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酰氧吡唑类化合 物、 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 酰氧吡唑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 以及这类化合物在杀菌剂方面的应用。技术背景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巴斯夫公司研究并开发出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甲氧基丙烯酸 酯类杀菌剂唑菌胺酯 (pyraclostrobin) 以来 ( 专利 US5869517、 US6054952、 CN1154692、 CN1308065 等公开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广谱的生物活性 ), 其结构中的芳基取代的羟基 吡唑被证实是优秀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合成片段, 该片段具有杀虫、 杀螨、 杀菌, 除草等活性, 由于其高效、 低毒以及吡唑环上取代基的多方位变换在新农药的研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同样, 芳氧乙酸类化合物也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和抗菌活性, 长期以来一直是重 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还可作为禾本科谷物中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其金属配合物可成为低 毒、 高效的农药和肥料 (Acc.Chem.Res.2001, 34, 239)。根据芳基取代的羟基吡唑广泛的生 物活性及芳氧乙酸类化合物的杀菌、 植物生长调节和除草活性, 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杀菌活性的吡唑氧乙酸类化合物 ( 专利 CN101284815 和文献 J.Heterocyclic Chem.2010, 47, 897)。
近年来, 国外的一些药物公司相继成功地开发了多个噻唑类和噁唑类农药新 品 种, 如 噻 氟 菌 胺 (Proc.Brighton Crop Prot.Conf.-Pests Dis.1992, 1, 427)、 噻唑菌 胺 (Pest Manag.Sci.2004, 60, 1007)、 噻 虫 嗪 (Pest Manag.Sci.2001, 57, 906)、 噁唑菌 酮 (Pest Manag.Sci.2002, 58, 859)。噻唑硫酮和噁唑烷酮是重要的噻唑类和噁唑类衍生 物, 它们也被证实是具有优秀生物活性的合成片段, 在医药、 农药领域同样有很广泛的应用 (Bioorg.Med.Chem.Lett.2010, 20, 6297 ; Bioorg.Med.Chem.Lett.2007, 17, 879 ; Bioorg. Med.Chem.Lett.2002, 12, 3275)。
以吡唑氧乙酸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噻唑硫酮和噁唑烷酮优秀的生物活性为基 础, 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从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出发, 按照生物分子电子等排原理和活 性官能团拼接设计思想,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酰氧吡唑 类化合物。 通过对该类化合物进行杀菌活性测试, 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有 望开发成为新农药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很小的剂量下就具有杀菌活性的新型含噻唑硫酮 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酰氧吡唑类化合物, 并提供一种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酰氧吡唑类化合物, 如通式 I 所示 :其中, X(n) 或 Y(n) 中 n = 1-5 取代, X(n) 或 Y(n) 分别选自氢、 卤素、 氰基、 硝基、 C1-C6 烷基、 C2-C6 烯基、 C2-C6 炔基、 C1-C6 卤代烷基、 C1-C6 烷氧基、 C1-C6 卤代烷氧基、 C1-C6 烷硫基、 C1-C6 烷基羰基、 C1-C6 烷氧基羰基、 C1-C6 烷基氨基, 其中所述的卤代基中的卤素选自氟、 氯、 溴或碘中的一种或几种 ; R 选自以下基团之一 :
可以用下面表 1 中列出的化合物来说明本发明, 但并不限定本发明。 表1
编号 1 2 3 4 5 6 7 X(n) H 4-OCH3 4-CH3 4-Cl 3-Cl 3-F 4-Br Y(n) H H H H H H 4-F R R1 R1 R1 R1 R1 R1 R14102093344 A CN 10209335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4-OCH3 4-Cl 4-CF3 2, 4-Cl 3-CF3说明书2, 4-NO2 4-F H 4-CH(CH3)2 4-F 2.4-Cl 4-Cl 4-F 4-CH3 2, 4-Cl 4-F R1 R1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3/12 页3, 4, 5-OCH3 4-CF3 2, 4-Cl 4-OCH3 4-CF3 4-F本发明中, 含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酰氧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 下: 在 -20℃~ 10℃, 将 1 倍量的 1, 5- 二芳基 -3- 氧乙酸基吡唑 II( 物质的量为单位, 下 同 ) 和 1 ~ 2 倍量的 DCC( 即 N, N ′ -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溶于有机溶剂中, 先搅拌反应 0.5h ~ 3h, 然后往其中加入 1 ~ 2 倍量的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 III 和 0.05 ~ 0.5 倍量的 催化剂 DMAP( 即 4- 二甲氨基吡啶 ), 在 0℃~ 25℃下, 继续搅拌反应 0.5h ~ 24h, 最后经分 离提纯得到通式 I 的化合物 :
通式 II 所示吡唑氧乙酸类化合物由已知方法制得, 可参照专利 CN101284815 和文 献 J.Heterocyclic Chem.2010, 47, 897 等。
通 式 III 所 示 的 化 合 物 可 以 由 已 知 化 合 物 通 过 环 合 得 到, 可参照文献 Tetrahedron 2008, 64, 5637 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制备杀菌剂, 可以应用在油菜菌核病敏感菌株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蔬菜灰霉病敏感菌株 Botryris cinerea Pers.、 赤霉病敏感菌株 Gibbrella zeae(Schw.)Petch、 小麦纹枯病敏感菌株 Rhizoctorua solani 或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Cav 等菌引起的多种病害。
