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非临氢条件下催化四氯化碳转化的工艺.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9004191
  • 上传时间:2021-01-2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72.5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33659.0

    申请日:

    20091026

    公开号:

    CN101693643B

    公开日:

    2013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C17/23,C07C19/03,C07C17/16,B01J23/755,B01J23/72,B01J23/50

    主分类号:

    C07C17/23,C07C19/03,C07C17/16,B01J23/755,B01J23/72,B01J23/50

    申请人:

    江苏工业学院

    发明人:

    石小玉,李明时,鲁墨弘,朱建军,单玉华

    地址:

    213016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白云路

    优先权:

    CN200910233659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汪旭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非临氢条件下催化四氯化碳转化的新工艺,其中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四氯化碳和甲醇的混合物反应,将四氯化碳转化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一氯甲烷混合物;其中四氯化碳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1~35,催化剂用量为四氯化碳质量的0.8~10%,操作压力:1.0~4.0MPa;反应温度:130~250℃。所述催化剂按照下述方法制得:将活性组分Ag、Cu、Ni的硝酸盐或水溶性氯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负载到经干燥、焙烧处理的催化剂载体上;将制得的催化剂前驱物在80~150℃,空气中干燥1~5小时;干燥后的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于300~650℃下焙烧1~6小时;经焙烧后的催化剂,反应前需在氢气存在下于200~500℃下还原1~5小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非临氢条件下催化四氯化碳转化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在非临氢条件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四氯化碳和甲醇的混合物反应,将四氯化碳转化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一氯甲烷混合物;其中四氯化碳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1~35,催化剂用量为四氯化碳质量的0.8~10%,操作压力:1.0~4.0Mpa;反应温度:130~250℃;其中所述的催化剂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得到:(1)将活性组分Ag、Cu、Ni的硝酸盐或水溶性氯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负载到经干燥、焙烧处理的催化剂载体上制得催化剂前驱物;其中所述催化剂载体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活性炭或介孔碳;其中活性组分Ag、Cu、Ni在催化剂上的负载量以质量百分数计为1~15%;(2)将制得的催化剂前驱物在80~150℃,空气中干燥1~5小时;(3)干燥后的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于300~650℃下焙烧1~6小时;经焙烧后的催化剂,反应前需在氢气存在下于200~500℃下还原1~5小时;其中所述的非临氢条件是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甲醇存在下将四氯化碳转化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一氯甲烷混合 物的新工艺和用于该反应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氯化碳稳定性高,是一种具有高耗氧指数的化学品,对臭氧层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因此,四氯化碳的使用受到严格地限制,并且即将被淘汰。但在甲烷氯化物工业生产中均 会副产四氯化碳。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处理四氯化碳的方法,如热力学焚 烧、催化焚烧和催化加氢。由于前两种方法都会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催化加氢法处理四氯 化碳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现有技术已开展了四氯化碳催化加氢转化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四氯乙烯的研究 工作。Choi等用Pt/MgO作为催化剂对四氯化碳加氢脱氯,催化剂对三氯甲烷显示出了良 好的选择性(Journal of Catalysis,1996,161,790-797)。Zhang等报道了用0.3wt%蛋壳 型Pt/Al2O3催化剂经过NH4Cl溶液预处理也显示了良好的性能,三氯甲烷的选择性可达到 75%(Applied Catalysis A,1998,General 174,33-39)。

    目前加氢脱氯催化剂所面临的问题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寿命。美国专利US5105032 采用HCl处理催化剂,结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在超过200小时的运行时间 内,反应转化率及选择性能保持在70~80%之间。中国专利CN101015803A用Pt、Pd、Ni 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加氢脱氯的活性物质,采用以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铝或其 中两者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载体,并在该载体中掺入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添加剂。掺杂的 氧化物载体与金属活性组分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氯的催化活性及稳定 性。同时加入了甲醇作为溶剂,并且参与反应,因此所制备的催化剂能同时催化四氯化碳 的加氢脱氯和氯化氢与甲醇氢氯化的耦合反应。通过学者们的大量研究逐渐解决了催化剂 稳定性及副产HCl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但缺点是反应需要消耗H2,从而加大了四氯化 碳处理成本。

    中国专利CN1122321A“四氯化碳醇解方法”在无H2存在下,使用四氯化碳醇解法 制备一氯甲烷,以质量分数90%的氯化锌水溶液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80℃,连续以36g/h 的速度加入甲醇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CH3OH/CCl4摩尔比为4,最终测得四氯化碳转化 率达77%。但其缺点是:反应中将四氯化碳转化为HCl和CO2,只利用HCl与甲醇反应 制得一氯甲烷,而CO2则被排放,没有利用四氯化碳中的碳原子,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非临氢条件下,用甲醇代替H2作为氢源,使四氯化碳和 甲醇的混合物与催化剂接触,将四氯化碳转化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一氯甲烷混合物, 其中反应过程中,使四氯化碳转化为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而副产氯化氢则与甲醇反应生 成一氯甲烷。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在非临氢条件下,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四氯化碳和甲醇的混合物反应,将四氯化碳转化为三氯甲烷、二氯甲 烷和一氯甲烷混合物;其中四氯化碳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1~35,催化剂用量为四氯化 碳质量的0.8~10%,操作压力:1.0~4.0Mpa;反应温度:130~250℃。

