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现在,日本代谢综合征患者正在增加,加上代谢综合征预备军,总人数已上升至2000万人。代谢综合征严重时会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心肌梗塞或脑梗塞,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很重要。以早期发现为目的,从2008年4月起特定体检(代谢综合症体检)被义务化。作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策略,可列举食品的摄取,包含强调预防肥胖和/或代谢综合征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功能性食品已推向市场。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包含的作为疾病诊断指标的各种标记物被报道。例如,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小儿1型糖尿病患者唾液中作为富含脯氨酸的肽的P-B肽主导性下降。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GIPR基因的多态性与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的血糖值有相关性。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ol Cell Proteomics.2010Oct:9(10):2099-108
非专利文献2:Nature Genet.2010Feb:42(2):142-14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功能性食品的代谢综合征预防效果难以见到实效,有难以维持消费者继续使用的积极性的问题。能作为代谢综合征指标的标记物至今还没有被发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高精度判定生物体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标记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P-B肽和GIPR的氨基酸序列的一部分作为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标记肽是有用的;通过判定唾液等生物样品中该标记肽的量,可以判定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本发明是基于该认识的发明。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12〕。
〔1〕一种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其选自下述(A)~(J)组成的组,
(A)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B)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D)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E)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F)包含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G)包含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包含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I)包含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以及
(J)包含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 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2〕一种抗体或适体,其结合于上述〔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
〔3〕一种微阵列,其是将结合于上述〔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抗体或适体固定于载体而成的。
〔4〕一种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判定方法,其测定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上述〔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
〔5〕上述〔4〕所述的判定方法,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上述〔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高于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6〕上述〔4〕所述的判定方法,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上述〔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等同于或高于从代谢综合征患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7〕如上述〔4〕~〔6〕的任一项所述的判定方法,通过从质谱分析法、使用〔2〕所述的抗体或适体的免疫测定法和使用〔3〕所述的微阵列的免疫测定法中选出的方法,进行上述〔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的测定。
〔8〕如上述〔4〕所述的判定方法,将2种以上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组合作为变量进行多变量分析。
〔9〕如上述〔8〕所述的判定方法,其多变量分析为逻辑回归分析。
〔10〕如上述〔4〕~〔9〕的任一项所述的判定方法,其生物样品为唾液。
〔11〕一种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试剂盒,其包含上述〔2〕的抗体或适体、或者上述〔3〕的微阵列。
〔12〕如上述〔11〕所述的试剂盒,其进一步包含口香糖。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的方式。
〔13〕一种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其选自由上述(A)~(J)组成的组。
〔14〕一种抗体或适体,其结合于上述〔13〕所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
〔15〕一种微阵列,其将结合于上述〔13〕所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的抗体或适体固定于载体而成。
〔16〕一种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测定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上述〔13〕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诊断用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
〔17〕如上述〔16〕所述的诊断方法,其受试者为人。
〔18〕如上述〔16〕或〔17〕所述的诊断方法,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上述〔13〕所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的量高于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量时,判定患有代谢综合征。
〔19〕如上述〔16〕或〔17〕所述的诊断方法,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上述〔13〕所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的量等同于或高于从代谢综合征患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量时,判定患有代谢综合征。
〔20〕如上述〔16〕~〔19〕的任一项所述的诊断方法,通过从质谱分析法、使用〔14〕所述的抗体或适体的免疫测定法和使用〔15〕所述的微阵列的免疫测定法中选出的方法进行上述〔13〕所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的量的测定。
〔21〕如上述〔16〕或〔17〕所述的诊断方法,将2种以上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用标记肽的组合作为变量进行多变量分析。
〔22〕如上述〔21〕所述的判定方法,其多变量分析为逻辑回归分析。
〔23〕如上述〔16〕~〔22〕的任一项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生物样品为唾液。
〔24〕一种代谢综合征诊断用试剂盒,其包含上述〔14〕的抗体或适体、或者上述〔15〕的微阵列。
