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80160.8 (22)申请日 2018.08.03 (71)申请人 中山大学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 路135号 (72)发明人 李伟华刘睿曹文凯曾晖 陈昊翔杜建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卫 (51)Int.Cl. C09D 163/00(2006.01) C09D 5/33(2006.01) C09D 5/10(2006.01) C09D 7/61(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
2、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 料, 其特征在于, 由组分A、 固化剂按质量比7 10:1组成; 其中, 组分A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组成: 分散液3060份、 碳纳米管15份、 铝掺杂 氧化锌210份、 助剂0.11份; 所述分散液由空 心玻璃微珠、 银粉、 陶瓷纤维与聚硅烷改性双酚A 环氧树脂按质量比24:1:1:1015组成。 本发 明制备得到的涂料通过热反射物质、 空心玻璃微 珠、 纳米颗粒、 隔热树脂的结合能对400nm 2500nm范围的太阳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高反 射, 不仅能阻止太阳的热量在物体表面进行累积 升温, 又能自动进行热量。
3、辐射散热降温, 把物体 表面的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去, 降低物体的温度, 其反射率超过90%, 最高降温可达40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9181471 A 2019.01.11 CN 109181471 A 1.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 其特征在于, 由组分A、 固化剂按质量比710:1组 成; 其中, 组分A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分散液3060份、 碳纳米管15份、 铝掺杂 氧化锌210份、 助剂0.11份; 所述分散液由空心玻璃微珠、 银粉、 陶瓷纤维与聚硅烷改性 双酚A型环氧树脂按质量比24:1:1:1015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涂料, 其特征在于, 。
4、所述固化剂为四乙烯三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涂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流平剂、 消泡剂按质量比 1:1:1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为BYK9076, 流平剂为BYK346, 消泡剂为B-9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通过硅 烷偶联剂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制备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涂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所述硅烷与所述 环氧树脂的体积比为1:101:15。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涂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按质量比, 。
5、空心玻璃微珠: 银粉: 陶瓷纤维: 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24:1: 1:1015, 向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珠和银粉, 混匀后得分散液; S2.按质量份数: 分散液3060份、 碳纳米管15份、 铝掺杂氧化锌210份、 助剂0.1 1份, 将分散液、 碳纳米管、 铝掺杂氧化锌和助剂混匀得到组分A; S3.将组分A与固化剂按质量比710:1混匀, 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涂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匀为搅拌混匀, 转速为 10001500 rpm, 搅拌时间为12 h。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9181471 A 2 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
6、温涂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工涂料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 背景技术 0002 隔热涂料作为一种隔热手段, 对工业和民用有着非同小可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反 射型隔热降温涂料的隔热机理是通过涂膜的反射作用将太阳中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部分 反射到外部空间, 使太阳照到涂膜上的大部分能量反射, 而不是被涂膜吸收。 涂料隔热性能 只与涂膜表面的反射率有关, 而与涂膜厚度无关。 最初, 热反射涂料是反射型节能涂料也称 太阳反射涂料, 是一种简便易行、 效果明显的节能材料, 目前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 点。 0003 最初, 热反射涂料是为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而发展起。
