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中副产物丙烯酸的方 法。
背景技术
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生产菌会同时产生腈水合酶和腈水 解酶,因此生物催化剂在催化丙烯腈发生水合反应生成丙烯酰胺的同 时也会催化部分丙烯酰胺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副产物丙烯酸。丙烯酸的 生成使反应生成液的电导率过高,杂质含量高,不仅增加离子交换树 脂精制系统的处理负荷,而且会增加原料丙烯腈的消耗。一般生产过 程中反应生成液的丙烯酸的含量在2000ppm左右,通过研究发现丙 烯酸的生成占反应液电导率的60%以上。通常减少生产中副产物丙烯 酸的方法是在生产菌种分离纯化过程中根据菌落的形态来选择低产 丙烯酸的菌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明显,生产中丙烯酸的生 成量波动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向生产菌种分离纯化的固态培养基中加入 适量的丙烯酰胺来对生产菌种进行定向选择,从而获得低产丙烯酸的 生产菌种,利用该菌种制备生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 从而达到减少催化反应中副产物丙烯酸生成量的目的。
丙烯酰胺是生理毒性物质,它能够使生物的某些蛋白质变性甚至 导致其死亡。利用富产丙烯酸的生产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腈水解酶 相对较多,对丙烯酰胺的适应性相对较强的特点,采用在生产菌种分 离纯化的固态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丙烯酰胺,实现对低产丙烯酸菌种 和富产丙烯酸菌种的定向筛选,从而在生产菌种分离纯化过程中获得 低产丙烯酸的菌种,利用该菌种制备生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丙烯腈水 合反应,进而达到减少催化反应中副产物丙烯酸的生成量,降低反应 生成液电导率的目的。
一种减少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中副产物丙烯酸的方法,首先利用 丙烯酰胺生产菌(节杆菌,拉丁文名称Arthrobacter sp.原始菌种可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购买,菌种编号:As 1.8)原有固态培养 基(主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琼 脂)对生产菌种进行初步筛选,将产酶能力在1200×104ugAAm/ml·h的菌种作为初选合格菌种,然后对初选合格的菌种利 用以原有固态培养基(主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琼脂)为基础加入占培养基总质量0.1~0.5%的丙烯酰 胺后形成的新的固态培养基进行再次筛选。在新的固态培养基上,初 选合格菌种会出现有的能生长,有的不能生长的情况,从初选合格菌 种中淘汰在新固态培养基上能生长的菌种,剩下的菌种就是低产丙烯 酸的生产菌种,利用该菌种制备生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丙烯腈水合反 应,从而达到减少催化反应中副产物丙烯酸的生成量,降低反应生成 液电导率的目的。
低产丙烯酸生产菌种筛选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丙烯酰胺在高温条 件下灭菌会发生聚合,影响培养基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和定量,因而采 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对培养基组分分开灭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 用紫外线对丙烯酰胺晶体进行单独灭菌10~30分钟,再将丙烯酰胺 生产菌原有固态培养基(主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 镁、磷酸氢二钾、琼脂)在121℃,0.12Mpa的条件下灭菌18~20分 钟,待其温度降至50~60℃时,最后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经紫外线灭 菌后的丙烯酰胺晶体,并用灭菌的玻璃棒搅拌均匀,将其制备成筛选 生产菌种的固态平板培养基后备用。
