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301436.8 (22)申请日 2018.03.05 (73)专利权人 刘英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机场路6 号 (72)发明人 刘英何永侠宋煜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代理人 杨凤娟 (51)Int.Cl. C12M 3/00(2006.01) C12M 1/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它涉及生物医。
2、药设备技术领域。 它的培养皿本体 的内侧设有环形通道, 培养皿本体的内部中间固 定设有固定柱, 固定柱的周边设有多个安插槽, 环形通道靠近固定柱的侧面也设有多个安插槽, 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插柱, 隔板为多个, 隔板 将培养皿本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培养区, 每个培养 区底部均设有培养基池, 培养皿本体的顶部设有 皿盖, 皿盖的外端底部设有外挡环, 皿盖的底部 还设有内挡环, 内挡环设在环形通道内, 皿盖上 设有加液通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它在加 液等操作时从加液通道进行操作, 外部污染物不 会进入培养皿内部, 污染风险低, 可同时对多种 产品进行培养, 转动皿盖即可分别进行加液操 作, 效。
3、率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121114 U 2018.11.20 CN 208121114 U 1.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本体、 环形通道、 固定柱、 安插槽、 隔 板、 培养基池、 皿盖、 外挡环、 内挡环、 加液通道; 所述培养皿本体为圆形, 培养皿本体的内侧 设有环形通道, 培养皿本体的内部中间固定设有固定柱, 固定柱纵向设置, 固定柱的周边设 有多个安插槽, 环形通道靠近固定柱的侧面也设有多个安插槽, 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插 柱, 插柱与安插槽相对应, 隔板设在环形通道和固定柱之间, 隔板为多个, 隔板将培养皿本 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培。
4、养区, 每个培养区底部均设有培养基池, 培养皿本体的顶部设有皿盖, 皿盖的外端底部设有外挡环, 外挡环套设在培养皿本体的外周, 皿盖的底部还设有内挡环, 内挡环设在外挡环的内侧, 内挡环设在环形通道内, 皿盖上设有加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通道的顶部设 有外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与加液通道为 螺纹旋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的顶部设有手 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密 封条。 权利要求书 1/1。
5、 页 2 CN 208121114 U 2 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0002 培养皿是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使用最多的一种培养工具。 传统的培养皿是由圆形 的皿盖和皿体组成, 皿盖放置于皿体上, 可防止培养基被外部环境中的微生物等污染, 同时 允许空气通过以利于细胞或微生物的存活、 生长及观察、 检测。 0003 现有培养皿在进行取液、 加液等操作时需要将皿盖半打开, 在开合皿盖时不宜过 大, 以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培养皿内部, 完成操作后需要迅速闭合皿盖, 且现有培养皿只能 对一种产品进行培养, 多种。
6、产品同时培养时, 需要多个培养皿, 依次进行操作, 操作耗时, 效 率低, 加液时有被污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设计合 理、 使用方便的、 生物医药的培养皿, 它在加液等操作时不需要将皿盖打开, 只要从加液通 道进行操作即可, 外部污染物不会进入培养皿内部, 污染风险降低, 且可同时对多种产品进 行培养, 转动皿盖即可分别进行加液操作, 操作容易, 效率高。 0005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它包括培养皿 本体、 环形通道、 固定柱、 安插槽、 隔板、 培养基池、 皿盖、 外挡。
7、环、 内挡环、 加液通道; 所述培 养皿本体为圆形, 培养皿本体的内侧设有环形通道, 培养皿本体的内部中间固定设有固定 柱, 固定柱纵向设置, 固定柱的周边设有多个安插槽, 环形通道靠近固定柱的侧面也设有多 个安插槽, 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插柱, 插柱与安插槽相对应, 隔板设在环形通道和固定柱 之间, 隔板为多个, 隔板将培养皿本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培养区, 每个培养区底部均设有培养 基池, 培养皿本体的顶部设有皿盖, 皿盖的外端底部设有外挡环, 外挡环套设在培养皿本体 的外周, 皿盖的底部还设有内挡环, 内挡环设在外挡环的内侧, 内挡环设在环形通道内, 皿 盖上设有加液通道。 0006 进一步的。
8、, 所述加液通道的顶部设有外盖。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外盖与加液通道为螺纹旋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皿盖的顶部设有手柄。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密封条。 0010 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它在加液等操作时不需要将皿盖打开, 只要从加液通道进行操作即可, 外部污染物不会进入培养皿内部, 污染风险降低, 且可同时 对多种产品进行培养, 转动皿盖即可分别进行加液操作, 操作容易, 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8121114 U 3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皿本体与皿盖的结构示。
9、意图。 0013 附图标记说明: 培养皿本体1、 环形通道2、 固定柱3、 安插槽4、 隔板5、 培养基池6、 皿 盖7、 外挡环8、 内挡环9、 加液通道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 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 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培养皿本体1、 环形 通道2、 固定柱3、 安插槽4、 隔板5、 培养基池6。
10、、 皿盖7、 外挡环8、 内挡环9、 加液通道10; 所述培 养皿本体1为圆形, 培养皿本体1的内侧设有环形通道2, 培养皿本体1的内部中间固定设有 固定柱3, 固定柱3纵向设置, 固定柱3的周边设有多个安插槽4, 环形通道2靠近固定柱3的侧 面也设有多个安插槽4, 隔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插柱, 插柱与安插槽4相对应, 隔板5设在环 形通道2和固定柱3之间, 隔板5为多个, 隔板5将培养皿本体1内部分隔成多个培养区, 每个 培养区底部均设有培养基池6, 培养皿本体1的顶部设有皿盖7, 皿盖7的外端底部设有外挡 环8, 外挡环8套设在培养皿本体1的外周, 皿盖7的底部还设有内挡环9, 内挡环9设。
11、在外挡环 8的内侧, 内挡环9设在环形通道2内, 皿盖7上设有加液通道10。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加液通道10的顶部设有外盖。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外盖与加液通道10为螺纹旋接。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皿盖7的顶部设有手柄。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隔板5的底部设有密封条。 0021 使用时, 皿盖7底部的外挡环8在培养皿本体1的外周, 内挡环9设在环形通道2内 部, 外挡环8和内挡环9的配合使培养皿本体1与皿盖7之间更密封, 在旋转皿盖7时, 皿盖7不 会因滑动而脱离培养皿本体1, 加液等操作时只要从加液通道10进行操作即可, 打开加液通 道10顶部的外盖, 向培养基池6内。
12、进行加液操作, 旋转皿盖7, 使加液通道10对准不同的培养 区, 便可对各个培养区内的产品进行加液和取液等操作, 外部污染物不会进入培养皿本体1 内部, 污染风险低, 隔板5的底部设有密封条, 密封条使得隔板5与培养皿本体1的内底部连 接紧密, 各个培养区之间不会交叉污染, 隔板5通过插柱与安插槽4的配合进行固定, 根据实 际需要配制不同数量的隔板5, 可将培养皿本体1内部分隔成不同面积的培养区。 0022 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加液等操作时不需要将皿盖打开, 只要从加液通道进行操作即 可, 外部污染物不会进入培养皿内部, 污染风险降低, 且可同时对多种产品进行培养, 转动 皿盖即可分别进行加液操作, 操作容易, 效率高。 0023 以上所述,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8121114 U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8121114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