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血袋检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血袋检测装置.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395312.2 (22)申请日 2017.10.26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 心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 道15166号 (72)发明人 国宪虎袁晓晶栾同青郝建新 师广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 所有限公司 37108 代理人 杨彪 (51)Int.Cl. C12M 1/3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57)摘要 塑料血。
2、袋检测装置包括菌液罐、 酒精罐、 无 菌水罐、 实验舱和废液罐, 实验舱内设置固定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将 内置培养基的塑料血袋放置在菌液中, 并依次采 用酒精、 无菌水和气体对塑料血袋清洗和干燥, 清洗完毕后通过检测塑料血袋内培养基中的菌 数可确定塑料血袋是否达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 酒精、 无菌水和气体均可回收, 测试成本低, 测试步骤少, 且测量结果方便得出和确认。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9页 CN 207537452 U 2018.06.26 CN 207537452 U 1.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菌液罐 (32) 、 酒精罐 。
3、(33) 、 无菌水罐 (34) 、 实验 舱 (39) 和废液罐 (43) , 实验舱 (39) 内设置固定网 (44) , 实验舱 (39) 分别与第一固定管 (38) 、 第二固定管 (41) 和第三固定管 (42) 的一端连接, 第一固定管 (38) 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五通 (54) 的一个接口, 第一五通 (54) 的另外四个接口分别连接三个第一连接管 (45) 和一个气体 管道 (55) , 三个第一连接管 (45) 分别与菌液罐 (32) 、 酒精罐 (33) 和无菌水罐 (34) 的出口连 接, 菌液罐 (32) 、 酒精罐 (33) 和无菌水罐 (34) 的入口分别连接第二连接。
4、管 (3) , 三个第二连 接管 (3) 分别与第二五通 (30) 的三个接口连接, 第二五通 (30) 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二 连接管 (4) 和气体管道 (55) , 第二连接管 (4) 与正压气源连接, 第二固定管 (41) 和第三固定 管 (42) 的另一端分别与废液罐 (43) 连接, 三个第一连接管 (45) 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 (36) , 三个第二连接管 (3) 上分别安装第二阀门 (31) , 第二固定管 (41) 上安装第三阀门 (46) , 第三 固定管 (42) 上安装第四阀门 (47) , 气体管道 (55) 上安装控制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
5、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气体管道 (55) 上设置 气罐 (35) , 控制阀门由电磁阀和单向阀构成, 电磁阀设置在气罐 (35) 入口端的气体管道 (55) 上, 单向阀设置在气罐 (35) 出口端的气体管道 (55)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固定管 (41) 和第 三固定管 (42) 均通过宝塔头 (40) 与实验舱 (39)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阀门 (31) 为电磁 阀, 第一阀门 (36) 为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菌液罐 (3。
