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78248.1 (22)申请日 2017.09.26 (71)申请人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A号楼303-306室 (72)发明人 朱文祥 (51)Int.Cl. C12M 1/107(2006.01) C12M 1/00(2006.01) C02F 11/04(2006.01) C12P 5/02(2006.01) (54)发明名称 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秸秆发。
2、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 法, 其方法在于: S1: 在投料口内投放呈碎粒状的 秸秆原料并推动秸秆原料向发酵池体深入, 并在 发酵池体中心处的分料机构中投放牲畜粪便混 合物; S2: 深入至发酵池体内的发酵原料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发酵制取甲烷气体并且制取的甲烷 气体被收集于贮气板a、 贮气板b的内腔中; S3: 随 着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压力逐步增 大, 并实现投料口、 掏料口内的沼液流入至贮水 间内; S4: 通过气体引导装置将贮气板a、 贮气板b 内的甲烷气体向外引导时, 贮气板a、 贮气板b内 的气体压力降低,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将实 现贮水间内积存的沼液向发酵池体内回流。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7475086 A 2017.12.15 CN 107475086 A 1.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其方法在于: S1: 在投料口内投放呈碎粒状的秸秆原料并推动秸秆原料向发酵池体深入, 并在发酵 池体中心处的分料机构中投放牲畜粪便混合物, 所述的发酵池体内设置有开口向下设置的 贮气板、 安装于贮气板上端部的贮水间, 贮气板包括贮气板a、 贮气板b, 贮气板a、 贮气板b分 置于发酵池体的一侧且贮气板a、 贮气板b之间的间隔构成中心流道, 贮气板a的左侧侧壁与 发酵池体入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投料口, 贮气板b的右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卸料端 部。
4、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掏料口, 所述的中心流道由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与贮气板b的左侧 侧壁之间的间隔构成, 所述的分料机构安装于中心流道内且用于对发酵原料进行分离; S2: 深入至发酵池体内的发酵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制取甲烷气体并且制取的甲 烷气体被收集于贮气板a、 贮气板b的内腔中, 随着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积存的甲烷气压逐步 增大,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推动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沼液向投料口、 掏料口40的方向 流动, 并使得投料口、 掏料口内的沼液液面逐步提升; S3: 随着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压力逐步增大, 并实现投料口、 掏料口内的沼 液流入至贮水间内; S4: 。
5、通过气体引导装置将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向外引导时, 贮气板a、 贮气板 b内的气体压力降低,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将实现贮水间内积存的沼液向发酵池体内回 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上述的分料机构包括开口向 上布置且呈锥形的聚液板, 聚液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下布置且呈锥形的分料板, 聚液 板的锥面与分料板的锥面之间围合成分液腔, 分料板的锥面上阵列有若干个可与分液腔相 接通的漏液孔, 聚液板的底部中心处还设置有可与分液腔相接通并且用于引导流体向投料 口流动的引流管; 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以及贮气板b的左侧侧壁处设置有与聚液板的锥面母 线相平行的引。
6、导斜面, 且引导斜面可接收自分料板滑落的发酵原料, 并且落入至引导斜面 的发酵原料可通过中心流道进入至发酵池体内; 投放置分料机构的牲畜粪便沿分料板的锥 面向下滑动过程中, 实现了尿液与粪体的分离, 尿液在聚液板、 引流管的引导作用下流向投 料口, 并使得粪体经过分料板、 引导斜面、 中心流道深入至发酵池体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贮气板a的左侧侧壁的底部与 贮气板b的右侧侧壁的底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a, 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的 底部与贮气板b的左侧侧壁的底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b, 所述的基面a在 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基面b在竖。
7、直方向上的高度; 经由中心流道向发酵池体底部输送的 呈粪体滞留于中心流道的底部区域, 由于贮气板a、 贮气板b的相互独立并且贮气板a、 贮气 板b底部所在的发酵区域的发酵效率不同, 在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积存的气体压力差的作用 下, 将推动沼液向发酵效率较低的一端侧流动并且沼液的对流过程中推动粪体朝向发酵效 率较低的一端侧流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7475086 A 2 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甲烷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是指有机物质 (如人畜家禽粪便、 秸秆、。
