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T****z
  • 文档编号:8982938
  • 上传时间:2021-01-25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672.6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51271.3

    申请日:

    20150728

    公开号:

    CN105001425B

    公开日:

    2017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G81/00

    主分类号:

    C08G81/00

    申请人:

    大连大学

    发明人:

    詹世平,刘楠,陈淑花,李鸣明

    地址:

    116622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优先权:

    CN201510451271A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志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及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缩合体系为偶联剂,制备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本发明制备条件为常温常压,制备过程安全、便捷,有机溶剂残留少;所制备的壳聚糖‑聚乳酸微粒粒径在4~10微米,表面形貌规整,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作为靶向给药的载体材料。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S1.称取0.5~2.5g壳聚糖溶于体积浓度为1~2%的乙酸水溶液中,配置2~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S2.称取0.1~0.5g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乳酸微粒溶于10~20mL二氯甲烷溶剂中,将此溶液加入到40~50mL、40~50m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液中,用乙酸调节溶液至pH=5,再向溶液中加入质量比为1~3:1的偶联剂EDC/NHS,冰浴下活化1.5~2h;S3.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以0.5~3滴/秒的速度加到步骤S2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36~60h;S4.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甲醇/NaOH溶液至溶液pH达到8~10,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依次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为2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聚乳酸分子量为1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偶联剂EDC/NHS质量比例为2: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共聚物微粒可应用于医药、生物工程、环境、食品等领域。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游离氨基、羟基和N-乙酰氨基,这些官能团使其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备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如生物可降解性、抑菌性、抗肿瘤活性、黏膜黏附性、保湿性等。鉴于这些优良特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学方面广泛用于制作组织工程的支架、创伤修复的敷料、药物缓释的载体以及参与基因治疗等。

    聚乳酸也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还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以及环境可降解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医用材料和环保通用高分子材料,已获得FDA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壳聚糖和聚乳酸都是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性能优异的生物医用材料,但是二者有各自的局限性,聚乳酸在体内降解的中间产物乳酸会在体内引发无菌性炎症,壳聚糖由于强大的氢键作用,分子刚性非常强,不易加工。

    为了改善聚乳酸和壳聚糖的性能,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将聚乳酸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使两者在性能上的相互改进,进而获得更优异的生物医学材料。但传统制备方法引入难以除去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反应流程复杂,接枝率低;所得到的微球粒径难以控制,且分散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EDC/NHS缩合体系为偶联剂,制备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此方法操作安全、便捷,有机溶剂残留少,且产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多、分散性差、接枝率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安全、便捷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制备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S1.配置浓度为1~2%(v/v)的乙酸水溶液;称取0.5~2.5g壳聚糖溶于1%(v/v)的乙酸水溶液中,配置2~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S2.称取0.1~0.5g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乳酸微粒溶于10~20mL二氯甲烷溶剂中,将此溶液加入到40~50mL、40~50m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液中,用乙酸调节溶液至pH=5,再向溶液中加入质量比为1~3:1的EDC/NHS,冰浴下活化1.5~2h;

    S3.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以0.5~3滴/秒的速度加到步骤S2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36~60h;

    S4.反应结束后,向溶液加入甲醇/NaOH溶液至溶液pH达到8~10,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依次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优选方式下,所述步骤S1中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为2mg/mL。

    优选方式下,所述步骤S2中聚乳酸分子量为10000。

    优选方式下,所述步骤S2中偶联剂EDC/NHS质量比例为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1)在共聚物微球制备过程中使用EDC/NHS缩合体系为偶联剂,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引入难以除去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反应流程简单易操作,接枝率高;(2)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微粒在3~4μm且分散性较好,可以更好的与基体材料混合;(3)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反应原理图;

    图2为壳聚糖(CS)、聚乳酸(PLLA)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g-PLLA)的FT-IR谱图;

    图3为壳聚糖(CS)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g-PLLA)的XRD谱图;

    图4为壳聚糖(CS)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g-PLLA)的DSC谱图;

    图5为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形貌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EDC/NHS缩合体系制备了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的接枝共聚物,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再称取适量壳聚糖于烧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酸溶液,60℃加热搅拌,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冷却,加入一定量乙酸溶液定容,配置成浓度为2~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2)活化聚乳酸

