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头孢菌素C的发酵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7676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15 CN 102876766 B (21)申请号 201210429362.3 (22)申请日 2012.10.31 C12P 35/06(2006.01) C12R 1/75(2006.01) (73)专利权人 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037008 山西省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 (72)发明人 黎亮 张俊波 储炬 李树友 庄英萍 苗瑞春 张嗣良 陆俊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陈静 CN 102408462 A,2012.04.。
2、11, 说明书第 28-29 段 . EP 0137365 A2,1985.04.17,第8页第3段. 孙建宏 . 头孢菌素 C 菌种改良和发酵工艺研 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 技辑 .2006, 第 2006 年卷 ( 第 12 期 ),5.1.1 节, 5.1.9 节 . P. Hilgendorf et al.Constant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in cephalosporin C fermentation: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controllers and effect on ferme。
3、ntation parameters.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1987, 第 27 卷全文 . 桑美纳 . 不同补料控制方式下发酵生产头孢 菌素 C 的性能比较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 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辑 .2012, 第 2012 年卷 ( 第 7 期 ),2.3 节, 3.1 节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通 过在头孢菌素 C 发酵后期通过补加消沫剂替代豆 油进行消沫, 在不影响效价增长和滤速的情况下, 原材料成本可以降低 15%。 (51)Int.Cl. (56)对比文。
4、件 审查员 刘春杰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76766 B CN 102876766 B 1/1 页 2 1. 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 在头孢菌素 C 发酵过程 中, 发酵起始第 40-60 小时起, 以 20-40g/hr 的速度补加豆油, 至发酵起始第 90-110 小时停 止补加豆油 ; 在发酵起始 90-110 小时后以聚醚类消沫剂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或高碳醇类 消沫剂聚乙二醇进行消沫处理, 添加。
5、量为 0.02-0.08g/L 泡沫发酵液总量 ; 采用的发酵培养基为 : 花生粉 : 25g/L、 玉米粉 : 17.5g/L、 谷朊粉 : 30g/L、 金枪鱼膏 : 20mL/L、 玉米浆 : 40mL/L、 葡萄糖 : 5g/L、 蔗糖 : 10g/L、 蛋氨酸 : 9g/L、 硫酸铵 : 10g/L、 硫酸钙 : 12g/L、 碳酸钙 : 5g/L、 豆油 : 70mL/L、 消沫剂 : 1mL/L ; 发酵培养基中各成分的含量为 10。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发酵起始 100 小时后, 进行消沫处理。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6、聚醚类消沫剂或高碳醇类消沫剂的添加量 为 0.03-0.06g/L 泡沫发酵液总量。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发酵培养基中, 所述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 为 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发酵前期, 当铵离子浓度降低到1.5g/L以下 时开始补加硫酸铵溶液, 控制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在 1.2-1.5g/L ; 所述的发酵前期是发 酵的前 50 小时。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发酵起始第 35-45 小时之前, 培养温度控制 为 281, 之后控制为 25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76766 B 2 1/6 页。