6、2) 、 酒精罐 (33) 、 无菌水罐 (34) 、 气罐 (35) 、 实验舱 (39) 和废液罐 (43) 均设置在壳体 (1) 内, 壳体 (1) 内 壁下部设置环形的凸台 (53) , 凸台 (53) 上放置安装板 (2) , 安装板 (2) 顶面开设数个安装槽 (37) , 菌液罐 (32) 、 酒精罐 (33) 、 无菌水罐 (34) 、 气罐 (35) 、 实验舱 (39) 和废液罐 (43) 均位于 对应的安装槽 (37) 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 (1) 上部设置横 梁 (52) , 横梁 (52) 上设置数个绕线盘 (49。
7、) , 绕线盘 (49) 的轴上安装转动电机 (48) , 绕线盘 (49) 上设置第一连接绳 (50) 的一端, 安装板 (2) 上设置第二连接绳 (51) 的一端, 第一连接绳 (50) 和第二连接绳 (51) 之间设置连接套 (5) 并通过连接套 (5) 相互连接, 第一连接绳 (50) 的 下端端部上配合设置卡箍 (12) , 连接套 (5) 沿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 (13) , 第一凹槽 (13) 与 第一连接绳 (50) 的宽度相配合, 连接套 (5) 上分别开设第二凹槽 (14) 、 固定槽 (15) 和容纳槽 (18) , 第一凹槽 (13) 与第二凹槽 (14) 相通, 第二。
8、凹槽 (14) 与卡箍 (12) 的宽度相配合, 第二凹 槽 (14) 与固定槽 (15) 相通, 固定槽 (15) 与容纳槽 (18) 相通, 固定槽 (15) 内设置扇形的限位 板 (16) , 限位板 (16) 的内侧弧面与卡箍 (12) 外表面相配合, 限位板 (16) 的内侧弧面上开设 限位槽 (17) , 限位槽 (17) 与卡箍 (12) 的连接端端部相配合, 限位板 (16) 的外侧弧面上设置 齿圈, 容纳槽 (18) 内设置第一齿轮 (19) 、 电动拨叉 (24) 和固定板 (25) , 齿圈始终与第一齿轮 (19) 啮合, 第一齿轮 (19) 安装在第一齿轮轴 (23) 。
9、上, 固定板 (25) 上设置键 (26) , 电动拨叉 (24) 能够将第一齿轮轴 (23) 拨至与键 (26) 配合, 电动拨叉 (24) 上设置远程模块, 固定槽 (15) 内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杆 (21) , 限位板 (16) 上开设弧形的滑槽 (22) , 固定杆 (21) 位于滑 槽 (22) 内, 限位板 (16) 能够通过滑槽 (22) 沿固定杆 (21) 在固定槽 (15) 内转动, 连接套 (5) 内 开设连接孔 (6) 和连接槽 (7) , 连接孔 (6) 和连接槽 (7) 相通, 连接槽 (7) 内设置第二齿轮轴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07537452 U 。
10、2 (9) , 第二齿轮轴 (9) 与第一齿轮轴 (23) 通过传动装置联动, 第二齿轮轴 (9) 上设置第二齿轮 (8) , 第二齿轮 (8) 两侧分别啮合第一齿条 (10) 和第二齿条 (11) , 第一齿条 (10) 下端通过第 一横杆连接数个第一夹条 (27) , 第二齿条 (11) 上端通过第二横杆连接数个第二夹条 (28) , 数个第一夹条 (27) 和数个第二夹条 (28) 均位于连接孔 (6) 内, 第二连接绳 (51) 的上端位于 数个第一夹条 (27) 和数个第二夹条 (28) 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齿轮轴 (9) 上设。
11、 置扭簧 (29) 。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数个第一夹条 (27) 和 数个第二夹条 (28) 相互交错。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07537452 U 3 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具体地说是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塑料血袋的设计和制造为全血及血液成分的采集、 贮存、 处理、 转移、 分离提供便 利的同时, 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尤以塑料血袋中的内装液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 塑料血袋在贮存寿命内, 对内装液应有稳定的生物、 化学和物理特性, 并能阻止微生物的侵 入。 因此,。
