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788305.7 (22)申请日 2017.08.31 (71)申请人 汉臣氏 (沈阳) 儿童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110326 辽宁省沈阳市胡台新城振兴 八街35号 (72)发明人 余萍张春宇闵祥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1207 代理人 胡洋 (51)Int.Cl. C12N 1/20(2006.01) C12R 1/22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酵乳。
2、杆菌优化培养基, 包 括如下组分, 酵母蛋白胨13.030.0g/L、 葡萄糖 15.035.0g/L、 蔗糖8.016.0g/L、 乳糖15.0 35.0g/L、 酵母浸出物8.012.0g/L、 乙酸钠3.0 8.0g/L、 硫酸镁0.020.1g/L、 吐温800.5 0.75g/L、 磷酸二氢钾1.53.0g/L、 低聚异麦芽 糖1.53.0g/L、 柠檬酸1.84.0g/L、 余量为无 菌水。 通过利用该优化培养基可达到发酵乳杆菌 增殖培养、 活菌数量大、 菌体收率高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7354116 A 2017.11.17 CN 107354。
3、116 A 1.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组分, 酵母蛋白胨13.030.0g/ L、 葡萄糖15.035.0g/L、 蔗糖8.016.0g/L、 乳糖15.035.0g/L、 酵母浸出物8.0 12.0g/L、 乙酸钠3.08.0g/L、 硫酸镁0.020.1g/L、 吐温80 0.50.75g/L、 磷酸二氢钾 1.53.0g/L、 低聚异麦芽糖1.53.0g/L、 柠檬酸1.84.0g/L、 余量为无菌水。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照配方比 例称量各组分, 混合、 加热溶解, 用1mol/L食品级NaOH溶液调培养。
4、基pH值至6.306.80, 115 下灭菌30min, 得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 骤: 1)菌种划线培养: 将发酵乳杆菌菌粉用无菌水稀释后, 于MC培养基上分区划线, 划线结 束后, 平皿倒置, 35培养箱恒温培养4072小时; 2)一级纯化培养: 挑取平皿上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接种至装有MRS液体培养基的试管 中, 试管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520小时; 3)二级纯化培养: 按35接种量, 将一级纯化培养好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MRS液体培 养基的三角瓶中, 三角瓶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520。
5、小时; 4)菌种保存: 对二级纯化培养得到的菌悬液进行离心, 12000rpm离心10分钟后得到菌 泥, 将菌泥溶解于混合液中, 得菌泥混合液, 将菌泥混合液分装在已灭菌的冻存管中, 封口 膜密封, 冻存于-40-80低温冰箱内, 得发酵乳杆菌菌泥冻存管, 备用; 5)冻存菌种复苏: 取存于低温冰箱内的发酵乳杆菌菌泥冻存管, 立即放入35水浴锅 内进行菌种复苏, 3045s, 至冻存管内液体全部融化; 6)菌种一级培养: 将复苏好的12ml菌泥混合液直接接种至装有基础培养基的三角瓶 A中, 三角瓶A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624小时; 7)菌种二级培养: 按照26接种量, 将一级培养结。
6、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基础培养 基的三角瓶B中, 三角瓶B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624小时; 8)菌种三级培养: 按照26接种量, 将二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优化培养 基的发酵罐中, 开启发酵罐搅拌桨, 转速为100rpm, 通气量为0, 35恒温培养712小时; 9)菌种四级发酵: 按照28接种量, 将三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优化培养 基的发酵罐中, 开启发酵罐搅拌桨, 转速为100rpm, 通气量为0, 35恒温培养, 在发酵开始3 小时后, 通过流加食品级NaOH溶液来维持恒定pH为4.805.30, 培养周期612小时, 直至 监测到菌液OD600值停止增长或呈负增。
7、长, 立即停止发酵; 10)发酵液离心: 四级发酵结束后, 将发酵罐罐体温度调低, 当罐内发酵液温度低于20 时准备离心, 离心设备采用管式离心机, 离心前对转鼓进行蒸汽灭菌30min, 离心转速为 1000015000rpm; 11)菌泥收集: 离心结束后, 收集转鼓内的菌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6)、 7)中基础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配 方比例为: 酵母蛋白胨15.030.0g/L、 葡萄糖25.035.0g/L、 酵母浸出物3.06.0g/L、 乙 酸钠4.06.0g/L、 硫酸镁0.10.3g/L、 吐温80 0.50.75g/L、 磷酸二氢钾1.53.。
