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一种由芳香环状硫(氧)杂硫酮及其衍生物与自由基引发剂并用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pdf

  • 上传人:罗明
  • 文档编号:9023472
  • 上传时间:2021-01-30
  • 格式:PDF
  • 页数:22
  • 大小:1.5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53834.4

    申请日:

    20151108

    公开号:

    CN105218715A

    公开日:

    20160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F120/14,C08F120/18,C08F120/32,C08F112/08,C08F2/02,C08F293/00,C07D335/14

    主分类号:

    C08F120/14,C08F120/18,C08F120/32,C08F112/08,C08F2/02,C08F293/00,C07D335/14

    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发明人:

    杨万泰,闫煦,王力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优先权:

    CN201510753834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萍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芳香环状硫(氧)杂硫酮及其衍生物与自由基引发剂并用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使用芳香环状硫酮(C=S-Ph2(X)),X为C,N,O,S(将二个苯环链接)及其衍生物作为引发控制剂,使乙烯基类单体进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特点是将C=S-Ph2(X)及其衍生物与AIBN等传统自由基引发剂并用,在加热条件下可获得分子量及分布可控的一端带有休眠基团的聚合物;还可使用所得的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其他单体制备嵌段共聚物。本发明采用的聚合方法操作工艺简单,单体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本体、溶液、乳液和悬浮等的热聚合等聚合方法中,为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工业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由芳香环状硫(氧)杂硫酮及其衍生物与自由基引发剂并用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在一种或多种单体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如式(1)所示的引发控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各类热自由基引发剂组成双引发剂聚合体系引发单体反应;引发控制剂与热自由基引发剂摩尔比为1:50-50:1混合;式(1)中,R取代基为H,卤素,烷基、羧基、醛基、氰基或甲氧基;R占苯环1,2,3,4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位置,X取代基为C,N,O,S,P;(2)按照引发控制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10-1:100000,将热自由基引发剂与引发剂控制剂与单体一同置于反应瓶中,密封冻融脱气或通氮排氧后,在40-150度下反应4-72小时,得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均可控的聚合物,如式(2)所示;式(2)中,聚合度m,n=1-1000,其中X为C,N,O,P,S中的一种;R,R,R,R为各种单体的不同取代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得到的如式(2)所示的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加入一种或多种单体,分别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均可获得得到结构可控的扩链或嵌段聚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方法是本体、溶液、乳液、反相乳液、悬浮或者沉淀非均相聚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苯乙烯类单体,醋酸乙烯酯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烯烃类单体,酸酐类单体,酰胺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α-甲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正丁烯,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控制剂采用硫杂硫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得到的聚合物,如式(2)所示;式(2)中,聚合度m,n=1-1000,其中X为C,N,O,P,S中的一种;R,R,R,R为各种单体的不同取代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一类源于X杂硫酮结构的引发控制剂及其衍生物制备活性 自由基聚合物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活性自由基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制备 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控的聚合物材料在诸如高分子结晶学,自组装领域, 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领域,表面改性领域,以及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因此,制备分子量及分布可控的聚合物材料引起了科学及工业界的极 大关注。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活性聚合的研究工作,包括活性阴离子聚合、 活性阳离子聚合、活性配位聚合、活性开环聚合以及活性自由基聚合。其中 活性自由基聚合具备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单体等优点,已迅速成为热门的 研究方向。自从1982年,陆续发明了多种主要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包括 热引发-转移-终止法(Iniferter)(Makromol.Chem.RapidCommun.,1982,3, 133;),稳定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FRP)(Macromolecular,1993,26,2987),原 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J.Am.Chem.Soc.,1995,117,5614)以及可逆加成 -裂解链转移(RAFT)聚合(Macromolecular,1998,31,5559)等。已有不少研究 报道了这四种聚合体系在制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控的聚合物的优势和应 用,但这四种体系各自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Iniferter聚合方法对聚合过程的 控制不是很好,使得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值偏差较大,分子量分布系 数较宽;而SFRP聚合需要较高的聚合温度,而且大多数氮氧稳定自由基只对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具有控制能力,虽然己有高活性的氮氧自由基被发现,但 是合成过程复杂,产率低;ATRP的最大缺点是过渡金属络合物在聚合过程中 不消耗,难以提纯,残留在聚合物中容易导致聚合物老化和其他副作用,同时, 由于低价过度金属的存在,使其在工业生产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十分 不理想;RAFT聚合所需的链转移剂双硫酯类化合物的制备过程需要多步有机 合成,且通常聚合产物带有双硫酯类化合物的颜色,同时产物具有一定的生 物毒性,很难应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高分子材料中。1996年,Ranby和杨万 泰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能夺取基材表面的氢,产生 表面自由基引发聚合,并能与由BP被还原生成的半频哪醇自由基偶合;半频 哪醇自由基可逆地偶合和断裂于接枝链末端,从而控制了接枝链的增长,实 现了可控活性表面接枝聚合(Macromolecules,1996,29,3308)。随后,杨和 尹等研究发现具有类似二苯甲酮结构的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在可见光照射 下也可产生ITX-半频哪醇自由基作为活性休眠基团控制接枝链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杨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活性聚合体系:环状芳香半频哪醇基团为 引发/引发控制剂的活性聚合新体系(CMP)(Polym.Chem.,2012,3,1982) 专利号为102181001A;102181001B,其中,环状芳香半频哪醇基团既可以作 为引发剂来引发单体聚合,同时,又可以作为引发控制剂,与链自由基加成/ 断裂,从而实现单体向主链的插入增长。该方法合成简单,不含金属,且并 没有毒性,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然而,由于环状芳香半频哪醇基团本身 在聚合反应中,容易产生H自由基转移转移反应,H自由基可以迅速的引发 自由基聚合,从而使得实验条件的控制需要十分的精确。同时,由两个环状 芳香半频哪醇自由基耦合起来的引发/引发控制剂本身,对光以及热较为敏感, 不方便进行储存。并且,从引发剂分子结构上看,由于环状芳香半频哪醇本 身的共轭及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使得碳自由基的引发活性非常低,从而导 致了整个聚合体系中引发速率较低,整个聚合反应有较长的诱导期。

