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pdf

  • 上传人:Ameli****keyy
  • 文档编号:8940509
  • 上传时间:2021-01-24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1.0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87606.3

    申请日:

    20130709

    公开号:

    CN103387673B

    公开日:

    2015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G77/30,C08G77/06,C07F9/54,C08L77/00,C08L83/04,C08L75/04,C08L83/08,C08K5/5419,C09D5/18,C09D7/12

    主分类号:

    C08G77/30,C08G77/06,C07F9/54,C08L77/00,C08L83/04,C08L75/04,C08L83/08,C08K5/5419,C09D5/18,C09D7/12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侯世杰,李雅南,杨科,张勇健,江平开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CN201310287606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牛山;陈少凌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所述阻燃剂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R2、R3为取代基含N、O或P的C4~C24的取代芳基或C4~C24的芳基,R4、R5为C4~C24的芳基,n为0~20中任一整数,m为2~100中任一整数。该阻燃剂以有机膦化合物、二甲氧基硅烷化合物、碘化钠和磷酸二苯酯等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得。该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该阻燃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应用在聚合物中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UL-94达到V-0等级,同时保持良好的化学和热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阻燃剂,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R、R为取代基含N、O或P的C~C的取代芳基或C~C的芳基,R、R为C~C的芳基,n为0~20中任一整数,m为2~100中任一整数。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有机溶剂中,有机膦化合物II二甲氧基硅烷化合物III和碘化钠反应,得中间体IV其中,R、R、R为取代基含N、O或P的C~C的取代芳基或C~C的芳基,n为0~20中任一整数,X为氯、溴或碘;步骤B、在有机溶剂中,所述中间体IV和磷酸酯V在路易斯碱存在下反应,得产物I,即所述阻燃剂;其中,R、R为C~C的芳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有机膦化合物II、二甲氧基硅烷化合物III和碘化钠的摩尔比为1∶(1~2)∶(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30℃,时间为12~48小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中间体IV和磷酸酯V的摩尔比为1∶(1~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路易斯碱为NaOH、KOH、LiOH、KCO、KOBu、NaOBu、KOMe、NaOMe、KOEt或NaOEt。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B中,所述有机溶剂均选自四氢呋喃、丙酮、二恶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中的一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剂在制备阻燃聚合物材料中的用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剂在制备阻燃聚合物材料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阻燃剂和聚碳酸酯混合,得阻燃聚合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聚合物材料中使用量较大的的有机阻燃剂是含卤阻燃剂。含卤聚合物材料虽 然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和较为低廉的价格,但是在燃烧过程中容易释放大量烟雾和有毒 的腐蚀性气体,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一些含卤阻燃剂已被禁用。自2003年欧盟ROHS和WEEE两个指令颁布,含卤阻 燃剂的应用范围更加受到限制,开发高效的无卤阻燃剂已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有机磷阻燃剂具有气相和固相双重阻燃机理,因其具有无卤、低毒、低烟、增塑、 成炭效果较好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可代替含卤阻燃剂发挥阻燃效果。但是随着有机磷 阻燃剂的开发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某些含磷阻燃剂存在挥发性大、易迁 移、耐热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有机硅阻燃剂是一种低毒、高效、防滴落的环境友好型阻 燃剂,也是一种成炭型抑制剂。开发具有良好阻燃性和热稳定性的含磷含硅的有机阻燃 剂可以结合有机磷和有机硅阻燃剂的优点,发挥磷-硅协同阻燃作用,对阻燃具有重要 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供一种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 途。本发明的阻燃剂结合了有机磷和有机硅阻燃剂的优点,发挥了磷-硅协同阻燃作用,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应用在聚合物中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UL-94达到V-0等级,同 时保持良好的化学性能和热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剂,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R2、R3为取代基含N、O或P的C4~C24的取代芳基或C4~C24的芳基,R4、R5为C4~C24的芳基,n为0~20中任一整数,m为2~ 100中任一整数。R4、R5为C4~C24的芳基可使得该阻燃剂的成炭阻燃效果得到提升。