〔25〕如上述〔24〕所述的试剂盒,其进一步包含口香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精度判定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若在医生诊断前利用本发明判定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则可以及早采取代谢综合征的预防策略,能对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防范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受试组的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的图。
图2是表示各受试组的GIPR肽片段的峰强度的图。
图3是表示各受试组的P-B肽片段(2)23-54的峰强度的图。
图4是表示各受试组的P-B肽片段(3)55-79的峰强度的图。
图5是表示各受试组的P-B肽片段(4)23-79的峰强度的图。
图6是表示各受试组的P-B肽片段(5)23-35的峰强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判定。本发明中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的判定是指进行受试者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是否已经治愈或者今后是否有患病可能性的判定(评价、判断、区别、推测),或者进行受试者有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的区别(分类)。患病风险的判定是指受试者代谢综合征是否发病、是否已经治愈以及是否有今后发病的可能性的判定。患病风险的判定精度是能够正确判定受试者中通常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比例的受试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程度,例如,能够正确判断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85%以上、90%以上的受试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程度。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作为医生诊断前的预备判定方法是有用的。
本发明中的代谢综合征是指以内脏脂肪型肥胖为原因而引起高血糖、高血压或高血脂的状态。根据日本肥胖学会以日本人为对象规定的基准(2005年),是指符合实施例所示的项目a)~d)的任意1项以上。
本发明中的受试者通常为动物,优选人、试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仓鼠、兔子等),更优选人。
(1)本发明的标记肽
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为选自上述(A)~(J)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
使用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时,可以使 用选自(A)~(J)的1种,但2种以上组合时能进行更高精度的判定。2种以上组合的情况,优选选自(A)~(E)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和选自(F)~(J)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2种以上的组合的优选例,列举于项目(4)中。
(1-1)关于(A)~(C)
(A)~(C)中,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是编码人P-B肽(Submaxillary gland androgen-regulated protein3B、Proline-rich peptide P-B、Proline-rich protein3)的氨基酸序列(全长79个氨基酸)。P-B肽是属于包含较多脯氨酸(P)的富含脯氨酸的蛋白(PRP)家族的肽。
(A)~(C)中,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优选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1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更优选连续12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进一步优选连续13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没有特别的上限规定,可以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全长(79个残基)或超过该全长,例如100个以下、90个以下、80个以下、70个以下、60个以下。
(A)~(C)中,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优选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或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23位~54位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55位~79位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23位~79位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或23位~35位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进一步优选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为序列号1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23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55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23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23位~35位的氨基酸序列或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
(A)只要是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即可,优选是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B)只要是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 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只要是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中,1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以存在于氨基酸序列中的1个区域中,也可以存在于多个不同的区域中。术语“1个或多个”表示不较大地损害标记肽的功能或特性的突变。“1个或多个”是指例如“1个或3个”、“1个或2个”或“1个”。
氨基酸序列中允许突变(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的氨基酸残基的位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1)比较具有同种活性的多个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例如,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其他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氨基酸序列),2)明确相对保守的区域和相对不保守的区域,接着3)从相对保守的区域和相对不保守的区域能分别预测对功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域和对功能没有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域,因此可以认识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推断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的氨基酸序列中能允许突变的氨基酸残基的位置。
