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生物培养罐.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57910.8 (22)申请日 2016.01.21 C12M 1/38(2006.01) C12M 1/02(2006.01) C12M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扬州臻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丁 沟工业集中区 (72)发明人 朱臻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8 代理人 田方正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罐。所述罐 体 (1) 内设有搅拌轴 (2) , 所述搅拌轴 (。
2、2) 上设有 搅拌桨 (3) , 所述搅拌轴 (2) 、 搅拌桨 (3)分体设 置, 所述搅拌轴 (2) 、 搅拌桨 (3) 内设置连通的空 腔 (4) , 所述空腔 (4) 内设置电热丝 (5) 。 本实用新 型在搅拌轴、 搅拌桨内设置有电热丝, 由于搅拌桨 的转动, 因此此种结构简单能较为可靠的保证罐 体内各部温度的一致, 极大的降低了罐体的温度 差。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473800 U 2016.08.17 CN 20547380。
3、0 U 1.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包括罐体 (1) , 所述罐体 (1) 内设有搅拌轴 (2) , 所述搅拌轴 (2) 上 设有搅拌桨 (3)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轴 (2) 、 搅拌桨 (3) 分体设置, 所述搅拌轴 (2) 、 搅拌桨 (3) 内设置连通的空腔 (4) , 所述空腔 (4) 内设置电热丝 (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 (4) 包括隔离设置 的空腔一 (41) 和空腔二 (42) , 所述电热丝 (5) 设置在所述空腔一 (41) 内, 所述空腔二 (42) 内 通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其。
4、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 (1) 外依次设置加 热装置 (6) 和保温层 (7)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 (4) 和电热丝 (5) 之 间设置弹性导热片 (8)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473800 U 2 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具体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三级制备微生 物培养罐。 背景技术 0002 微生物培养罐是用来扩大生产微生物种群的装置。 其主体一般为用不锈钢板制成 的主式圆筒, 其容积在1m至数百m。 在设计和加工中应注意结构严密, 合理。 能耐受蒸汽灭 菌、 有一定操作弹。
5、性、 物料与能量传递性能强, 并可进行一定调节以便于清洗、 减少污染, 适 合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以及减少能量消耗。 0003 温度是微生物培养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罐的加热装置大都集 中在罐体上, 因为罐体本身有一定的直径, 因此这种加热装置会造成培养罐内种子液各部 温度不一致, 存在较大温度差, 对种子液的培养非常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尽可能保持罐体内各部 温度均匀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罐。 0005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 (1) , 所述罐体 (1) 内设 有搅拌轴 (2) , 所述搅拌。
6、轴 (2) 上设有搅拌桨 (3) , 0006 所述搅拌轴 (2) 、 搅拌桨 (3) 分体设置, 所述搅拌轴 (2) 、 搅拌桨 (3) 内设置连通的空 腔 (4) , 所述空腔 (4) 内设置电热丝 (5) 。 0007 所述空腔 (4) 包括隔离设置的空腔一 (41) 和空腔二 (42) , 所述电热丝 (5) 设置在所 述空腔一 (41) 内, 所述空腔二 (42) 内通冷却介质。 0008 所述罐体 (1) 外依次设置加热装置 (6) 和保温层 (7) 。 0009 所述空腔 (4) 和电热丝 (5) 之间设置弹性导热片 (8) 。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本实用新型在。
7、搅拌轴、 搅拌桨内设置有电热丝, 由于搅拌 桨的转动, 因此此种结构简单能较为可靠的保证罐体内各部温度的一致, 极大的降低了罐 体的温度差; 0011 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在搅拌轴、 搅拌桨内通冷却介质, 这样冷却介质和电热丝 形成配合, 能较为容易的调整培养罐内的温度; 0012 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在空腔和电热丝之间设置弹性导热片, 这要加强电热丝发 出热量的传导, 提高热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为罐体、 2为搅拌轴、 3为搅拌桨、 4为空腔、 5为电热丝、 6为加热装置、 7为保温 层、 8为导热片; 说明书 1/2 页 3。
8、 CN 205473800 U 3 0015 41为空腔一、 42为空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1, 所述罐体1内设有搅拌轴2, 所述搅拌轴2上设有搅拌桨3, 0017 所述搅拌轴2、 搅拌桨3分体设置, 所述搅拌轴2、 搅拌桨3内设置连通的空腔4, 所述 空腔4内设置电热丝5。 0018 所述空腔4包括隔离设置的空腔一41和空腔二42, 所述电热丝5设置在所述空腔一 41内, 所述空腔二42内通冷却介质。 0019 所述罐体1外依次设置加热装置6和保温层7。 0020 所述空腔4和电热丝5之间设置弹性导热片8。 0021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培养罐: 其培养罐主体结构为4。
9、0m3容积的密闭不锈钢罐体1, 径 高比为1:2; 采用三层结构, 内层为罐体1, 中间层为加热装置6, 外层为保温层7。 002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在罐体1设有进料管道、 出料管道、 蒸汽管道、 放空管道。 培养 罐内安装搅拌装置、 泄压阀、 PH监控装置、 温度监控装置、 供氧装置, 所有监控装置由数据线 连接到电脑, 及时监控各项数据。 0023 本实用新型微生物培养罐操作过程为: 0024 1) 、 灭菌: 由顶部喷洒装置对罐体1内壁喷洒清洁水, 冲洗罐壁上残留物质, 再通入 蒸汽, 罐内压力保持在0.12-0.125Mpa, 维持30分钟。 如此两次。 0025 2) 、 加入上一级种子液、 培养基, 由罐体1底部通入清洁空气, 开启搅拌装置、 温度 监控装置、 PH监控装置, 开始培养。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等气体, 通过泄压 阀排出。 0026 3) 、 培养3-4天后, 微生物达到预定种群密度, 由出料管道排出罐体1。 0027 4) 、 清空罐体1后, 再一次进行灭菌操作。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5473800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5473800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