7、 3 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和微生物学领域 ; 更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菌素 C 的 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头孢菌素 C 由顶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acremonuim) 产生, 是顶头孢霉菌的初 级代谢在特定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的产物, 是继青霉素之后又一重要的 - 内酰胺类抗生 素。 0003 目前在头孢菌素 C 工业发酵过程中使用豆油作为主要碳源, 同时也起到消沫的作 用。到发酵后期, 液面容易产生泡沫, 由于豆油消沫效果较差, 需要补加较多的豆油才能有 效的控制液面, 同时由于菌体开始衰老自溶, 对豆油的利用。
8、能力下降, 残留在发酵液中过多 的豆油会对头孢菌素 C 的提取造成影响。 0004 因此, 本领域需要研究改进的头孢菌素 C 发酵方法, 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 0006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在头孢菌 素C发酵过程中, 在需要去除泡沫时(较佳地, 在产生使液面增高的泡沫时), 以聚醚类消沫 剂或高碳醇类消沫剂进行消沫处理。 0007 在一个优选例中, 所述的聚醚类消沫剂是 : 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 0008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H2C-O-(C3H。
9、6O)m-(C2H4O)n-H ; 分子量 8000-10000。 0009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高碳醇类消沫剂是 : 聚乙二醇。 0010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聚乙二醇是聚合度 1000-4000 的聚乙二醇 ; 更佳地, 所述 的聚乙二醇是 PEG2000。 0011 在另一优选例中, 在发酵起始 70-120 小时后, 进行消沫处理 ; 更佳地, 在发酵起始 90-110 小时后, 进行消沫处理。 0012 在另一优选例中, 聚醚类消沫剂或高碳醇类消沫剂的添加量为 : 0.01-0.1g/L 泡 沫发酵液总量 ; 较佳地为 0.02-0.08g/L 泡沫发酵液总量 ; 更佳地为 。
10、0.03-0.06g/L 泡沫发 酵液总量。 0013 在另一优选例中, 采用的发酵培养基为 : 0014 花生粉 : 25g/L、 玉米粉 : 17.5g/L、 谷朊粉 : 30g/L、 金枪鱼膏 : 20mL/L、 玉米浆 : 40mL/L、 葡萄糖 : 5g/L、 蔗糖 : 10g/L、 蛋氨酸 : 9g/L、 硫酸铵 : 10g/L、 硫酸钙 : 12g/L、 碳酸钙 : 5g/L、 豆油 : 70mL/L、 消沫剂 : 1mL/L ; 0015 上述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可 10%( 较佳地, 5%)。 0016 在另一优选例中, 发酵前期 ( 较佳地前 50 小时 ) 补加铵离子, 。
11、控制发酵液中的铵 说 明 书 CN 102876766 B 3 2/6 页 4 离子浓度在 1.2-1.5g/L。 0017 在另一优选例中, 发酵起始第 40-60 小时起, 以 20-40g/hr 的速度补加豆油, 至发 酵起始第 90-110 小时停止补加豆油。 0018 在另一优选例中, 发酵起始第 35-45 小时之前, 培养温度控制为 281, 发酵起 始第 35-45 小时后控制为 251。 0019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聚醚类消沫剂或高碳醇类消沫剂的用途, 用于发酵生 产头孢菌素 C。 0020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 的。。
12、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不同种类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发酵的影响。 0022 图 2、 补加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生物合成的影响。 0023 图 3、 补加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发酵液滤速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实验, 发现在头孢菌素 C 发酵 的后期, 用消沫剂替代一部分豆油, 将能够有效的控制液面的泡沫, 且对头孢菌素 C 的生物 合成和滤速没有影响。补加消沫剂后原材料成本比单单补加豆油降低约 15%。 0025 消沫剂通常也称为消泡剂,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消沫剂有较多的种类, 常用的消沫 剂有天然油脂 ( 如植物油脂、 动物油。
13、脂 ) 和一些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等。化学消沫剂 种类挺多, 主要为 : 聚醚类消泡剂 ( 含 GP 型消泡剂、 GPE 型消泡剂、 GPES 型消泡剂等 ), 高 碳醇类消泡剂 ( 含磷酸三丁酯, C12 C22 的高碳醇等 ), 硅类消泡剂 (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 等 ), 聚醚改性硅, 自乳化消泡剂, 聚硅氧烷消泡剂等。 0026 目前工业发酵中常用的消沫手段包括机械消沫和化学消沫。 尽管目前工业发酵中 也会采用一些消沫剂来消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但是应用何种消沫剂, 需要视生产的 菌种生理特性、 地域情况、 反应条件等因素而定。 0027 本发明涉及头孢菌素 C 的发酵, 在以往的。