12、 不透过微生物作为塑料血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对其进行检测意义重大, 能 降低塑料血袋内装液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有效控制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同时 GB14232.1和ISO 3826-1 人体血液和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一部分: 传统型塑料血 袋 中都明确规定必须通过微生物不通过性测试的塑料血袋才可以投放使用。 而目前, 并没 有能够准确检测微生物对塑料血袋的侵入情况, 以便于甄别不同质量的塑料血袋的塑料血 袋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塑料血袋检 测装置, 其能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对塑料血袋的侵入情况, 以便于甄。
13、别不同质量的塑料血 袋。 0004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包括菌 液罐、 酒精罐、 无菌水罐、 实验舱和废液罐, 实验舱内设置固定网, 实验舱分别与第一固定 管、 第二固定管和第三固定管的一端连接, 第一固定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五通的一个接口, 第一五通的另外四个接口分别连接三个第一连接管和一个气体管道, 三个第一连接管分别 与菌液罐、 酒精罐和无菌水罐的出口连接, 菌液罐、 酒精罐和无菌水罐的入口分别连接第二 连接管, 三个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第二五通的三个接口连接, 第二五通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 接第二连接管和气体管道, 第二连接管与正压气源连接,。
14、 第二固定管和第三固定管的另一 端分别与废液罐连接, 三个第一连接管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 三个第二连接管上分别安装 第二阀门, 第二固定管上安装第三阀门, 第三固定管上安装第四阀门, 气体管道上安装控制 阀门。 0005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气体管道上 设置气罐, 控制阀门由电磁阀和单向阀构成, 电磁阀设置在气罐入口端的气体管道上, 单向 阀设置在气罐出口端的气体管道上。 所述的第二固定管和第三固定管均通过宝塔头与实验 舱连接。 所述的第二阀门为电磁阀, 第一阀门为单向阀。 所述的菌液罐、 酒精罐、 无菌水罐、 气罐、 实验舱和废液罐均设置在壳体内,。
15、 壳体内壁下部设置环形的凸台, 凸台上放置安装 板, 安装板顶面开设数个安装槽, 菌液罐、 酒精罐、 无菌水罐、 气罐、 实验舱和废液罐均位于 对应的安装槽内。 所述的壳体上部设置横梁, 横梁上设置数个绕线盘, 绕线盘的轴上安装转 动电机, 绕线盘上设置第一连接绳的一端, 安装板上设置第二连接绳的一端, 第一连接绳和 说明书 1/5 页 4 CN 207537452 U 4 第二连接绳之间设置连接套并通过连接套相互连接, 第一连接绳的下端端部上配合设置卡 箍, 连接套沿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 第一凹槽与第一连接绳的宽度相配合, 连接套上分别 开设第二凹槽、 固定槽和容纳槽, 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
16、相通, 第二凹槽与卡箍的宽度相配 合, 第二凹槽与固定槽相通, 固定槽与容纳槽相通, 固定槽内设置扇形的限位板, 限位板的 内侧弧面与卡箍外表面相配合, 限位板的内侧弧面上开设限位槽, 限位槽与卡箍的连接端 端部相配合, 限位板的外侧弧面上设置齿圈, 容纳槽内设置第一齿轮、 电动拨叉和固定板, 齿圈始终与第一齿轮啮合, 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齿轮轴上, 固定板上设置键, 电动拨叉能够 将第一齿轮轴拨至与键配合, 电动拨叉上设置远程模块, 固定槽内设置至少两个固定杆, 限 位板上开设弧形的滑槽, 固定杆位于滑槽内, 限位板能够通过滑槽沿固定杆在固定槽内转 动, 连接套内开设连接孔和连接槽, 连接孔和。
17、连接槽相通, 连接槽内设置第二齿轮轴, 第二 齿轮轴与第一齿轮轴通过传动装置联动, 第二齿轮轴上设置第二齿轮, 第二齿轮两侧分别 啮合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 第一齿条下端通过第一横杆连接数个第一夹条, 第二齿条上端 通过第二横杆连接数个第二夹条, 数个第一夹条和数个第二夹条均位于连接孔内, 第二连 接绳的上端位于数个第一夹条和数个第二夹条之间。 所述的第二齿轮轴上设置扭簧。 所述 的数个第一夹条和数个第二夹条相互交错。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将内置培养基的塑料血袋放置在菌 液中, 并依次采用酒精、 无菌水和气体对塑料血袋清洗和干燥, 清洗完毕后通过检测塑料血 袋内培。