8、 杂草等) 在一定 的水分、 温度和厌氧条件下, 通过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且功能不同的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 谢, 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 (甲烷、 甲烷) 的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0003 微生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水解阶段、 产氢产酸阶 段和产甲烷阶段。 0004 甲烷发酵的原料在投放过程中, 大多是没有经过分离处理, 例如投注牲畜粪便时, 多采用牲畜粪便直接投入发酵系统的入料端口, 不仅导致大量的粪便堆积与入料端口, 并 且整个发酵系统内的液体对流形差, 不利于发酵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
9、秸秆发酵系统的发酵效 率, 且可提升发酵系统内的液体对流性以及实现发酵原料的扩散均匀的目的。 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秸秆发酵处理制取清洁能源的系统, 其包括发酵池体、 设置于发酵池体内且 开口向下设置的贮气板、 安装于贮气板上端部的贮水间, 其中, 贮气板包括贮气板a、 贮气板 b, 贮气板a、 贮气板b分置于发酵池体的一侧且贮气板a、 贮气板b之间的间隔构成中心流道, 贮气板a的左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入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投料口, 贮气板b的右侧侧 壁与发酵池体卸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掏料口, 所述的中心流道由贮气板a的右侧 侧壁与。
10、贮气板b的左侧侧壁之间的间隔构成, 所述的中心流道内安装有用于对发酵原料进 行分离的分料机构。 0008 更为优化的, 上述的分料机构包括开口向上布置且呈锥形的聚液板, 聚液板的上 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下布置且呈锥形的分料板, 聚液板的锥面与分料板的锥面之间围合成分 液腔, 分料板的锥面上阵列有若干个可与分液腔相接通的漏液孔, 聚液板的底部中心处还 设置有可与分液腔相接通并且用于引导流体向投料口流动的引流管; 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 以及贮气板b的左侧侧壁处设置有与聚液板的锥面母线相平行的引导斜面, 且引导斜面可 接收自分料板滑落的发酵原料, 并且落入至引导斜面的发酵原料可通过中心流道进入至发 酵池体。
11、内。 0009 更为优化的, 两引导斜面之间的间隔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于分料板底部开 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直径。 0010 更为优化的, 聚液板、 分料板均与中心流道共轴线布置, 且设置于贮气板a的引导 斜面、 设置于贮气板b的引导斜面均与聚液板的锥面母线相平行。 0011 更为优化的, 贮气板a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贮水间a, 贮气板b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贮水 说明书 1/6 页 3 CN 107475086 A 3 间b, 贮水间a朝向投料口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a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a, 贮水间a朝向分料 机构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a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b, 贮水间b朝向掏料口的端部设置有与 贮水间b。
12、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c, 贮水间b朝向分料机构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b内腔相接通 的连通管d。 0012 更为优化的, 上述的连通管a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投料口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至贮水 间a中的单向阀, 连通管b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贮水间a中的沼液单向流入至中心流道的单向 阀, 连通管c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掏料口中的沼液单向流入至贮水间b中的单向阀, 连通管d上 安装有用于控制贮水间b中的沼液单向流入至中心流道的单向阀。 0013 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其方法在于: S1: 在投料口内投放呈碎粒状的秸秆原料并推动秸秆原料向发酵池体深入, 并在发酵 池体中心处的分料机构中投放牲畜粪便混合物, 所述的发酵池。
13、体内设置有开口向下设置的 贮气板、 安装于贮气板上端部的贮水间, 贮气板包括贮气板a、 贮气板b, 贮气板a、 贮气板b分 置于发酵池体的一侧且贮气板a、 贮气板b之间的间隔构成中心流道, 贮气板a的左侧侧壁与 发酵池体入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投料口, 贮气板b的右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卸料端 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掏料口, 所述的中心流道由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与贮气板b的左侧 侧壁之间的间隔构成, 所述的分料机构安装于中心流道内且用于对发酵原料进行分离; S2: 深入至发酵池体内的发酵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制取甲烷气体并且制取的甲 烷气体被收集于贮气板a、 贮气板b的内腔中, 随着贮气板a、 。
