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905750
  • 上传时间:2021-01-1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1,022.9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0903.2

    申请日:

    20140722

    公开号:

    CN104130342B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F2/00,C08F120/28,C08F120/34,C08F120/54,C08F293/00

    主分类号:

    C08F2/00,C08F120/28,C08F120/34,C08F120/54,C08F293/00

    申请人:

    苏州大学

    发明人:

    程振平,蒋红娟,张丽芬,朱秀林

    地址:

    215137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

    优先权:

    CN201410350903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陶海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以及溶剂加入到聚合反应容器中,采用惰性气体除去氧气后密封聚合反应容器,然后于20~90℃进行聚合反应0.5~53小时,其中所述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之间的摩尔比为50~1000:1:0.005~0.5。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催化剂醋酸铜和引发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之间的特殊作用,在水中构建了简便高效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体系,成功获得了分子量可设计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水溶性聚合物以及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此外,本发明的聚合方法避免使用了价格昂贵的配体,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无须任何添加剂,简化了聚合操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以及溶剂加入到聚合反应容器中,采用惰性气体除去氧气后密封聚合反应容器,然后于20~90℃进行聚合反应0.5~53小时,其中所述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之间的摩尔比为50~1000∶1∶0.005~0.5;所述水溶性单体选自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假卤素引发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醋酸铜;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单体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氮气、氖气、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30~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之间的摩尔比为100∶1∶0.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简便、快速地获得分子量可设计、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水溶性聚合物及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单体在水中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基类水溶性单体如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是常见的自由基聚合功能性单体,既可以均聚,也可以共聚。由于其对应的聚合物在生物相容性、亲水性等方面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能,因而在生物材料以及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参见SiegwartD.J.,OhJ.K.,MatyjaszewskiK.,ATRPinthedesignoffunctionalmaterialsforbiomedicalapplications,Prog.Polym.Sci.,2012,37:18-37)。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RP)具有单体适用面广、分子设计能力强、聚合条件温和等特点,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几种主要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中,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即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ATRP)因其组分价廉易得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既可以在本体中进行,也可以在溶液中进行。其中,在溶液中进行的均相体系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并有助于聚合体系的散热。通常采用的溶剂为易挥发、毒性大的有机溶剂,因此,采用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聚乙二醇、水等绿色溶剂来代替则更加有利。作为一种安全、廉价、环境友好并且资源丰富的溶剂,水是水溶性单体均相聚合最为理想的溶剂。以水作为反应溶剂将大大提升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环境友好度,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普通的ATRP体系通常采用卤化亚铜作为催化剂,含卤素的化合物作为引发剂。然而,这在水中往往会发生很多副反应,导致聚合反应控制性较差(参见TsarevskyN.V.,PintauerT.,MatyjaszewskiK.,DeactivationefficiencyanddegreeofcontroloverpolymerizationinATRPinproticsolvents,Macromolecules2004,37:9768-9778和TsarevskyN.V.,BrauneckerW.A.,VaccaA.,GansP.,MatyjaszewskiK.,Competitiveequilibriain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Macromol.Symp.,2007,248:60-70)。因此,亟需一种新颖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用于制备所需的水溶性聚合物和/或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意欲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作为假卤素引发剂引入到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并采用在有机反应中常用的醋酸铜作为催化剂,在水中聚合水溶性单体,制备分子量可设计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水溶性聚合物以及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这种方法具有组分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反应高效等特点,在20~90℃、催化剂浓度极低的情况下,均可以得到活性聚合物,这个发现使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工业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具体而言,本发明首先合成了一种常规的二硫代氨基甲基酯即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MANDC)作为假卤素引发剂,然后采用醋酸铜作为催化剂,在水中进行了水溶性单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以及溶剂加入到聚合反应容器中,采用惰性气体除去氧气后密封聚合反应容器,然后于20~90℃进行聚合反应0.5~53小时,其中所述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之间的摩尔比为50~1000:1:0.005~0.5。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溶性单体选自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英文名称为poly(ethyleneglycol)monomethylethermethacrylate,PEGM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英文名称为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HEMA)、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英文名称为2-(dimethylamino)ethylmethacrylate,DMAEMA)、N,N-二甲基丙烯酰胺(英文名称为N,N-dimethylacrylamide,DMAA)中的任意一种,优选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假卤素引发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英文名称为1-cyano-1-methylethylN,N-diethyldithiocarbamate,化学式为(C2H5)2N(=S)SC(CH3)2CN)。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催化剂为醋酸铜。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混合物,优选水。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氮气、氖气、氩气中的任意一种,优选氮气。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30~70℃,优选70℃。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小时。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溶性单体、假卤素引发剂、催化剂之间的摩尔比为100:1:0.5。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能够实现下列有益效果:

    (1)能够使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在水中的反应效率大大增加,具体表现为反应组分少,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副反应少,适用单体面广,金属残留量低;