    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有机溶剂中,有机膦化合物II二甲氧基硅烷化合物 III和碘化钠反应,得中间体IV其中,R1、R2、 R3为取代基含N、O或P的C4~C24的取代芳基或C4~C24的芳基,n为0~20中任一整数, X为氯、溴或碘;

    步骤B、在有机溶剂中,所述中间体IV和磷酸酯在路易斯碱存在下反应, 得产物I,即所述阻燃剂;其中,R4、R5为C4~C24的芳基。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有机膦化合物II、二甲氧基硅烷化合物III和碘化钠的摩 尔比为1∶(1~2)∶(1~2)。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30℃,时间为12~48小时。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中间体IV和磷酸酯V的摩尔比为1∶(1~4)。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路易斯碱为NaOH、KOH、LiOH、K2CO3、KOtBu、NaOtBu、KOMe、 NaOMe、KOEt或NaOEt。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优选的,步骤A和B中,所述有机溶剂均选自四氢呋喃、丙酮、二恶烷、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中的一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述的阻燃剂在制备阻燃聚合物材料中的用途。

    优选的,将所述阻燃剂和聚碳酸酯混合,得阻燃聚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阻燃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从差热分析得知,加热到300℃无明显失 重。

    2、本发明的阻燃剂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有效的减小聚合物基体与耐腐蚀容 器的的粘结和腐蚀。

    3、本发明的阻燃剂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有效的防止聚合物在燃烧的过程中 发生滴落现象。

    4、本发明的阻燃剂,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热固性和热塑性材料以及涂料和橡胶中, 也能广泛应用于聚酰胺和聚硅氧烷等塑料材料和橡胶弹性体,以及防火涂料,聚氨酯等 多种高分子材料中,具有较高的阻燃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阻燃剂的核磁图谱;其中a为磷谱图,b为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 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中,化合物II结构式为:化合物III结构式为 中间体IV结构式为磷酸酯V结构式为

    实施例1

    1.1中间体IV的合成(R1=R2=R3=Ph;X=Cl;n=1)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mol)和碘化钠(0.1mol)置于烧瓶中, 加入乙腈,在9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 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 中间体IV。产率,88%。

    1.2阻燃剂I的合成(R1=R2=R3=Ph;R4=R5=Ph;n=1;m=4~20)

    将水(75mL)和丙酮(75ml)加入烧瓶,加入NaOH0.1moL,加入中间体IV(0.06moL) 和磷酸二苯酯V(0.06moL),室温下搅拌4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用二氯甲烷萃 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色固体即为阻 燃剂I,产率为87%。该阻燃剂的如图1所示,磷谱有两个特征吸收峰,化学位移在24.2ppm 上的为所合成阻燃剂三苯基膦基团上的特征吸收峰;-10.6ppm为磷酸二苯酯基团上磷原 子的特征吸收峰;氢谱中,化学位移在7.75-7.44ppm、7.17-7.08ppm和6.94-6.90ppm 的为苯环上的特征吸收峰,1.81-1.49ppm和0.90-0.79ppm为亚甲基上的特征吸收峰, -0.021--0.30ppm为硅甲基上的特征吸收峰;综上分析可确定所合成阻燃剂的结构即式 (I)所示结构。

    1.3阻燃剂I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

    将含有10phr的阻燃剂I,100phr的聚碳酸酯(得白LGDOWPolycarbonateLtd, 其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和抗滴落剂ETFE1phr通过哈克转矩 流变仪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制备测试条,并与聚碳酸酯基质测试条对比,测定以下性质: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3%(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锥形量热测试:峰值热释放速率由聚碳酸酯基质的596.61kW/m2降低到 485.827kW/m2;平均热释放速率由226.0kW/m2降低到202.3kW/m2;火灾性能指数由0.116 m2S/kW升高到0.124m2S/kW。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9%。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400℃,其热失重行为与纯PC的热失 重行为相似,说明添加该阻燃剂之后基本不会降低材料的热稳定性。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磷硅阻燃剂有着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 性。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很低的本品含量就能使产品达到高的阻燃效果,同时满足大多数 塑料的加工温度需要,从而满足其使用要求。

