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气体淬火料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热处理的料架,具体是一种高压气体淬火料架。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零件的热处理变形控制和淬火均匀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真空热处理技术的推广,采用高压气体淬火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普及。高压气体淬火主要是通过不同气体的冷却能力、淬火压力的改变来实现淬透能力的改变;搅拌仅能改善气体对流强度,不能改变气体的淬透能力。因此如何实现气体搅拌的均匀性对于提高高压气体的淬火均匀性至关重要。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02216494.4,名称为:一种用于还原炉的料架。该专利自述为:增加了炉内料车沿高度方向的铺料层层数,进而在炉内温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可同时进行两层以至多层的还原,使单位还原直底炉面积的生产率大大提高,炉窑的单位占地面积地生产率大大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设备投资;同时,也使悬空料板上的炉料得到更快的加热速度,料层上下的温差减小,炉料的温度分布更均匀,还原速度、还原均匀程度将因此而提高。但是该专利只是通过改变加热面积来提高均匀性,而多层装料会引起的气流方向由泾流向紊流的改变,甚至会阻碍淬火气体的流动影响气体淬火效果,同时表面积的增加也会影响零件的冷却效果,所以该专利无法运用于淬火,只能用于加热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压气体淬火料架,可增加气体淬火时气流的均匀性和不同零件在淬火过程温度的一致性,使其能有效控制零件热处理变形和各项性能指标均匀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支承板、支承杆、支承顶针、搁板。其连接方式为:搁板、支承杆、支承板通过螺纹拧接,构成料架的框架;当用于轴类零件时,支承顶针直接铸造在支承板上,均匀分布,相邻支承顶针的间距为零件的最大外径加30~40mm之和,并且支承顶针以最小面积固定轴类零件,既可以稳定零件又可以不影响淬火表面积;搁板上有放置轴类零件的孔,与支承顶针对应分布;当用于盘类零件时,增加活动套、固定销,固定销直接铸造在支承板上,均匀分布,用于从内径固定盘类零件,相邻固定销的间距为零件的最大外径加30~40mm之和;活动套用来套在固定销上,帮助固定内径大于固定销的盘类零件,所以活动套有各种尺寸;不同层之间的支承顶针或固定销之间的错开距离为30~40mm,使得上下层零件呈交错分布,有利于气流的径流。
本发明调整同一层料架上零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为30~40mm,不同层零件的错开距离为30~40mm,使得零件呈现为交错分布的特征;对于盘类零件,由于要水平放置零件,为了避免高压气体淬火过程中零件的串动以及增加料架的通用性,所以在支承板上附加设计和制造固定销和活动套。
本发明使得零件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改善高压气体淬火过程中气体的流动均匀性,使得零件在高压气体淬火过程中,温度尽快得到降低,达到淬火的目的并减小不同部位零件之间在气体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差别。另一方面,将热处理炉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满足成本要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技术可以使得热处理后,同一炉产品,零件的硬度均匀性很好地控制在±1.0HRC。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轴类零件料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盘类零件料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承板1、支承杆2、支承顶针3、搁板4。其连接方式为:搁板4、支承板1、支承杆2通过螺纹拧接,构成料架的框架;当用于轴类零件时,支承顶针3直接铸造在支承板1上,均匀分布,相邻支承顶针3的间距为轴类零件8的最大外径加30~40mm之和,并且支承顶针3以最小面积固定轴类零件8;搁板4上有放置轴类零件8的孔7,与支承顶针3对应分布;当用于盘类零件9时,增加活动套5、固定销6,固定销6直接铸造在支承板1上,均匀分布,用于从内径固定盘类零件9,相邻固定销6的间距为盘类零件9的最大外径加30~40mm之和,活动套5直接套在固定销6上,用来固定内径大于固定销6的盘类零件9,所以活动套5有各种尺寸;不同层之间的支承顶针3或固定销6之间的错开距离为30~40mm,使得上下层零件呈交错分布。
当零件进行高压气体淬火时,轴类零件8由搁板4的孔7中放入,底端由支承顶针3支承固定在支承板1;盘类零件9的内径由固定销6固定在支承板1,如果零件9内径大于固定销6,就增加活动套5用于固定,避免了高压气体淬火过程中零件的串动并且增加了料架的通用性;零件之间、上下保持30~40mm的间距,呈交错分布,当气流从料架的上方往下泾流,由于保持了恰当的间距,不会影响气体的流动,使气流均匀地分布到下一层的零件,同时保持了零件在淬火过程温度的一致性,能有效控制零件热处理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