    在硫酮调节的活性聚合TKMP(Chem.Commun.,2006,835)中,两个共轭 基团与碳硫双键(C=S)直接相连,而两个共轭集团之间没有化学键将二者连 接在一起,其中,碳硫双键(C=S)可以与由引发剂如AIBN断裂分解产生的 链自由基耦合/断裂,使得单体可以插入链自由基从而实现单体的增长。由于 该体系使用的并不是环状芳香结构的硫酮,而是由两个共轭基团分别连接于 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碳硫双键(C=S)的碳原子两侧的硫酮,使得碳原子的引发 活性较高,同时,与链自由基耦合能力较小,最终导致,上述方法所获得的 产物,分子量增长不明显,且分子量分布十分巨大。并不能够起到对分子量 及分子量分布进行有效调控的作用。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引发控制剂结构,使得两个共轭 基团与碳硫双键(C=S)直接相连,且两个共轭集团之间通过化学键将二者连 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由芳香环状X杂硫酮(C=S-X)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并将这一结构应用于活性聚合的调控中。因此,本发明使用一种包含芳香环 状X杂硫酮(C=S-X)的引发控制剂,将其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AIBN 等均裂产生的初级自由基,以及聚合过程中产生的链自由基加成/断裂,从而 实现单体插入聚合物主链,实现聚合物分子量的增长,并以生成的聚合物为 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其他单体制备嵌段共聚物。本发明涉及的活性聚合方法工 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单体适用范围广,使用的引发控制剂采用一步有机 合成方法,制备所得的聚合物纯净且无色无味。本发明涉及的活性聚合方法 能够应用于本体、溶液、乳液以及悬浮聚合等四大聚合方法之中,适合工业 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可控/活性聚合方法,使用一种如式(1)引发控制剂, 其可以与传统的自由基引发剂AIBN等,和单体在加热条件下实现分子量随 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达到控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PDI=Mw/Mn)的目 的并保证所得的如式(2)聚合物具有再引发活性,可用来引发其他单体制备嵌 段共聚物。

