安瓶中,顺序加入计量的甲苯、ε-己内酯、以及胺亚胺铝催化剂与苄醇的混合 物,置于-20~250℃的油浴中。反应完毕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 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19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0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2.0克,产率93.0%,Mn为19.7×103,Mn由GPC测定聚 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2 ε-己内酯的均聚物2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38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5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1.97克,产率91.6%,Mn为14.6×103,Mn由GPC测定聚 苯乙烯为标准物。

    当苄醇/Al的摩尔比为0.01时,反应20分钟得聚己内酯2.0克,产率93.0 %,Mn为213×103.当苄醇/Al的摩尔比为200时,反应30分钟得聚己内酯1.9 克,产率88.4%,Mn为5.4×103。

    实施例3 ε-己内酯的均聚物3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5分钟后 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 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2.1克,产率97.6%,Mn为35.4×103,Mn由GPC测定 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4 ε-己内酯的均聚物4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50℃下聚合。反应10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2.02克,产率95.3%,Mn为34.4×103,Mn由GPC测定聚 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5 ε-己内酯的均聚物5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20℃下聚合。反应10小时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1.7克,产率79.0%,Mn为18.5×103,Mn由GPC测定聚 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6 ε-己内酯的均聚物6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4.0ML,38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3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4.2克,产率97.6%,Mn为35.4×103,Mn由GPC测定聚 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7 ε-己内酯的均聚物7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8.0ML,76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6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8.2克,产率95.3%,Mn为176.5×103,Mn由GPC测定聚 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8 ε-己内酯的均聚物8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12.0ML,104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0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12.0克,产率93.0%,Mn为245.2×103,Mn由GPC测定 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9 ε-己内酯的均聚物9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16.0ML,104 mmol),(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基二甲基铝(0.19mmol)和苄醇(0.095 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6分钟后加 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 空干燥。得聚己内酯16.1克,产率93.6%,Mn为290.3×103,Mn由GPC测定 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0 ε-己内酯的均聚物10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76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5 小时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1.8克,产率83.7%,Mn为7.3×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1 ε-己内酯的均聚物11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38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20 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2.0克,产率93.0%,Mn为13.8×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2 ε-己内酯的均聚物12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19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10 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2.1克,产率97.7%,Mn为19.7×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3 ε-己内酯的均聚物13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2.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19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50℃下聚合。反应25 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2.0克,产率93.0%,Mn为21.2×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4ε-己内酯的均聚物14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4.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19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22 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4.0克,产率93.0%,Mn为49.8×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5ε-己内酯的均聚物15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8.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19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50 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8.3克,产率96.5%,Mn为82.6×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6ε-己内酯的均聚物16

    聚合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加入单体ε-己内酯(12.0ML,19 mmol),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19mmol)和苄 醇(0.19mmol)的混合物,ε-己内酯的浓度为3.0mol/L,70℃下聚合。反应50 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 室温下真空干燥。得聚己内酯12.4克,产率96.1%,Mn为116×103,Mn由GPC 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在实施例1~16中,ε-己内酯均可以是本体,也可以是溶液,溶液的浓度没 有什么要求。

    在实施例1~16中,单体ε-己内酯用β-丁内酯或β-戊内酯等摩尔量替代, 也可以制得相应的β-丁内酯或β-戊内酯的均聚物。

    实施例17丙交酯的均聚物1

    所有操作均在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将3克经过数次结晶后的L-丙交酯 (LLA)加到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安瓶中,加入2-(苯基亚胺基)苯基苯 胺二甲基铝(0.21mmol)和苄醇(0.105mmol)的混合物,聚合采用溶液聚合 方法,以甲苯为溶剂,70℃下聚合。聚合30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 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聚丙交酯2.9 克,产率96.7%,Mn为54×103,Mn由GPC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8丙交酯的均聚物2

    所有操作均在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将3克经过数次结晶后的L-丙交酯 (LLA)加到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安瓶中,二(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 乙二胺基四乙基二铝(0.21mmol)和苄醇(0.21mmol)的混合物,聚合采用溶 液聚合方法,以甲苯为溶剂,70℃下聚合。聚合15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 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聚丙 交酯2.8克,产率93.3%,Mn为28×103,Mn由GPC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19丙交酯的均聚物3

    将实施例17、18中的L-丙交酯(LLA)用等摩尔的D-丙交酯或DL-丙交 酯或消旋丙交酯替代,均可以合成出相应的丙交酯均聚物,产率在90%~96%间。

    在实施例17~19中,单体L-丙交酯(LLA)用乙交酯等摩尔量替代,也可 以制得聚乙交酯。

    实施例20L-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无规共聚合1

    所有操作均在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安瓶中进行 聚合试验。预先配制L-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甲苯混合溶液,加到装有2-(苯基 亚胺基)苯基苯胺二甲基铝催化剂与苄醇的混合物的安瓶中。L-丙交酯1克、ε -己内酯2.0mL、甲苯20mL、2-(苯基亚胺基)苯基苯胺二甲基铝催化剂62mg、 苄醇0.001mL,70℃下聚合。聚合30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 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共聚物3克,产率 95.2%,Mn为41×103,Mn由GPC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21L-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无规共聚合2

    所有操作均在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安瓶中进行 聚合试验。预先配制L-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甲苯混合溶液,加到装乙基桥联简 单苯胺胺-亚胺双二甲基铝催化剂与苄醇的混合物的安瓶中。L-丙交酯1克、ε -己内酯2.0mL、甲苯20mL、乙基桥联简单苯胺胺-亚胺双二甲基铝催化剂 100mg、苄醇0.001mL,70℃下聚合。聚合20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水的甲苯终 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共聚物2.9 克,产率92.1%,Mn为22×103,Mn由GPC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实施例22L-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嵌段共聚合1

    所有操作均在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安瓶中进行 聚合试验。采用顺序加料法,先注入2-(苯基亚胺基)苯基苯胺二甲基铝催化剂 62mg与苄醇0.001mL混合10分钟后,再加入L-丙交酯2.7mL,10ml甲苯预聚。 10分钟后加入含1.0mLε-己内酯的甲苯溶液10mL。反应10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 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 到嵌段共聚物3.6克,产率95.2%,Mn为42×103,Mn由GPC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 物。

    实施例23L-丙交酯与ε-己内酯的嵌段共聚合2

    所有操作均在高纯氩气保护下进行。在用高纯氩气洗气烘烤后的安瓶中进行 聚合试验。采用顺序加料法,先注入乙基桥联简单苯胺胺-亚胺双二甲基铝催化 剂100mg与苄醇0.001mL混合10分钟后,再加入L-丙交酯2.7mL,10ml甲苯预聚。 10分钟后加入含1.0mLε-己内酯的甲苯溶液10mL。反应10分钟后加入含有少量 水的甲苯终止反应并溶解聚合物,用甲醇沉淀、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 到嵌段共聚物3.5克,产率92.6%,Mn为42×103Mn由GPC测定聚苯乙烯为标准物。

    在实施例1~23中,用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叔丁醇、C6-C30酚、甲酸、乙酸、丙酸、异丙酸、丁酸或叔丁酸替代苄醇做助催化剂,聚合效果 没有太大的差别。各类助催化剂中最优选的是苄醇、苯酚或乙酸。

    关 键  词:
    一种 催化 内酯 聚合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17161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