    对比例1

    中间体IV的合成(R1=R2=R3=Ph;X=Cl;n=1)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mol)和碘化钠(0.1mol)置于烧瓶中, 加入乙腈,在9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 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 中间体IV。产率,88%。

    中间体VI的合成(R1=R2=R3=Ph;n=1)

    将中间体IV(0.15mol)和乙基黄原酸钾(0.15mol)置于烧瓶中,加入三氯甲烷, 在4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得到淡黄色固 体,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中间体VI产率85%。

    阻燃剂I的合成(R1=R2=R3=Ph;R4=R5=H;n=1;m=4~20)

    将中间体VI置于烧瓶中,加入乙腈后,滴加磷酸(0.1mol),在90℃下机械搅拌 12小时,冷却至室温。将滤液旋蒸,得到淡黄色固体,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 时,得到阻燃剂I,产率为86%。

    本对比例的阻燃剂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同实施例1;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将含有10phr的阻燃剂I,1phr的抗滴落剂ETFE,100phr的聚碳酸酯(得自LGDOW PolycarbonateLtd,其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通过哈克转矩 流变仪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制备测试条,并与聚碳酸酯基质测试条对比,测定以下性质: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0.9%(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3%。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400℃,其热失重行为与纯PC的热失 重行为相似。

    通过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对比发现,通过改变R4和R5基团的结构,可以使其残 炭量由13%升高到19%,从而使其成炭效果增强。对其氧指数测试表明,其阻燃效果确 实有一定的提高,由30.9%提高到33%。

    对比例2

    中间体IV的合成(R1=R2=R3=C6H13;X=Cl;n=1)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mol)和碘化钠(0.1mol)置于烧瓶中, 加入乙腈,在9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 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 中间体IV。产率,88%。

    阻燃剂I的合成(R1=R2=R3=C6H13;R4=R5=Ph;n=1;m=4~20)

    将水(75mL)和丙酮(75ml)加入烧瓶,加入NaOH0.1moL,加入中间体IV(0.06moL) 和磷酸二苯酯V(0.06moL),35℃下搅拌4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用二氯甲烷萃 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色固体即为阻 燃剂I,产率为87%。

    本对比例的阻燃剂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同实施例1;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27.8%(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1%。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390℃。

    对比例3

    中间体IV的合成(R1=R2=R3=取代基含S的苯基;X=Cl;n=1)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mol)和碘化钠(0.1mol)置于烧瓶中, 加入乙腈,在9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 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 中间体IV。产率,88%。

    阻燃剂I的合成(R1=R2=R3=取代基含S的苯基;R4=R5=Ph;n=1;m=4~20)

    将水(75mL)和丙酮(75ml)加入烧瓶,加入NaOH0.1moL,加入中间体IV(0.06moL) 和磷酸二苯酯V(0.06moL),35℃下搅拌4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用二氯甲烷萃 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色固体即为阻 燃剂I,产率为87%。

    本对比例的阻燃剂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同实施例1;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2.5%(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2%。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380℃。

    实施例2

    2.1中间体IV的合成(R1=R2=R3=取代基含N的苯基;X=Cl;n=1)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mol)和碘化钠(0.1mol)置于烧瓶中, 加入乙腈,在9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 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 中间体IV。产率,88%。

    2.2阻燃剂I的合成(R1=R2=R3=取代基含N的苯基;R4=R5=Ph;n=1;m=4~ 20)

    将水(75mL)和丙酮(75ml)加入烧瓶,加入NaOH0.1moL,加入中间体IV(0.06moL) 和磷酸二苯酯V(0.06moL),35℃下搅拌4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用二氯甲烷萃 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色固体即为阻 燃剂I,产率为87%。

    2.3阻燃剂I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

    将含有10phr的阻燃剂I,100phr的聚碳酸酯(得自LGDOWPolycarbonateLtd, 其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混合。将所得 混合物制备测试条,并与聚碳酸酯基质测试条对比,测定以下性质: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3.2%(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8%。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400℃。