包含通过氨基酸残基的置换引起的突变时,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也可以是保守性置换。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术语“保守性置换”是指用具有类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置换规定的氨基酸残基。具有类似的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的家族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例如可列举具有碱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具有酸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天冬氨酸、谷氨酸)、具有不带电荷的极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具有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具有β位支链的氨基酸(例如,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具有芳香族侧链的氨基酸(例如, 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具有含羟基(例如,醇性、酚性)侧链的氨基酸(例如,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以及具有含硫侧链的氨基酸(例如半胱氨酸、蛋氨酸)。优选氨基酸的保守性置换可以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间的置换、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间的置换、色氨酸和苯丙氨酸间的置换、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间的置换、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间的置换以及甘氨酸和丙氨酸间的置换。
(C)中,相对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例如,同一性、类似性)在90%以上,优选在95%以上,更优选在98%以上,进一步优选在99%以上。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例如,同一性、类似性)可以使用例如根据Karlin及Altschul的BLAST算法(Pro.Natl.Acad.Sci.USA,90,5873(1993)或根据Pearson的FASTA(Methods Enzymol.,183,63(1990)来确定。基于BLAST算法,开发出了被称为BLASTP、BLASTN的程序(参见http://www.ncbi.nlm.nih.gov),可以在默认设定下使用这些程序,计算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作为(A),例如可列举(A-1)~(A-33):
(A-1)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A-2)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3)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4)包含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A-5)由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A-6)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多肽;
(A-7)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组成的多肽;
(A-8)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9)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10)包含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A-11)由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A-12)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多肽;
(A-13)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组成的多肽;
(A-14)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15)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16)包含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A-17)由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A-18)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多肽;
(A-19)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组成的多肽;
(A-20)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21)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22)包含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A-23)由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A-24)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多肽;
(A-25)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组成的多肽;
(A-26)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27)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包含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A-28)包含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A-29)由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A-30)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多肽;
(A-31)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组成的多肽;
(A-32)包含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以及
(A-33)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多肽。
作为(B),例如可列举(B-1)~(B-33):
(B-1)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包含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3)由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4)包含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5)由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6)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7)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8)包含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9)由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10)包含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1)由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2)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3)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4)包含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15)由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16)包含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7)由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8)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19)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0)包含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21)由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22)包含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3)由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4)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5)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6)包含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27)由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 