18、养基中的的菌数可确定塑料血袋是否达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酒精、 无菌水和气 体均可回收, 测试成本低, 测试步骤少, 且测量结果方便得出和确认。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塑料血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视 图; 图3是沿图1的B-B线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1的 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C向放大图; 图6是 图5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7是沿图4的D-D线剖视放大图; 图8是沿图7的E-E线剖视图; 图9是本 实用新型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包括菌液罐32、 酒精罐33、 无菌水罐34、 实验舱39和废液罐43, 实验舱3。
19、9内设置固定网44, 实验舱39分别与第一固定管38、 第二固定管41和第三固定管42 的一端连接, 第一固定管3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五通54的一个接口, 第一五通54的另外四个 接口分别连接三个第一连接管45和一个气体管道55, 三个第一连接管45分别与菌液罐32、 酒精罐33和无菌水罐34的出口连接, 菌液罐32、 酒精罐33和无菌水罐34的入口分别连接第 二连接管3, 三个第二连接管3分别与第二五通30的三个接口连接, 第二五通30的另两个接 口分别连接第二连接管4和气体管道55, 第二连接管4与正压气源连接, 第二固定管41和第 三固定管42的另一端分别与废液罐43连接, 三个第一连接管。
20、45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36, 三 个第二连接管3上分别安装第二阀门31, 第二固定管41上安装第三阀门46, 第三固定管42上 安装第四阀门47, 气体管道55上安装控制阀门。 第二固定管41分别连通实验舱39和废液罐 43, 废液罐43上设置出气口和出液口, 出气口和第二固定管41上的第三阀门46能够平衡各 个罐体内的气压, 出液口能够回收各种液体。 说明书 2/5 页 5 CN 207537452 U 5 0009 上述装置通过将注满培养基的塑料血袋放置在实验舱39内, 并依次采用菌液, 酒 精、 无菌水对塑料血袋浸泡或清洗, 最后风干后可通过检测侵入塑料血袋内的细菌数量, 以 确定塑料血。
21、袋是否达标。 其结构简单, 酒精、 无菌水和气体均可回收, 测试成本低, 测试步骤 少, 且测量结果方便得出和确认。 0010 实验舱39上部设置舱盖, 便于置入和取出塑料血袋。 固定网44也可以是支架, 以便 于尽量减少与塑料血袋接触、 使塑料血袋最大程度的与注入实验舱的液体和气体接触的同 时, 为塑料血袋提供支撑。 0011 所述的气体管道55上设置气罐35, 控制阀门由电磁阀和单向阀构成, 电磁阀设置 在气罐35入口端的气体管道55上, 单向阀设置在气罐35出口端的气体管道55上。 气罐35能 够稳定气压, 使得正压气源能够持续稳定的对实验舱39进行冲洗。 0012 所述的第二固定管41。
22、和第三固定管42均通过宝塔头40与实验舱39连接。 宝塔头40 能够保证第二固定管41和第三固定管42与实验舱39连接的紧密型, 避免泄露。 0013 所述的第二阀门31为电磁阀, 第一阀门36为单向阀。 这种结构方便控制, 且避免回 流。 0014 测试前, 塑料血袋内事先注满培养基, 将塑料血袋放在实验舱39内的固定网44上 扣好舱盖。 0015 测试步骤如下: 0016 S1: 打开第二固定管41上的第三阀门46以及废液罐43上的出气口以便于保持各个 罐体内气压平衡, 将正压气源与菌液罐32之间第二连接管3上的第二阀门31打开, 并打开菌 液罐32与实验舱39之间的第一连接管45上的第一。
23、阀门36, 通过正压气源将菌液罐32内的菌 液挤压进入实验舱39, 并使菌液将塑料血袋完全包裹浸泡, 使菌液与塑料血袋表面充分接 触, 菌液充满后第二阀门31关闭, 经过一段时间后, 将正压气源与气罐35之间的电磁阀打 开, 并打开实验舱 39和废液罐43之间的第三固定管42上的第四阀门47, 第三阀门46关闭, 气体使实验舱39内的菌液经第三固定管42排入废液罐43, 以使实验舱39排空, 排空后, 关闭 正压气源与气罐35之间的电磁阀和第三固定管42上的第四阀门47, 打开第三阀门46。 0017 S2: 将正压气源与酒精罐33之间第二连接管3上的第二阀门31打开, 并打开酒精罐 33与实。