    (2)能够使可控性得到提高,假卤素引发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在水中不易分解,副反应少,无需添加剂,更容易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水溶性聚合物,并有利于随后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3)能够降低反应成本,假卤素引发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方便且原料廉价,醋酸铜价格低廉且对空气稳定易保存,相比于常用的ATRP聚合体系中采用昂贵的配体以及其他添加剂,该方案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是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红外谱图。

    图3是PPEGMEMA-b-PMMA嵌段聚合反应前后GPC流出曲线图,其中采用PPEGMEM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Cu(OAc)2作为催化剂,MMA作为单体,于80℃下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图4是PPEGMEMA-b-PS嵌段聚合反应前后GPC流出曲线图,其中采用PPEGMEMA为大分子引发剂,St为单体,于30℃、200W高压汞灯紫外光照射下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下文中的描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用的化学试剂: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A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AR;苯乙烯(St),AR;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MANDC),自制;醋酸铜(Cu(OAc)2),AR;水,纯净水;甲醇,AR;正己烷,AR;四氢呋喃(THF),AR;N,N-二甲基甲酰胺(DMF),AR;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TETD),AR;偶氮二异丁腈(AIBN),AR;甲苯,AR。

    实施例1:1-氰基-1-甲基乙基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制备。

    在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TETD)(9.03g,0.030mol),偶氮二异丁腈(AIBN)(7.5g,0.045mol)和100mL甲苯,用氮气除氧30分钟,随后在氮气氛围中,于55℃反应65小时。过滤除去白色沉淀,旋蒸除去甲苯,得到粗产品。将粗产品在107~115℃、1mmHg下减压蒸馏,得到浅黄色的产物,其1H-NMR(400MHz,CDCl3)谱图及IR(KBr)谱图如图1及图2所示。

    实施例2:70℃下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反应。

    以3mL水为溶剂,将PEGMEMA(1mL,2.28mmol)、Cu(OAc)2(2.2mg,0.012mmol)、MANDC(5.1mg,0.024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后倒掉上层溶液,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实施例3:70℃下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聚合反应。

    以1.5mL水、1.5mL甲醇为溶剂,将HEMA(1mL,8.25mmol)、Cu(OAc)2(8.0mg,0.044mmol)、MANDC(18.5mg,0.085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氖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DM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抽滤,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实施例4:70℃下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的聚合反应。

    以1.5mL水、1.5mL甲醇为溶剂,将DMAEMA(1mL,5.94mmol)、Cu(OAc)2(5.8mg,0.032mmol)、MANDC(13.3mg,0.062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氩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DM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抽滤,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实施例5:70℃下N,N-二甲基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

    以3mL水为溶剂,将DMAA(1mL,9.72mmol)、Cu(OAc)2(9.4mg,0.051mmol)、MANDC(21.8mg,0.101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DM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抽滤,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实施例6:80℃下制备聚(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PEGMEMA-b-PMMA)。

    以1mLTHF为溶剂,将MMA(0.2mL,1.89mmol)、Cu(OAc)2(0.86mg,0.0046mmol)、聚(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PEGMEMA)(31.2mg,0.0094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8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抽滤,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其聚合反应前后GPC流出曲线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7:30℃紫外光照下制备聚(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苯乙烯聚合物(PPEGMEMA-b-PS)。

    以1mLTHF为溶剂,将St(0.2mL,1.74mmol)、PPEGMEMA(175.8mg,0.017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30℃的环境中,200W高压汞灯紫外光照射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15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抽滤,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其聚合反应前后GPC流出曲线图如图4所示。

    对比实施例1:单体的不同种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3mL水为溶剂,分别将不同的聚合单体PEGMEMA(1mL,2.28mmol)、HEMA(1mL,8.25mmol)、DMAEMA(1mL,5.94mmol)、DMAA(1mL,9.70mmol),以及相对应的Cu(OAc)2(2.2mg,0.012mmol;7.9mg,0.043mmol;5.7mg,0.031mmol;9.4mg,0.051mmol)、MANDC(5.1mg,0.024mmol;18.4mg,0.085mmol;13.3mg,0.061mmol;21.7mg,0.10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24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后倒掉上层溶液,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通过采用不同的水溶性单体,对比分析所得聚合物的各项参数,结果如下表1所示。

    a 聚合条件:比例=[单体]0/[MANDC]0/[Cu(OAc)2]0=100/1/0.5;V单体=1.0mL;V单体/V水=1/3(v/v);T=70℃。

    b V 单体/V甲醇/V水=1/1.5/1.5(v/v/v)。

    c 转化率由核磁氢谱积分算得。

    d 理论分子量=([M]0/[MANDC]0)×Mw,单体×转化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选用的含有不同功能性基团的四种水溶性单体均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亲水性聚合物,且GPC分子量与理论值较吻合,说明这一简便的体系单体适用面广。