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B-28)包含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29)由在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30)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31)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B-32)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以及
(B-33)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作为(C),例如可列举(C-1)~(C-33):
(C-1)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包含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3)由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至少一部 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4)包含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5)由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6)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7)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7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8)包含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9)由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10)包含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1)由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 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2)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3)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54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4)包含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15)由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16)包含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7)由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8)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19)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55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0)包含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 上的氨基酸残基;
(C-21)由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22)包含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3)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4)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5)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79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6)包含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27)由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C-28)包含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29)由与选自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30)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31)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3位~35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C-32)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以及
(C-33)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1-2)关于(D)~(E)
(D)~(E)中,关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如上述项目(1-1)所说明。
(D)~(E)中,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各突变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优选连续11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更优选连续12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进一步优选连续13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没有特别的上限规定,可以是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各突变的氨基酸序列的全长(79个残基)或超过该全长,例如100个以下、90个以下、80个以下、70个以下、60个以下。
(D)只要是包含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E)只要是包含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D)中的1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与上述项目(1-1)中对(B)进行的说明相同。
(E)中的同源性与上述项目(1-1)中对(C)进行的说明相同。
作为选自(A)~(E)组成的组的肽,优选选自(A-2)~(A-31)、(B-2)~(B-31)和(C-2)~(C-31)组成的组的肽,更优选选自(A-6)、(A-7)、(A-12)、(A-13)、(A-18)、(A-19)、(A-24)、(A-25)、(A-30)和(A-31)组成的组的肽,进一步优选选自(A-7)、(A-13)、(A-19)、(A-25)和(A-31)组成的组的肽。
(1-3)关于(F)~(H)
(F)~(H)中,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是编码人GIPR(胃功能抑制多肽受体、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刺激激素受体、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receptor、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receptor)的氨基酸序列(全长466个氨基酸)。
