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9148750
  • 上传时间:2021-02-10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1.2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084271.8

    申请日:

    20180129

    公开号:

    CN108264648A

    公开日:

    2018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J9/42,C08L79/08

    主分类号:

    C08J9/42,C08L79/08

    申请人:

    四川大学

    发明人:

    刘鹏波,余智,吴鹏,陈少康,邹华维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优先权:

    CN201810084271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高峡;张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醇加入多异氰酸酯中,反应1~3h,加入扩链剂,得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2)将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溶于溶剂中,得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3)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扩链固化,得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非常巧妙地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中,制得了具有双连续基体结构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拓宽了其使用温度范围,在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减振缓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醇加入多异氰酸酯中,反应1~3h,加入扩链剂,得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2)将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溶于溶剂中,得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3)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扩链固化,得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更优选为70℃;所述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的;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h,优选为1.5h;所述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或聚己内酯二醇,优选为聚四氢呋喃二醇;所述多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优选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乙二胺,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所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1:5,优选为1:3~1:5,更优选为1:4;所述扩链剂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0~55,优选为1:25~50,更优选为1: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基乙酰胺、丙酮或丁酮,优选为丙酮;所述溶剂与聚氨酯预聚物的质量比为40:60~95:5,优选为50:50~90:10,更优选为60:40~8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a、将聚酰胺酸、有机碱依次加入水中,配成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b、将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再将其放入装有-10℃~-80℃的冷冻液的容器中冷冻,冻成固体后,冷冻干燥,升温至275±5℃进行热亚胺化,得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有机碱为三乙醇胺、三乙胺、三丙胺、喹啉、三乙烯二胺或三正丁胺,优选为三乙胺;所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2:98~15:85,优选为3:97~8:92,更优选为3:97~5:95;所述聚酰胺酸与有机碱的质量比为1:0.4~0.8,优选为1:0.4~0.6,更优选为1:0.476;步骤b中,所述冷冻液为干冰与甲醇混合物、干冰与丙酮混合物、干冰与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丁醇混合物或液氮,优选为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所述冷冻液的温度为-25~-65℃,优选为-40~-65℃,更优选为-65℃;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40~-50℃,5~20Pa,60~80h;所述升温为梯度升温,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浸渍的时间为4~20h,优选为6~18h,更优选为12~15h;所述扩链固化的温度为110~130℃,优选为115~125℃,更优选为120℃;所述扩链固化的时间为15~25h,优选为18~22h,更优选为2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中聚氨酯与聚酰亚胺的质量比为92:8~30:70,优选为90:10~40:60,更优选为86:14~74:26。 8.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双连续结构。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在制备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或减振缓冲材料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PU)是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单元的聚合物,通常由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广泛用于弹性体、泡沫、胶黏剂、涂料等领域。聚氨酯泡沫是聚氨酯的主要用途之一,具有质轻、隔热隔音、减振等优点。由于聚氨酯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下易于分解,使其性能急剧下降,因此其长期使用温度不超过80℃,短期使用温度不超过120℃,这极大地限制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应用。为了提高PU材料的耐热性能,常用的改进方法有:在PU分子链中引入降解温度较高的有机杂环基团;PU与其它材料进行共混复合等。

    聚酰亚胺(PI)气凝胶是以聚酰亚胺为基体的多孔材料,具有连续的三维骨架网络,相互连通的微孔结构,且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621741.6)利用聚酰亚胺粉末为填料,与聚氨酯弹性体复合,制得了耐热性聚氨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但这种复合材料是一种弹性体复合材料,不具有多孔结构和轻质的特点,无法满足某些特殊领域对材料轻质的要求,这将严重限制了聚氨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针对现有聚氨酯泡沫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密度为0.15~0.45g/cm3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制得了耐热性能优异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元醇加入多异氰酸酯中,反应1~3h,加入扩链剂,得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

    (2)将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溶于溶剂中,得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

    (3)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扩链固化,得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更优选为70℃。

    步骤(1)中,所述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的。

    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h,优选为1.5h。

    步骤(1)中,所述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或聚己内酯二醇,优选为聚四氢呋喃二醇。

    步骤(1)中,所述多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优选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

    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乙二胺,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

    所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1:5,优选为1:3~1:5,更优选为1:4。

    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0~55,优选为1:25~50,更优选为1:33。

    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基乙酰胺、丙酮或丁酮,优选为丙酮。

    步骤(2)中,所述溶剂与聚氨酯预聚物的质量比为40:60~95:5,优选为50:50~90:10,更优选为60:40~80:20。

    步骤(3)中,所述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聚酰胺酸、有机碱依次加入水中,配成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

    b、将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再将其放入装有-10℃~-80℃的冷冻液的容器中冷冻,冻成固体后,冷冻干燥,升温至275±5℃进行热亚胺化,得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

    步骤a中,所述有机碱为三乙醇胺、三乙胺、三丙胺、喹啉、三乙烯二胺或三正丁胺,优选为三乙胺;所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2:98~15:85,优选为3:97~8:92,更优选为3:97~5:95;所述聚酰胺酸与有机碱的质量比为1:0.4~0.8,优选为1:0.4~0.6,更优选为1:0.476。

