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疗用途.pdf

  • 上传人:汲墨****o
  • 文档编号:9061037
  • 上传时间:2021-02-02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601.3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0153.3

    申请日:

    20110707

    公开号:

    CN102286057A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J63/00,A61K31/56,A61P3/10,A61P3/04,A61P5/50

    主分类号:

    C07J63/00,A61K31/56,A61P3/10,A61P3/04,A61P5/50

    申请人:

    北华大学

    发明人:

    崔龙,李志,李宣善

    地址:

    132013 吉林省吉林市华山路3999号

    优先权:

    CN201110190153A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宏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同时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医疗用途,是一类从虎耳草科植物丹顶草中提取、分离获得的具有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活性的齐墩果烷型(oleanane-type)三帖类化合物,结构上:R1为羟基、乙酰氧基,R2为羧基、羟亚甲基,R3为甲基、羧基,R4为羧基、甲基。经多次体外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PTP1B抑制活性,可在制备糖尿病、肥胖症及并发症药物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的化学结构通式:                                                 其中,R为羟基或乙酰氧基;R为羧基或羟亚甲基;R3为甲基或羧基;R4为羧基或甲基。 2.一种化合物,具有以下的化学结构式: 理化性质如下:无色,溶点为252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486.33 [M-H];分子式为CHO;其H和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1、图2。 3.一种化合物具有以下的化学结构式: 理化性质如下:无色,溶点为307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486.33 [M-H];分子式为CHO;其H和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3、图4。  4.一种化合物,具有以下的化学结构式: 理化性质如下:白色,溶点为312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472.35 [M-H];分子式为CHO;其H和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5、图6。  5.一种化合物,具有以下的化学结构式: 理化性质如下:无色,溶点为261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528.34 [M-H];分子式为CHO;其H和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7、图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干燥粉碎的丹顶草( Engler)根部 1.5-2.5 Kg用10L甲醇室温浸泡3天提取一次,总共提取三次。合并甲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将浸膏溶于1.0-0.6L水中,成混悬液后用3.0-2.0L正己烷萃取,正己烷萃取液减压浓缩得正己烷浸膏;将正己烷浸膏经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10:1-0: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F1至F10十个分离组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6制备的F10(1263.4 mg,12-15%乙酸乙酯)部分,经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氯仿/丙酮(V/V,10:1-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H1至H7七个分离组分;浓缩的H1组分(191.2mg, 氯仿/丙酮,10:1-10:2)得化合物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7制备的H7(466.9 mg, 氯仿/丙酮,4:5-5:5)部分,经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15:1-5: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G1至G6六个分离组分;收集的G5分离组分(188.9 mg, 正己烷/乙酸乙酯,6:1),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柱(10μm, 250×10 mm),以乙腈:HO=50:1-100:1(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22.3-26.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化合物3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7制备的H5(268.9 mg,氯仿/丙酮,1:1)部分,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柱(10μm,250×10 mm),以甲醇: HO =10:1-100:0(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18.3-21.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化合物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8制备的G4(151.9 mg,氯仿/丙酮,1:1)部分,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柱(10μm,250×10 mm),以乙腈: HO =50:1-100:1(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25.3-27.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4。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各种糖尿病、肥胖症及其并发症药物中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胰岛素增敏剂中的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同时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医疗用途,涉及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常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DDM,Ⅰ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糖尿病)两类,其中Ⅱ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占90%。WHO预计,由于人口老龄化、肥胖、不健康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的数目将由1995年的1.35亿上升为3亿。

    Ⅱ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胰岛素敏感组织如骨骼肌、肝、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虽然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胰岛素信号在其传导通路中的减弱甚至阻断必定是直接关系。PTPases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多个环节起作用,如将自身磷酸活化的IR去磷酸化,从而降低受体激酶活性;或将IRS-1、IRS-2、Shc等胰岛素受体的底物中蛋白酪氨酸残基至去磷酸化,从而负调控胰岛素作用受体后通路。特定PTPases和胰岛素通路中的酪氨酸激酶间的酶活性不平衡可能是引起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因此,通过寻找选择性作用于该通路中PTPases的抑制剂抑制其活性,加强和延长胰岛素信号,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途径。