    其中所述的非临氢条件是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 或氦气;

    本发明所述催化剂采用传统的等量浸渍或过量浸渍或沉淀法制备,按照下述方法制备 催化剂:

    (1)将活性组分Ag、Cu、Ni的硝酸盐或水溶性氯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物负载到经干燥、焙烧等处理的催化剂载体上制得催化剂前驱物;其中所 述催化剂载体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活性炭或介孔碳;其中Ag、Cu和Ni 在催化剂上的负载量为1~15%(质量百分数);

    (2)将制得的催化剂前驱物在80~150℃,空气中干燥1~5小时;

    (3)干燥后的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于300~650℃下焙烧1~6小时;经焙烧后 的催化剂,反应前需在氢气存在下于200~500℃下还原1~5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1.反应时不需要氢气作为氢源,只需在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或 氦气)保护下,四氯化碳即可在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不同于已有的四 氯化碳醇解反应,四氯化碳与甲醇混合后在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三氯甲烷、二 氯甲烷和一氯甲烷的混合物,从而使减少了碳资源的流失。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 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定义分别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已干燥的Al2O3 3.00g,硝酸镍2.63g,用3.9g蒸馏水将硝酸镍溶解,配成溶液, 将硝酸镍溶液均匀地加入Al2O3中,浸渍24小时。然后置于空气中120℃干燥5小时,在 氮气保护下450℃焙烧3小时,氢气存在下450℃还原3小时。制得的催化剂含Ni质量百 分数为15%,记作15%Ni/Al2O3。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催化剂0.3g,加入2mL四氯化碳和28mL 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反应器中的压 力,升温至200℃,反应压力为4.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产 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2:

    称取已干燥的SiO2 4.00g,氯化铜0.18g,用8.8g蒸馏水将氯化铜完全溶解配成溶液, 将氯化铜溶液均匀地加入SiO2中,浸渍24小时。然后置于空气中120℃干燥5小时,在 氮气保护下300℃焙烧2小时,氢气存在下400℃还原3小时。制得的催化剂含Cu质量百 分数为2%,记作2%Cu/SiO2。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催化剂0.8g,加入5mL四氯化碳和25mL 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反应器中的压 力,升温至15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产 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3:

    用介孔碳代替实施例2中的SiO2,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制得的催化 剂含Cu质量百分数为2%,记作2%Cu/MC。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催化剂0.8g,加入10mL四氯化碳和20mL 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反应器中的压 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产 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4:

    称取已干燥的活性炭9.66g,硝酸银1.32g,用14.49g蒸馏水将其溶解配成溶液,将 硝酸银溶液均匀地加入活性炭中,浸渍24小时。然后置于空气中120℃干燥5小时,在 氮气保护下500℃焙烧3小时,氢气存在下400℃还原3小时。制得的催化剂含Ag质量百 分数为8%,记作8%Ag/AC。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催化剂0.3g,加入2mL四氯化碳和28mL 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反应器中的压 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4.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产 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5: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8%Ag/AC催化剂0.3g,加入2mL四氯 化碳和28mL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 反应器中的压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 相色谱分析产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6: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8%Ag/AC催化剂0.3g,加入2mL四氯 化碳和28mL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 反应器中的压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1.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 相色谱分析产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7:

    称取已干燥的活性炭5.00g,硝酸镍2.67g,氯化铜0.91g,用蒸馏水将硝酸镍和氯化 铜完全溶解,配成混合溶液,将活性炭加入浸渍液中,并放入搅拌子搅拌,过量浸渍24 小时。然后置于空气中120℃干燥5小时,在氮气保护下450℃焙烧3小时,氢气存在下 400℃还原3小时。制得的催化剂含Ni质量百分数为10%,含Cu质量百分数为5%,记 作10%Ni-5%Cu/AC。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催化剂0.3g,加入5mL四氯化碳和25mL 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反应器中的压 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产 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8:

    用介孔碳代替实施例4中的活性炭,采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制得的 催化剂含Ag质量百分数为5%,记作5%Ag/MC。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上述制备的催化剂0.5g,加入5mL四氯化碳和25mL 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反应器中的压 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产 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9: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8%Ag/AC催化剂0.3g,加入5mL四氯 化碳和25mL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持 反应器中的压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气 相色谱分析产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10: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8%Ag/AC催化剂0.3g,加入10mL四 氯化碳和20mL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 持反应器中的压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 气相色谱分析产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11: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8%Ag/AC催化剂0.3g,加入15mL四 氯化碳和15mL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 持反应器中的压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 气相色谱分析产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12: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8%Ag/AC催化剂0.3g,加入20mL四 氯化碳和10mL甲醇。关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三次,然后通入氮气并保 持反应器中的压力,升温至130℃,反应压力为2.0Mpa,开始搅拌,恒温反应9小时,用 气相色谱分析产物分布,结果见附表1。

    表1

    关 键  词:
    一种 非临氢 条件下 催化 四氯化碳 转化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非临氢条件下催化四氯化碳转化的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90041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