    其引发机理如下所示:

    链引发:

    链增长:

    在链引发中,传统的引发剂如AIBN受热分解产生两个初级自由基,由初 级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产生链自由基。

    在链增长中,由于引发控制剂—芳香环状X杂硫酮的引入,芳香环状X杂 硫酮可以与链自由基发生耦合,生成一个被芳香环状X杂化合物形成的大位 阻基团稳定的苄位碳自由基。该苄位碳自由基的既可以引发聚合,又可以与 链自由基耦合/断裂,使得单体可以继续插入主链中,实现分子量的增长。同 时,碳硫键的耦合/断裂同样可以使得单体插入链自由基中,实现分子量的增 长,所以,分子量的增长,由这两部分共同完成。

    本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单体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酯类单体(如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单体(如α-甲基苯乙烯), 醋酸乙烯酯类单体(如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 烯烃类单体(如正丁烯),酸酐类单体(如马来酸酐),酰胺类单体(如 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2.可以适用于各种聚合方法:如本体、溶液、乳液、反相乳液、悬浮或者 沉淀非均相聚合。

    3.将上述得到的如式(2)所示的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加入一种或 多种单体,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均可获得得到结构可控的扩 链或嵌段聚合物。

    一种由芳香环状硫(氧)杂硫酮及其衍生物与自由基引发剂并用的活性 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在一种或多种单体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如式(1)所示的引发控制剂中的 一种或几种,与各类热自由基引发剂组成双引发剂聚合体系引发单体反应; 引发控制剂与热自由基引发剂摩尔比为1:50-50:1混合;

    式(1)中,R取代基为H,卤素,烷基、羧基、醛基、氰基或甲氧基;R占苯 环1,2,3,4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位置,X取代基为C,N,O,S,P;

    (2)按照引发控制剂与单体摩尔比为1:10-1:100000,将热自由基引发剂与 引发剂控制剂与单体一同置于反应瓶中,密封冻融脱气或通氮排氧后,在 40-150度下反应4-72小时,得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均可控的聚合物,如式 (2)所示;

    式(2)中,聚合度m,n=1-1000,其中X为C,N,O,P,S中的一种;R1,R2,R3, R4为各种单体的不同取代基。

    进一步,将上述得到的如式(2)所示的聚合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加入一 种或多种单体,分别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均可获得得到结构可控的扩链或 嵌段聚合物。

    进一步,聚合方法是本体、溶液、乳液、反相乳液、悬浮或者沉淀非均相聚 合。

    进一步,所述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苯乙烯类 单体,醋酸乙烯酯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烯烃类单体,酸酐类单体,酰胺 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α-甲基苯乙烯,醋酸 乙烯酯,甲基丙烯酸,正丁烯,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引发控制剂采用硫杂硫酮;

    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得到的聚合物,如式(2)所示;

    式(2)中,聚合度m,n=1-1000,其中X为C,N,O,P,S中的一种;R1,R2,R3, R4为各种单体的不同取代基。

    本发明所使用的引发剂的制备与提纯方法:

    把劳森试剂(2.5mmol)、硫杂蒽酮或其同系物(4mmol)放入50mL甲苯中, 40-150度下反应1-72小时,之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过量劳森试剂, 分液,将有机相旋干,并用石油醚萃取,将产物重结晶三次,低温真空烘干, 产率约为80%。其中C=S-Ph2(S)的核磁谱图如附图1所示。

