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达列汀的合成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维达列汀的合成工艺.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59387.8 (22)申请日 2014.02.21 C07D 207/16(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地址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保税区 广东路 7 号 D 栋 (威胜) (72)发明人 彭学东 张梅 赵金召 闫勇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马刚强 WO 2011012322 A2,2011.02.03,第44-45页 实施例 3. WO 2014020462 A1,2014.02.06, 全文 . WO 2011012。
2、322 A2,2011.02.03,第44-45页 实施例 3. CN 101918423 A,2010.12.15, 说明书第 10 页第 0104-0105 段 . WO 2013179300 A2,2013.12.05, 全文 . WO 2010022690 A2,2010.03.04, 全文 . US 20080167479 A1,2008.07.10, 全文 . CN 103435526 A,2013.12.11, 全文 . CN 102617434 A,2012.08.01, 全文 . CN 101318922 A,2008.12.10, 全文 . Hiroshi Fukushim。
3、a, 等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otent 4-fluoro-2-cyanopyrrolidine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inhibitors. Bioorganic Brinkman,J.A.;Naderi,G.B.;Burkey,B.F.;Dunning,B. E.;Prasad,K.;Mangold,B.L.;Russel,M.E.;Hughes,T.E.J.Med.Chem. 2003,46,27742789.Fukushima,H.;Hiratate,A.;Takahashi,M。
4、.;Saito,M.; Munetomo,E.;Kitano,K.;Saito,H.;Takaoka,Y.;Yamamoto,K.Bioorg.Med. Chem.2004,12,60536061.Shekhar,R.;Girgis,M.J.Processforproducing aminoacidamides.USPatentApplicationUS6,271,394B1,August7,2001.) 。 0004 第二条路线为以L-脯氨酸为原料, 先进行胺基氯乙酰化, 碳碳二环己基亚胺催化 下与碳酸氢铵反应得到酰胺再合成酰胺, 然后在三氟乙酸酐作用下脱水得到关键中间体 (S)-1-(2-。
5、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氰, 再与3-羟基-金刚烷胺反应得到维达列汀 (Fedorov, A.E.;Shestopalov,A.M.;Belyakov,P.A.Russ.Chem.Bull.2003,52,2197 2202.SantoshK.Singh,NarendraManneandManojitPal.Synthesisof(S)-1-(2- chloroacetyl)pyrrolidine-2-carbonitrile:Akeyintermediatefordipeptidyl peptidaseIVinhibitors.BeilsteinJournalofOrganicChemist。
6、ry,2008,4, (20):1-5.UlrichHassiepen,Lorrach;MatthiasKittelmannUS8252751B2.) 。 0005 其他路线也主要是中间体(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甲氰和3-羟基-金刚烷 胺的制备或者起始原料不同而有所区别。 有文献报道直接使用L-脯氨酰胺为原料制备1-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3804267 B 3 (2-氯乙酰基) -脯氨酰胺, 再以不同的脱水试剂反应制备中间体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 烷-2-甲氰 (HalamaAles;KOlsine.WO2010/022690A2) 。 而3-羟。
7、基-金刚烷胺的制备方 法是以盐酸金刚烷胺为原料, 在硝酸和浓硫酸体系硝化, 再以强碱还原得到 (张检, 维达列 汀的制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 0006 由于从最普通化工原料制备关键中间体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和3- 羟基-金刚烷胺步骤长, 产率不高, 工艺流程复杂, 污染大。 目前, 这两种关键中间体市场供 应厂家较多, 供应量充足。 文献报道, 中间体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和3-羟基- 金刚烷胺缩合得到维达列汀工艺均为在有机溶剂如四氢呋喃、 二氯甲烷、 N, N-二甲基甲酰 胺、 2-。
8、丁酮等体系中, 以碳酸钾等弱碱加热反应10-30h, 这一步的产率大概在30-50%。 以上 用中间体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和3-羟基-金刚烷胺制备维达列汀的工艺主 要存在以下一些缺点: 0007 (1) 在有机溶剂中碳酸溶解度极低, 所以要加入过量很多的碳酸钾以维持可进行 缩合胺化的反应pH值;(2) 在加入更多碳酸钾后, 为了提高pH值, 必须加热促进碳酸钾溶解, 这导致酰胺键可能水解,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 3-羟基-金刚烷胺可能与两分子 (S) -1- (2-氯 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反应, 生产副产物多;(3) 反应体系催化剂均用到了大量碘化钾, 成 。
9、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4) 由于反应转化率不高, 副产物多, 维达列汀最终产率较低, 切结晶 分离效果差, 甚至有柱层析分离工艺, 成本过高, 不利于产业化。 0008 为解决上述以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和3-羟基-金刚烷胺为原料一 步法制备维达列汀的缺点, 本发明工艺路线采用更合适的中间体、 更加绿色环保的路线, 直 接以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或者 (S) -1- (2-溴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与3-羟 基-金刚烷胺反应。 工艺减少有机溶剂和碳酸钾催化剂的使用, 制备维达列汀成本低、 工艺 简单、 绿色环保、 产率高, 有非常好。