(F)~(H)中,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优选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1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更优选连续12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没有特别的上限规定,可以是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的全长(466个残基)或超过该全长,例如500个以下、400个以下、300个以下、200个以下、100个以下、90个以下、80个以下、70个以下、60个以下、50个以下、40个以下、30个以下、25个以下、20个以下、15个以下。
(F)~(H)中,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优选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为序列号2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进一步优选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为序列号2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氨基酸序列或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
(F)只要是包含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即可,优选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G)只要是包含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 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只要是包含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G)中的1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与上述项目(1-1)中对(B)进行的说明相同。
(H)中的同源性与上述项目(1-1)中对(C)进行的说明相同。
作为(F),例如可列举(F-1)~(F-9):
(F-1)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F-2)包含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F-3)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上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多肽;
(F-4)包含选自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F-5)由选自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F-6)包含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多肽;
(F-7)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组成的多肽;
(F-8)包含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以及
(F-9)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多肽。
作为(G),例如可列举(G-1)~(G-9):
(G-1)由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G-2)包含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G-3)由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G-4)包含在选自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G-5)由在选自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G-6)包含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G-7)由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G-8)包含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以及
(G-9)由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作为(H),例如可列举(H-1)~(H-9):
(H-1)由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2)包含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H-3)由与在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至少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所述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是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
(H-4)包含与选自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5)由与选自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6)包含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7)由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号264位~275位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H-8)包含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以及
(H-9)由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1-4)关于(I)~(J)
(I)~(J)中,关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如上述项目(1-3)所说明。
(I)~(J)中,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各突变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优选连续11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更优选连续12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没有特别的上限规定,可以是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各突变的氨基酸序列的全长(466个残基)或超过该全长,例如500个以下、400个以下、300个以下、200个以下、100个以下、90个以下、80个以下、70个以下、60个以下、50个以下、40个以下、30个以下、25个以下、20个以下、15个以下。
(I)中,只要是包含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在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缺失、附加、置换或插入了1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J)只要是包含在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即可,优选由在与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有9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连续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使用的多肽。
(I)中的1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与上述项目(1-1)中对(B)的说明相同。
(J)中的同源性与上述项目(1-1)中对(C)的说明相同。
作为选自由(F)~(J)组成的组的肽,优选选自由(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肽,更优选(F-6)或(F-7)的肽,进一步优选(F-7)的肽。
(2)本发明的抗体或适体
本发明的抗体或适体是结合于上述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抗体或适体。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抗体或适体,可以测定上述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从而能够进行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判定。即,当使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与本发明的抗体或适体作用时结合于抗体或适体的上述标记肽的量高于使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与本发明的抗体或适体作用时结合于抗体或适体的上述标记肽的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抗体或适体可通过常规方法制作。
