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谷胱甘肽的高密度发酵生产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谷胱甘肽(GSH),即γ-L-谷氨酰-L-半胱氨酰-甘氨酸,是由三 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通常所说的谷胱甘肽是指还原型谷胱甘肽,其在生物体 内起重要作用。谷胱甘肽是细胞内存在的最丰富的小分子硫醇类化合物,是保 护酶和其他蛋白质的硫氢基的一种抗氧化剂,是细胞内非蛋白硫氢基团的主要 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某些酶的辅酶,并对一些巯基酶有 激活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科学实验显示,人体内的谷胱甘肽增加后,对消化 系统、呼吸系统和新陈代谢等等都有帮助。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古特曼博士这 样预测:“谷胱甘肽很快就会像胆固醇一样,成为人们衡量健康的指标之一!”。 由于谷胱甘肽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谷胱甘肽在医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早已得 到公认,其在食品添加剂、运动营养学、保健品和化妆品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泛。
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萃取法、化学合成法、酶转化法和发酵法。自 1938年发表的GSH制备的最早专利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GSH的生产开展了大 量的研究。概括来说,萃取法主要是通过萃取和沉淀的方法从含有GSH的动植 物组织中进行GSH的分离提取,由于原料不易获得且GSH的含量极低,因此该 法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化学合成法生产GSH,即将L一谷氨酸、L一半胱氨酸 和甘氨酸缩合成GSH。该法较早用于GSH生产,但操作过程复杂、耗时且得到的 GSH是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混合物,分离十分困难,造成产品纯度不高,且生物效 价很难保持一致。GSH的酶法合成是利用GSH合成酶系,在三磷酸腺苷(ATP)的 存在下将三种组成氨基酸催化形成GSH。该法首先需要获得GSH合成的相关酶系, 其次需要加入价格昂贵的前体氨基酸和ATP,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国家 专利申请号03113418.1)。综合比较,发酵法生产GSH最具竞争力,是当前世 界上主要的生产方法,并且由于避免了昂贵的ATP消耗,比较经济实用(詹谷 宇等.药学学报,1990;25(7).494-499)。由于微生物容易培养,因此该法将 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国外谷胱甘肽的主要产地在口本,应用的是微生物发酵 法生产谷胱甘肽(詹谷宇等,酵母菌生物合成谷胱甘肽,药学学报,1990;25(7)) 国内谷胱甘肽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主要还是在一些研究院校内,处于研究阶 段,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李寅,陈坚等.氨基酸和酵母膏对谷胱甘肽发 酵的影响,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12):537—542.)。饶志明等(饶 志明等.产谷胱甘肽重组巴斯德毕赤氏酵母发酵条件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33(5):1-3)研究利用重组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pastoris)x-33 (pGAPZA-gsh1)生产谷胱甘肽其产量只有97.9mg/L,此法利用摇瓶在试验室进 行且产量过低,在实际生产中无意义。董一群等(董一群等.补料方式对酵母菌 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工业微生物,2003,33(1):19-21)研究了分批发酵及 恒速流加、指数流加和恒pH流加补料方法。其结果为分批补料中GSH含量 323.39mg/L;恒速流加中GSH含量为638.2mg/L;指数流加中GSH含量为678.9 mg/L;而恒pH流加补料中GSH含量为977.8mg/L。该试验中明显GSH含量较高 且采用恒pH流加补料其工艺过程易于控制有利于生产,但是其发酵周期为60 小时,同时GSH含量没有显著提高。王峥,谭天伟等(王峥,谭天伟等.谷胱甘 肽发酵过程中的乙醇控制.生物加工过程,2004,5(2):64-67)研究在酿酒酵 母谷胱甘肽发酵中,比较了乙醇控制在一定浓度和逐步下降两种乙醇控制方式 对谷胱甘肽合成的影响,其结果为后者较好。