本发明的新型含噻唑硫酮或噁唑烷酮的 N- 取代乙酰氧吡唑类杀菌剂可以用作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 包括人参、 西洋参、 三七、 白术、 贝母、 砂仁、 菊花、 枸杞或百合的药用植 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马铃薯、 甜菜、 花生或棉花的大田植物 ; 白菜、 番茄、 黄瓜、 辣椒或扁豆 的蔬菜作物 ; 桃、 梨、 葡萄或草莓的园艺作物 ; 君子兰或芦荟的花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 1 : 1, 5- 二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1) 的合成
在 -2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2.9g(10.0mmol)、 DCC4.1g(20.0mmol) 和 20mL 无 水 二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20 ℃ 搅 拌 3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2.4g(20.0mmol) 和 DMAP 0.6g(5.0mmol), 在 0℃搅拌反应 24h。 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 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黄色 1 固体 I-1, 产率 61%, 熔点为 187-188℃, 核磁数据 ( HNMR, 500MHz, 内标 TMS, 溶剂 CDCl3) 如
下: δppm 7.30-7.20(m, 10H, Ar-H), 6.04(s, 1H, CH), 5.71(s, 2H, CH2), 4.60(t, J = 7.5Hz, 2H, CH2), 3.37(t, J = 7.5Hz, 2H, CH2)。
实施例 2 : 1- 苯基 -5-(4- 甲氧基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2) 的合成
在 -15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2)3.2g(10.0mmol), DCC4.1g(20.0mmol) 和 20mL 无 水 二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15 ℃ 搅 拌 2.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2.1g(18.0mmol) 和 DMAP 0.6g(5.0mmol), 在 0℃搅拌反应 22h。滤去白色沉淀, 减 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黄 1 色固体 I-2, 产率 60%, 熔点为 162-163℃, 核磁数据 ( HNMR, 500MHz, 内标 TMS, 溶剂 CDCl3)
如下 : δppm 7.27-6.80(m, 9H, Ar-H), 5.98(s, 1H, CH), 5.70(s, 2H, CH2), 4.60(t, J = 7.6Hz, 2H, CH2), 3.80(s, 3H, OCH3), 3.37(t, J = 7.6Hz, 2H, CH2)。
实施例 3 : 1- 苯基 -5-(4- 甲基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3) 的合成
在 -1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3)3.1g(10.0mmol), DCC3.7g(18.0mmol) 和 20mL 无 水 三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10 ℃ 下 搅 拌 2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2.1g(18.0mmol) 和 DMAP 0.55g(4.5mmol), 在 5℃搅拌反应 20h。滤去白色沉淀, 减 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黄 1 色固体 I-3, 产率 62%, 熔点为 170-171℃, 核磁数据 ( HNMR, 500MHz, 内标 TMS, 溶剂 CDCl3) 如下 : δppm 7.17-6.82(m, 9H, Ar-H), 6.01(s, 1H, CH), 5.72(s, 2H, CH2), 4.60(t, J = 7.6Hz, 2H, CH2), 3.38(t, J = 7.6Hz, 2H, CH2), 2.37(s, 3H, CH3)。
实施例 4 : 1- 苯基 -5-(4- 氯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4) 的合成
在 -5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4)3.3g(10.0mmol), DCC3.3g(16.0mmol) 和 20mL 无 水 三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5 ℃ 下 搅 拌 2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1.9g(16.0mmol) 和 DMAP 0.49g(4.0mmol), 在 5℃搅拌反应 18h。滤去白色沉淀, 减 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黄 1 色固体 I-4, 产率 68%, 熔点为 132-133℃, 核磁数据 ( HNMR, 500MHz, 内标 TMS, 溶剂 CDCl3) 如下 : δppm 7.31-6.91(m, 9H, Ar-H), 6.06(s, 1H, CH), 5.72(s, 2H, CH2), 4.60(t, J = 7.6Hz, 2H, CH2), 3.37(t, J = 7.6Hz, 2H, CH2)。
实施例 5 : 1- 苯基 -5-(3- 氯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5) 的合成
在 -5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5)3.3g(10.0mmol), DCC3.1g(15.0mmol) 和 20mL 无 水 三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5 ℃ 下 搅 拌 2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1.8g(15.0mmol) 和 DMAP 0.43g(3.5mmol), 在 10℃搅拌反应 16h。 滤去白色沉淀, 减 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黄 1 色固体 I-5, 产率 71%, 熔点为 143-144℃, 核磁数据 ( HNMR, 500MHz, 内标 TMS, 溶剂 CDCl3)