    PTP1B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多研究局限于肽类和类肽化合物,例比如根据PTP1B去磷酸化的底物序列设计的抑制剂EEDE(F2PMP)M 、Glu-F2PMP-F2PMP,虽然这些肽类化合物具有较强高的选择性和较强的抑制活性,但它们的不易穿透细胞膜和其肽类磷酸结构使很难成为药物候选化合物。最近,在非肽类PTP1B抑制剂的报道中2-羧甲氧基苯甲酸类化合物对PTP1B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事,其中(2S)-2-[4??-(2-苄基-苯并呋喃)-3-联苯-4-氧]-3-苯基-丙酸化合物不仅对PTP1B有很强的选择抑制性,还对降低ob/ob小鼠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有显著作用。这是第一例从药理学上直接证明PTP1B抑制剂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证据[Malamas, M. S. et al. J. Med. Chem. 2000, 43, 1293-1310]。这为我们从天然资源里寻找高效、高选择性的小分子非肽类PTP1B抑制剂提供了机遇。 

    丹顶草(Aceriphyllum rossii Engler)为虎耳草科多年生植物,生于山谷岩石上或山坡石粒子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其新鲜的嫩叶和茎可食用。

    本发明是首次从虎耳草科植物丹顶草中分离得到齐墩果烷型(oleanane-type)三帖类化合物,经多次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的显著活性,经文献检索,未见该类化合物具有此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为一种新化合物,具有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的活性。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从植物丹顶草中提取分离提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化合物的医疗用途,作为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可用于治疗各种糖尿病、肥胖症及其它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本发明的齐墩果烷型(oleanane-type)三帖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化学结构:

                                                     

    其中 R1为羟基或乙酰氧基;R2为羧基或羟亚甲基;R3为甲基或羧基;R4为羧基或甲基。如CH3、OH、COOH、CH3COO 等。

    化合物1:R1=α-OH,R2=COOH,R3=CH3,R4=COOH

    化合物2:R1=β-OH,R2=COOH,R3=CH3,R4=COOH 

    化合物3:R1=β-OH,R2=CH2OH,R3=CH3,R4=COOH

    化合物4:R1=α-OCOCH3,R2=COOH,R3=COOH,R4=CH3

    其中:

    化合物1(命名为3α-hydroxyolean-12-en-23,29-dioic acid)的立体构型如下:

     

    理化性质如下:无色,溶点为252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486.33 [M-H]-;分子式为C30H46O5;其1H和13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1、图2。

    化合物2 (命名为3β-hydroxyolean-12-en-23,29-dioic acid)的立体构型如下:

     

    理化性质如下:无色,溶点为307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486.33 [M-H]-;分子式为C30H46O5;其1H和13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3、图4。 

    化合物3(命名为3β,23-dihydroxyolean-12-en-29-oic acid)的立体构型如下:

     

    理化性质如下:白色,溶点为312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472.35 [M-H]-;分子式为C30H48O4;其1H和13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5、图6。

    化合物4(命名为3α-O-acetylolean-12-en-23,27-dioic acid)的立体构型如下:

     

    理化性质如下:无色,溶点为261 ℃,负离子模式点喷雾离子质谱m/z 528.34 [M-H]-;分子式为C32H48O6;其1H和13C-NMR(Pyridine-d5)图谱如图7、图8。 

    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干燥粉碎的丹顶草(Aceriphyllum rossii Engler)根部 1.5-2.5 Kg用10L甲醇室温浸泡3天提取一次,总共提取三次。合并甲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178g)。将浸膏溶于1.0-0.6L水中,成混悬液后用3.0-2.0L正己烷萃取,正己烷萃取液减压浓缩得正己烷浸膏(89g);将正己烷浸膏经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 10:1-0: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F1至F10十个分离组分。

    将上述制备的F10(1263.4 mg, 12-15%乙酸乙酯)部分,经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氯芳?氯仿/丙酮(V/V, 10:1-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H1至H7七个分离组分。浓缩的H1组分(191.2mg, 氯芳/丙酮,10:1-10:2)经400MHz核磁共振检测氢谱,判定为单体化合物,既化合物1 (191.2 mg)。

    将上述制备的H7(466.9 mg, 氯芳/丙酮,4:5-5:5)部分,经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 15:1-5: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G1至G6六个分离组分。收集的G5分离组分(188.9 mg, 正己烷/乙酸乙酯,6:1),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10μm, 250×10 mm),以乙腈:H2O=50:1-100:1(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22.3-26.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2 (35.8 mg)。

