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吊车、其运输方法及连结型车辆 本发明涉及当自行行驶时受到道路运输限制的一大型轮式吊车、以及运输该轮式吊车的一方法和一连结型的半挂车辆。
例如被称为全地形吊车的重量超过一定限度的大型轮式吊车在由公路运输时,受到主要是保护桥梁的车辆限制令的约束,因而不能通过自行行驶而在道路上自由地运输。
迄今,为了避免这样的不便:
(a)当要在一道路上运输这样的一大型轮式吊车时,将吊车分解成一下部运输架和一可转动的上部构造,并且该下部运输架自行运输,而可转动的上部构造由一挂车单独地运输,或者
(b)选择不违背车辆限制令的一路线并且将吊车自行运输到一目的地。
但是,在上述运输方法(a)中,由于每一次运输都需要分解吊车并且在到达目的地后再组装吊车,因此需要较长的运输时间来进行这种组装和分解,并且增大了运输成本。
而在上述方法(b)中,由于要绕行以避开通过桥梁,因此不仅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增大了,而且对于某一特定的目地地来说不可能进行运输。
作为在一道路上自行运输所述轮式吊车同时遵循车辆限制令的一方法,使前后轴间距(轴距)较长、以在一较宽的跨度上将负荷分散到每一车轮上可能是有效的。
但是,其结果是车辆长度变大,使得其难以进入一狭窄的地方或者吊车不可能在一狭窄的地方工作,或者吊车不可能接近所要吊起的一物体,从而降低了起吊能力。因此,牺牲了吊车固有的性能。
为致力于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了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56-144032中所论述的一技术,其中前轮以可垂直运动(升降)的方式构造,并且在道路运输期间,
a)将用于牵引所述吊车的一连结部分连结到一牵引车的连结器上;和
b)通过一液压缸抬起前轮并且使前轮漂离路面(即从路面浮起),
由此实质上扩大了轴距,并且在此状态下通过牵引车来拖曳整个吊车。
但是,按照该现有技术,需要使用一用于升降前轮的举升机构,并且因而需要大规模地改造车轮悬架机构,使得同一机构的结构变得复杂。
因此,车轮悬架机构不仅成本变高,而且由于车轮悬架机构尤其需要可靠性而变得不适用了。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轮式吊车,其可以在符合车辆限制令的一长轴距的状态下在一道路上运输,而不用扩大吊车本身的轴距和不需改造车轮悬架机构,本发明还提供运输该轮式吊车的一方法和一连结型车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一方法来运输一轮式吊车,该轮式吊车包括一下部运输架和可转动地安装在该下部运输架上的一可转动的上部构造,该可转动的上部构造上设有能升降的一构架和用于吊车操作和行驶的一驾驶室,该下部运输架上设有至少在运输架车架的前后位置的车轴,并且在运输架车架的两侧带有安装在车轴两侧的用于吊车自行行驶的车轮,其中下部运输架被可分开地连结到一牵引车的一连结器上,同时:
①整个吊车被升起并且在吊车的前后两侧的车轮中,牵引车侧的车轮漂离路面;
②吊车的一部分负荷由牵引车支承;和
③下部运输架保持在绕以牵引车的连结器为中心的一垂直轴线的相对可转动状态;
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牵引车来拖曳轮式吊车和由此在道路上运输轮式吊车。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仅仅一轮式吊车的一侧视图;
图2是轮式吊车的一侧视图,其中一连结架设置在用于道路运输该吊车的一连结位置;
图3是表示由图2的状态被连结在一起的吊车和一牵引车的一侧视图;
图4是表示吊车和牵引车的一连结状态的一侧视图;
图5是其一平面图;
图6是描述在吊车与牵引车之间的结构与操作的一平面示意图;和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吊车与一牵引车的一连结状态的一侧视图,其中吊车的后轮漂离了一路面。
图1仅表示一吊车C,而图4则表示在道路运输中吊车C与一牵引车T被连结在一起的一连结型车辆。
吊车(例如被称为全地形吊车的一大型轮式吊车)C的一基本结构与传统的吊车的相同,其中一可转动的上部构造2被安装在一下部运输架1上,从而可绕一垂直轴线O转动。
下部运输架1具有一运输架车架3。一前轴4设置在运输架车架3的前端部分,并且两个后轴5和6以纵向隔开的方式设置在运输架车架的后部。两个前轮7分别安装在前轴4两端,而两对后轮8和9则分别安装在后轴5和6的两端。
在运输架车架3的一前部和一后端部分分别安装外支架10和11,它们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伸出。此外,在该车架的前端部分安装辅助外支架12,其只能垂直地伸出。在吊车工作过程中,吊车车体由外支架10、11和12支承。
前部外支架10也用作举升下部运输架的千斤顶,从而在将下部运输架连结到牵引车T上时,该下部运输架的前侧被升起,这在后面将描述。