8、0g/L、 柠檬酸3.06.0g/L、 余量为无菌水, 称量各组分, 混合、 加热溶解, 用1mol/L食品级NaOH溶 液调培养基pH值至6.406.70, 于115下灭菌30min。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7354116 A 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7)中基础培养基的体积占三角瓶B 容积的406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8)、 9)中优化培养基装液的体积占 发酵罐容积的4060。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7354116 A 3 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
9、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人的肠道中存在着几百种、 数百亿个细菌, 在肠内构成菌丛。 迄今为止, 人们已 知这些肠道细菌分三类: 一类是能够合成某些维生素、 对有害细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对免 疫功能有刺激和促进的效果, 这就是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的有益菌, 这些细菌通过调 整肠道生态系统可保持人体的健康, 减少疾病, 延缓衰老, 因此被称为益生菌; 另一类是在 肠道内会构成腐败、 产生有害或致癌物质的有害菌, 如梭状芽胞杆菌、 拟杆菌属和真细菌属 等; 另外还有一类既有有害作用, 又有有益作用的细菌, 如胨球菌。 0003 2011。
10、年发酵乳杆菌列入我国 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 2016年发酵乳杆菌列入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 发酵乳杆菌广泛分布于植物以及动物的胃肠道中, 是宿 主肠道、 口腔和阴道的的正常菌群, 能在人体胃液低pH和肠道高胆汁酸环境中存活, 能够调 节宿主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 改善宿主体内系统环境, 对宿主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0004 发酵乳杆菌属于乳杆菌科中的乳杆菌属, 革兰氏阳性, 兼性厌氧。 菌种为棒状, 直 径0.50.9 m, 长度的差异比较大, 大多数是单个生长, 也有成对出现。 在MRS琼脂培养基生 长时, 菌落直径约1mm, 有光泽、 圆顶形、 不透明, 并且当用接种环接触时显。
11、示有粘性; 不产芽 孢, 过氧化氢酶阴性, 非运动性, 能利用葡萄糖、 半乳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蜜二糖、 果糖、 核糖、 海藻糖、 棉子糖、 甘露糖和L-阿拉伯糖产酸; 接触酶阴性、 明胶液化阴性、 硫化氢试验 阴性、 淀粉水解阴性、 产氨阴性、 硝酸还原阴性、 V.P.反应阴性, 是人类肠道中主要的异型发 酵乳杆菌, 对胃酸、 胆汁和胰腺分泌物具有很强的耐受性, 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强, 在食 品发酵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 因此, 提供一种活菌数量大、 收率高、 成本低的发 酵乳杆菌的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乳杆菌。
12、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达到发酵乳杆菌增 殖培养、 活菌数量大、 菌体收率高的目的。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 包括如下组分, 酵母蛋白胨13.030.0g/L、 葡萄糖 15.035.0g/L、 蔗糖8.016.0g/L、 乳糖15.035.0g/L、 酵母浸出物8.012.0g/L、 乙酸 钠3.08.0g/L、 硫酸镁0.020.1g/L、 吐温80 0.50.75g/L、 磷酸二氢钾1.53.0g/L、 低 聚异麦芽糖1.53.0g/L、 柠檬酸1.84.0g/L、 余量为无菌水。 0008 所述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按照配。
13、方比例称量各组分, 混合、 加热溶 解, 用1mol/L食品级NaOH溶液调培养基pH值至6.306.80, 115下灭菌30min, 得发酵乳杆 菌优化培养基。 0009 所述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说明书 1/5 页 4 CN 107354116 A 4 0010 1)菌种划线培养: 将发酵乳杆菌菌粉用无菌水稀释后, 于MC培养基上分区划线, 划 线结束后, 平皿倒置, 35培养箱恒温培养4072小时; 0011 2)一级纯化培养: 挑取平皿上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接种至装有MRS液体培养基的 试管中, 试管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520小时; 0012 3)。
