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451271.3 (22)申请日 2015.07.2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00142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0.28 (73)专利权人 大连大学 地址 116622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学府大 街10号 (72)发明人 詹世平刘楠陈淑花李鸣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代理人 周志舰 (51)Int.Cl. C08G 81/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877584 。
2、A,2014.06.25, CN 102329422 A,2012.01.25, CN 101628947 A,2010.01.20, CN 101003632 A,2007.07.25, 审查员 王卓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 聚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 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及N-羟基琥珀酰亚 胺(NHS)缩合体系为偶联剂, 制备壳聚糖-聚乳酸 接枝共聚物。 本发明制备条件为常温常压, 制备 过程安全、 便捷, 有机溶剂残留少; 所制备的壳聚 糖-聚乳酸微粒粒径在41。
3、0微米, 表面形貌规 整,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可作为靶向给 药的载体材料。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05001425 B 2017.11.28 CN 105001425 B 1.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 S1.称取0.52.5g壳聚糖溶于体积浓度为12的乙酸水溶液中, 配置210mg/mL的 壳聚糖乙酸溶液; S2.称取0.10.5g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乳酸微粒溶于1020mL二氯甲烷溶剂 中, 将此溶液加入到4050mL、 4050m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液中, 用乙酸调节 溶液至pH5, 再向溶液中加。
4、入质量比为13:1的偶联剂EDC/NHS, 冰浴下活化1.52h; S3.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以0.53滴/秒的速度加到步骤S2所述的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 搅拌反应3660h; S4.反应结束后, 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NaOH溶液至溶液pH达到810, 搅拌离心, 析 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依次洗涤沉淀物,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S1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为2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S2中聚乳酸分子量为10000。 4.根。
5、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S2中偶联剂EDC/NHS质量比例为2:1。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001425 B 2 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所得到的共聚物微粒可应用于医药、 生物工程、 环境、 食品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游离氨基、 羟基和N-乙 酰氨基, 这些官能团使其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而,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备许。
6、多独 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如生物可降解性、 抑菌性、 抗肿瘤活性、 黏膜黏附性、 保湿性等。 鉴于这些优良特性,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学方面广泛用于制作组织工程的支架、 创 伤修复的敷料、 药物缓释的载体以及参与基因治疗等。 0003 聚乳酸也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不仅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 化学稳定性, 还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吸收性以及环境可降解性,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 物医用材料和环保通用高分子材料, 已获得FDA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0004 壳聚糖和聚乳酸都是生物相容性好、 生物可降解性能优异的生物医用材料, 但是 二者有各自的局限性, 聚乳。
7、酸在体内降解的中间产物乳酸会在体内引发无菌性炎症, 壳聚 糖由于强大的氢键作用, 分子刚性非常强, 不易加工。 0005 为了改善聚乳酸和壳聚糖的性能, 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将聚乳酸接枝到壳聚糖分 子链上, 使两者在性能上的相互改进, 进而获得更优异的生物医学材料。 但传统制备方法引 入难以除去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 反应流程复杂, 接枝率低; 所得到的微球粒径难以控制, 且分散性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以EDC/NHS缩合体系为偶联剂, 制备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 此方法操 作安全、 便捷, 有机溶剂残留少, 且产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0007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壳聚糖-。
8、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多、 分散 性差、 接枝率低等问题, 提供了一种低成本、 安全、 便捷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制 备技术。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 下: 0009 S1.配置浓度为12(v/v)的乙酸水溶液; 称取0.52.5g壳聚糖溶于1(v/v) 的乙酸水溶液中, 配置2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0010 S2.称取0.10.5g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乳酸微粒溶于1020mL二氯甲烷 溶剂中, 将此溶液加入到4050mL、 4050m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液中, 用乙酸 调。
9、节溶液至pH5, 再向溶液中加入质量比为13:1的EDC/NHS, 冰浴下活化1.52h; 0011 S3.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以0.53滴/秒的速度加到步骤S2所述的反应体 系中, 室温下, 搅拌反应3660h; 说明书 1/5 页 3 CN 105001425 B 3 0012 S4.反应结束后, 向溶液加入甲醇/NaOH溶液至溶液pH达到810, 搅拌离心析出沉 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依次洗涤沉淀物,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0013 优选方式下, 所述步骤S1中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为2mg/mL。 0014 优选方式下, 所述步骤S2中聚乳酸分子量为10000。 0015 优选方式下,。
10、 所述步骤S2中偶联剂EDC/NHS质量比例为2:1。 00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1)在共聚物微球制备过程 中使用EDC/NHS缩合体系为偶联剂, 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引入难以除去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 反应流程简单易操作, 接枝率高; (2)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微粒在34 m且分散性较好, 可 以更好的与基体材料混合; (3)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安全, 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反应原理图; 0018 图2为壳聚糖(CS)、 聚乳酸(PLLA)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g-PLLA)的FT- IR谱图;。
11、 0019 图3为壳聚糖(CS)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g-PLLA)的XRD谱图; 0020 图4为壳聚糖(CS)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g-PLLA)的DSC谱图; 0021 图5为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形貌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发明利用EDC/NHS缩合体系制备了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的接枝共聚物, 其反 应原理如图1所示, 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0023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0024 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 再称取适量壳聚糖于烧杯中, 加入一定比例 的乙酸溶液, 60加热搅拌, 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 冷却, 加入一定量乙酸。
12、溶液定容, 配置成 浓度为2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0025 (2)活化聚乳酸 0026 将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乳酸(EDC)与二氯甲烷按固液比1g:100mL配置成溶 液; 配置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 将MES缓冲溶液按比例加入聚乳酸溶液中, 加入比例为1 3:1的EDC/NHS, 通氮气保护, 冰浴活化1.5h; 0027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0028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反 应结束后, 将溶液倒入甲醇/NaOH溶液中, 搅拌离心析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依次洗涤沉 淀物, 冷冻。