    将上述制备的H5(268.9 mg, 氯芳/丙酮,1:1)部分,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10μm, 250×10 mm),以甲醇: H2O =10:1-100:0(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18.3-21.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3 (77.9 mg)。

    将上述制备的G4(151.9 mg, 氯芳/丙酮,1:1)部分,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10μm, 250×10 mm),以乙腈: H2O =50:1-100:1(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25.3-27.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4 (57.9 mg)。

     

    本发明对所得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进行了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活性试验,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测试原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人源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1B(hPTP1B)催化结构域,经纯化后的 hPTP1B重组蛋白能水解底物pNPP的磷脂键,得到的产物在410 nm 处有很强的光吸收,因此可以通过直接检测410 nm处光吸收的变化以观察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化合物对酶活性的抑制情况。标准的测活体系如下:10 mM 、Tris. CI,PH 7.6,10 mM pNPP,2% DMSO,100 nM hPTP1B。

    观察指标:动态测定波长为410nm 处的光吸收,时间为3分钟,其动力学曲线一级反应的斜率作为酶活性指标。

    试验例1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的PTP1B抑制活性试验

    实验方法:用于筛选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是从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的GST融合蛋白。采用紫外底物 pNPP,观察不同浓度对重组酶的活性抑制,以初步评价化合物的药用效果。PTP1B水解底物pNPP的磷脂得到的产物在410nm处有很强的光吸收。因此可以直接检测410nm处光吸收的变化以观察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化合物对其的抑制情况。阳性对照正钒酸钠的IC50为2.0 uM。实验结果如下:

    贝壳杉烷型二帖类化合物                         IC50 (uM) 化合物1                                      6.6 化合物2 7.4 化合物3 11.1 化合物4 6.8

    实验结果显示,当化合物1-4的浓度分别为6.6,7.4,21.3 和6.8 uM时,对PTP1B有50%抑制作用(IC50),其中化合物1,2和4的抑制PTP1B活性强于化合物3。

    试验例2: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1-4)分别对STZ致高血糖大鼠降血糖实验

    以昆明大鼠46只(雄性),随机分组成空白组、模型组(Diabetic control)、实验组(分别用化合物1,2,3,4)、消渴丸对照组(XKW)。除空白组外,各组禁食不禁水1 d,以STZ(在4 ℃冰浴中用0.05 mol/ml柠檬酸pH4.5溶液配制,立即使用)腹腔注射60 mg/kg,造糖尿病模型。注射后72 h断尾取血测定血糖(测前禁食6 h),血糖值高于11.1 mmol/L用于实验。

    实验组分别以化合物1、2、3和4 灌胃(200 mg/kg);XKW组以消渴丸灌胃(250 mg/kg);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2 d,每天称重、给药一次。末次给药后,断尾取血测定血糖(测前禁食6 h)。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开始前血糖值(mmol/L)   试验结束后血糖值(mmol/L) 空白组                    7.2                         8.0 模型组                    25.0                        23.7 化合物1组                   22.7                        13.6 化合物2组                   27.6                        15.9 化合物3组                   26.1                        21.9 化合物4组                   26.8                        10.9 消渴丸对照组                   24.7                        14.8

    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3组与模型组比较,对链脲佐菌素致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其中化合物4组的降糖效果优于消渴丸对照组。

    试验例3: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1-4)分别对STZ致高血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实验组分别以化合物1、2,3和4灌胃(200 mg/kg);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2 d,每天称重、给药一次。以上各组在给药12 d内,每天腹腔注射长效人胰岛素1 IU/kg。12 d后,各组大鼠四天内每天分别腹腔注射速效人胰岛素0.05、0.5、1.0、2.5 IU/kg,测定给速效人胰岛素前后的血糖,计算比值。实验结果如下:图9。

    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4对链脲佐菌素致高血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改善,其中化合物1,2和4的作用强于化合物3。

    试验例4: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1-4)分别对STZ致高血糖大鼠体重变化实验

    实验组分别以化合物1、2,3和4灌胃(200 mg/kg);对照组以消渴丸灌胃(250 mg/kg);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2 d,每天称重、给药一次。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开始前体重(g)   试验结束后体重(g) 空白组                     147                        213 化合物1组                 151                        156 化合物2组                 148                        160 化合物3组                 143                        175 化合物4组                 146                        145 消渴丸组                   153                        186

