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23011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12.19 CN 101230112 B *CN101230112B* (21)申请号 200710031613.1 (22)申请日 2007.11.23 C08F 8/08(2006.01) C08F 297/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州宏昌胶粘带厂 地址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华 海工业区 (72)发明人 李红强 吴伟卿 曾幸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 喻武钢等 . 环氧 SBS 开环制备顺酐化离聚体 及其物化性能的研究 .弹。
2、性体 .2006, 第 16 卷 ( 第 3 期 ), 第 32 页第 1.1 节、 第 1.2.1 节 . 张军营等 . 环氧化 SIS 的合成及表征 .合 成橡胶工业 .2000, 第 23 卷 ( 第 1 期 ), 第 46 页 第 1.2 节 . (54) 发明名称 一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57) 摘要 本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 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在有机溶剂 中以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 通过有机酸和过 氧化氢原位生成的有机过氧酸对苯乙烯 - 异戊 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进行环氧化, 使其聚异 。
3、戊二烯链段上的双键转变为环氧基, 然后加氢氧 化钠溶液对体系进行中和, 同时加入抗氧剂以防 止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氧化, 之后共沸蒸除有机溶剂, 得到环氧化苯乙 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所用溶剂可 循环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 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一定的极性和内聚强 度, 对极性材料的粘附性强, 耐油性好, 可作为热 塑性弹性体制备热熔压敏胶、 密封胶等。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陈启宏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
4、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将 15g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 110g 甲苯中, 升温至 40, 搅拌配成溶液 ; 加入 3g 分子量为 400 的聚乙二醇、 4.5g 甲酸溶液和 13.5g 过氧化氢溶液, 在 65下搅拌反 应 2.5 小时, 然后加入 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调整体系 pH 值至中性, 再加入 0.05g 抗 氧剂Irganox 1010, 充分搅拌使之充分混合, 加热至84, 使甲苯和水共沸, 搅拌45分钟待 。
5、甲苯基本蒸除后, 将沉降出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真空干燥箱 中于 60干燥至恒重 ; 所述甲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 88%, 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 30%。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 烯嵌段共聚物作为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30112 B 2 1/7 页 3 一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尤其 涉及苯乙烯 - 异戊二。
6、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化方法, 所述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 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是美国 Philips 石油公司和 Shell 化学公 司于20世纪60年代同步开发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新一代热塑性弹性体。 但是, 苯乙烯-异 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极性小, 使得其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差, 与极性材料的相 容性和粘附性也不好,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0003 对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进行化学改性, 主要是通过不饱和双键 引入极性基团, 如环氧化、 接枝、 磺化等。其中, 对。
7、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分 子链段上的不饱和双键进行环氧化引入环氧基, 不仅制备方法简便, 而且环氧基的引入增 加了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极性和内聚强度, 提高了其耐油性和耐 溶剂性。将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用于制备热熔胶和压敏胶, 可以 粘结玻璃、 陶瓷、 织物等极性材料, 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此外, 环氧基的引入, 给环氧化苯乙 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提供了新的反应中心, 为其进一步的改性和应用开启了 方便之门。 0004 对带有双键的不饱和聚合物进行环氧化可以采用直接环氧化法。这种方法是直 接利用有机过氧。
8、酸 ( 如过氧甲酸、 过氧乙酸、 过氧苯甲酸等 ), 使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双键发 生环氧化反应, 变为环氧基, 然后用大量的醇使之沉降。例如, 美国专利 US2,842,513 和 US3,022,322 中分别报道了采用过氧苯甲酸和脂肪族过氧酸对聚丁二烯进行环氧化来制 备环氧化聚丁二烯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 利用过氧甲酸对苯乙烯 -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进 行环氧化, 用乙醇或异丙醇将聚合物沉降、 洗涤, 可以得到环氧化苯乙烯 - 丁二烯嵌段共聚 物 (Hsiue G H, et al.Epoxidation of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9、 and usefor permeation.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 Part A : Polymer Cemistry, 1990, 28(13) : 3761-3773 ; Udi pi K.Epoxidation of styrene-butadieneblock polymers. I.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79, 23(11) : 3301-3309)。在上述环氧化聚合 物的制备方法中, 存在主要缺点是 : (1) 所用的过氧酸 ( 如过氧甲酸、 过氧乙酸等 ) 不稳定、 易分解、 难以储存, 因。