    步骤b中,所述冷冻液为干冰与甲醇混合物、干冰与丙酮混合物、干冰与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丁醇混合物或液氮,优选为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所述冷冻液的温度为-25~-65℃,优选为-40~-65℃,更优选为-65℃。

    步骤b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40~-50℃,5~20Pa,60~80h;所述升温为梯度升温,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

    步骤(3)中,所述浸渍的时间为4~20h,优选为6~18h,更优选为12~15h。

    步骤(3)中,所述扩链固化的温度为110~130℃,优选为115~125℃,更优选为120℃。

    步骤(3)中,所述扩链固化的时间为15~25h,优选为18~22h,更优选为20h。

    步骤(3)中,所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中聚氨酯与聚酰亚胺的质量比为92:8~30:70,优选为90:10~40:60,更优选为86:14~74:2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它是以前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多孔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双连续结构。

    前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在制备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或减振缓冲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室温”为25±5℃。

    本发明非常巧妙地利用聚酰亚胺气凝胶为骨架材料,通过浸渍聚氨酯预聚物,制得了具有双连续基体结构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不但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拓宽了其使用温度范围,同时该多孔复合材料也兼具聚氨酯弹性体及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的诸多优良性能,如良好的弹性回复性,在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减振缓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竖直方向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水平方向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竖直方向的循环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PTMG2000):日本三菱化学公司;

    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羟甲基丙烷(TMP):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聚酰胺酸(PAA)溶液:常州福润特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三乙胺(TEA):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公司FD-1A-50型真空冷冻干燥机;

    鼓风干燥箱(DHG9055A),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热重分析仪(Q600型),美国TA公司;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ova Nano SEM 450型),美国FEI公司;

    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 5966),美国Instron公司。

    实施例1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搅拌3~5min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6g聚酰胺酸加入到19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86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3:97的聚酰胺酸的铵盐(PAS)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6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8℃,干燥时间为72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具体的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丙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丙酮的质量比为40:6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2h后取出,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2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开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6g聚酰胺酸加入到19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86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3:97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6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8℃,干燥时间为72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具体的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丙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丙酮的质量比为30:7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4h后取出,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3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开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6g聚酰胺酸加入到19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86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3:97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6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8℃,干燥时间为72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具体的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丙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丙酮的质量比为20:8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5h后取出,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4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乙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5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80℃,加入10g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2h后加入1g的扩链剂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10g聚酰胺酸加入到190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7g三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5:95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30±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6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四氢呋喃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50:5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20h后取出,在115℃下加热22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5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丙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3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1,4-丁二醇,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4g聚酰胺酸加入到196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38g三乙醇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2:98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40±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0℃,干燥时间为8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丁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丁酮的质量比为60:4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4h后取出,在110℃下加热15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6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2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65℃,加入6.5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0.6g的扩链剂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30g聚酰胺酸加入到170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3.79g三正丁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15:85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50±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5℃,干燥时间为7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二甲基乙酰胺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比为10:9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8h后取出,在125℃下加热18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7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己内酯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65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5℃,加入20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5g的扩链剂乙二胺,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16g聚酰胺酸加入到18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6.4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8:92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5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7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丁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丁酮的质量比为5:95。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6h后取出,在130℃下加热25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对比例1聚氨酯材料的制备

    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开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三羟甲基丙烷,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材料。

    以下用实验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热稳定性分析

    准确称取6mg左右样品,使用美国TA公司Q600型热重分析仪,表征材料的热稳定性。N2气流率为100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测试温度范围为30-800℃。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PU制成泡沫后,耐热性能将下降,本申请通过将PU与PI各向异性气凝胶复合制备得到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反而提高7~20℃,800℃下的残重也大幅度提高,说明与PI复合后PU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地改善。

    实验例2扫描电镜(SEM)分析

    采用美国FEI公司Nova Nano SEM 45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微观形貌。将多孔复合材料用液氮脆断,脆断面在英国Quorum公司的Q150RS型真空磁控离子溅射镀膜仪上喷金2分钟,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断面形貌。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结构,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多孔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见,采用浸渍复合法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此外,聚氨酯均匀地附着在聚酰亚胺孔壁上。

    实施例3循环压缩测试

    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INSTRON 5966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材料的弹性回复性能。样品直径25mm,高度15mm。在样品竖直方向进行10次循环压缩,测试速率为4mm/min,压缩应变30%。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PU/PI多孔复合材料在10次压缩循环中,只发生很小的塑性形变,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性。

    综上,本发明非常巧妙地利用聚酰亚胺气凝胶为骨架材料,通过浸渍聚氨酯预聚物,制得了具有双连续基体结构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不但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拓宽了其使用温度范围,同时该多孔复合材料也兼具聚氨酯弹性体及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的诸多优良性能,如良好的弹性回复性,在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减振缓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
    一种 聚氨酯 聚酰亚胺 多孔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148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