14、贮气板b内积存的甲烷气压逐步 增大,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推动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沼液向投料口、 掏料口40的方向 流动, 并使得投料口、 掏料口内的沼液液面逐步提升; S3: 随着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压力逐步增大, 并实现投料口、 掏料口内的沼 液流入至贮水间内; S4: 通过气体引导装置将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向外引导时, 贮气板a、 贮气板 b内的气体压力降低,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将实现贮水间内积存的沼液向发酵池体内回 流。 0014 更为优化的, 上述的分料机构包括开口向上布置且呈锥形的聚液板, 聚液板的上 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下布置且呈锥形的分料板, 。
15、聚液板的锥面与分料板的锥面之间围合成分 液腔, 分料板的锥面上阵列有若干个可与分液腔相接通的漏液孔, 聚液板的底部中心处还 设置有可与分液腔相接通并且用于引导流体向投料口流动的引流管; 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 以及贮气板b的左侧侧壁处设置有与聚液板的锥面母线相平行的引导斜面, 且引导斜面可 接收自分料板滑落的发酵原料, 并且落入至引导斜面的发酵原料可通过中心流道进入至发 酵池体内; 投放置分料机构的牲畜粪便沿分料板的锥面向下滑动过程中, 实现了尿液与粪 体的分离, 尿液在聚液板、 引流管的引导作用下流向投料口, 并使得粪体经过分料板、 引导 斜面、 中心流道深入至发酵池体的中心处。 0015 更为。
16、优化的, 贮气板a的左侧侧壁的底部与贮气板b的右侧侧壁的底部位于同一个 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a, 贮气板a的右侧侧壁的底部与贮气板b的左侧侧壁的底部位于 同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b, 所述的基面a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基面b在竖直方 向上的高度; 经由中心流道向发酵池体底部输送的呈粪体滞留于中心流道的底部区域, 由 于贮气板a、 贮气板b的相互独立并且贮气板a、 贮气板b底部所在的发酵区域的发酵效率不 说明书 2/6 页 4 CN 107475086 A 4 同, 在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积存的气体压力差的作用下, 将推动沼液向发酵效率较低的一端 侧流动并且沼液的对流过程中推动粪体朝向发。
17、酵效率较低的一端侧流动。 0016 本发明与现有的厌氧发酵系统相比, 取得的进步以及优越性在于, 显著提升了发 酵系统内的发酵原料均匀分布, 并且本发明实现了发酵原料的固、 液分离, 提高了系统内的 对流性, 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实现发酵原料定向流向发酵效率降低一侧, 用于平衡发酵系统 内的发酵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 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标示为: 10、 贮气板a; 20、 贮气板b; 30、 投料口; 40、 掏料口; 50、 贮水间a; 60、 贮水间b; 70、 分料机 构; 710、。
18、 聚液板; 720、 引流管; 730、 分料板; 740、 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对照附图, 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 说明, 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 技术方案有更完整、 准确和深入的理 解, 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1 如图1所示, 一种秸秆发酵处理制取清洁能源的系统, 其包括发酵池体、 设置于发 酵池体内且开口向下设置的贮气板、 安装于贮气板上端部的贮水间, 其中, 贮气板包括贮气 板a10、 贮气板b20, 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分置于发酵池体的一侧且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 之间的间隔构成中心流道, 贮气。
19、板a10的左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入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 构成投料口30, 贮气板b20的右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卸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掏料口 40, 所述的中心流道由贮气板a10的右侧侧壁与贮气板b20的左侧侧壁之间的间隔构成, 所 述的中心流道内安装有用于对发酵原料进行分离的分料机构70。 0022 如图1、 2所示, 上述的分料机构70包括开口向上布置且呈锥形的聚液板710, 聚液 板710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下布置且呈锥形的分料板730, 聚液板710的锥面与分料板730 的锥面之间围合成分液腔, 分料板730的锥面上阵列有若干个可与分液腔相接通的漏液孔, 聚液板710的底部中心处还设置有。