使用本发明的抗体或适体测定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时的例子如下所示。首先通过物理吸附、利用官能团的共价键等公知的方法使抗体或适体吸附于微孔板等的载体后,根据需要稀释生物样品后添加进行培养。接着添加结合有荧光发光物质、化学发光物质或酶的2次抗体进行培养。检测是在添加各基质后,通过测量由荧光、化学发光物质或酶反应引起的可见光进行评价判定。
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是以在从具有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可检测到的水平存在的肽。因此,以本发明的标记肽的存在为指标,可以判定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
(3)本发明的微阵列
本发明的微阵列是将结合于上述本发明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抗体或适体固定而成的微阵列。
微阵列是指在载体(基材)上将可与要测定的物质结合的物质排列固定的装置总称。作为微阵列的载体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等无机材料、硝酸纤维素等无机材料的任一种。作为微阵列的载体的形状,可以是膜、珠、板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微阵列可以将上述项目(2)中说明的抗体或适体固定于载体而制造。固定时,可以使用微阵列仪、点样仪等仪器。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微阵列,可以测定上述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从而能够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即,当使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与本发明的微阵列作用时与微阵列上的抗体或适体结合的上述标记肽的量高于使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与本发明的微阵列作用时与微阵列上的抗体或适体结合的上述标记肽的量时,则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使用本发明的微阵列的标记肽的量的测定例如下所示。首先,在微阵列上,在被固化的抗体或适体中添加生物样品,使其结合生物样品中的标记肽,接着添加与荧光发光物质、化学发光物质或酶结合的2次抗体进行培养。检测是在添加各基质后,测量由荧光、化学发光物质或酶反应引起的可见光即可。
(4)本发明的判定方法
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判定方法是测定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的方法。
在根据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判定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时,通常进行与参考值的比较。作为参考值,例如,可列举从健康者(优选用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以外的方法事先确定为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标记肽的量,从代谢综合征患者(优选用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以外的方法事先确定为代谢综合征患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标记肽的量,其中,优选前者。
参考值为健康者的数值时,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高于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标记肽的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参考值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值时,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等同于或高于从代谢综合征患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标记肽的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中,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上述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高于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另一方面,当从受试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上述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等同于或低于从健康者采集到的生物样品中的该量时,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低。
作为生物试样,例如可列举唾液、血液(全血、血浆、血清等)、尿、泪等体液。其中,优选非侵袭性且能随时采集的生物样品,更优选唾液。唾液作为在家进行判断用的检测体也是适宜的。唾液有非刺激性唾液和刺激性唾液,优选刺激性唾液。刺激性唾液可通过咀嚼石蜡口香糖(gum)容易地获取。
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中,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的测定也可通过例如使用上述抗体或适体的免疫测定法、使用上述微阵列的免疫测定法、质谱分析法、RIA(放射免疫分析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等。关于使用抗体或适体的免疫测定法,如项目(2)中所说明的那样。关于使用微阵列的免疫测定法,如项目(3)中所说明的那样。
通过质谱分析法测定时,可利用各种质谱分析装置。作为质谱分析装置,例如可列举GC-MS、LC-MS、FAB-MS、EI-MS、CI-MS、FD-MS、MALDI-MS、ESI-MS、HPLC-MS、FT-ICR-MS、CE-MS、ICP-MS、Py-MS、TOF-MS等,可以使用这些的任一种。
判定中,可以将2个以上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标记肽的量作为变量进行多变量分析。作为多变量分析,例如可列举逻辑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数量化理论、聚类分析、联合分析和多维尺度构成法(MDS),其中优选逻辑回归分析。
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中使用的标记肽只要是1种以上即可,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进行如上所述的多变量分析时,使用2种以上的组合。2种以上的情形,例如可以是2种、3种、4种、5种或6种。
作为标记肽的优选组合的例子可列举以下的组合(1)~(3)。
组合(1):选自(A)~(E)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和选自(F)~(J)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
组合(2):选自(A)~(E)组成的组的2种以上的肽;以及
组合(3):选自(F)~(J)组成的组的2种以上的肽。
关于选自(A)~(E)组成的组的肽,选自(F)~(J)组成的组的肽,如项目(1)中所说明的那样。
作为组合(1)的优选例,例如可列举以下的组合:
组合(1-1):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与选自(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1-2):(A-6)和/或(A-7)与(F-6)和/或(F-7)的组合
组合(1-3):(A-7)与(F-7)的组合
组合(1-4):选自(A-20)~(A-25)、(B-20)~(B-25)和(C-20)~(C-25)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与选自(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1-5):(A-24)和/或(A-25)与(F-6)和/或(F-7)的组合;
组合(1-6):(A-25)与(F-7)的组合
组合(1-7):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14)~(A-19)、(B-14)~(B-19)和(C-14)~(C-19)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及选自(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1-8):(A-6)和/或(A-7)、(A-18)和/或(A-19)及(F-6)和/或(F-7)的组合;