13、干燥制得产物。 0029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0 实例1 0031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0032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 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 再称取0.5g 的壳聚糖于烧杯中, 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 60加热搅拌, 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 冷却, 定 容250mL, 配置成浓度为2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说明书 2/5 页 4 CN 105001425 B 4 0033 (2)活化聚乳酸 0034 称取0.2g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 称 取1.085g MES。
14、于烧杯中, 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定容100mL, 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 溶液, 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比例为2:1的EDC/NHS, 通氮气保护, 冰浴活化 1.5h。 0035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0036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反 应结束后, 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 搅拌离心析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分别 洗涤沉淀物,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其接枝率为60.88。 0037 实例2 0038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0039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
15、0mL, 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 再称取0.5g 的壳聚糖于烧杯中, 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 60加热搅拌, 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 冷却, 定 容250mL, 配置成浓度为2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0040 (2)活化聚乳酸 0041 称取0.2g分子量为2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 称 取1.085gMES于烧杯中, 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定容100mL, 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 溶液, 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比例为1:1的EDC/NHS, 通氮气保护, 冰浴活化 1.5h。 0042 (3)。
16、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0043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反 应结束后, 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 搅拌离心析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分别 洗涤沉淀物,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其接枝率为46.49。 0044 实例3 0045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0046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 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 再称取0.5g 的壳聚糖于烧杯中, 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 60加热搅拌, 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 冷却, 定 容250mL, 配置成浓度为2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004。
17、7 (2)活化聚乳酸 0048 称取0.2g分子量为4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 称 取1.085gMES于烧杯中, 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定容100mL, 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 溶液, 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比例为3:1的EDC/NHS, 通氮气保护, 冰浴活化 1.5h。 0049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0050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反 应结束后, 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 搅拌离心析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分别 洗涤沉淀物。
18、,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其接枝率为25.57。 0051 实例4 0052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说明书 3/5 页 5 CN 105001425 B 5 0053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 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 再称取0.5g 的壳聚糖于烧杯中, 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 60加热搅拌, 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 冷却, 定 容250mL, 配置成浓度为5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0054 (2)活化聚乳酸 0055 称取0.2g分子量为4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 称 取1.085gMES于烧杯中, 加入50mL蒸。
19、馏水搅拌溶解, 定容100mL, 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 溶液, 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比例为1:1的EDC/NHS, 通氮气保护, 冰浴活化 1.5h。 0056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0057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反 应结束后, 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 搅拌离心析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分别 洗涤沉淀物,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其接枝率为21.86。 0058 实例5 0059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0060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 配置浓度为1(。
20、v/v)的乙酸溶液; 再称取2.5g的 壳聚糖于烧杯中, 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 60加热搅拌, 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 冷却, 定容 250mL, 配置成浓度为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0061 (2)活化聚乳酸 0062 称取0.2g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 称 取1.085gMES于烧杯中, 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定容100mL, 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 溶液, 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比例为3:1的EDC/NHS, 通氮气保护, 冰浴活化 1.5h。 0063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
21、的制备 0064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 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反 应结束后, 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 搅拌离心析出沉淀, 用甲醇、 乙醇和水分别 洗涤沉淀物, 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其接枝率为37.47。 0065 本发明利用EDC/NHS缩合体系来制备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方法, 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0066 图2对比了壳聚糖、 聚乳酸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红外谱图, 其中, A为CS, B为PLLA; C为CS-g-PLLA。 由图中可以看出, 的红外光谱1650cm-1处存在酰胺 谱带(乙酰基的 CO伸缩振动吸收峰。
22、)和1550cm-1处存在酰胺谱带(N-H弯曲振动吸收峰), 且在1750cm-1 处存在PLLA中羰基的伸缩振动峰, 在3460cm-1处存在CS中羧基的O-H的伸缩振动峰, 这些官 能特征吸收峰的存在证明了PLLA的羧基与壳聚糖的氨基成功的通过酰胺键共价连接到了 一起。 0067 经X-衍射(XRD)、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性能, 如图3和4所示, 结果显示: 经过接枝后的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降低了结晶性, 并提高了热 稳定性。 图5为接枝共聚物的扫描电镜形貌图, 由图可以看出, 共聚物微粒具有光滑的表面 和良好的球面形状, 可用于载药微粒的载体材料。 。
23、0068 表1为调节壳聚糖浓度、 聚乳酸分子量及EDC/NHS比例后, 产物接枝率的数据, 从表 说明书 4/5 页 6 CN 105001425 B 6 中可知, 当壳聚糖浓度为2mg/mL、 聚乳酸分子量为10000、 EDC/NHS比例为2:1时, 接枝率最 大, 可达到60.88。 0069 表1 0070 0071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5/5 页 7 CN 105001425 B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105001425 B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105001425 B 9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105001425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