20、可与分液腔相接通并且用于引导流体向投料口30流动的 引流管720; 贮气板a10的右侧侧壁以及贮气板b20的左侧侧壁处设置有与聚液板710的锥面 母线相平行的引导斜面, 且引导斜面可接收自分料板730滑落的发酵原料, 并且落入至引导 斜面的发酵原料可通过中心流道进入至发酵池体内。 0023 更完善地, 两引导斜面之间的间隔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于分料板730底部 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直径; 当发酵原料沿分料板730的锥面向下滑动时, 利用两引导斜 面之间的较大间隔, 可完全的接收自分料板730的锥面滑落的发酵原料。 0024 更为具体地, 聚液板710、 分料板730均与中心流道共轴线布置。
21、, 且设置于贮气板 a10的引导斜面、 设置于贮气板b20的引导斜面均与聚液板710的锥面母线相平行; 使得发酵 原料有足够的流动空间并且不易发生阻塞。 说明书 3/6 页 5 CN 107475086 A 5 0025 更为具体地, 上述的分液腔中还安装有用于对分料板730提供向上支撑力的支撑 架740; 其目的在于, 利用支撑架740提供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分料板730的结构性强度, 避 免分料板730处于悬空状态, 提高分料板730的使用寿命; 更为优化地, 上述的支撑架740为 多个且沿分料板73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并且支撑架740呈倾斜状布置, 支撑架740的 一端抵向分料板7。
22、30的中心处、 另一端抵向聚液板710内锥面。 0026 如图1所示, 更为优化地, 贮气板a10的左侧侧壁的底部与贮气板b20的右侧侧壁的 底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a, 贮气板a10的右侧侧壁的底部与贮气板b20的 左侧侧壁的底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b, 所述的基面a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高于基面b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其意义在于, 经由中心流道向发酵池体底部输送的呈发酵 原料主要滞留于中心流道的底部, 由于贮气板a10与贮气板b20相互独立, 且由于发酵池体 内的发酵原料、 菌种、 温度等因素的分布不均匀, 导致贮气板a10、 贮气板b10底部的发酵区 域的发酵效率不。
23、同, 从而影响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存储量不同, 当贮气板a内的气压 大于贮气板b内的气压时, 在气压差的作用下, 实现贮气板a下端部的沼液向贮气板b下端部 流道, 由于中心流道向发酵池体的底面延伸并缩减了贮气板a、 贮气板b之间对流的横截面 面积, 在流道动能相同的情况下, 提升了沼液的流动速率, 从而实现贮气板a内的沼液向贮 气板b内流动时, 推动中心流道中的发酵原料向发酵效率较低的贮气板b中流道, 通过向发 酵效率较低的贮气板b内推进更多发酵原料, 用以提升发酵贮气板b内的发酵效率; 更为具 体地, 上述的基面b与发酵池体内底面之间的间隔为10-20cm。 0027 作为本发明的另。
24、一个实施例, 所述的基面b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基面a在竖直 方向上的高度; 其优越性在于, 贮气板a10和/或贮气板b20内的甲烷存储量达到最大值时, 贮气板a10内产生的过量甲烷将由贮气板a10的右侧侧壁的底部向中心流道流动, 贮气板 b20内产生的过量甲烷将由贮气板b20的左侧侧壁的底部向中心流道流动; 当分料机构70与 贮气板a、 贮气板b之间的间隔被发酵原料阻塞时, 中心流道与外界隔绝并构成密闭空间, 中 心流道内的空腔与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高压气体空间接通, 在高压甲烷的推动下, 可实现 对分料机构70与贮气板a、 贮气板b之间的间隔进行疏通, 从而实现阻塞自疏通的目的。 00。
25、28 本发明的发酵原料的最佳投放方式为, 在投料口30内投放入秸秆、 动物粪便的混 合物, 优选地, 投放入投料口30中的秸秆为粉碎处理后呈颗粒状的秸秆碎粒, 将秸秆进行粉 碎处理后用于提高秸秆的发酵效率; 在分料机构70中投放入动物粪便、 尿液等, 尿液将通过 漏液孔进入分液腔中, 并由引流管720引导至投料口30内, 动物粪便将通过中心流道向发酵 池体中逐步流动。 本发明采用的投料方式的优越性在于,(1) 本发明采用的中心端部投料可 解决现有的发酵系统的发酵原料难均匀问题, 并且通过分料机构70实现固态原料与液态原 料的分离, 被分离的液体原料流向投料口30, 可推动投料口30中的发酵原料。
26、向发酵池体的 中心流动, 可显著的提升发酵原料均匀分布;(2) 秸秆相对于牲畜粪便较难分解, 利用推动 牲畜粪便的均匀混合达到菌种大量繁殖目的, 以实现菌种的均匀分布, 并提高对秸秆的分 解能力。 0029 如图1所示, 贮气板a1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贮水间a50, 贮气板b20的顶部固定设置 有贮水间b60, 贮水间a50朝向投料口30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a50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a, 贮水间a50朝向分料机构70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a50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b, 贮水间b60朝 向掏料口40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b60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c, 贮水间b60朝向分料机构70 说明书 4/6 页 6 C。
27、N 107475086 A 6 的端部设置有与贮水间b60内腔相接通的连通管d; 当发酵池体内发酵产生的甲烷集聚于贮 气板a、 贮气板b内时, 集聚的甲烷将推动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沼液向投料口、 掏料口流道 并使得投料口、 掏料口中的沼液液面逐步上升, 并使得沼液通过连通管a流入至贮水间a内、 通过连通管c流入至贮水间b60中; 当使用贮气板a、 贮气板b中的甲烷时, 贮水间a、 贮水间b 内积存的沼液将回流, 部分沼液将通过中心流道回流至发酵池体内。 0030 进一步的优化, 上述的连通管a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投料口内的沼液单向流入至贮 水间a中的单向阀, 连通管b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贮水间a中。