组合(1-9):(A-7)、(A-19)及(F-7)的组合;
组合(1-10):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20)~(A-25)、(B-20)~(B-25)和(C-20)~(C-25)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及选自(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1-11):(A-6)和/或(A-7)、(A-24)和/或(A-25)及(F-6)和/或(F-7)的组合;
组合(1-12):(A-7)、(A-25)及(F-7)的组合;
组合(1-13):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14)~(A-19)、(B-14)~(B-19)和(C-14)~(C-19)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20)~(A-25)、(B-20)~(B-25)和(C-20)~(C-25)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及选自(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1-14):(A-6)和/或(A-7)、(A-18)和/或(A-19)、(A-24)和/或(A-25)及(F-6)和/或(F-7)的组合;
组合(1-15):(A-7)、(A-19)、(A-25)及(F-7)的组合;
组合(1-16):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8)~(A-13)、(B-8)~(B-13)和(C-8)~(C-13)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14)~(A-19)、(B-14)~(B-19)和(C-14)~(C-19)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20)~(A-25)、(B-20)~(B-25)和(C-20)~(C-25)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26)~(A-31)、(B-26)~(B-31)和(C-26)~(C-31)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及选自(F-2)~(F-7)、(G-2)~(G-7)和(H-2)~(H-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1-17):(A-6)和/或(A-7)、(A-12)和/或(A-13)、(A-18)和/或(A-19)、(A-24)和/或(A-25)、(A-30)和/或(A-31)及(F-6)和/或(F-7)的组合;
组合(1-18):(A-7)、(A-13)、(A-19)、(A-25)、(A-31)及(F-7)的组合。
作为组合(2),例如可列举以下的组合:
组合(2-1):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与选自(A-26)~(A-31)、(B-26)~(B-31)和(C-26)~(C-31)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2-2):(A-6)和/或(A-7)与(A-30)和/或(A-31)的组合;
组合(2-3):(A-7)与(A-31)的组合;
组合(2-4):选自(A-2)~(A-7)、(B-2)~(B-7)和(C-2)~(C-7)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14)~(A-19)、(B-14)~(B-19)和(C-14)~(C-19)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选自(A-20)~(A-25)、(B-20)~(B-25)和(C-20)~(C-25)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及选自(A-26)~(A-31)、(B-26)~(B-31)和(C-26)~(C-31)组成的组的1种以上的肽的组合;
组合(2-5):(A-6)和/或(A-7)、(A-18)和/或(A-19)、(A-24)和/或(A-25)及(A-30)和/或(A-31)的组合;
组合(2-6):(A-7)、(A-19)、(A-25)及(A-31)的组合。
组合(1-1)~(1-18)和(2-1)~(2-6)中,优选组合(1-2)、(1-3)、(1-5)、(1-6)、(1-8)、(1-9)、(1-11)、(1-12)、(1-14)、(1-15)、(1-17)、(1-18)、(2-2)、(2-3)、(2-5)、(2-6),更优选组合(1-3)、(1-6)、(1-9)、(1-12)、(1-15)、(1-18)、(2-3)、(2-6)。
本发明的判定方法适于评价关于受试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性的体质。本发明的判定方法由于可以评价受试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有无,因此也可在预防医学上进行利用。对有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受试者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或预防措施时,向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的方向发展,相应地标记肽的量也下降。因此,在进行治疗或预防措施的同时,测定标记肽的量或其有无,由此也可以进行治疗或预防措施的评价判定。因此,本发明的生物标记也可以成为用于判定给药效果等的治疗或预防效果的生物标记。同样,本发明的判定方法作为判定代谢综合征给药效果等的治疗或预防效果的方法也是有用的。
(5)本发明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判定用试剂盒包含上述抗体或适体、或者上述微阵列。
本发明的试剂盒优选进一步包含口香糖。由此,容易采集作为生物样品的刺激性唾液的。口香糖只要是采集刺激性唾液通常使用的口香糖(石蜡口香糖等)即可。
[实施例]
实施例1
唾液中的P-B肽片段和GIPR肽片段的表达量比较
<评价方法>
(1)唾液样品采集
从具有以下特征的受试者采集刺激性唾液(通过咀嚼石蜡口香糖进行唾液分泌促进的唾液)。
A(健康者组):男性,腰围不足85cm,BMI不足25,不符合下述项目a)~d)的任一项(n=10)
B(肥胖者组):男性,腰围85cm以上或BMI25以上,不符合下述项目a)~d)的任一项(n=10)
C(代谢综合征组):男性,腰围85cm以上或BMI25以上,且血液检查中符合下述项目a)~d)的任意一项以上(n=10)
项目
a)中性脂肪:150mg/dL以上或HDL-胆固醇:40mg/dL以下
b)LDL-胆固醇:140mg/dL以上
c)空腹血糖:110mg/dL以上或血红蛋白Alc:5.8%以上
D)尿酸:7.0mg/dL以上
另外,推测属于肥胖者组的受试者即使不是代谢综合征,但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高。
(2)根据代谢分析进行唾液中成分的综合分析
将采集到的唾液经离心分离除去夹杂物,将上清液供给于LC-MS(Positive/Negative)、CE-MS(Anion/Cation)。根据Rt值、Ms值鉴定唾液成分。
<评价结果>
根据唾液代谢分析的结果,确认到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7~54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P-B肽片段(1)27-54)的峰和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64~275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的峰在代谢综合征组中显著增加。根据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的结果,判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为P-B peptide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为GIPR的氨基酸序列,上述各肽为各自的片段。各受试者组的峰强度如图1、图2和表1所示。各组的显著性差异检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各受试者组的P-B肽片段(1)27-54和GIPR片段的峰强度
各受试者组 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 GIPR片段的峰强度 A(健康者组) 4.4 98.7 B(肥胖者组) 52.0 328.1 C(代谢综合征组) 46.9 516.8
表2关于P-B肽片段(1)27-54和GIPR片段的各峰强度与健康者组的显著性差异检定结果(Tukey-Kramer检定)
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 GIPR片段的峰强度 B(肥胖者)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C(代谢综合征组) p<0.05 p<0.05