该研究中GSH含量较高达到 1620mg/L,而此法只有当乙醇形成后并达到一定的检测浓度时才可以进行控制, 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很有限。在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0510023119.1)“谷 胱甘肽的生产方法”中指出将带有谷胱甘肽合成酶A和酶B的两种表达重组基 因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经大规模培养和大规模分离纯化技术,获得酶A和酶B, 并将它们分别用合适的材料固定。该方法中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1)基因 工程菌因其稳定性差不适合规模生产;(2)大肠杆菌的培养周期较长,在工业 化生产中容易染菌并延长了生产周期;(3)酶A和酶B的分离纯化也存在难度; (4)用合适的材料固定也使得生产工艺复杂化。国家专利(申请号03113418.1) “一种提高产朊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产量的方法”中指出采用产朊假丝 酵母(Candidautilis)WSH02-08为出发菌株,经斜面培养和种子培养后,接种 在摇瓶培养或发酵罐培养,在发酵液中添加L-半胱氨酸,添加时间0-20小时, 添加浓度6-10mmol/L。该方法所得最后产量为400mg/L-520mg/L。该方法虽然 时间短工艺简单,但最后目标产量却较低,仍很难用于生产。国家专利(申请 号200510059998.3)“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中利用同一种 酵母发酵菌种发酵同时生产两种代谢产物-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该方法在生产 谷胱甘肽的情况下又得到了麦角固醇,做到了产业链的良好延伸,谷胱甘肽产 量930mg/L-1561mg/L,但从GSH的产量来看结果仍不理想,并且乙醇含量的控 制仍然存在滞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设计更合理、且能够提高谷胱甘 肽产量的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斜面酿酒酵母菌种接入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在28~32℃温度条件下, 震荡培养10~15小时,震荡频率为100~300rpm;
b.将震荡培养的种子培养液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接入发酵培养基,在 温度为28~32℃、初始搅拌转速为50~150rpm、通风比为0.5~1.5VVM条件下 培养6~12小时,当溶解氧低于20%~30%时,提高搅拌转速50~100rpm,使溶 解氧保持在20%~30%以上;
c.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接入步骤b中的种子培养液,在温度为28~32 ℃、初始搅拌转速为50~150rpm,之后每过2~4h增加50~150rpm直到升至 500rpm,初始通气量为0.5~1VVM,当转速升至500rpm2~4h后增加至1.5~ 2VVM,在此条件下培养10~14h后,开始按2~6g/l.h均速加入流加培养基, 流加培养基的灭菌参数为:100~110℃,10~20分钟;
当呼吸商RQ值大于0.85时,要仅以RQ为补料依据,立即降低流加补料速 率至原流加补料速率的10%~80%,当RQ小于等于0.85时,每过1~2小时流速 增加10%~50%,同时再以尿素或氨水控制发酵液的pH值在4.5~5.5之间,至 28~36h向发酵液中分别添加2~6mmol/L的甘氨酸、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 并同时开始降温1~6℃,且同时降低流加培养基补料速度的10%~50%,经过36~ 48h发酵停止发酵,此时酵母的生物量干重达到98~128g/L,GSH总量稳定在 1800mg/L~2470mg/L。
上述步骤a中的摇瓶种子培养基,其配方为:葡萄糖20~50g/l;酵母粉3~ 10g/l;(NH4)2HPO4 1~6g/l;MgSO4·7H2O 0.5~1.5g/l;K2HPO4 0.5~2g/l;KH2PO40.5~2g/l。
上述步骤b中的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葡萄糖40~70g/l;酵母粉10~ 30g/l;麦芽汁40~80g/l;(NH4)2HPO4 5~16g/l;糖蜜20~50g/l;MgSO4·7H2O 2~6g/l;玉米浆10~30g/l;K2HPO4 0.5~2g/l;KH2PO4 0.5~2g/l;ZnSO4 5~ 15mg/l;FeSO4 5~15mg/l;MnSO4 5~15mg/l;CuSO4 5~15mg/l。