7、来的, 涂装后可降低和削弱敌 方热红外探测设备的效能, 使自身的综合热散射特征与周围背景相适应。 如今, 反射性隔热 涂料已广泛应用于建筑、 石油、 运输等众多领域。 用于建筑行业的热反射涂料, 不仅能适应 基材开裂、 降低漆膜日光热老化、 延长涂料使用周期, 还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目前, 我国建 筑以空调为主的降温制冷设备所引起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3左右。 然而, 尚未见有关 集反射、 隔热、 降温功能于一体的高性能涂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隔热降温涂料反射率低、 功能单一、 降温幅 度不超过20的缺陷和不足, 提供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
8、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 000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 由组分A、 固化剂按质量比710:1组成; 其中, 组分A由 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分散液3060份、 碳纳米管15份、 铝掺杂氧化锌210份、 助 剂0.11份; 所述分散液由空心玻璃微珠、 银粉、 陶瓷纤维与聚硅烷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按 质量比24:1:1:1015组成。 0008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涂料通过热反射物质 (铝掺杂氧化锌、 银粉和陶瓷纤维) 、 空心 玻璃微珠、 纳。
9、米颗粒、 隔热树脂 (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 的结合能对400 nm2500 nm范围的太阳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高反射, 不仅能阻止太阳的热量在物体表面进行累积升 温, 又能自动进行热量辐射散热降温, 把物体表面的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去, 降低物体的温 度, 其反射率超过90%, 最高降温可达40度。 0009 优选地, 所述固化剂为四乙烯三胺。 0010 优选地,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流平剂、 消泡剂按质量比1:1:1组成。 0011 更优选地, 所述分散剂为BYK9076、 流平剂为BYK346, 消泡剂为B-943。 0012 优选地, 所述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双。
10、酚A型环氧树脂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9181471 A 3 制备得到。 0013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 将双酚A: 环氧氯丙烷: NaOH= 3:10:1 (质量比) 混合, 90反应3 h即得到淡黄、 透明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作为主 要成膜物质, 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 耐化学品性优良, 尤其是耐碱性, 可显著增强漆膜附着 力、 增加涂料的柔韧性, 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电绝缘性, 提高漆膜保色性。 0014 更优选地,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 所述硅烷与所述环氧树脂的体积比为1:10 1:15。 0015 同时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高性。
11、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 骤: S1.按质量比, 空心玻璃微珠: 银粉: 陶瓷纤维: 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24:1: 1:1015, 向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珠和银粉, 混匀后得分散液; S2.按质量份数: 分散液3060份、 碳纳米管15份、 铝掺杂氧化锌210份、 助剂0.1 1份, 将分散液、 碳纳米管、 铝掺杂氧化锌和助剂混匀得到组分A; S3.将组分A与固化剂按质量比710:1混匀, 即得。 0016 优选地, 所述混匀为搅拌混匀, 转速为10001500 rpm, 搅拌时间为12 h。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 本发明所述高性能反射隔热降温涂料不含镉、 铅、 铬等有害物质, 无重金属、 甲醛、 VOC、 无任何挥发性物质, 是一种环保产品, 具有极强的耐候性, 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 寿命可达 10年。 该涂料生产工艺简单, 涂层坚韧、 不开裂、 不起皮、 不易老化, 可以覆盖被涂刷物体上 的细小裂纹, 在隔热保温的同时可以阻止金属与空气、 水等接触, 具有很好的防水、 防渗漏、 防腐作用, 可以很好的保护基体、 延长基体的使用寿命。 涂料粉刷在室温下即可完成, 用喷 涂、 刷子粉刷或用滚轮涂抹涂刷一遍即可操作方便。 在露天阳光下可使受辐射表面温度下 降30%以上, 涂刷物体表面温度最大降幅可达40。
13、以上, 物体里的空间温度可下降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 限定。 除非特别说明, 本发明采用的试剂、 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 方法和设备。 0019 除非特别说明, 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0020 实施例1 1、 制备方法 (1)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在500 mL三口瓶上装好搅拌器、 回冷凝管和温度计, 加入11.4 g双酚A、 46.5 g环氧氯 丙烷、 4.1g NaOH, 混合搅拌, 缓慢加热至80, 反应3 h后结束反应, 产物为浅黄色; 将反应 液过滤除去副产物NaCl, 减。