如下 : δppm 7.30-7.05(m, 9H, Ar-H), 6.05(s, 1H, CH), 5.72(s, 2H, CH2), 4.61(t, J = 7.5Hz, 2H, CH2), 3.38(t, J = 7.8Hz, 2H, CH2)。
实施例 6 : 1- 苯基 -5-(3- 氟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6)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6)3.1g(10.0mmol), DCC3.1g(15.0mmol) 和 20mL 无 水 二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1.8g(15.0mmol) 和 DMAP 0.37g(3.0mmol), 在 15℃搅拌反应 14h。 滤去白色沉淀, 减 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黄 1 色固体 I-6, 产率 70%, 熔点为 121-122℃, 核磁数据 ( HNMR, 500MHz, 内标 TMS, 溶剂 CDCl3) 如下 : δppm 7.31-6.91(m, 9H, Ar-H), 6.06(s, 1H, CH), 5.72(s, 2H, CH2), 4.60(t, J = 7.6Hz,2H, CH2), 3.37(t, J = 7.6Hz, 2H, CH2)。
实施例 7 : 1-(4- 氟苯基 )-5-(4- 溴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7) 的合 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7)3.9g(10.0mmol), DCC2.9g(14.0mmol) 和 20mL 无 水 四 氯 化 碳,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1.7g(14.0mmol) 和 DMAP 0.31g(2.5mmol), 在 15℃搅拌反应 14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7, 产率 46%。
实施例 8 : 1-(2, 4- 二硝基苯基 )-5-(3, 4- 二甲氧基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 合物 I-8)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8)4.4g(10.0mmol), DCC2.9g(14.0mmol) 和 20mL 无 水 二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1.7g(14.0mmol) 和 DMAP 0.31g(2.5mmol), 在 15℃搅拌反应 12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8, 产率 65%。
实施例 9 : 1-(4- 氟苯基 )-5-(4- 氯苯基 )-3- 氧乙酰噻唑硫酮 ( 化合物 I-9) 的合 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9)3.5g(10.0mmol), DCC 2.5g(12.0mmol) 和 20mL 无 水 四 氢 呋 喃,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1)1.5g(13.0mmol) 和 DMAP 0.24g(2.0mmol), 在 20℃搅拌反应 10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9, 产率 62%。
实施例 10 : 1- 苯基 -5-(4- 三氟甲基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0) 的 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0)3.6g(10.0mmol), DCC2.5g(12.0mmol) 和 20mL 无 水 四 氢 呋 喃,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1.1g(13.0mmol) 和 DMAP 0.24g(2.0mmol), 在 20℃搅拌反应 10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10, 产率 58%。
实施例 11 : 1-(4- 异丙基苯基 )-5-(2, 4- 二氯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1)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1)4.0g(10.0mmol), DCC2.3g(11.0mmol) 和 20mL 无 水 四 氢 呋 喃,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1.0g(12.0mmol) 和 DMAP 0.18g(1.5mmol), 在 25℃搅拌反应 8h。滤去白色沉淀, 减 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黄 色固体 I-11, 产率 61%。
实施例 12 : 1-(4- 氟苯基 )-5-(3- 三氟甲基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2) 的合成
在 5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2)3.8g(10.0mmol), DCC2.3g(11.0mmol) 和 20mL 无水 N, N- 二甲基甲酰胺, 混合物于 5℃下搅拌 1.0h, 再加入化 合物 (III-2)1.0g(12.0mmol) 和 DMAP 0.12g(1.0mmol), 在 25℃搅拌反应 8h。滤去白色沉 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 到淡黄色固体 I-12, 产率 50%。
实施例 13 : 1-(2, 4- 二氯苯基 )-5-(3, 4, 5- 三甲氧基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3) 的合成
在 1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3)4.5g(10.0mmol), DCC2.3g(10.5mmol) 和 20mL 无水 N, N- 二甲基甲酰胺, 混合物于 10℃下搅拌 0.5h, 再加入
化合物 (III-2)0.96g(11.0mmol) 和 DMAP 0.06g(0.5mmol), 在 25℃搅拌反应 8h。 滤去白色 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黄色固体 I-13, 产率 40%。