    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4组与空白组和消渴丸组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体重效果,其中化合物4组的降低体重效果最为显著。

     

    实验结果的评价与解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因数,而PTP1B的高度表达可引起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瘦数抵抗,从而引起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通过我们试验数据显示化合物(1-4)有显著抑制PTP1B活性(试验例1)。并通过STZ致高血糖大鼠降血糖实验(试验例2),充分肯定了其对DM模型动物的降血糖作用,也提示各组药物均有缓解糖尿病临床多饮、多尿症状的作用特点,进一步通过STZ致高血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实验和体重变化实验研究表明(试验例3和试验例4),化合物(1~4)均能改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并且显著降低体重。通过上述相关试验数据表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对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症及并发症有潜在的实际意义。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从虎耳草科植物丹顶草中提取、分离获得的具有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活性的分离得到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为一种新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PTP1B抑制活性,可在制备糖尿病、肥胖症及并发症药物应用。对开发利用中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1的H谱图;

    图2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1的C谱图;

    图3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2的H谱图;

    图4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2的C谱图;

    图5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3的H谱图;

    图6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3的C谱图;

    图7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4的H谱图;

    图8为本发明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4的C谱图;

    图9为本发明化合物(1-4)分别对STZ致高血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不限制本发明。

    1H-NMR用 Varian Mercury AMX500型仪测定;MS用VG ZAB-HS或VG-7070型仪测定,除注明外均为EI源(70ev);所使用的硅胶,包括200-300目和G254为青岛海洋化工厂;所使用的聚酰胺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青生化材料厂生产;所使用的TSK HW-40F为日本TOSOH公司生产;所使用的C18为E.Merck公司生产;所使用的MCI GEL 20P为日本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生产;STZ(链脲佐菌素),sanland产品,分析纯,临用前在4 ℃冰浴中用0.05 mol/ml柠檬酸pH 4.5溶液配制,立即使用;消渴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批号:GF0055。

    实施例1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的制备

    将干燥粉碎的丹顶草(Aceriphyllum rossii Engler)根部 1.5-2.5 Kg用10L甲醇室温浸泡3天提取一次,总共提取三次。合并甲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178g)。将浸膏溶于1.0-0.6L水中,成混悬液后用3.0-2.0L正己烷萃取,正己烷萃取液减压浓缩得正己烷浸膏(89g);将正己烷浸膏经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 10:1-0: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F1至F10十个分离组分?。

    实施例2

    分离化合物1:

    将实施例1制备的F10(1263.4 mg, 12-15%乙酸乙酯)部分,经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氯芳/丙酮(V/V, 10:1-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H1至H7七个分离组分。浓缩的H1组分(191.2mg, 氯芳/丙酮,10:1-10:2)经400MHz核磁共振检测氢谱,判定为单体化合物,既化合物1 (191.2 mg)。其1H和13C-NMR图谱如图1、图2。

    实施例3 

    分离化合物2:

    将实施例2制备的H7(466.9 mg, 氯芳/丙酮,4:5-5:5)部分,经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 15:1-5: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的分离组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测,成份相同的分离组分合并、浓缩后得到G1至G6六个分离组分。收集的G5分离组分(188.9 mg, 正己烷/乙酸乙酯,6:1),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10μm, 250×10 mm),以乙腈:H2O=50:1-100:1(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22.3-26.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2 (35.8 mg)。其1H和13C-NMR图谱如图3、图4。

    实施例4 

    分离化合物3:

    将实施例2制备的H5(268.9 mg, 氯芳/丙酮,1:1)部分,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10μm, 250×10 mm),以甲醇: H2O =10:1-100:0(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18.3-21.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3 (77.9 mg)。其1H和13C-NMR图谱如图5、图6。

    实施例5 

    分离化合物4:

    将实施例3制备的G4(151.9 mg, 氯芳/丙酮,1:1)部分,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10μm, 250×10 mm),以乙腈: H2O =50:1-100:1(V/V)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2mL/min,柱温25℃,210nm波长下检测70min。收集25.3-27.9 min洗脱液,浓缩收集液得化合物4 (57.9 mg)。其1H和13C-NMR图谱如图7、图8。

    关 键  词:
    齐墩果烷型三帖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医疗 用途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疗用途.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06103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