10、此难以有效发挥其环氧化作用, 并且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不适合工业 化生产 ; (2) 制备的环氧化聚合物的环氧化程度不高, 且在环氧化反应过程中伴随有较多 的副反应发生。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副反应少、 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3 2/7 页 4 成本低、 污染小的制备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本发明采用 有机酸和过氧化氢原位生成有机过氧酸的方法对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进 行环氧化改性,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以提高环氧化程度, 减少副反应。 在后处理过程 中, 用路。
11、易斯碱溶液将体系 pH 值调整至中性, 再加入抗氧剂, 然后利用水和有机溶剂在较 低温度下共沸的方法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有机相, 使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沉降。 0006 本发明涉及的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可包括以 下步骤 : 0007 (1) 在 30-50下, 将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有机溶剂中, 搅 拌使之溶解 ; 0008 (2) 加入聚乙二醇、 有机酸及过氧化氢, 加热至 50-80, 搅拌反应 0.5-5 小时, 得 到混合物 I ; 0009 (3)将混合物I中的水和有机溶剂除去, 得到环氧化苯乙烯-异戊。
12、二烯-苯乙烯嵌 段共聚物。 0010 步骤 (3) 可包括以下步骤 : 0011 (4) 在所述混合物 I 中加入路易斯碱溶液, 调节 pH 值至中性 ; 0012 (5)加入抗氧剂, 搅拌使之充分混合, 然后调整温度至60-100, 搅拌0.5-3小时, 得到混合物 II ; 0013 (6) 将混合物 II 于 40-70干燥至恒重, 得到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0014 有机溶剂可为甲苯、 二甲苯、 环己烷、 甲基环己烷或乙基环己烷中的任选一种或多 种。有机酸可为甲酸、 乙酸、 丙酸或苯甲酸中的任选一种或多种。 0015 步骤 (2) 中加入有机酸和过氧化氢。
13、的顺序可为先加入有机酸后, 边搅拌边加入过 氧化氢。还可以同时加入有机酸和过氧化氢。 0016 路易斯碱溶液可为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的任选一种或多种。 路易斯碱溶液的浓度可为能够调节反应体系 pH 值至中性, 并且路易斯碱溶液中的水与有 机溶剂的质量比在 0.5 12 1 的范围内。 0017 反应原料的质量份数可按如下所示 : 0018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5-10 0019 有机溶剂 60-100 0020 聚乙二醇 0.01-0.1 0021 有机酸 1-8 0022 过氧化氢 1-15 0023 抗氧剂 0.01-0.2 0024 聚乙二醇。
14、的分子量可为 200-1000, 优选的分子量可为 400。 0025 本发明涉及的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作为热塑性弹性体 的应用。 0026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 用有机酸和过氧化氢原位生成有机过氧酸代替直接加入有机 过氧酸。 加入有机酸和过氧化氢后, 二者相互反应生成有机过氧酸, 生成的有机过氧酸再与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4 3/7 页 5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发生环氧化反应。这种边生成、 边反应的方法可以 避免有机过氧酸易分解的缺点, 使聚异戊二烯链段上的双键转变为环氧基, 从而提供了一 种能够稳定对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
15、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进行环氧化的方法, 同时还减少了反 应的副产物, 并且使工艺条件易于控制。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 乙烯嵌段共聚物内聚强度更大,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效果更好。反应温度为 50-80, 能够避 免温度过低反应速度慢, 以及温度过高反应产物易转化而导致副产物增加。 0027 加入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顺序为先加入有机酸后, 在酸性条件下边搅拌边加入过 氧化氢, 可以使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不断反应生成过氧化氢, 保证了反应体系中持续有新生 成的过氧化氢存在, 进行环氧化反应。 0028 加入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顺序还可以是同时加入有机酸和过氧化氢, 这种方法能 够使在工。
16、业化生产的工艺简化, 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原料生产。 0029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可以提高环氧化苯乙烯 - 异 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化程度, 优选的加入质量百分比为 2.0, 且分子量为 400 的聚乙二醇, 可以提高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使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 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达到 15.2, 同时可以使环氧基开环副反应的程度降低。 0030 路易斯碱溶液的浓度为能够调节反应体系 pH 值至中性, 并且路易斯碱溶液中的 水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在0.51到21的范围内。 这种路易斯碱溶液为稀碱溶液, 其提 供的碱性成分能够。
17、中和反应体系中酸性成分, 同时还引入了大量的水, 从而在进行步骤 (6) 的操作中通过水与有机溶剂共沸, 除去有机溶剂, 从而使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能够在水中沉降出来。 0031 在环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 I 中加入路易斯碱溶液, 调节 pH 值至中性, 再加入 抗氧剂, 以防止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氧化, 搅拌使之充分混合, 然 后升温至 80-100, 搅拌 0.5-3 小时, 这种方法利用了有机溶剂 / 水的混合物沸点比水和 有机溶剂低的原理, 在 80-100下水和有机溶剂共沸蒸除有机溶剂, 并且由于水和有机溶 剂不互溶, 易于回收有机。