本方法能够将催化反应生成液中的丙烯酸含量由2000ppm左右 降至500ppm以下,反应生成液的电导率由3000us/cm左右降至 300us/cm以下。由于利用含丙烯酰胺的固态培养基对生产菌种进行 了定向选择,获得了低产丙烯酸的生产菌种,使生产过程中副产物丙 烯酸的生成量显著减少,而且实际生产应用中效果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腈水合酶生产菌种分离纯化过程中,首先利用原固态培养基(主 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琼脂)对 保藏菌种进行初步的筛选,获得产酶能力在1200×104ugAAm/ml·h 的初选合格菌种15支,编号为A1~A15。制备含丙烯酰胺0.5%的固态 培养基,将占培养基总质量0.5%的丙烯酰胺放到无菌的三角瓶中, 在无菌操作间的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照射10~30分钟,将丙烯酰 胺生产菌原有固态培养基(主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 酸镁、磷酸氢二钾、琼脂)在121℃,0.12Mpa的条件下灭菌18~20 分钟,待其温度降至50~60℃时,再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经紫外线灭 菌后的丙烯酰胺,并用无菌的玻璃棒搅拌均匀,用配制好的培养基制 成筛选生产菌种的新固态平板培养基。初选合格的菌种在新固态培养 基中进行培养,15支初选合格的菌种中A4和A8不能在新固态培养基 上生长,其它均能在新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因此选择A4和A8菌种作 为最终生产菌种。利用生产菌种A4制备的生物催化剂催化丙烯腈水合 反应获得的反应生成液中丙烯酸含量和电导率与利用A10作为生产菌 种获得的反应生成液的情况对比如下表:
菌种编号 丙烯酸含量ppm 电导率us/cm A4 462 397 A10 1970 1642
实施例2
腈水合酶生产菌种分离纯化过程中,首先利用原固态培养基(主 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琼脂)对 保藏菌种进行初步的筛选,获得产酶能力在1200×104ugAAm/ml·h 的初选合格菌种13支,编号为B1~B13。制备含丙烯酰胺0.3%的固态 培养基,将占培养基总质量0.3%的丙烯酰胺放到无菌的三角瓶中, 在无菌操作间的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照射10~30分钟,将丙烯酰 胺生产菌原有固态培养基(主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 酸镁、磷酸氢二钾、琼脂)在121℃,0.12Mpa的条件下灭菌18~20 分钟,待其温度降至50~60℃时,再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经紫外线灭 菌后的丙烯酰胺,并用无菌的玻璃棒搅拌均匀,用配制好的培养基制 成筛选生产菌种的新固态平板培养基。初选合格的菌种在新固态培养 基中进行培养,13支初选合格的菌种中B6不能在新固态培养基上生 长,其它均能在新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因此选择B6菌种作为最终生产 菌种。利用生产菌种B6制备的生物催化剂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获得的 反应生成液中丙烯酸含量和电导率与利用B15作为生产菌种获得的反 应生成液的情况对比如下表:
菌种编号 丙烯酸含量ppm 电导率us/cm B6 350 318 B15 1882 1555
实施例3
腈水合酶生产菌种分离纯化过程中,首先利用原固态培养基(主 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琼脂)对 保藏菌种进行初步的筛选,获得产酶能力在1200×104ugAAm/ml·h 的初选合格菌种18支,编号为C1~C18。制备含丙烯酰胺0.1%的固态 培养基,将占培养基总质量0.1%的丙烯酰胺放到无菌的三角瓶中, 在无菌间的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照射10~30分钟,将丙烯酰胺生 产菌原有固态培养基(主要成份:葡萄糖、酵母膏、氯化钠、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琼脂)在121℃,0.12Mpa的条件下灭菌18~20分钟, 待其温度降至50~60℃时,再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经紫外线灭菌后的 丙烯酰胺,并用无菌的玻璃棒搅拌均匀,用配制好的培养基制成筛选 生产菌种的新固态平板培养基。初选合格的菌种在新固态培养基中进 行培养,18支初选合格的菌种中C2和C10不能在新固态培养基上生长, 其它均能在新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因此选择菌种C2和C10作为最终生 产菌种。利用生产菌种C10制备的生物催化剂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获 得的反应生成液中丙烯酸含量和电导率与利用C1作为生产菌种获得 的反应生成液的情况对比如下表:
菌种编号 丙烯酸含量ppm 电导率us/cm C10 230 200 C1 1430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