另一方面,可转动的上部构造2具有一转动架13,在该转动架13上安装一驾驶室14,用于吊车操作和行驶(仅行驶吊车)。此外,一伸缩构架15被固定到转动架13上,从而其可通过一构架致动缸16绕一构架底销17升起和降低。
构架15被如此地构造,以至于单独对于吊车C并且在其最大下降状态下,该构架如图所示向前和向下倾斜,而在吊车C与牵引车T相连结的状态下,整个吊车向前和向上倾斜,并且构架15变成大致水平。
数字18表示可拆卸地被连接到转动架13的一后端部分的一平衡重。在吊车C的道路运输中,平衡重18从转动架13上卸下并且单独地运输。
在吊车C内,作为牵引车T的一连结装置的一连结架19经一铰链机构20安装到运输架车架3的前端部分,从而可在一收叠位置与一连结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收叠位置连结架19放置在运输架车架3的一前部上表面上,如图1中的实线和图2中的虚线所示;而在连结位置,连结架19绕一水平轴线从所述收叠位置转动大致180o,并且伸出到运输架车架3的前部,如图2中的实线和图3~5所示。
单独对于吊车C(从牵引车T上脱开),连结架19设置在收叠位置,而当吊车与牵引车相连结时,该连结架19通过利用吊车本身的举升功能而设置在连结位置,如图2所示。图21中的数字21表示通过一绞车(未示出)被卷起和放下的一吊绳。
一主销22从连结架19的一前端下表面(在连结位置的下表面)伸出。通过包括主销22和设置在牵引车T侧的一连结器23的一已知的连结机构,连结架19(吊车C)与牵引车T以一种所谓的半挂车方式被连结在一起,即吊车的一部分负荷由连结的部分支承,并且从而可绕以一连结点P(图5所示的一连结器中心)为中心的一垂直轴线相对转动。
如图6A和6B所示意地表示的连结器23包括适于在一打开位置与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一对钩爪24和将该钩爪24保持在闭合位置的一钩爪弹簧30。当主销22被导入钩爪24之间时,钩爪通过一操作机构(未示出)的作用被闭合而锁止(连结)主销22。
牵引车T具有一牵引基座26,该基座上装备有位于一驾驶室25后的连结器,正如所周知的。在驾驶室25和牵引基座26下面安装前轮27和后轮28、29。
在一吊车工作过程中,如图1所示单独使用吊车C(在从牵引车T下脱开的一状态下)。其通过前轮7和后轮8、9行驶到一工作位置并执行吊车工作,同时如需要就伸出外支架10、11和12。此时连结架19设置在如图所示的收叠位置。
另一方面,当吊车C在完成上述吊车工作后通过利用公路而被输送到下一工作地点时,其受到车辆限制令所规定的限制,并且吊车单独不能沿着包括一桥梁的路线进行道路运输。
因此,在其道路运输中,吊车C根据下述步骤被连结到牵引车T上:
①如图2所示,将连结架19设置到连结位置;
②仅在一垂直方向伸出前部外支架10,以举升吊车的前部,允许前轮7从地面漂离,如图7所示;
③此后,促使牵引车T后退,使之位于其后侧面对吊车C前侧的位置,允许牵引基座26进入运输架车架3下,并且彼此连结主销22与连结器23,如前所述;
④接着,促使前部外支架10收缩,以构成这样的一连结型半挂车,其中吊车C作为一挂车而被连结到牵引车T上。
在这样的一连结型车辆的状态下,吊车C的平衡重18被卸下并且单独地运输。
在吊车单独行驶时,吊车C的前后车轮7、8和9作为转向轮操作,而在通过牵引运输的过程中,这些车轮被不能转动地锁止。
对于被连结成这样的一连结型车辆的吊车,吊车的前轮7漂离地面,从而与吊车单独行驶的情况相比,整个车辆的轴距扩大了,由此分散了施加于地面上的负荷。
更具体地说,在吊车总重为60吨的一车辆中,其中平衡重为12吨,牵引车重10吨,并且在连结状态下总重量为58吨,则在吊车C的每一后轮8和9上作用14.05吨的重量,在作为连结部分的第五轮上作用20.0吨的重量,在牵引车的最后车轮上作用11.59吨的重量,在牵引车的后轮上作用11.69吨的重量和在牵引车的前轮上作用6.04吨的重量。这一负荷分配符合车辆限制令。
因此,在该状态下连结型车辆可在一桥梁上行驶,并且因而吊车C可通过道路运输沿最短的路线被输送到一目的地。
连结型车辆的总高由构架15确定。由于在该状态下构架15如前所述大致变成水平,因此其可以保持车辆的总高较低。
在运输后,按照与连结步骤相反的步骤,从吊车C下脱开牵引车T,允许吊车前轮7与地面接触,连结架19被设置在收叠位置,并且安装平衡重18,从而重新获得吊车Cd原始紧凑状态。
(改动)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原先设置在吊车C上的前部外支架10被用作用于举升吊车前部的千斤顶,以在连结吊车与牵引车T时使吊车的前轮7浮起,但也可在吊车的下部运输架1上设置专用的千斤顶。
作为举升装置的前部外支架10或专用千斤顶可以设置在前轮7后。
(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连结架19可通过利用吊车本身的举升功能在收叠位置与连结位置之间转动,但也可通过一液压缸或一液压缸与类似部件组合的机构、或者设有齿条与小齿轮并目采用一液压马达等作为一驱动源的一齿轮机构来使连结架19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运动。