14、二级纯化培养: 按35接种量, 将一级纯化培养好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MRS液 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 三角瓶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520小时; 0013 4)菌种保存: 对二级纯化培养得到的菌悬液进行离心, 12000rpm离心10分钟后得 到菌泥, 将菌泥溶解于混合液中, 得菌泥混合液, 将菌泥混合液分装在已灭菌的冻存管中, 封口膜密封, 冻存于-40-80低温冰箱内, 得发酵乳杆菌菌泥冻存管, 备用; 0014 5)冻存菌种复苏: 取存于低温冰箱内的发酵乳杆菌菌泥冻存管, 立即放入35水 浴锅内进行菌种复苏, 3045s, 至冻存管内液体全部融化; 0015 6)菌种一级培养: 将复。
15、苏好的12ml菌泥混合液直接接种至装有基础培养基的三 角瓶A中, 三角瓶A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624小时; 0016 7)菌种二级培养: 按照26接种量, 将一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基础 培养基的三角瓶B中, 三角瓶B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624小时; 0017 8)菌种三级培养: 按照26接种量, 将二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优化 培养基的发酵罐中, 开启发酵罐搅拌桨, 转速为100rpm, 通气量为0, 35恒温培养712小 时; 0018 9)菌种四级发酵: 按照28接种量, 将三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优化 培养基的发酵罐中, 开启发酵罐搅拌桨, 转。
16、速为100rpm, 通气量为0, 35恒温培养, 在发酵 开始3小时后, 通过流加食品级NaOH溶液来维持恒定pH为4.805.30, 培养周期612小时, 直至监测到菌液OD600值停止增长或呈负增长, 立即停止发酵; 0019 10)发酵液离心: 四级发酵结束后, 将发酵罐罐体温度调低, 当罐内发酵液温度低 于20时准备离心, 离心设备采用管式离心机, 离心前对转鼓进行蒸汽灭菌30min, 离心转 速为1000015000rpm; 0020 11)菌泥收集: 离心结束后, 收集转鼓内的菌泥。 0021 所述的培养方法, 步骤3)中MRS液体培养基的体积占三角瓶容积的4060。 0022 所。
17、述的培养方法, 步骤4)中混合液与离心前二级纯化培养得到的菌悬液的体积比 为1:10。 0023 所述的培养方法, 步骤4)中混合液由MRS液体培养基与50甘油溶液按体积比为 1:11.5的比例配制混合而成。 0024 所述的培养方法, 步骤6)、 7)中基础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配方比例为: 酵母蛋白胨 15.030.0g/L、 葡萄糖25.035.0g/L、 酵母浸出物3.06.0g/L、 乙酸钠4.06.0g/L、 硫 酸镁0.10.3g/L、 吐温80 0.50.75g/L、 磷酸二氢钾1.53.0g/L、 柠檬酸3.06.0g/L、 余量为无菌水, 称量各组分, 混合、 加热溶解, 用。
18、1mol/L食品级NaOH溶液调培养基pH值至 6.406.70, 于115下灭菌30min。 0025 所述的培养方法, 步骤7)中基础培养基的体积占三角瓶B容积的4060。 0026 所述的培养方法, 步骤8)、 9)中优化培养基装液的体积占发酵罐容积的40 60。 说明书 2/5 页 5 CN 107354116 A 5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0028 1、 本发明使用的优化培养基碳源采用一种单糖葡萄糖和两种双糖蔗糖 和乳糖, 经试验证明这三种糖配合使用, 能提高菌体收率及活菌数; 优化培养基中添加益生 元低聚异麦芽糖, 能够促进发酵乳杆菌的增殖, 提高。
19、菌体收率。 0029 2、 本发明为实现发酵乳杆菌增殖培养、 富集高活菌数的菌体用于生产作为食品添 加剂的冻干粉目的, 针对发酵乳杆菌纯化培养和菌种发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 更适于菌体 不同生长阶段的基础培养基和优化培养基, 并且培养基采用的组分原料均为食品级。 0030 3、 在本发明中, 用于发酵的菌种采用离心菌泥的收集方式, 较于现在普遍应用的 斜面和菌悬液的方式, 获得的菌悬液的收率和活菌数更高。 0031 4、 采取分级扩大培养方式促使菌体数量快速增加, 通过流加食品级NaOH溶液来控 制发酵过程中pH恒定, 在短时间里得到大量的菌体, 并且菌种稳定, 变异、 退化少。 0032 5、。