    实施例3

    3.1中间体IV的合成(R1=R2=C4的芳基,R3=C24的芳基;X=Br;n=0)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2mol)和碘化钠(0.2mol)置于烧瓶中, 加入三氯甲烷,在50℃下机械搅拌48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旋蒸, 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得到 中间体IV。产率,88%。

    3.2阻燃剂I的合成(R1=R2=C4的芳基,R3=C24的芳基;R4=C10的芳基,R5=Ph;n=0; m=2~5)

    将水(75mL)和乙腈(75ml)加入烧瓶,加入K2CO30.1moL,加入中间体IV(0.06moL) 和磷酸二苯酯V(0.24moL),100℃下搅拌1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用二氯甲烷萃 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色固体即为阻 燃剂I,产率为87%。

    3.3阻燃剂I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

    将含有10phr的阻燃剂I,100phr的聚碳酸酯(得自LGDOWPolycarbonateLtd, 其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混合。将所得 混合物制备测试条,并与聚碳酸酯基质测试条对比,测定以下性质: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2.8%(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9.5%。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400℃。

    实施例4

    4.1中间体IV的合成(R1=C20的芳基,R2=C8的芳基,R3=取代基含O的C5的芳 基;X=I;n=20)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5mol)和碘化钠(0.2mol)置于烧瓶 中,加入二恶烷,在130℃下机械搅拌12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将滤液 旋蒸,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3小时, 得到中间体IV。产率,88%。

    4.2阻燃剂I的合成(R1=C20的芳基,R2=C8的芳基,R3=取代基含O的C5的芳基;R4= C5的芳基,R5=C5的芳基;n=20;m=90~100)

    将水(75mL)和四氢呋喃(75ml)加入烧瓶,加入NaOMe0.1moL,加入中间体 IV(0.06moL)和磷酸二苯酯V(0.12moL),30℃下搅拌10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 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 色固体即为阻燃剂I,产率为87%。

    4.3阻燃剂I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

    将含有10phr的阻燃剂I,100phr的聚碳酸酯(得自LGDOWPolycarbonateLtd, 其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混合。将所得 混合物制备测试条,并与聚碳酸酯基质测试条对比,测定以下性质: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3.7%(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8.5%。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400℃。

    实施例5

    5.1中间体IV的合成(R1=取代基含P的C4的取代芳基,R2=R3=Ph;X=Cl;n= 8)

    将化合物II(0.1mol),化合物III(0.15mol)和碘化钠(0.15mol)置于烧瓶 中,加入二甲基甲酰胺,在9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掉白色沉淀。 将滤液旋蒸,得到白色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白色固体数次,移至真空烘箱50℃下干燥 3小时,得到中间体IV。产率,88%。

    5.2阻燃剂I的合成(R1=取代基含P的C4的取代芳基,R2=R3=Ph;R4=R5=Ph;n=8; m=50~80)

    将水(75mL)和丙酮(75ml)加入烧瓶,加入NaOtBu0.1moL,加入中间体IV (0.06moL)和磷酸二苯酯V(0.18moL),60℃下搅拌6小时,将溶液旋蒸除去丙酮, 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过滤,抽真空,得到的白 色固体即为阻燃剂I,产率为87%。

    5.3阻燃剂I在制备阻燃聚合物中的应用

    将含有10phr的阻燃剂I,100phr的聚碳酸酯(得自LGDOWPolycarbonateLtd, 其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18g/cm3)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混合。将所得 混合物制备测试条,并与聚碳酸酯基质测试条对比,测定以下性质:

    阻燃性:

    UL-94垂直燃烧:V-0(根据ASTMD635-77,127mm3×12.7mm3×3mm3)

    极限氧指数:由聚碳酸酯测试条的24.5%提高到33.9%(根据ASTMD2836-97,120 mm3×6.5mm3×3mm3)

    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阻燃剂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800℃残炭量为19.2%。阻燃剂添加量为 10phr的PC/SiP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40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制得的 阻燃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应用在聚合物中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UL-94达到V-0 等级,同时保持良好的化学和热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 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 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关 键  词:
    阻燃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94050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