    依据上述构思,发明人提出了如下实施本发明2类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引发剂与芳香环状硫酮(C=S-Ph2(X))聚合体系 选择传统的自由基引发剂与芳香环状硫酮(C=S-Ph2(X))在惰性气体保 护下,加热一段时间,得到含活性端基的聚合物。、

    引发剂与芳香环状硫酮(C=S-Ph2(X))聚合体系的机理如(3)所示,仅以 C=S-Ph2(S)引发一种单体聚合为例。由反应机理可知,在链增长阶段,建 立了硫酮-链自由基断裂耦合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的存在,使得大部分链增 长自由基与碳硫双键及苄位的碳自由基结合成休眠链状态,只有少量高分子 链自由基处于活性增长状态,由于链增长自由基浓度很低,难以双基或歧化 终止,从而按可控活性动力学机理进行反应,得到分子量及其分布可控的聚 合物。

    技术方案2:大分子引发剂再引发聚合

    使用技术方案1制备的均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加入到含有其他单体的聚合 体系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一段时间,可以制备嵌段聚合物。

    上述2种技术方案中,主要使用能参与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 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类单体(如丙烯酸甲酯),苯乙 烯类单体(如α-甲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类单体(如醋酸乙烯酯),丙烯 酸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烯烃类单体(如正丁烯),酸酐类单体(如马 来酸酐),酰胺类单体(如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2种技术方案中,聚合方法可以为:本体、溶液、乳液、反相乳液、 悬浮或者沉淀非均相聚合。

    通过上述2种技术方案聚合得到的如式(2)所示的聚合物,是含有活性端基 的均聚物或嵌段共聚物,亦是本发明的保护对象,核磁结果如附图2所示。

    附图说明

    图1C=S-Ph2(S)的核磁谱图

    图2含有活性端基的均聚物的核磁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进一步地描述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限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实施例1:不同反应温度下,硫杂硫酮调控MM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硫杂硫酮0.0500g,AIBN0.0164g,MMA5.0000g, 及甲苯15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后,分别在70度和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 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 加而增大、分散系数基本在1.8以下。得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物可用作大分子 引发剂继续引发其他单体嵌段共聚。

    70度实验结果表1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27.2 41400 1.78 3 44.5 45100 1.75 5 58.1 46900 1.73 10 67.4 47300 1.73 24 72.1 48200 1.76

    80度实验结果表2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36.1 42300 1.79 3 58.5 43700 1.81 5 76.2 44900 1.84 10 84.1 47300 1.83 24 91.5 49200 1.84

    实施例2:不同MMA浓度下,硫杂硫酮调控MM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硫杂硫酮、AIBN、MMA和甲苯。加入硫杂硫酮、 AIBN、MMA和甲苯,AIBN,硫杂硫酮质量分别为0.0328g和0.1000g;MMA 质量分别为2.50g,5.00g,10.00g。MMA与甲苯共计20.00g。密封冻融脱气 三次,均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 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两组实验的单体转化率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 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均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MMA浓度为12.5%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8.2 16,300 1.71 3 27.4 19,500 1.72 5 41.8 20,700 1.75 10 52.5 22,300 1.68 24 64.7 24,200 1.66

    MMA浓度为25%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33.5 41,400 1.78 3 52.9 45,100 1.76 5 66.4 45,500 1.73 10 72.1 47,400 1.76 24 93.9 48,000 1.82

    MMA浓度为50%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21.8 77,100 1.74 3 37.1 85,800 1.71 5 48.6 90,700 1.73 10 65.3 95,200 1.71 24 72.4 96,700 1.83

    实施例3:70度硫杂硫酮调控B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杂硫酮0.0500g,AIBN0.0164g,BA5.00g,及甲苯 15.00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 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延 长而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分散系数在 1.8左右。得到的活性聚合物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引发其他单体嵌段共聚。

    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4.1 5,500 1.39 3 27.2 6,400 1.41 5 41.5 7,700 1.42 10 53.3 8,300 1.49 24 61.9 8,500 1.61 48 70.2 8,700 1.77