实施例 14 : 1-(4- 氯苯基 )-5-(4- 三氟甲基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4)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4)4.0g(10.0mmol), DCC2.3g(10.5mmol) 和 20mL 无 水 乙 酸 乙 酯,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0.5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0.91g(10.5mmol) 和 DMAP 0.06g(0.5mmol), 在 25℃搅拌反应 6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14, 产率 49%。
实施例 15 : 1-(4- 氟苯基 )-5-(2, 4- 二氯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5) 的合成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5)3.8g(10.0mmol), DCC2.1g(10.0mmol) 和 20mL 无 水 二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0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0.87g(10.0mmol) 和 DMAP 0.06g(0.5mmol), 在 25℃搅拌反应 4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15, 产率 43%。
实施例 16 : 1-(4- 甲基苯基 )-5-(4- 甲氧基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6)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6)3.4g(10.0mmol),DCC2.1g(10.0mmol) 和 20mL 无 水 三 氯 甲 烷,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0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0.87g(10.0mmol) 和 DMAP 0.06g(0.5mmol), 在 25℃搅拌反应 2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16, 产率 25%。
实施例 17 : 1-(2, 4- 二氯苯基 )-5-(4- 三氟甲基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 物 I-17)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7)4.3g(10.0mmol), DCC2.1g(10.0mmol) 和 20mL 无 水 四 氢 呋 喃,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0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0.87g(10.0mmol) 和 DMAP 0.06g(0.5mmol), 在 25℃搅拌反应 1h。滤去白色沉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到淡 黄色固体 I-17, 产率 22%。
实施例 18 : 1-(4- 氟苯基 )-5-(4- 氟苯基 )-3- 氧乙酰噁唑烷酮 ( 化合物 I-18) 的合成
在 0 ℃,往 100mL 单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化 合 物 (II-18)3.3g(10.0mmol), DCC2.1g(10.0mmol) 和 20mL 无 水 四 氢 呋 喃, 混 合 物 于 0 ℃ 下 搅 拌 1.0h, 再加入化合物 (III-2)0.87g(10.0mmol) 和 DMAP 0.06g(0.5mmol), 在 25 ℃搅拌反应 0.5h。滤去白色沉 淀, 减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物, 经柱层析分离提纯 ( 硅胶填充,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得 到淡黄色固体 I-18, 产率 18%。
生物活性测定
实施例 19 杀菌活性测定
以实施例制得的最终产物进行杀菌效果评定, 同时选取多菌灵、 唑菌胺酯作为对 比。以油菜菌核病敏感菌株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蔬菜灰霉病敏感菌株 Botryris cinerea Pers.、 赤 霉 病 敏 感 菌 株 Gibbrella zeae(Schw.)Petch、 小麦纹枯病敏感菌株 Rhizoctorua solani、 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Cav 作为靶标, 以盆栽子叶期黄瓜苗 为试验作物, 处理药剂量 : 离体 : 10ug/ml 活体 : 1000ug/ml, 以清水对照进行杀菌活性试验。
l 离体试验方法 :
1.1 含毒培养基制备 : 原药用丙酮溶解后配制成 1000ug/ml 的母液, 再逐级稀释至 100ug/ml、 10ug/ml, 根据剂量加入到培养基中, 摇匀, 制成含药平板 ; 多菌灵利用 0.02mol/ L 的稀盐酸溶解配制成母液再根据剂量加入到培养基中, 摇匀, 制成含药平板。
1.2 毒力测定 : 采用菌落直径法。在含药平板中央接一菌饼, 菌丝朝下。25℃培养 至空白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 2/3 以上时, 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 测量 2 次, 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的抑制率。
2. 活体试验方法 :
2.1 作物培养 : 黄瓜催芽后, 点播于 d = 6cm 的塑料盆中, 吸足水份, 置于网室中培 养至子叶期备用。
2.2 施药方法 : 室内通风橱内, 用喉头喷雾器均匀施于黄瓜苗全株。
2.3 接种方法 : 预先转接油菜菌核病菌、 蔬菜灰霉病菌, 长至四分之三皿备用。施 药 24 小时后, 用 d = 5mm 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菌饼, 将菌饼菌丝向下接于叶片正面。
2.4 培养 : 接好菌的黄瓜置于保湿箱中恒温保湿培养, 培养温度 25℃, 湿度 100%, 光 / 暗= 16/8。
离体试验在菌落长至 2/3 平皿以上时测量菌落直径 ; 活体试验保湿培养 3 天后调 查结果, 具体结果见下表 1, 表 2。
部分测试结果如下
表 1 离体杀菌活性结果表
表2活体杀菌活性结果表
分级标准 : A级: 抑制率≥ 90% ; B级: 90%>抑制率≥ 70% ; C级: 70%>抑制率 ≥ 50% ; D级: 50%>抑制率。
虽然已经用优选实施例详述了本发明, 然而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应当可以作出各种修改与变更。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为所附的权力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