上述步骤c中的流加培养基,其配方为:葡萄糖500~700g/l,酵母粉5~ 20g/l,麦芽汁40~80g/l,玉米浆3~10g/l。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方法,对培 养基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在过程控制当中实时对发酵尾气进行检测分析,更超 前的预测酵母细胞的代谢情况,为补料提供了更及时、更准确的指导,给出了 更有利于积累谷胱甘肽的工艺技术参数。同时本发明发现在适量添加前体氨基 酸的同时,降低发酵温度和流加补料的速率可以明显提高酵母中GSH的含量, 此方法在发酵的后段可以节省流加补料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GSH含量 可达1800mg/L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的酿 酒酵母是以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购买的1253热带假丝酵母为培 养菌株。
实施例1
a.将摇瓶种子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接入斜面 酿酒???酵母菌种,在28℃温度条件下,震荡培养15小时,震荡频率为100rpm, 其中:摇瓶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g/l;酵母粉10g/l;(NH4)2HPO4 3g/l; MgSO4·7H2O 1g/l;K2HPO4 0.5g/l;KH2PO4 0.5g/l;
b.将发酵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震荡培养的 种子培养液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接入,在温度为28℃、初始搅拌转速为 100rpm、通风比为1VVM条件下培养12小时,当溶解氧低于20%时提高搅拌转速 50rpm使溶解氧保持在20%以上。其中: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0g/l;酵 母粉10g/l;麦芽汁80g/l;(NH4)2HPO410g/l;糖蜜20g/l;MgSO4·7H2O4g/l; 玉米浆20g/l;K2HPO41g/l;KH2PO4 1g/l;ZnSO4 10mg/l;FeSO4 5mg/l;MnSO4 5mg/l; CuSO4 5mg/l;
c.将发酵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按发酵培养基 体积的10%接入步骤b中的种子培养液,在温度为28℃、初始搅拌转速为100rpm, 之后每过2h增加50rpm直到升至500rpm,初始通气量为1VVM,当转速升至500rpm 2h后增加至2VVM,在此条件下培养14h后,开始按2g/l.h均速加入流加培养 基。流加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700g/l,酵母粉20g/l,麦芽汁80g/l, 玉米浆10g/l。流加培养基的灭菌参数为:100℃,20分钟.
当呼吸商RQ值大于0.85时,要仅以RQ为补料依据,立即降低流加补料速 率至原流加补料速率的80%。当RQ小于等于0.85时,每过1小时流速增加10%。 同时再以尿素控制发酵液的pH值为4.5,至36h向发酵液中分别添加4mmol/L 的甘氨酸、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并同时开始降温1℃,且同时降低流加培 养基补料速度的10%,至48h停止发酵,此时酵母的生物量为108g/L(干重),GSH 总量为2470mg/L。
实施例2
a.将摇瓶种子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接入斜面 酿酒酵母菌种,在32℃温度条件下,震荡培养10小时,震荡频率为300rpm, 其中:摇瓶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0g/l;酵母粉5g/l;(NH4)2HPO4 1g/l; MgSO4·7H2O 0.5g/l;K2HPO42g/l;KH2PO4 2g/l;
b.将发酵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震荡培养的 种子培养液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接入,在温度为32℃、初始搅拌转速为 150rpm、通风比为0.5VVM条件下培养6小时,当溶解氧低于25%时提高搅拌转 速150rpm使溶解氧保持在25%以上。其中: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g/l; 酵母粉30g/l;麦芽汁40g/l;(NH4)2HPO45g/l;糖蜜40g/l;MgSO4·7H2O 2 g/l;玉米浆10g/l;K2HPO40.5g/l;KH2PO4 0.5g/l;ZnSO4 5mg/l;FeSO4 10mg/l; MnSO4 15mg/l;CuSO4 15mg/l;
c.将发酵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按发酵培养基 体积的10%接入步骤b中的种子培养液,在温度为32℃、初始搅拌转速为150rpm, 之后每过4h增加150rpm直到升至500rpm,初始通气量为0.5VVM,当转速升至 500rpm4h后增加至1.5VVM,在此条件下培养10h后,开始按6g/l.h均速加入 流加培养基。流加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600g/l,酵母粉10g/l,麦芽汁 60g/l,玉米浆5g/l。流加培养基的灭菌参数为:110℃,10分钟.