14、发酵方法中, 通常以同时作为主要碳源 的豆油来兼作消沫剂, 因此一般不再添加化学添加剂。然而,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发 现, 以聚醚类消沫剂或高碳醇类消沫剂进行消沫处理。 其能够更好地控制发酵液面, 且能够 大大降低发酵成本。 0028 因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孢菌素 C 的发酵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在头孢菌素 C 发 酵过程中, 在需要去除泡沫时, 特别是在产生使液面增高的泡沫时, 以聚醚类消沫剂或高碳 醇类消沫剂进行消沫处理。 0029 作为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方式, 所用的消沫剂是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或聚乙二醇。 作为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方式, 所用的消沫剂是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 该消沫剂。
15、对头孢菌素 C 发酵的影响较小, 甚至有增效作用。 0030 本发明人还优化了发酵过程, 包括消沫剂的添加时机。 较佳地, 在发酵起始70-120 小时后, 进行消沫处理 ; 更佳地, 在发酵起始 90-110 小时后, 进行消沫处理。消沫剂的添加 说 明 书 CN 102876766 B 4 3/6 页 5 量为 : 0.01-0.1g/L 泡沫发酵液总量 ; 较佳地为 0.02-0.08g/L 泡沫发酵液总量 ; 更佳地为 0.03-0.06g/L 泡沫发酵液总量。在这一时机停止豆油的添加而改以消沫剂处理, 有利于有 效降低泡沫产生量, 以及有利于下游的头孢菌素 C 的分离提纯。 0031。
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通常按照常规条 件如 J. 萨姆布鲁克等编著,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中所述的条件, 或按照制造厂 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 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0032 I. 材料与方法 0033 1、 菌种 0034 顶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CA01 由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0035 2、 培养基 0036 斜面培养基 ( 重量体积比 ) : 0037 麦芽汁 1.2, 蛋白胨 1.2, 。
17、琼脂 2.2 ; 将以上成分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定容到 100 毫 升 ; 消前 ( 即消毒之前 )pH 为 7.0。 0038 种子培养基 : 0039 豆饼粉 : 30g/L、 金枪鱼膏 : 20mL/L、 玉米浆 : 15g/L、 蔗糖 : 25g/L、 葡萄糖 : 10g/L、 碳 酸钙 : 5g/L、 豆油 : 10mL/L ; 上述成分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0040 发酵培养基 : 0041 花生粉 : 25g/L、 玉米粉 : 17.5g/L、 谷朊粉 : 30g/L、 金枪鱼膏 : 20mL/L、 玉米浆 : 40mL/L、 葡萄糖 : 5g/L、 蔗糖 : 10g/L、 蛋氨酸。
18、 : 9g/L、 硫酸铵 : 10g/L、 硫酸钙 : 12g/L、 碳酸钙 : 5g/L、 豆油 : 70mL/L、 消沫剂 : 1mL/L。上述成分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0042 3、 消沫剂 0043 用于试验的消沫剂如表 1。 0044 表 1 0045 0046 说 明 书 CN 102876766 B 5 4/6 页 6 0047 4、 培养方法 0048 斜面培养 0049 将保存于冷冻甘油管中的孢子接到大试管斜面, 28, 相对湿度 40 65% 培养 12 天, 4冰箱保藏。 0050 摇瓶种子培养 0051 由冷冻管孢子接入装有 50mL 种子培养基的 500mL 三角瓶中,。
19、 28, 220r/min 回转 式摇床 ( 偏心距 5cm) 培养 72h。 0052 摇瓶发酵培养 0053 将种子液 8mL 接入装有 46mL 发酵培养基的 500mL 挡板三角瓶中, 25培养, 260r/ min 摇床 ( 偏心距 5cm) 培养 3 天, 发酵 72 小时每瓶补加 1mL 豆油, 培养 5-6 天放瓶。 0054 50L 发酵罐培养 0055 将 25L 发酵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 ( 针对加消沫剂组和未加消沫剂组, 初始发酵培 养基中豆油量相同 ), 从接种口在火焰保护下按 15%(v/v) 的接种量将种子液接入发酵罐 内, 培养 110-150hr 左右, 培养温。
20、度 40h 之前 28, 40h 后控制为 25。发酵过程根据需要 补加硫酸铵和豆油。 0056 硫酸铵 : 发酵前期, 当铵离子浓度降低到 1.5g/L 以下时开始补加硫酸铵溶液 (20%W/V), 控制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在 1.2-1.5g/L。硫酸铵 50 小时后停止补加。 0057 豆油 : 50 小时开始以 30g/hr 的速度补加。添加消沫剂组和不加消沫剂组在发酵 100 小时前补加豆油都是相同的 ; 添加消沫剂组 100 小时停止补加豆油, 开始补加消沫剂 ; 而不加消沫剂组继续补加豆油直到放罐, 补加量 30g/hr。 0058 5、 实验设备 0059 FUS-50L(A)。