24、验舱39之间的第一连接管45上的第一阀门36, 将酒精罐33内的酒精由正压气源挤压 进入实验舱39, 通过酒精对塑料血袋上残留的菌液进行浸泡, 浸泡完毕后, 打开实验舱39和 废液罐43之间的第三固定管42上的第四阀门47, 第三阀门46关闭, 将酒精排至废液罐34, 将 正压气源与气罐35之间的电磁阀打开, 使用正压气源对塑料血袋上的残余液体冲洗, 冲洗 完毕后, 关闭气体管道55上的控制阀门和第三固定管42上的第四阀门47, 打开第三阀门46。 0018 S3: 将正压气源与无菌水罐34之间第二连接管3上的第二阀门31打开, 并打开无菌 水罐34与实验舱39之间的第一连接管45上的第一阀门。
25、36, 将无菌水罐34内的无菌水通过正 压气源挤压进入实验舱39, 通过无菌水对塑料血袋上的残留液体进行冲洗, 冲洗完毕后, 打 开实验舱39和废液罐43之间的第三固定管42上的第四阀门47, 第三阀门46关闭, 将无菌水 排至废液罐34, 将正压气源与气罐35之间的电磁阀打开, 通过气体对实验舱39内的塑料血 袋进行冲洗, 达到清洁塑料血袋外表的效果。 清洗完成后, 关闭气体管道55上的控制阀门和 第三固定管42上的第四阀门47。 0019 S4: 将正压气源与气罐35之间的电磁阀打开, 通过气体对塑料血袋外表风干, 将塑 说明书 3/5 页 6 CN 207537452 U 6 料血袋外表。
26、的液体去除, 将塑料血袋放入适合菌类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内, 经过一段时 间后观察塑料血袋内菌类情况, 确定塑料血袋是否合格。 0020 所述的菌液罐32、 酒精罐33、 无菌水罐34、 气罐35、 实验舱39和废液罐43均设置在 壳体1内, 壳体1内壁下部设置环形的凸台53, 凸台53上放置安装板2, 安装板2顶面开设数个 安装槽37, 菌液罐32、 酒精罐33、 无菌水罐34、 气罐35、 实验舱39和废液罐43均位于对应的安 装槽37内。 这种结构将各个罐体通过安装板2放置在壳体1内, 方便搬运和移动。 0021 为了避免壳体1搬运移动时, 壳体1产生晃动震动等导致各个罐体受损, 所述的。
27、壳 体1上部设置横梁52, 横梁52上设置数个绕线盘49, 绕线盘49的轴上安装转动电机48, 绕线 盘49上设置第一连接绳50的一端, 安装板2上设置第二连接绳51的一端, 第一连接绳50和第 二连接绳51之间设置连接套5并通过连接套5相互连接, 第一连接绳50的下端端部上配合设 置卡箍12, 连接套5沿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13, 第一凹槽13与第一连接绳50的宽度相配 合, 连接套5上分别开设第二凹槽14、 固定槽15和容纳槽18, 第一凹槽13与第二凹槽14相通, 第二凹槽14与卡箍12的宽度相配合, 第二凹槽14与固定槽15相通, 固定槽15与容纳槽18相 通, 固定槽15内设置扇形的。
28、限位板16, 限位板16的内侧弧面与卡箍12外表面相配合, 限位板 16的内侧弧面上开设限位槽17, 限位槽17与卡箍12的连接端端部相配合, 限位板16的外侧 弧面上设置齿圈, 容纳槽18内设置第一齿轮19、 电动拨叉24和固定板25, 齿圈始终与第一齿 轮19啮合, 第一齿轮19安装在第一齿轮轴23上, 固定板25上设置键26, 电动拨叉24能够将第 一齿轮轴23拨至与键26配合, 电动拨叉24上设置远程模块, 固定槽15内设置至少两个固定 杆21, 限位板16上开设弧形的滑槽22, 固定杆21位于滑槽22内, 限位板16能够通过滑槽22沿 固定杆21在固定槽15内转动, 连接套5内开设连。
29、接孔6和连接槽7, 连接孔6和连接槽7相通, 连接槽7内设置第二齿轮轴9, 第二齿轮轴9与第一齿轮轴23通过传动装置联动, 第二齿轮轴 9上设置第二齿轮8, 第二齿轮8两侧分别啮合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 第一齿条10下端通 过第一横杆连接数个第一夹条27, 第二齿条11上端通过第二横杆连接数个第二夹条28, 数 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均位于连接孔6内, 第二连接绳51的上端位于数个第一夹 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之间。 安装板2的尺寸与壳体1的内壁尺寸相同。 这种结构能够在搬 运移动壳体时, 使用连接套5连接两个连接绳, 再动过转动电机48驱动绕线盘49转动, 从而 将安装板2。
30、连通上面的各个罐体吊起, 壳体1在搬运移动过程中, 产生的震动或晃动的力, 会 有连接绳吸收, 从而减轻各个罐体受到的力, 避免各个罐体搬运时受损。 第一连接绳50与连 接套5连接时, 合拢卡箍12, 使卡箍12固定在第一连接绳50的下端, 将卡箍12和第一连接绳 50分别推入第二凹槽14和第一凹槽13, 卡箍12进入第二凹槽14后, 其连接端端部进入限位 板16上的限位槽17, 转动连接套5或第一连接绳50, 使限位板16转动至另一侧, 从而带动第 一齿轮19转动, 转动完成后, 通过控制电动拨叉24, 使其将第一齿轮轴23拨至与键26配合, 从而使第一齿轮轴23无法周向运动, 使限位板16。