如图1、表1和表2所示,肥胖者组和代谢综合征组与健康者组比较,其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显著增加。该情况表明,当受试者的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超过健康者组的峰强度4.4时,可判定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高。
另一方面,如图2、表1和表2所示,肥胖者组与健康者组比较,其GIPR肽片段的峰强度确认不到有显著性差异,但代谢综合征组与健康者组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地增加。该情况表明,当受试者的GIPR肽片段的峰强度超过健康者组的峰强度98.7时,可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实施例2
根据唾液中的P-B肽片段的量的测定判定代谢综合征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基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从符合代谢综合征组的受试者10名采集唾液,测定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其结果表明,10名中7名的唾液中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超过4.4,算出代谢综合征判定的敏感度为70%。其结果表明,本发明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初步判定方法是有用的。
实施例3
根据唾液中的GIPR肽片段的量的测定判定代谢综合征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基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从符合代谢综合征组的受试者10名采集唾液,测定GIPR片段的峰强度。其结果表明,10名中9名的唾液中序列号2的肽的峰强度超过98.7,可算出代谢综合征判定的敏感度为90%。其结果表明,本发明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初步判定方法是有用的。
如上所述,对于由健康者10名,肥胖者10名、代谢综合征倾向者20名(实施例1的受试者10名和实施例2及3的受试者10名)组成的唾液样品40份进行代谢分析后,发现P-B peptide片段(1)27-54和GIPR片段的量在代谢综合征倾向者组中显著性增加。
以上的结果表明,根据本发明,能容易且以某种程度的精度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作为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初步判定方法是有用的。
实施例4
根据唾液中的P-B肽片段的量的测定判定代谢综合征
<评价方法>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基准,与实施例1同样地从符合健康者组的受试者10名、符合肥胖者组的10名和符合代谢综合征者组的20名(与实施例1~3的受试者20名相同)采集唾液样品40份。关于这些唾液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唾液代谢分析。
<评价结果>
从唾液代谢分析的结果,可确认到以下的4个肽片段的峰在代谢综合征组中显著性增加。各受试者组的峰强度如图3~6以及表3所示。
·P-B肽片段(2)23-54: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54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
·P-B肽片段(3)55-79: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55~79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
·P-B肽片段(4)23-79: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79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
·P-B肽片段(5)23-35: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号23~35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
表3各受试组的各P-B肽片段的峰强度
如图3和表3所示,P-B肽片段(2)23-54的峰强度与健康者组比较增加。该情况表示,当受试者的P-B肽片段(2)23-54的峰强度超过健康者组的峰强度0.0时,可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如图4和表3所示,P-B肽片段(2)55-79的峰强度与健康者组相比增加。该情况表示,当受试者的P-B肽片段(3)55-79的峰强度超过健康者组的峰强度228.2时,可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如图5和表3所示,P-B肽片段(4)23-79的峰强度与健康者组相比增加。该情况表示,当受试者的P-B肽片段(4)23-79的峰强度超过健康者组的峰强度85.9时,可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如图6和表3所示,P-B肽片段(5)23-35的峰强度与健康者组相比增加。该情况表示,当受试者的P-B肽片段(5)23-35的峰强度超过健康者组的峰强度28.8时,可判定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高。
实施例5
根据唾液成分的多变量分析(逻辑回归分析)提高诊断精度
以高精度判定代谢综合征为目的,对实施例1~4列举的5种P-B肽片段和GIPR片段进行多变量分析方法之一的逻辑回归分析。逻辑回归分析是使用多个目标变量(本申请中为唾液成分)预测定性变量(本申请中为是否有代谢综合征)时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
使用实施例1~4中采集到的健康者组10名、代谢综合征组20名的各峰强度,以表4所示的唾液成分的组合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将得到的参数推测值(表5)代入式1,求出回归式。在该回归式中再次代入实施例1~3中采集的健康者组10名、代谢综合征组20名的各峰强度,算出健康的几率p。若p>0.5则判定健康,p<0.5则判定代谢综合征,求出与实际判定结果一致的比例作为正确诊断率(表6)。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如表4所示的唾液成分的组合,能高精度地进行诊断。
表4逻辑回归分析中使用的唾液成分的组合
表5逻辑回归分析中的参数推测值
组合 b0 b1 b2 b3 b4 b5 b6 1 1.95779 -0.07427 - - - - -0.00611 2 1.18868 - - - 0.00405 - -0.01178 3 1.30377 -0.07372 - - - -0.00945 - 4 1.34752 -0.12465 - 0.00523 - - -0.00750 5 2.46830 -0.07615 - - 0.00571 - -0.01186 6 1.66504 -0.26988 - 0.01437 0.00971 - -0.01958 7 0.70607 -0.15464 - 0.00610 0.00437 -0.02409 - 8 1.16891 -0.26249 -4.36836 0.01724 0.11165 -0.01282 -0.02278
[数1]
<式1>
式1的説明
x1:P-B肽片段(1)27-54的峰强度
x2:P-B肽片段(2)23-54的峰强度
x3:P-B肽片段(3)55-79的峰强度
x4:P-B肽片段(4)23-79的峰强度
x5:P-B肽片段(5)23-35的峰强度
x6:GIPR片段的峰强度
表6根据各唾液成分的组合得到的正确诊断率(逻辑回归分析)
组合 正确诊断率 1 86.7% 2 83.3% 3 83.3% 4 90.0% 5 86.7% 6 93.3% 7 86.7% 8 96.7%
将使用这些唾液成分的组合的情形与根据实施例1~3举出的单一唾液成分分析的情形的诊断能力进行比较,算出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设定多个分类健康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界值,算出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敏感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描绘ROC曲线。该ROC曲线下面积越大,可判断为诊断能力越高(森实敏夫著,《浅显易懂的医学统计学》(《わかりやすい医学統計学》),株式会社医学论坛报(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ルトリビューン),p254)。其结果表明,如表7所示那样,与根据单一唾液成分进行分析的情形比较,通过唾液成分的组合能提高诊断能力。
表7根据各唾液成分(单一·组合)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