当呼吸商RQ值大于0.85时,仅以RQ为补料依据,立即降低流加补料速率 至原流加补料速率的10%。当RQ小于等于0.85时,每过2小时流加补料速率增 加50%。同时再以氨水控制发酵液的pH值为5.5,至28h向发酵液中分别添加 6mmol/L的甘氨酸、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并同时开始降温6℃,且同时降低 流加培养基补料速度的50%,至36h停止发酵,此时酵母的生物量可达到 98g/L(干重),GSH总量为1895mg/L。
实施例3
a.将摇瓶种子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接入斜面 酿酒酵母菌种,在30℃温度条件下,震荡培养12小时,震荡频率为150rpm, 其中:摇瓶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母粉3g/l;(NH4)2HPO4 6g/l; MgSO4·7H2O 1.5g/l;K2HPO4 1g/l;KH2PO4 1g/l;
b.将发酵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震荡培养的 种子培养液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0%接入,在温度为30℃、初始搅拌转速为 50rpm、通风比为1.5VVM条件下培养8小时,当溶解氧低于30%时提高搅拌转速 100rpm使溶解氧保持在30%以上。其中: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0g/l; 酵母粉20g/l;麦芽汁60g/l;(NH4)2HPO416g/l;糖蜜50g/l;MgSO4·7H2O6 g/l;玉米浆30g/l;K2HPO42g/l;KH2PO4 2g/l;ZnSO4 15mg/l;FeSO4 15mg/l; MnSO410mg/l;CuSO4 10mg/l;
c.将发酵培养基在121℃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按发酵培养基 体积的10%接入步骤b中的种子培养液,在温度为30℃、初始搅拌转速为50rpm, 之后每过3h增加100rpm直到升至500rpm,初始通气量为0.8VVM,当转速升至 500rpm 3h后增加至1.8VVM,在此条件下培养12h后,开始按4g/l.h均速加入 流加培养基。流加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500g/l,酵母粉5g/l,麦芽汁40g/l, 玉米浆3g/l。流加培养基的灭菌参数为:105℃,15分钟.
当呼吸商RQ值大于0.85时,要仅以RQ为补料依据,立即降低流加补料速 率至原流加补料速率的30%。当RQ小于等于0.85时,每过1.5小时流速增加 30%。同时再以氨水控制发酵液的pH值为5.0,至30h向发酵液中分别添加 2mmol/L的甘氨酸、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并同时开始降温3℃,且同时降低 流加培养基补料速度的20%,至42h停止发酵,此时酵母的生物量为128g/L(干 重),GSH总量为2080mg/L。
对比实施例1
将实施例1流加培养基配方中的麦芽汁、酵母粉和玉米浆去掉,只以700g/L 的葡萄糖配制补料,其它条件不变。这样导致补料以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逐渐单一化,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和GSH的积累,最终下罐结果为:生物量50g/L (细胞干重),GSH含量452mg/L。
对比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28h添加氨基酸后,同时降温6℃,现将降温6℃改为升温 2℃,其它条件不变。由于环境温度的改变,使GSH的积累受到了严重影响,最 终下罐结果为:生物量80g/L(细胞干重),GSH含量352mg/L。
对比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添加氨基酸为2mmol/L,现将添加量升高为12mmol/L.改变氨 基酸添加量后的最终下罐结果为:生物量75g/L(细胞干重),GSH含量630mg/L。
对比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发酵至30h时,将流加补料的速率降低了20%,现将流加补料 的速率升高20%,其它条件不变。最终下罐结果为:生物量65g/L(细胞干重),GSH 含量43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