31、无法旋转回到原位, 由于第一连接绳50只 能沿第一凹槽13移动, 而卡箍12由于其连接端端部被限位板16上的限位槽17卡住, 导致其 无法沿第二凹槽14移动, 从而使连接套5将第一连接绳50和卡箍12固定, 使得的连接套5与 第一连接绳50连接。 连接套5与第二连接绳51的上端连接前, 将第二连接绳51的上端放入数 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之间, 待第一连接绳50的下端与连接套5连接后, 第一齿轮 轴23会产生转动, 第二齿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轴23带动旋转, 使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 夹条28相向移动把第二连接绳51的上端夹住, 夹住第二连接绳51的上端后, 连接套5内的电 说明书。
32、 4/5 页 7 CN 207537452 U 7 动拨叉24将第一齿轮轴23拨至与键26配合, 从而使第一齿轮轴23无法周向运动, 即第二齿 轮轴9无法转动, 从而完成对第一连接绳50的下端的固定。 脱离时, 控制电动拨叉24, 使其将 第一齿轮轴23拨离固定板25上的键26, 从而使第一齿轮轴23能够转动, 第二连接绳51在自 身重力下脱离连接套5, 脱离时, 第二连接绳51会撑开第一夹条27和第二夹条28, 第一夹条 27和第二夹条28相互远离使第二齿轮轴9转动, 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轴23转动, 使限位板16复 位, 从而使连接套5与第一连接绳50脱离。 这种结构实现了第一连接绳50和第二。
33、连接绳51联 动锁紧, 便于收纳和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连接和脱离方便, 连接时由于没有外露开关以及突 出物, 其他物体与连接套5相触也无法使绳子间相互脱离, 收纳时方便各个连接绳脱离, 便 于分开存放, 方便收纳和整理。 传动装置可以是齿轮传动、 齿轮链条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等 多种结构。 0022 所述的第二齿轮轴9上设置扭簧29。 这种结构能够在锁紧时, 通过扭簧29蓄力, 解 锁时, 扭簧29使第二齿轮轴9倒转, 从而使第一连接绳50和第二连接绳51均自动脱开。 0023 所述的数个第一夹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相互交错。 这种结构能够使数个第一夹 条27和数个第二夹条28将第二连接绳5。
34、1固定牢固, 避免第二连接绳51脱离连接套5。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 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说明书 5/5 页 8 CN 207537452 U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9 页 9 CN 207537452 U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0 CN 207537452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1 CN 207537452 U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2 CN 207537452 U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3 CN 207537452 U 13 图6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4 CN 207537452 U 14 图7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5 CN 207537452 U 15 图8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6 CN 207537452 U 16 图9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7 CN 207537452 U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