18、溶剂并重复使用。有机溶剂除去后, 因为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 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不溶于水, 故能够在水中沉降, 通过过滤等方式即可得到。由于通常 环氧化反应的后处理过程一般采用大量的醇类溶剂使环氧化聚合物沉降、 洗涤, 工序复杂, 成本高, 且污染环境, 并且由于乙醇和有机溶剂互溶, 难以回收溶剂, 故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而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简化后处理工艺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故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0032 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一定的 极性和内聚强度, 对极性材料的粘附性强, 耐油性好, 可作为热塑性弹性体来制备热。
19、熔压敏 胶、 密封胶等。 附图说明 0033 图 1 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制得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 物的红外谱图。 0034 图 2 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所制得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的红外谱图。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5 4/7 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36 实施例 1.15g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IS1106, 岳阳石化 ) 加入 110g甲苯中, 升温至40, 搅拌配成溶液。 加入0.15g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广东汕头 市西。
20、陇化工厂)、 3g甲酸(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溶液(质量百分比为88)和13.5g过氧 化氢 ( 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 溶液 ( 质量百分比为 30 ), 在 65下搅拌反应 2.5 小时, 然后加入 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调整体系 pH 值至中性, 再加入 0.05g 抗氧剂 Irganox 1010, 充分搅拌使之充分混合, 加热至 84, 使甲苯和水共沸, 搅拌 45 分钟待甲苯基本蒸除 后, 将沉降出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60干燥 至恒重。 按照GB/T4612-1984, 采用溴化四乙胺法测定所得的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
21、苯 乙烯弹性体的环氧基质量分数为 12.5。 0037 实施例 2. 如表 1 所示表示了不同过氧化氢溶液与弹性体的质量比对环氧化苯乙 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影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 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类似, 区别仅在于 : 通过改变过氧化氢溶液与苯乙 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 得出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变化。不同过氧化氢溶液与弹性体的质量比对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 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影响如表 1 所示。可以看出, 随着过氧化氢溶 液与弹性体质量比的增。
22、大,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 数迅速提高。当其质量比为 90 100 时,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 氧基质量分数达到了 12.5。之后随着质量比的继续增大,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 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提高的幅度减小。 0038 表 1 0039 过氧化氢溶液与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的质量比 15 100 30 100 60 100 90 100 120 100 150 100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 氧基质量分数 / 0.8 1.4 4.9 12.5 13。
23、.5 13.4 0040 实施例 3. 如表 2 所示表示了聚乙二醇与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的质量比对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影响。环氧 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区别仅在于 : 改变甲 酸的用量为4.5g, 通过改变聚乙二醇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 得 出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变化。可以看出, 随着 聚乙二醇与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的提高,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 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
24、量分数先提高后又有所降低。当其质量比为 2 100 时,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由 14.2提高到了 15.3。这是因为聚乙二醇在体系中起到了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 可以把水中的过氧化氢 和原位生成的过氧甲酸带入到溶剂甲苯中, 从而提高了甲酸和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使得环 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6 5/7 页 7 但随着聚乙二醇与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质量比的进一步提高, 环氧化苯 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