10、的应用价值。 0009 本发明与上述方法之不同之处在于:(1) 采用了新的起始原料 (S) -1- (2-溴乙酰 基) 吡咯烷-2-甲氰与3-羟基-金刚烷胺, 其反应条件更温和, 副产物少, 收率更高, 缺点为原 料比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稍贵。(2) 采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水为反应介质,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 大大提高反应效率和转化率。(3) 转化率高, 条件温和, 副产物少, 产品 结晶分离简单。(4) 其他原辅料都为常规的反应试剂, 温和、 安全, 无污染物产生, 工艺更加 绿色环保。 设备更简单, 操作更加简洁。 以上从经济、 环境和职业健康角度均为优良的工业。
11、 化生产之路线。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克服现有以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和 3-羟基-金刚烷胺为原料一步法制备维达列汀制备工艺的缺点, 建立环境友好、 低成本、 简 洁的从维达列汀工业化生产工艺。 0011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体路线见说明书附图。 0012 维达列汀合成工艺路线直接以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或者 (S) -1- (2-溴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与3-羟基-金刚烷胺反应, 反应结束进行萃取分离、 浓缩、 结晶 得到高含量和高纯度的产品。 具体步骤如下: 0013 1、 在1号不。
12、锈钢反应釜中, 加入反应原料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或者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3804267 B 4 (S) -1- (2-溴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和3-羟基-金刚烷胺, 室温下再加溶剂搅拌溶解; 0014 2、 在2号不锈钢反应釜中先加入中性碱和相转移催化剂, 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 剂待用; 0015 3、 夹套控制1号反应釜温度10以下, 搅拌同时将2号不锈钢反应釜含碱和相转 移催化剂的水溶液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 并维持温度30以内, 反应4-16h, 薄层层析监测 原料完全反应视为反应完成; 0016 4、 反应结束后, 反应液转移至萃取罐,。
13、 并静置分层。 分出有机相, 并再用一定体积 的有机溶剂萃取两次, 合并有机相, 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 减压浓缩得到维达列汀油状物 粗产品; 0017 5、 将维达列汀油状物粗品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加热溶解, 经过精滤器, 转入带浓 缩器结晶罐, 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 再搅拌、 降温结晶。 结晶完成, 减压抽虑, 双锥50干燥3 h, 得到合格维达列汀产品。 0018 本发明提供了维达列汀简单环保合成工艺, 以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 氰或者 (S) -1- (2-溴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与3-羟基-金刚烷胺为起始原料, 在不锈钢反应 釜内完成缩合胺化反应, 再萃。
14、取分离, 结晶纯化。 在反应使用试剂、 原辅料方面均考虑以绿 色环保、 效率。 本方法有高原子经济型、 设备简单、 生产程序绿色环保, 有非常大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维达列汀的合成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 这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1 实施例1维达列汀的合成1 0022 在1号500L不锈钢反应釜中, 加入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20.0kg和 3-羟基-金刚烷胺22.0kg, 再加二氯甲烷160L搅拌溶解。 在2号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中性 碱碳酸钾10.0kg和四丁溴化铵1.1kg, 再水8。
15、0.0kg搅拌溶解。 夹套通冷盐水控制1号反应 釜温度10以下, 缓慢通入2号反应釜水溶液, 约2h加完。 然后缓慢升温至室温, 继续搅拌 反应10h, 至薄层层析监控原料 (S) -1- (2-氯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完全反应, 结束反应。 将反应液转入萃取罐静置分层, 分出二氯甲烷层, 再继续加二氯甲烷50L萃取两次。 合并二 氯甲烷共约260L, 加无水硫酸钠10.0kg干燥过夜, 再减压浓缩除去二氯甲烷得到维达列 汀油状物粗品38.7kg。 加入95%乙醇300L加热溶解维达列汀粗品, 精滤后, 转入带浓缩结 晶罐。 减压浓缩出约180L乙醇, 降温至约10搅拌结晶2h, 析出白色。
16、维达列汀晶体。 抽 虑, 双锥干燥控温50以内干燥3h, 得到合格的维达列汀31.3kg, 产率88.9%, 高效液相 检测, 面积归一法纯度99.0%, 外标法含量99.1%。 0023 实施例2维达列汀的合成2 0024 在1号500L不锈钢反应釜中, 加入 (S) -1- (2-溴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21.5kg和 3-羟基-金刚烷胺22.0kg, 再加二氯甲烷160L搅拌溶解。 在2号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中性 碱碳酸钠9.0kg和四丁溴化铵1.2kg, 再水80.0kg搅拌溶解。 夹套通冷盐水控制1号反应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3804267 B 5 釜温度10以下, 。
17、缓慢通入2号反应釜水溶液, 约2h加完。 然后缓慢升温至20-22, 继续搅 拌反应5h, 至薄层层析监控原料 (S) -1- (2-溴乙酰基) 吡咯烷-2-甲氰完全反应, 结束反应。 将反应液转入萃取罐静置分层, 分出二氯甲烷层, 再继续加二氯甲烷50L萃取两次。 合并二 氯甲烷共约260L, 加无水硫酸钠10.0kg干燥过夜, 再减压浓缩除去二氯甲烷得到维达列 汀油状物粗品39.1kg。 加入95%乙醇300L加热溶解维达列汀粗品, 精滤后, 转入带浓缩结 晶罐。 减压浓缩出约180L乙醇, 降温至约10搅拌结晶2h, 析出白色维达列汀晶体。 抽 虑, 双锥干燥控温50以内干燥3h, 得到合格的维达列汀32.1kg, 产率91.2%, 高效液相 检测, 面积归一法纯度99.3%, 外标法含量99.5%。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3804267 B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103804267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