21、 自控发酵罐 : 发酵系统除配备 pH、 溶氧 (DO)、 温度、 转速等常规的测量 控制系统外, 还配备有整体称重传感器和高精度补料 ( 基质、 酸碱、 消泡剂等 ) 的测量与控 制, 并与尾气分析仪连接, 整机具有 14 个在线参数检测或控制功能, 并具有能输入实验室 手工测定参数的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软件包 BIOSTAR, 由此可进一步精确得到发酵过程 优化与放大所必需的包括各种代谢流特征或工程特征的间接参数, 如摄氧率 (OUR)、 二氧化 碳释放率 (CER)、 呼吸熵 (RQ)、 体积氧传递系数 (KLa) 等。 0060 6、 分析方法 说 明 书 CN 102876766 B。
22、 6 5/6 页 7 0061 菌浓测定 : 取 10mL 发酵液于离心管中, 4000r/min 离心 20min, 计算固形物体体积 占发酵液的比例。 0062 头孢菌素 C 效价测定 : HPLC 法, 色谱柱 : Thermo Hypersil ODS C184.6150mm, 5m ; 流动相 : 0.8g 磷酸二氢钠于 1030mL 甲醇、 乙腈和水 (140 : 40 : 850) 的混合液中, 混合 溶解, 用四丁基氢氧化铵调pH至7.3用0.45m过滤器过滤, 流速 : 1.0mL/min, 紫外检测波 长 : 254nm, 室温, 进样量 20L。 0063 II. 结果与。
23、讨论 0064 实施例 1、 不同种类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发酵的影响 0065 在摇瓶培养水平上, 选择五种消沫剂 (A、 D 属于聚醚类消沫剂, B、 E 属于硅酮类消 沫剂, C 属于高碳醇类消沫剂 ) 按照 0.25%(v/v) 的比例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 ( 初始添加豆 油, 添加量同对照组 ), 对照组不加消沫剂, 按照前述 “摇瓶发酵培养” 的方法培养 6 天, 考察 不同种类的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发酵的影响, 结果见图 1。 0066 五种消沫剂中, A、 C、 D 的效价 (u/mL) 高于对照, B、 E 的效价低于对照。其中 D 的 效价最高, E的效价最低。 可以看出聚。
24、氧乙烯氧丙烯甘油对头孢菌素C发酵的影响较小(甚 至有增效作用 ), 而硅酮类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发酵的影响较大。 0067 本实施例中, 消沫剂的添加比例较高 (0.25%(v/v), 实验结果表明菌种对消沫剂 有一定的耐受性, 且取决于不同的消沫剂种类。聚醚类消沫剂、 高碳醇类消沫剂效果较好, 其中聚醚类消沫剂最佳。 0068 因此, 利用消沫剂替代豆油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甚至可以高于以豆油作为主要碳 源的对照。 0069 实施例 2、 发酵过程中补加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发酵的影响 0070 在 50L 发酵罐中, 按照前述 “50L 发酵罐培养” 进行发酵。选择 D 消沫剂进行消沫 剂。
25、的补加实验, 100 小时开始通过蠕动泵间歇补加消沫剂, 当发酵液泡沫上升到泡沫与发酵 液总量在 35L 的位置 ( 通过发酵罐视镜观察 ) 开始补加消沫剂, 每次补加 1.5g 消沫剂 ( 即 0.043g/L 泡沫发酵液总量 )。硫酸铵到 50 小时后停止补加。豆油 50 小时开始以 30g/hr 的 速度补加, 100 小时停止补加豆油, 开始补加消沫剂。豆油补加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约 25%。 控制发酵液面在 35L 左右。 0071 同时设置对照组, 对照组中, 50 小时开始补加豆油一直到放罐, 豆油按照 30g/hr 的速度补加直到放罐, 硫酸铵 50 小时后停止补加。 0072 。
26、1、 补加 D 消沫剂后液面情况 0073 根据目测, 补加 D 消沫剂后, 液面基本上没有泡沫, 消沫效果明显优于豆油。 0074 2、 补加 D 消沫剂对头孢菌素 C 生物合成的影响 0075 补加 D 消沫剂后, 长势与补加豆油没有明显的差异, 见图 2。 0076 3、 补加 D 消沫剂对发酵液滤速的影响 0077 115 小时同时取实验罐 ( 补加 D 消沫剂 ) 和对照罐 ( 不补加 D 消沫剂 ) 的发酵液 测定滤速, 结果见图 3。 0078 从图 3 可以看出, 补加 D 消沫剂对发酵液滤速没有影响。 0079 结论 0080 在头孢菌素C发酵100小时左右开始补加消沫剂, 。
27、可以有效的控制液面的泡沫, 对 说 明 书 CN 102876766 B 7 6/6 页 8 的生物合成和滤速没有影响。通过成本测算, 补加消沫剂后原材料成本比单单补加豆油降 低约 15%。 0081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 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 引用作为参考那样。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 围。 说 明 书 CN 102876766 B 8 1/2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76766 B 9 2/2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76766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