    实施例4:70度硫杂硫酮调控GM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杂硫酮0.0500g,AIBN0.0164g,GMA5.00g,及甲苯 15.00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后,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 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 间延长缓慢增长。

    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1.9 22,000 1.22 2 16.3 27,100 1.26

    3 21.2 31,400 1.24 4 25.9 32,100 1.26 5 27.1 37,900 1.32

    实施例5:氧杂硫酮调控MM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氧杂硫酮0.0212g,AIBN0.0082g,MMA5.00g,及甲 苯15.00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 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 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3.6 42,800 1.76 3 33.2 45,300 1.71 5 57.9 46,600 1.74 10 68.3 50,100 1.74 24 73.9 51,200 1.77 36 77.2 51,300 1.76 48 88.5 51,400 1.77

    实施例6:氧杂硫酮调控B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氧杂硫酮0.0212g,AIBN0.0082g,BA10.00g,及甲 苯10.00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 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 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4.1 33,800 1.54 3 36.0 35,300 1.66 5 68.2 44,700 1.63 10 74.9 45,500 1.74 24 83.1 48,100 1.77 36 85.5 48,300 1.76 48 90.2 48,400 1.77

    实施例7:氧杂硫酮调控GM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212g,AIBN0.0082g,GMA2.50g,及甲苯17.50g。 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 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 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0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4.9 4,700 1.23 2 8.1 4,800 1.26 3 10.2 4,900 1.22 4 13.9 5,600 1.27

    实施例8:氧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引发M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1g,MMA2g,甲苯7g。密封冻融 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 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 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1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7,200 1.57 5 6.9 7,800 1.76 10 11.2 8,200 1.77 24 21.9 8,500 1.81 36 36.5 9,200 1.77 48 49.7 9,500 1.79

    实施例9:氧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引发B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1g,BA2g,甲苯7g。密封冻融脱 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 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 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2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7,200 1.57

    5 9.1 8,800 1.93 10 20.4 8,900 1.96 24 33.8 11,700 2.14 36 47.6 14,000 2.23 48 65.2 14,900 2.06

    实施例10:硫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引发B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1g,BA2g,甲苯7g。密封冻融脱 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 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 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3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5,800 1.27 5 13.2 7,100 1.44 10 21.1 8,300 1.61 24 37.5 8,500 1.57 36 54.0 10,200 1.72 48 79.4 17,100 1.68

    实施例11:硫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引发M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1g,MMA2g,甲苯7g。密封冻融 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 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 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4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5,800 1.27 5 16.1 7,700 1.47 10 31.7 8,600 1.62 24 47.0 8.900 1.56 36 59.2 12,100 1.58 48 68.9 13,600 1.59

    实施例12:硫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调控TB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1g,TBMA2g,甲苯7g。密封冻融 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 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 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5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5,800 1.27 5 11.1 6,100 1.32 10 17.2 6,700 1.36 24 29.4 6,900 1.44

    36 40.7 7,600 1.41 48 48.5 8,300 1.47

    实施例13:异丙基—硫杂硫酮调控M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异丙基—硫杂硫酮0.0544g,AIBN0.0164g, MMA5.0000g,及甲苯15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 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 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 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6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42.1 18,700 1.96 3 61.8 18,800 1.96 5 74.7 19,200 1.97 10 79.9 19,300 2.41 24 93.5 19,400 2.28

    实施例14:异丙基—硫杂硫酮调控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544g,AIBN0.0164g,MMA5.0000g,及甲苯 15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 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 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7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40.6 18,300 2.12 3 57.6 18,700 2.17 5 64.0 19,200 2.20 10 73.1 19,400 2.11 24 79.1 20,200 2.43

    实施例15:异丙基—硫杂硫酮调控G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异丙基—硫杂硫酮0.0544g,AIBN0.0164g, MMA5.0000g,及甲苯15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 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 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 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8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7.1 66,300 1.44 3 32.8 72,900 1.55 5 43.5 87,300 1.52 10 51.8 91,400 1.55