(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连结架19绕一水平轴线通过铰链机构20而转动,并且从而在连结位置与收叠位置之间转换,但该连结架19也可绕一垂直轴线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横向转动。
或者可允许连结架19以一缩回的方式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
或者连结架19可以能拆卸地被连接到运输架车架3的前端或后端部分上,并且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
(4)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连结架19设置在运输架车架3的前端部分上,并且吊车C由牵引车T拖曳,从而吊车的前部面向牵引车,但也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这样一构造,其中连结架19设置在运输架车架3的后端部分上,并且吊车C由牵引车T拖曳,从而吊车的后部面向牵引车。
(5)并非总是需要以这样的一方式来收叠连结架19,从而如前述实施例那样整个连结架19被完全容纳在运输架车架3内。连结架19可以如此地收叠,以至于部分地伸出到运输架车架3外,只要该部分伸出不影响狭窄空间的进入性和吊车的举升能力即可。
(6)连结架19收叠的位置不限于运输架车架3的上表面。
连结架19可以收叠在运输架车架的下表面侧上。
如上所述,整个吊车被举升,从而在前后两侧的车轮中、牵引车侧的车轮漂离路面,然后在该状态下吊车的下部运输架被可脱开地连结到牵引车上,并且从而可绕一垂直轴线相对转动,并且在这样的一连结状态下,通过牵引车拖曳轮式吊车以进行道路运输。因此,对于从牵引车上脱开的单独的吊车,吊车本身的前后车轮间距变成一轴距(一小的轴距),而在道路运输过程中,位于与牵引车侧相反侧的吊车车轴与一牵引车车轴之间的间距实质上变成了一轴距(一大的轴距)。
因此,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吊车可以以一自行行驶的半挂车的方式运输,同时确保符合车辆限制令的一较长的轴距,而不用扩大吊车本身的轴距。
因此,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可以选择包括一桥梁的最短距离的一路线,从而缩短运输时间和大大地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在运输后,吊车可以恢复到其紧凑的形状并且确保其吊车性能(狭窄地方的进入性、狭窄地方的工作性的举升能力)。
由于吊车与牵引车的连结不是通过抬起和下降车轮来进行的,而是在整个吊车被升起的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得位于牵引车侧的车轮漂离地面,因此无需对车轮悬架机构作任何改造,也不用担心悬架机构变得复杂。
当吊车的所有车轮都与地面接触并且构架在其最大降落状态下时,构架的前侧向下倾斜,整个吊车的前侧被举起,从而构架变成大致水平,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牵引车来拖曳吊车,从而在道路运输中的车辆总高可以保持较低。
因此,虽然采用了吊车被连结到牵引车上同时整个吊车向前和向上倾斜的构造,但不会出现车辆高度的增加。
此外,由于吊车被拖曳从而其前侧面向牵引车,因此不用担心构架向后伸出,造成整个连结型车辆变长,不象吊车的后侧面向牵引车的情况那样。
另一方面,至少当连结架被连结到牵引车上时,连结架具有从运输架车架向牵引车侧伸出的状态,从而可采用适于通过一类似的连结装置被连结到一已有的挂车和从挂车上分开的一已有牵引车作为一吊车牵引车。
在此情况中,通过将连架可移动地安装在一连结位置与一收叠位置之间,其中在连结位置连结架从运输架车架向牵引车伸出,而在收叠位置连结架收缩到运输架车架侧,因此连结架可以在吊车不连结的一状态下被收叠到运输架车架侧,并且尽管采用由牵引车在道路运输中拖曳吊车的构造,运输架车架也无需延长。因此,对于诸如接近被举升的一物体和进入一狭窄位置之类的吊车工作,连结架不易构成障碍。
因此,不用担心降低狭窄地方的进入性和举升能力。
此外,由于连结架绕一水平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因此连结架在连结位置与收叠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通过吊车本身的举升功能来完成。即,无需使用另一吊车或额外的诸如一液压缸的专门的移动装置。
而且,通过提供举升吊车的装置,从而当吊车被连结到牵引车上时,吊车的牵引车侧的车轮漂离路面,就无需使用另一吊车来举升该吊车或者改造牵引车以举升该吊车。
在此情形中,如果用作一吊车工作中的外支架的千斤顶被安装在运输架车架的牵引车侧端部,即如果采用允许外支架也用作这样的举升装置的一构造,则可以获得设备的合理化。
根据本发明,如前所述,受到自行行驶道路运输限制的一大型轮式吊车可以通过确保符合车辆限制令的一较长轴距而不用扩大吊车本身轴距的一道路运输来进行输送;此外,无需改造车轮悬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