20、 采用管式离心机分离收集发酵乳杆菌菌泥, 菌泥收率可达到1.5以上, 活菌数 高达1012CFU/g以上, 并且管式离心机的转鼓可用蒸汽灭菌, 有效地防止了在离心过程中染 菌。 0033 6、 本发明技术制备的发酵乳杆菌, 活菌数高, 存活率高。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实施例1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流程图。 0035 图2为对比例1采用不同基础培养基配方对OD600和收率的影响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实施例1一种发酵乳杆菌优化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0037 一、 优化培养基配方: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萄糖22.0g/L、 蔗糖10.0g/L、 乳糖 22.0。
21、g/L、 低聚异麦芽糖22.0g/L、 酵母浸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 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2.5g/L、 余量为无菌水, pH值6.50。 0038 二、 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称量、 加热溶解, 用1mol/L食品级NaOH溶液调培养基pH值 至6.50, 115下灭菌30min; 注: 培养基中各组分原料均为食品级。 0039 三、 培养方法, 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40 1、 发酵用菌种的制备 0041 1)菌种划线培养: 发酵乳杆菌菌粉用无菌水稀释后, 于MC培养基上四区划线, 划线 结束后, 。
22、平皿倒置, 35培养箱恒温培养50小时; 0042 2)一级纯化培养: 挑取平皿上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接种至装有5ml MRS液体培养 基的试管中, 试管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5小时; 0043 3)二级纯化培养: 按3接种量, 将一级纯化培养好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100ml MRS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 三角瓶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18小时; 0044 4)菌种保存: 对二级纯化培养得到的100ml菌悬液进行离心, 12000rpm离心10分钟 后得到菌泥, 将菌泥溶解于10ml混合液(混合液由5ml MRS液体培养基与5ml 50甘油溶液 混合均匀配制而成)中, 得。
23、菌泥混合液, 将菌泥混合液分装在已灭菌的1ml冻存管中, 封口膜 密封, 冻存于-80低温冰箱内, 得发酵乳杆菌菌泥冻存管, 备用; 说明书 3/5 页 6 CN 107354116 A 6 0045 注: 1)4)操作均必需在无菌操作台和无菌间内执行; 0046 2、 菌种的发酵 0047 5)冻存菌种复苏: 取存于低温冰箱内的发酵乳杆菌菌泥冻存管, 立即放入35水 浴锅内进行菌种复苏, 3045s, 至冻存管内液体全部融化; 0048 6)菌种一级培养: 将复苏好的1ml菌泥混合液直接接种至装有10ml基础培养基的 50ml三角瓶中, 三角瓶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20小时; 004。
24、9 7)菌种二级培养: 按照4接种量, 将一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100ml基 础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 按此接种4瓶, 三角瓶密封, 35培养箱恒温静置培养20小时; 0050 8)菌种三级培养: 按照5接种量, 将二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7.2L实施 例1制备的优化培养基的12L发酵罐中, 开启发酵罐搅拌桨, 转速为100rpm, 通气量为0, 35 恒温培养10小时; 0051 9)菌种四级发酵: 按照5接种量, 将三级培养结束的菌悬液接种至装有120L实施 例1制备的优化培养基的200L发酵罐中, 开启发酵罐搅拌桨, 转速为100rpm, 通气量为0, 35 恒温培养。
25、, 在发酵开始3小时后, 通过流加食品级NaOH溶液来维持恒定pH为5.100.1, 培 养至10小时时, 监测到菌液OD600值停止增长, 立即停止发酵; 0052 其中: 步骤6)、 7)基础培养基的配方为: 酵母蛋白胨22.0g/L、 葡萄糖28.0g/L、 酵母 浸出物4.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2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 4.0g/L、 余量为无菌水, pH值6.50。 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称量、 加热溶解, 用1mol/L食品级 NaOH溶液调培养基pH值至6.50, 115下灭菌30min; 0053 10)发酵液。
26、离心: 四级发酵结束后, 将发酵罐罐体温度调低, 当罐内发酵液温度低 于20时准备离心, 离心设备采用管式离心机, 离心前对转鼓进行蒸汽灭菌30min, 离心转 速为12000rpm; 0054 11)菌泥收集, 离心结束后, 收集到转鼓内的菌泥1.824kg, 菌泥收率为1.52。 0055 注: 5)11)操作均需在10万级净化车间内进行。 0056 对比例1基础培养基配方的对比实验 0057 配方A: 酵母蛋白胨22.0g/L、 葡萄糖28.0g/L、 酵母浸出物4.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2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余量为无菌水。