    将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乳酸(EDC)与二氯甲烷按固液比1g:100mL配置成溶液;配置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将MES缓冲溶液按比例加入聚乳酸溶液中,加入比例为1~3:1的EDC/NHS,通氮气保护,冰浴活化1.5h;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甲醇/NaOH溶液中,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依次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例1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再称取0.5g的壳聚糖于烧杯中,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60℃加热搅拌,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冷却,定容250mL,配置成浓度为2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2)活化聚乳酸

    称取0.2g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称取1.085g MES于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定容100mL,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比例为2:1的EDC/NHS,通氮气保护,冰浴活化1.5h。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分别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其接枝率为60.88%。

    实例2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再称取0.5g的壳聚糖于烧杯中,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60℃加热搅拌,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冷却,定容250mL,配置成浓度为2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2)活化聚乳酸

    称取0.2g分子量为2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称取1.085gMES于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定容100mL,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比例为1:1的EDC/NHS,通氮气保护,冰浴活化1.5h。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分别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其接枝率为46.49%。

    实例3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再称取0.5g的壳聚糖于烧杯中,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60℃加热搅拌,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冷却,定容250mL,配置成浓度为2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2)活化聚乳酸

    称取0.2g分子量为4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称取1.085gMES于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定容100mL,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比例为3:1的EDC/NHS,通氮气保护,冰浴活化1.5h。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分别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其接枝率为25.57%。

    实例4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水溶液;再称取0.5g的壳聚糖于烧杯中,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60℃加热搅拌,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冷却,定容250mL,配置成浓度为5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2)活化聚乳酸

    称取0.2g分子量为4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称取1.085gMES于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定容100mL,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比例为1:1的EDC/NHS,通氮气保护,冰浴活化1.5h。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分别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其接枝率为21.86%。

    实例5

    (1)壳聚糖乙酸溶液的配置:

    先量取10mL冰乙酸定容1000mL,配置浓度为1%(v/v)的乙酸溶液;再称取2.5g的壳聚糖于烧杯中,加入100mL的乙酸溶液,60℃加热搅拌,待壳聚糖充分溶解后,冷却,定容250mL,配置成浓度为10m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

    (2)活化聚乳酸

    称取0.2g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乳酸溶于装有20mL二氯甲烷的250mL三口烧瓶中;称取1.085gMES于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定容100mL,配置成50mmol/L的MES缓冲溶液,取40mL缓冲溶液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比例为3:1的EDC/NHS,通氮气保护,冰浴活化1.5h。

    (3)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将配置好的壳聚糖乙酸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大量的甲醇/NaOH溶液中,搅拌离心析出沉淀,用甲醇、乙醇和水分别洗涤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得产物,其接枝率为37.47%。

    本发明利用EDC/NHS缩合体系来制备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图2对比了壳聚糖、聚乳酸及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其中,A为CS,B为PLLA;C为CS-g-PLLA。由图中可以看出,的红外光谱1650cm-1处存在酰胺Ⅰ谱带(乙酰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1550cm-1处存在酰胺Ⅱ谱带(N-H弯曲振动吸收峰),且在1750cm-1处存在PLLA中羰基的伸缩振动峰,在3460cm-1处存在CS中羧基的O-H的伸缩振动峰,这些官能特征吸收峰的存在证明了PLLA的羧基与壳聚糖的氨基成功的通过酰胺键共价连接到了一起。

    经X-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如图3和4所示,结果显示:经过接枝后的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降低了结晶性,并提高了热稳定性。图5为接枝共聚物的扫描电镜形貌图,由图可以看出,共聚物微粒具有光滑的表面和良好的球面形状,可用于载药微粒的载体材料。

    表1为调节壳聚糖浓度、聚乳酸分子量及EDC/NHS比例后,产物接枝率的数据,从表中可知,当壳聚糖浓度为2mg/mL、聚乳酸分子量为10000、EDC/NHS比例为2:1时,接枝率最大,可达到60.88%。

    表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基于 聚糖 乳酸 接枝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基于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9829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