14、压下蒸馏除去过量的环氧氯丙烷 (回收) (6070) , 停止蒸馏, 将剩余物趁热倒入小烧杯中, 得到淡黄色、 透明、 粘稠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21 (2) 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将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按照体积比为1:12进行混合, 1000 rpm 下搅拌2 h得到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22 (3) 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9181471 A 4 40 g空心玻璃微珠、 20 g银粉、 20 g陶瓷纤维加入到200 g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 脂中, 1500 rpm下搅拌1 h进行分散, 再加入12 g。
15、碳纳米管、 25 g铝掺杂氧化锌 (AZO) , 1500 rpm下搅拌1 h进行分散, 再加入2 g分散剂BYK9076、 2 g流平剂BYK346、 2 g消泡剂B-943在 1000 rpm下搅拌1 h得到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组分A, 将组分A与四乙烯三胺按照质量比10:1 配比使用。 0023 实施例2 1、 制备方法 (1)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在500 mL三口瓶上装好搅拌器、 回冷凝管和温度计, 加入12.4 g双酚A、 48.5 g环氧氯 丙烷、 4.2 g NaOH, 混合搅拌, 缓慢加热至80, 反应3h后结束反应, 产物为浅黄色; 将反应 液过滤除去副产物NaCl, 减压。
16、下蒸馏除去过量的环氧氯丙烷 (回收) (6070) , 停止蒸馏, 将剩余物趁热倒入小烧杯中, 得到淡黄色、 透明、 粘稠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24 (2) 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将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按照体积比为1:10进行混合1000 rpm下 搅拌1h得到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25 (3) 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 40 g空心玻璃微珠、 10 g银粉、 10 g陶瓷纤维加入到150 g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 脂中, 1500 rpm下搅拌2 h进行分散, 再加入25 g碳纳米管、 50 g铝掺杂氧化锌 (AZO) , 1500 rpm。
17、下搅拌2 h进行分散, 再加入2 g分散剂BYK9076、 2 g流平剂BYK346、 2 g消泡剂B-943在 1000 rpm下搅拌1 h得到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组分A, 将组分A与四乙烯三胺按照质量比9:1配 比使用。 0026 实施例3 1、 制备方法 (1)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在500 mL三口瓶上装好搅拌器、 回冷凝管和温度计。 加入10.4 g双酚A、 42.5 g环氧氯 丙烷、 3.8g NaOH, 混合搅拌, 缓慢加热至80, 反应3 h后结束反应, 产物为浅黄色。 将反应 液过滤除去副产物NaCl, 减压下蒸馏除去过量的环氧氯丙烷 (回收) (6070) , 停止蒸馏, 。
18、将剩余物趁热倒入小烧杯中, 得到淡黄色、 透明、 粘稠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27 (2) 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将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按照体积比为1:15进行混合, 1500 rpm 下搅拌2 h得到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 0028 (3) 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 25 g空心玻璃微珠、 10 g银粉、 10 g陶瓷纤维加入到100 g聚硅烷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 脂中, 1000 rpm下搅拌1 h进行分散, 再加入15 g碳纳米管、 30 g铝掺杂氧化锌 (AZO) , 1500 rpm下搅拌1 h进行分散, 再加入1 g分散剂BYK9076、 1。
19、 g流平剂BYK346、 1 g消泡剂B-943在 1000 rpm下搅拌1 h得到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组分A, 将组分A与四乙烯三胺按照质量比7:1配 比使用。 0029 性能测试 1、 测试方法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9181471 A 5 将实施例13制备的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相关性能根据JC/T 1040-2007进行测定。 0030 2、 测试结果 实施例13制备涂料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31 表1 反射隔热降温涂料相关性能测试 实施例物体表面最大降温幅度物体内部空间降温寿命附着力耐磨性柔韧性 135410年10 Mpa0.02g2 mm 240510年10 Mpa0.0。
20、1g3 mm 330410年10 Mpa0.02g2 mm 结果表明, 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涂料具有极强的耐候性, 优良的抗紫外线性 能, 寿命可达10年。 在露天阳光下可使受辐射表面温度下降30%以上, 涂刷物体表面温度最 大降幅可达40以上, 物体里的空间温度可下降5以上, 表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涂料具有 良好的反射隔热降温功能, 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0032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9181471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