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浮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压浮出装置。
背景技术
加压浮出装置是公知的,该加压浮出装置把加压的气水混合流体供给导入污水的浮出分离槽,使来自该气水混合流体发生微细气泡并通过使含在上述污水中的浮游物质伴随上述微细气泡浮出进行固液相分离。
在例如特开平10-85722号公报中,记载一种加压浮出装置,该装置具有:浮出分离槽、吸入侧与污水的水源相连而排出侧与分离槽相连的污水取水用泵、吸入侧与污水的水源相连而排出侧与空气饱和槽(加压容器)相连的取水用泵、把空气送入空气饱和槽内的污水中的空气压缩机和使过饱和溶解空气的水从饱和槽中排出到分离槽的配管。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的加压浮出装置中必须至少有加压容器和空气压缩机,因此装置的大型化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虽然在特开平10-85722号公报中没有公开,但往往要在污水中添加絮凝集剂和pH调整剂等,在这时必须在取水用泵与污水的水源之间配置药剂槽,这将进一步使装置大型化。
另外,虽然根据污水的状态和处理量等必须调整从加压导管排出到浮上分离槽上的流量和压力,但是自动控制上述的流量和压力是非常困难的,必须专门地操作人员。这就是说,现有的压浮出装置存在大型、操作性差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加压浮出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加压浮出装置把加压的气水混合流体供给导入污水的浮出分离槽,使来自该气水混合流体发生微细气泡并通过使含在上述污水中的浮游物质伴随上述微细气泡浮出进行固液相分离,并具有:吸入侧和排出侧都与上述浮出分离槽相连的循环泵、向该循环泵的吸入侧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单元、装在从上述循环泵的吸入侧至上述浮出分离槽之间的排出配管上的管道搅拌器。
该加压浮出装置通过循环泵把来自气体供单元的气体例如空气添加排出到从分离槽中吸出的水(污水)中。
虽然从循环泵排出的循环水变成气体和水的气水混合流体,但由于利用管路搅拌器搅拌该气水混合流体,而使气体的气泡直径变得很小(例如为0.5~3μm左右)。当气水混合流体向浮出分离槽内排出时,包含在其中的气体就变成气泡上升浮出并使包含在浮出分离槽内的污水中的微小浮游物体(所谓SS)伴随浮出。由于已浮出的SS浮游物在水面上互相絮凝,而几乎不再沉下。可以使其例如耙到一起从浮上分离槽中取出。
由于只把混有气体的循环水送入浮出分离槽中,所以即使气体供给单元和管道搅拌器按新规定(循环泵与现有技术的取水用泵相对应)是必要的,也不必有加压容器和空气压缩机,从而能使装置小型化,由于管路搅拌器成为配管的一部分,所以不会使装置大型化。
气体供给单元可以制成安装在把针阀等的阀例如配置在循环泵的吸入侧配管上的支管上,使气体通过该阀流入的结构,这样装置不会大型化。特别是在用空气作为气体的情况下,如若使阀的一端对大气开放,则借助循环管的负压吸入空气,因此变成非常简单的结构。另外虽然也可用球阀和闸阀构成,但为了调节气体流入量用针状阀最适合。
因为只通过循环泵使水循环,不需要特别的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所以可以自动运行,没有必要用专门的操作人员。
这样一来,可以使装置小型化,可以使操作性和运行成本最优化。
供给循环泵的吸入侧的气体没有特别限定,象上述那样,如用空气就会使结构变得简单,还不需花费用于气体供给的运行成本。
但在要求改善化学的水质的情况下,用空气往往还不充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是适用这种情况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压浮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上述气体供给单元供给由臭氧发生器生成的臭氧。
由于通过从循环泵的吸入侧供给臭氧,溶入污水中的臭氧分解含在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等,所以可以改善水质。由于采用臭氧而能改善化学的水质(例如COD的改善),因此可以不用注入药剂或减少注入药剂的量。
臭氧发生装置与空气压缩机和加压储气罐相比要小得多,产品价格也便宜。并且因为臭氧以空气中的氧气为原料,所以即使臭氧发生装置必须花费运行电力,也不需要购入原材料。
虽然对浮出分离槽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利用具有例如象特开2000-140825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的供给筒形成随着微细气泡的上升水汽进行浮出分离槽内的良好循环。并且具有通过适当选择供给筒的尺寸和形状等可以在吸附率良好的速度下调解微细气泡的上升速度等的优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另一加压浮出装置的实施例,如果制成在上述浮出分离槽内部设置供给筒、使上述循环泵的吸入侧与上述供给筒的外侧相连、并使上述循环泵的循环水向上述供给筒的内侧排出的结构,则由于循环水向供给筒内部排出,而不仅可以获得利用与现有技术中一样的供给筒产生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向供给筒外侧取入水然后排出到供给筒内,而使SS分解和化学的水质改善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加压浮出装置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的加压浮出装置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实施例的加压浮出装置的侧面图。