27、。 0058 配方B: 蔗糖30.0g/L、 酵母浸出物4.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2g/L、 吐温 80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4.0g/L、 余量为无菌水。 0059 配方C: 酵母蛋白胨22.0g/L、 葡萄糖10.0g/L、 蔗糖18.0g/L、 酵母浸出物4.0g/L、 乙 酸钠4.5g/L、 硫酸镁0.2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4.0g/L、 余量为无 菌水。 0060 配方D(实施例1配方): 酵母蛋白胨22.0g/L、 葡萄糖28.0g/L、 酵母浸出物4.0g/L、 乙酸钠4.5g/L。
28、、 硫酸镁0.2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4.0g/L、 余量为 无菌水。 0061 分别按照配方A、 B、 C和D配制基础培养基, 并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发酵乳杆菌, 菌种二级培养结束后, 检测菌悬液的OD600和收率, 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显示 可知, 基础培养基采用配方D即实施例1配方培养发酵乳杆菌, 培养结束后测得菌悬液的 OD600和收率均高于配方A、 B和C。 说明书 4/5 页 7 CN 107354116 A 7 0062 0063 对比例2优化培养基配方的对比实验 0064 配方 :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
29、萄糖22.0g/L、 蔗糖10.0g/L、 棉子糖22.0g/L、 酵母 浸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 酸2.5g/L、 余量为无菌水。 0065 配方: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萄糖22.0g/L、 蔗糖10.0g/L、 低聚果糖22.0g/L、 酵 母浸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 檬酸2.5g/L、 余量为无菌水。 0066 配方: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萄糖22.0g/L、 蔗糖。
30、10.0g/L、 低聚异麦芽糖22.0g/ L、 酵母浸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 L、 柠檬酸2.5g/L、 余量为无菌水。 0067 配方: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萄糖22.0g/L、 蔗糖10.0g/L、 菊粉12.0g/L、 酵母浸 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 柠檬 酸2.5g/L、 余量为无菌水。 0068 配方: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萄糖22.0g/L、 蔗糖10.0g/L、 乳。
31、糖22.0g/L、 酵母浸 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 2.5g/L、 余量为无菌水。 0069 配方(实施例1配方): 酵母蛋白胨20.0g/L、 葡萄糖22.0g/L、 蔗糖10.0g/L、 乳糖 22.0g/L、 低聚异麦芽糖22.0g/L、 酵母浸出物10.0g/L、 乙酸钠4.5g/L、 硫酸镁0.06g/L、 吐温 80 0.65g/L、 磷酸二氢钾2.2g/L、 柠檬酸2.5g/L、 余量为无菌水。 0070 分别按照配方 、 、 、 、 和配制优化培养基, 并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
32、培养条 件下进行发酵乳杆菌发酵, 菌种四级发酵结束后, 检测菌悬液的活菌数, 离心收集菌泥, 观 察菌泥的颜色, 检测收率,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优化培养基采用配方即实施例1配 方进行发酵乳杆菌发酵, 菌悬液的活菌数和收率均高于配方 、 、 、 和。 0071 表1采用不同优化培养基配方对活菌数、 收率和菌泥颜色的影响。 0072 配方编号收率/活菌数/cfu/mL菌泥颜色 配方 1.1783.35109菌泥乳白, 表面偏深黄色, 有黑点 配方1.2292.60109菌泥乳白, 表面偏深黄色 配方1.3103.80109菌泥乳白, 表面偏深黄色 配方1.2772.80109菌泥乳白, 表面偏深黄色 配方1.3952.85109菌泥乳白, 表面偏深黄色 配方1.5203.75109菌泥乳白, 表面偏深黄色 说明书 5/5 页 8 CN 107354116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9 CN 10735411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