25、质量分数反而有所下降。这是由于聚乙二醇 所带的端羟基与甲酸反应生成了酯, 消耗了部分甲酸, 反而不利于环氧化反应的进行。 0041 表 2 0042 聚乙二醇与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的质量比 0.0 100 0.5 100 1.0 100 1.5 100 2.0 100 2.5 100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 物环氧基质量分数 / 14.2 14.3 14.7 14.9 15.3 15.1 0043 如图 1 所示为在环氧化反应过程中, 加入聚乙二醇所制得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 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红外谱图, 其中, 聚乙二醇与苯乙烯 -。
26、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质量比为 2 100。由图 1 可见, 加入与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质量比 为2100的聚乙二醇后, 在1250cm-1处出现了与环氧基相关的吸收峰, 且3500cm-1处由甲 酸和过氧化氢共同作用导致环氧基开环所产生的羟基吸收峰强度较小。 甲酸和过氧化氢使 环氧基开环的副反应方程式如式 (a) 所示。可见在体系中加入适量的聚乙二醇, 不仅可以 提高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 而且有利于降低环 氧基开环副反应的程度。 0044 0045 实施例 4. 如表 3 所示表示了不同反应时间对环氧化苯乙烯 -。
27、 异戊二烯 -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影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方法与实施例 1 类似, 区别仅在于 : 改变甲酸用量为 4.5g, 聚乙二醇的用量为 3g。由表 3 可 以看出,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 分数先增加后又有所下降。当反应时间为 2.5 小时时,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达到了最大值15.3。 这是因为作为催化剂的甲酸是一种强 酸, 反应时间过长时, 它会与过氧化氢共同作用使环氧基发生开环副反应, 导致环氧化苯乙 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
28、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下降。 0046 表 3 0047 反应时间 / 小时 0.5 1.0 1.5 2.0 2.5 3.0 3.5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 / 3.2 6.9 11.0 14.2 15.3 14.7 14.4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7 6/7 页 8 0048 如图 2 所示为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经过不同反应时间所 得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红外谱图, 其中 (a) 为苯乙烯 - 异戊二 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b) 为 0.5 小时, (c) 为 2。
29、 小时, (d) 为 3.5 小时。可以看出, 随着反 应时间的延长, 与环氧基有关的 880cm-1和 1250cm-1处吸收峰的强度随之增加 ; 反应时间较 长时, 在甲酸和过氧化氢的共同作用下, 环氧基会发生开环副反应, 在 1725cm-1和 3500cm-1 处出现了羰基和羟基的振动吸收峰。 0049 实施例 5. 如表 4 所示表示了反应温度对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影响。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 1 类似, 区别仅在于 : 改变甲酸用量为 4.5g, 聚乙二醇用量为 3g, 通过改变反应温 度,。
30、 得出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变化。 0050 表 4 0051 反应温度 / 50 55 60 65 70 75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 物环氧基质量分数 / 3.8 7.6 12.8 15.3 14.6 13.8 0052 由表 4 可以看出,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随之增加, 当反应温度为65时, 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达到了 15.3。之后, 随着反应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环氧化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
31、环氧基质量分数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反应温度升 高会使反应物分子运动加速, 使得它们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增大, 从而有利于环氧化反应 的进行。但是当反应温度过高时, 环氧基在甲酸和过氧化氢作用下发生开环副反应的几率 也会增大, 从而使得环氧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下降。 而且, 温度升高会使反应体系中的甲酸和过氧化氢易于挥发, 利用率降低, 同样会降低环氧 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基质量分数。 0053 实施例 6. 将 10g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 120g 二甲苯中, 升 温至 30, 搅拌配成溶液。加入 0.02g。
32、 分子量为 1000 的聚乙二醇和 2g 苯甲酸溶液 ( 质量 百分比为 85 ), 边搅拌边加入 2g 过氧化氢溶液 ( 质量百分比为 45 ), 在 50下搅拌反 应 0.5 小时, 然后加入 0.6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 调整体系 pH 值至中性, 再加入 0.02g 抗 氧剂 Irganox 1010, 充分搅拌使之充分混合, 调整温度至 60, 使环己烷和水共沸, 搅拌 3 小时待二甲苯完全蒸除后, 将沉降出的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真 空干燥箱中于 40干燥至恒重。 0054 实施例 7. 将 20g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 。
33、200g 甲苯和甲基环 己烷的混合溶剂中, 升温至50, 搅拌配成溶液。 加入0.2g分子量为200的聚乙二醇和16g 乙酸和丙酸的混合溶液 ( 质量百分比为 89 ), 边搅拌边加入 30g 过氧化氢溶液 ( 质量百 分比为 25 ), 在 80下搅拌反应 5 小时, 然后加入 0.3mol/L 的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钾的混 合溶液, 调整体系pH值至中性, 再加入0.4g抗氧剂Irganox 1010, 充分搅拌使之充分混合, 加热至 100, 使甲苯、 二甲苯和水共沸, 搅拌 0.5 小时待有机溶剂完全蒸除后, 将沉降出的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8 7/7 页 9 环氧化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70干燥至恒重。 说 明 书 CN 101230112 B 9 1/1 页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30112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