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加压浮出装置10包括:由浮出分离槽21和处理水槽22构成的浮出分离装置20、臭氧混合泵50、臭氧发生装置60、管路搅拌器70等构成。
如在图2中详细表示那样,在浮出分离槽21的底部上直立配置供给筒23,在上部设置淘水机24。在浮出分离槽21的一侧面上设置污水供给喷嘴25,在内部配置取出喷嘴26。该取出喷嘴26贯通浮出分离槽21的底达到处理水槽22,取水喷嘴26的上端水平面即可以使浮出分离槽21的中层的水流出到处理槽水22中。
另外,在污水供给喷嘴25和取出喷嘴26与供给筒23之间配置挡板27a、27b。挡板27a是防止从污水供给喷嘴25喷出的污水直接进入供给筒23侧的部件,挡板27b是缓和在供给筒23侧的水流动对取出喷嘴26附近的水进行影响的部件。
在淘出机24中具有图中省略图示的多个取出板,通过使这些取出板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回转可以取出在上层浮游的SS絮凝物。在浮出分离槽21的内侧对应该取出位置配置倾斜板28,在浮出分离槽21的外侧具有接收取出的絮凝物的泡沫接收器29。
如图1所示,在处理水槽22上装有泵33,可以通过该泵33把处理水输送出,然后从消泡配管34排出到泡沫接收器29中。该水喷雾用在于泡沫接收器29内的消泡。从泡沫接收器29的排出物排出到下水中。
本实施例是将本发明使用在网板制板的清洗水的处理上的例子,虽然处理水槽22的水输送到清洗工序作为清洗水使用,但从水处理水槽22溢出的水返回到污水槽。
如图3所示,循环水吸入配管31从浮出分离槽21的底部引出连接在臭氧混合泵50的吸入侧。在图3中虽然没有示出,但在循环水吸入配管31的槽31a上安装有针状阀31b。如图1所示,通过该针阀31b与来自臭氧发生装置60的配管连接。借此,使来自臭氧发生装置60的臭氧供给臭氧混合泵50的吸入侧。另外由槽31a与针阀31b构成气体供给单元。
此外,通到供给筒23的循环水排出配管32连接在臭氧混合泵50的排出侧,管路搅拌器(静态搅拌器)70组装在该配管32的一部分上。
通过这样的构成,如果使水进入浮出分离槽21中使臭氧混合泵50工作,可以使浮出分离槽21的水从循环吸入配管31吸入然后从循环水排出配管32排出到供给筒23上。
这时如使臭氧发生器60工作,则臭氧供给臭氧混合器50的吸入侧,使该臭氧与水在臭氧混合泵50内混合,并通过管路搅拌器70搅拌混合,可以使臭氧气泡变得很小(在本实施例中为1μm左右)。即在排出在供给管路轮23内的水中含有臭氧微细气泡。
虽然按照图3所示的原样利用包括臭氧混合泵50、循环水吸入配管31和管路搅拌器70的循环水排出管32的循环系统有两个系统,但在图1中只示出一个系统。
如图1所示,在污水槽80上配置污水输送泵81,由污水输送泵81输送的污水经污水配管82送入浮出分离槽21的污水供给喷嘴25中。另外在污水槽80的底部上配置污染物抽吸泵83,可以将沉积在污水槽80中的污泥输送到下水中。
该加压浮出装置10通过臭氧混合泵50把来自臭氧发生装置60的臭氧添加在从浮出分离槽21吸出的水(污水)中,通过利用管路搅拌器70搅拌使臭氧气泡的直径变得很小,然后排出到供给筒23中。
从供给筒23喷出的循环水变成臭氧和水的气水混合流体(臭氧混合水),通过管路搅拌器70的搅拌使臭氧的气泡直径变得很小(在本实施例中为1μm左右)。当向供给筒23排出时,臭氧的气泡就上升使含在浮出分离槽21内的污水中的微细的浮游物质(所谓SS)伴随浮出。浮出的SS在水面上浮游,通过互相絮凝几乎不会沉下。用淘出机24把它们耙在一起从泡沫接收器2排出到下水中。借此从污水中除去SS,使水质改善。
另外,因为溶入在循环水中的臭氧使包含在污水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所以使水质改善。
因为把与臭氧混合后的循环水只送入到浮出分离槽21中,所以臭氧发生装置60和管路搅拌器70即使必需按照新规定,也不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加压浮出装置中的加压容器和空气压缩机。因此,可以实现加压浮出装置10的小型化。而且臭氧发生装置60与空气压缩机和加压容器等相比体积小很多,产品的价格也低。另外,因为管路搅拌器70构成配管的一部分,所以不会使装置变大。
因为只通过臭氧混合泵50使水循环,不需要特别的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所以可以自动运行,也不需要用专门的技术人员。
并且,通过采用臭氧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可以改善化学的水质(例如COD的改善),不需要注入药剂或减少注入药剂量。因为臭氧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为原料,即使臭氧装置60必需操作电力,但不需要购买原材料。
这样一来,可以使装置小型化,使操作性能运行成本达到最佳化。
另外,由于装备有供给筒23,形成随微细气泡的上升水流,而使浮出分离槽21内的循环良好地运行。并且具有通过适宜地选择供给筒23的尺寸和形状等使微细气泡的上升速度在吸附效率达到良好速度下的优点。
成为臭氧混合泵50的吸入侧的循环水吸入配管31连接在供给筒23的外侧上,由于利用循环泵的循环水向供给筒23的内侧喷出而使SS的分离和化学的水质改善效果进一步提高。
虽然以上是通过实施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个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型,这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