    实施例16:4-羟基-氧杂硫酮调控MM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544g,AIBN0.0164g,MMA5.0000g,及甲苯 15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 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 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19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0.5 8,000 1.75 3 22.6 10,200 1.79 5 35.9 12,600 1.78 10 50.2 15,500 1.76 24 62.9 16,900 1.77

    实施例17:4-羟基-氧杂硫酮调控BA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544g,AIBN0.0164g,MMA5.0000g,及甲苯 15g。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 置于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 性增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0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5.5 8,900 1.91 3 29.6 13,200 1.95 5 45.9 16,600 1.97 10 66.2 19,300 1.94 24 82.9 26,100 1.95

    实施例18:70度硫杂硫酮调控St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500g,AIBN0.0164g,St5.00g,及甲苯15.00g。 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 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 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分散系数在1.3左 右。得到的活性聚合物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引发其他单体嵌段共聚。

    实验结果如表21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7.4 4,500 1.19 3 11.6 5,400 1.21 5 17.9 5,900 1.25 10 29.2 7,700 1.27 24 33.5 8,100 1.29 48 42.8 8,400 1.31

    实施例19:4-羟基-氧杂硫酮调控St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544g,AIBN0.0164g,St2.0000g,及甲苯18g。 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7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 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 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2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11.2 6,900 1.41 3 17.9 8,800 1.44

    5 31.0 9,200 1.40 10 44.3 9,900 1.42 24 60.7 10,700 1.46

    实施例20:氧杂硫酮调控St溶液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212g,AIBN0.0082g,St2.50g,及甲苯17.50g。 密封冻融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 液氮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 长;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3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5.7 3,700 1.23 2 10.4 4,200 1.26 3 19.6 4,900 1.22 4 28.7 5,300 1.27

    实施例21:硫杂硫酮调控MMA本体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212g,AIBN0.0082g,MMA20g。密封冻融脱 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 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 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4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5.2 156,900 1.66 3 11.9 163,800 1.71 5 19.0 171,200 1.74 10 22.5 179,900 1.72 24 34.1 186,700 1.75

    实施例22:硫杂硫酮调控BA本体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硫酮0.0212g,AIBN0.0082g,BA20g。密封冻融脱气 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冷, 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GPC 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5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1 5.2 176,700 1.88 3 11.9 183,400 1.89 5 19.0 187,100 1.94 10 22.5 192,300 1.96 24 34.1 196,000 1.95

    实施例23:硫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PBA)调控M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PBA1g,MMA2g,甲苯7g。密封 冻融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 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 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6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7,400 1.47 5 17.5 9,100 1.56 10 29.7 10,500 1.61 24 41.0 13,200 1.64 36 53.2 15,700 1.65 48 66.9 16,900 1.62

    实施例24:硫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PBA)调控GMA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PBA1g,GMA2g,甲苯7g。密封 冻融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 中淬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 通过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7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7,400 1.47 5 2.2 7,700 1.46 10 5.6 8,100 1.51 24 9.9 8,400 1.53

    36 13.8 8,500 1.55 48 16.3 8,800 1.59

    实施例25:硫杂硫酮大分子引发剂(PBA)调控St聚合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大分子引发剂PBA1g,St2g,甲苯7g。密封冻融 脱气三次,在80度下反应24小时。定时取出样品并将其迅速置于液氮中淬 冷,真空干燥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通过 GPC观测到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结果如表28所示。

    时间(小时) 转化率(%) 分子量 多分散系数 0 0 7,400 1.47 5 6.7 8,200 1.49 10 12.5 8,900 1.51 24 21.9 9,300 1.52 36 33.1 9,500 1.55 48 49.7 9,800 1.53

    关 键  词:
    一种 芳香 环状 杂硫酮 及其 衍生物 自由基 引发 并用 活性 聚合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由芳香环状硫(氧)杂硫酮及其衍生物与自由基引发剂并用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02347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