28、的沼液单向流入至中心流道的单 向阀, 连通管c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掏料口40中的沼液单向流入至贮水间b60中的单向阀, 连 通管d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贮水间b60中的沼液单向流入至中心流道的单向阀; 通过在连通管 a、 连通管b、 连通管c、 连通管d上安装单向阀, 用以限定沼液的流动方向, 当贮水间a、 贮水间 b内积存有沼液时, 在单向阀的作用下, 可实现贮水间a、 贮水间b内积存的沼液向中心流道 流动并推动中心流道内的发酵原料向发酵池体内扩散, 实现发酵原料的均匀混合。 0031 秸秆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 其方法在于: S1: 在投料口30内投放呈碎粒状的秸秆原料并推动秸秆原料向发酵池体深入。
29、, 并在发 酵池体中心处的分料机构70中投放牲畜粪便混合物, 所述的发酵池体内设置有开口向下设 置的贮气板、 安装于贮气板上端部的贮水间, 贮气板包括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 贮气板 a10、 贮气板b20分置于发酵池体的一侧且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之间的间隔构成中心流道, 贮气板a10的左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入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投料口30, 贮气板b20的 右侧侧壁与发酵池体卸料端部的壁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掏料口40, 所述的中心流道由贮气板 a10的右侧侧壁与贮气板b20的左侧侧壁之间的间隔构成, 所述的分料机构70安装于中心流 道内且用于对发酵原料进行分离; S2: 深入至发。
30、酵池体内的发酵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制取甲烷气体并且制取的甲 烷气体被收集于贮气板a、 贮气板b的内腔中, 随着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积存的甲烷气压逐步 增大,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推动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沼液向投料口30、 掏料口40的方 向流动, 并使得投料口30、 掏料口40内的沼液液面逐步提升; S3: 随着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压力逐步增大, 并实现投料口30、 掏料口40内 的沼液流入至贮水间内; S4: 通过气体引导装置将贮气板a、 贮气板b内的甲烷气体向外引导时, 贮气板a、 贮气板 b内的气体压力降低, 在气压压力差的作用下, 将实现贮水间内积存的沼液向发。
31、酵池体内回 流。 0032 更为优化地, 上述的分料机构70包括开口向上布置且呈锥形的聚液板710, 聚液板 710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下布置且呈锥形的分料板730, 聚液板710的锥面与分料板730的 锥面之间围合成分液腔, 分料板730的锥面上阵列有若干个可与分液腔相接通的漏液孔, 聚 液板710的底部中心处还设置有可与分液腔相接通并且用于引导流体向投料口30流动的引 流管720; 贮气板a10的右侧侧壁以及贮气板b20的左侧侧壁处设置有与聚液板710的锥面母 线相平行的引导斜面, 且引导斜面可接收自分料板730滑落的发酵原料, 并且落入至引导斜 面的发酵原料可通过中心流道进入至发酵池体内。
32、; 投放置分料机构70的牲畜粪便沿分料板 730的锥面向下滑动过程中, 实现了尿液与粪体的分离, 尿液在聚液板710、 引流管720的引 导作用下流向投料口30, 并使得粪体经过分料板730、 引导斜面、 中心流道深入至发酵池体 说明书 5/6 页 7 CN 107475086 A 7 的中心处。 0033 更为优化地, 贮气板a10的左侧侧壁的底部与贮气板b20的右侧侧壁的底部位于同 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a, 贮气板a10的右侧侧壁的底部与贮气板b20的左侧侧壁的 底部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该水平面为基面b, 所述的基面a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基面b 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经由中心流道向发。
33、酵池体底部输送的呈粪体滞留于中心流道的底部 区域, 由于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的相互独立并且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底部所在的发酵区 域的发酵效率不同, 在贮气板a10、 贮气板b20内积存的气体压力差的作用下, 将推动沼液向 发酵效率较低的一端侧流动并且沼液的对流过程中推动粪体朝向发酵效率较低的一端侧 流动。 0034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 显然, 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 式的限制。 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 或未 经改进, 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说明书 6/6 页 8 CN 107475086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9 CN 10747508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