    对比实施例2:70℃下单体的不同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3mL水为溶剂,分别将PEGMEMA(1mL,2.28mmol)、Cu(OAc)2(4.4mg,0.024mmol;2.2mg,0.012mmol;0.74mg,0.0040mmol;0.44mg,0.0024mmol;0.22mg,0.0012mmol)、MANDC(10.2mg,0.048mmol;5.1mg,0.024mmol;1.7mg,0.0080mmol;1.1mg,0.0048mmol;0.51mg,0.0024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3~12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后倒掉上层溶液,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通过采用不同的PEGMEMA用量,对比分析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表2所示。

    a 聚合条件:T=70℃。

    b 比例=[PEGMEMA]0/[MANDC]0/[Cu(OAc)2]0=100/1/0.5;VPEGMEMA=1.0mL;VPEGMEMA/V水=1/3(v/v)。

    c 转化率由核磁氢谱积分算得。

    d 理论分子量=([M]0/[MANDC]0)×Mw,PEGMA×转化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PEGMEMA]0/[MANDC]0的比例由50/1变化至1000/1,所得聚合物的GPC分子量均与理论值较吻合且分子量分布较窄,说明这一简便的聚合体系有很强的分子设计能力。

    对比实施例3:70℃下催化剂的不同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4mL水为溶剂,分别将PEGMEMA(1mL,2.28mmol)、Cu(OAc)2(0.088mg,4.8×10-4mmol;0.088mg,4.8×10-4mmol;0.044mg,2.4×10-4mmol;0.044mg,2.4×10-4mmol;0.088mg,4.8×10-4mmol;0.044mg,2.4×10-4mmol;0.026mg,1.5×10-4mmol)、MANDC(5.1mg,0.024mmol;5.1mg,0.024mmol;5.1mg,0.024mmol;5.1mg,0.024mmol;1.1mg,0.0048mmol;1.1mg,0.0048mmol;1.1mg,0.0048mmol)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置于7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12~48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后倒掉上层溶液,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通过采用不同的催化剂用量聚合PEGMEMA,对比分析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表3所示。

    a 聚合条件:T=70℃。

    b 比例=[PEGMEMA]0/[MANDC]0/[Cu(OAc)2]0=100/1/0.5;VPEGMEMA=1.0mL;VPEGMEMA/V水=1/4(v/v)。

    c 转化率由核磁氢谱积分算得。

    d 理论分子量=([M]0/[MANDC]0)×Mw,PEGMA×转化率%。

    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PEGMEMA]0/[MANDC]0=100时,催化剂用量降至100ppm,所得聚合物体现出很好的活性/可控特征,GPC分子量与理论值吻合,且分子量分布窄;当催化剂用量继续降低至50ppm,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仍然较窄,但GPC分子量与理论值相比有所偏高。而当[PEGMEMA]0/[MANDC]0=500时,即使催化剂用量降至60ppm,聚合反应仍体现出很好的活性/可控特征,所得聚合物的GPC分子量与理论值吻合,且分子量分布窄。以上结果都说明Cu(OAc)2/MANDC体系在水中有很好的催化活性,所需要的催化剂用量少,这非常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对比实施例4:不同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3mL水为溶剂,将PEGMEMA(1mL,2.28mmol)、Cu(OAc)2(2.2mg,0.012mmol)、MANDC(5.1mg,0.024mmol)分别加入到5mL的安瓿瓶中,向此安瓿瓶中通氮气20分钟以排除其中的氧气,及时熔封瓶口,将安瓿瓶分别置于70℃、50℃和30℃的油浴锅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0.5~53小时后,将其取出放于冰水中,打开安瓿瓶,将反应液冷冻干燥除去水后溶于THF中,在约200mL正己烷中沉淀,静置后倒掉上层溶液,干燥后即可得到所需聚合物。

    通过采用不同温度聚合PEGMEMA,对比分析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表4所示。

    a 聚合条件:比例=[PEGMEMA]0/[MANDC]0/[Cu(OAc)2]0=100/1/0.5;VPEGMEMA=1.0mL;VPEGMEMA/V水=1/3(v/v)。

    b 转化率由核磁氢谱积分算得。

    c 理论分子量=([M]0/[MANDC]0)×Mw,PEGMA×转化率%。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聚合速率有所减慢,而聚合反应控制性仍然很好,所得聚合物的GPC分子量与理论值较吻合,且分子量分布较窄。说明Cu(OAc)2/MANDC催化体系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反应,这有利于节约能耗。

    综上可知,本发明通过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作为假卤素引发剂,醋酸铜作为催化剂,可以方便高效地在水中进行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另外,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加热或光照条件制备活性/可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关 键  词:
    一种 水溶性 单体 活性 可控 自由基 聚合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水溶性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905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