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方法.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867957
  • 上传时间:2021-01-08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4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01271.8

    申请日:

    20081016

    公开号:

    CN101381472B

    公开日:

    2011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J9/00,C08L79/04,C08G73/06

    主分类号:

    C08J9/00,C08L79/04,C08G73/06

    申请人:

    华东师范大学

    发明人:

    何品刚,惠飞,方禹之

    地址:

    200241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优先权:

    CN200810201271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宗德;石昭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法利用电化学产生纳米氢气气泡作为模板和使吡咯聚合成聚吡咯薄膜,聚吡咯薄膜聚合成形后,只需将其从聚合溶液中取出,纳米氢气气泡自动逸出,便可将气泡模板去除,制得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简化了传统模板法制备过程中需用溶剂去除模板的步骤,并能避免溶剂对聚吡咯性质的影响。该法适于用来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这种薄膜可在制备电子器件、驱动器、传感器、超滤膜等方面得到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电化学产生纳米氢气气泡(2)电化学过程采用三电极系统,以HOPG为工作电极(1)、铂丝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1)兼作产生纳米气泡的基底电极,HOPG是高定向热解石墨,该三电极系统浸没在每升含0.01mol硫酸和1mmol吡咯的溶液中,工作电极(1)上加有电压,该电压介于-1.2V~-2.0V之间,反应时间介于2s~10s之间,工作电极(1)的表面产生纳米氢气气泡(2),纳米氢气气泡(2)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溶液中原位观察纳米氢气气泡(2)的大小和分布,纳米氢气气泡(2)的横向尺寸介于25nm~1600nm之间,纳米氢气气泡(2)的数量和大小都与所加电压的大小和反应时间有关,加较低电压和反应较长时间产生的气泡数量较少和尺寸较大,与此相反,加较高电压和反应较短时间产生的气泡数量较多尺寸和尺寸较小;第二步以纳米氢气气泡(2)作为模板,电化学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以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上的纳米氢气气泡(2)作为模板,在0.5V~0.7V的电压范围内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吡咯,扫描速度为100mV·s-1,聚吡咯薄膜(3)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上,聚合完成后将工作电极(1)从溶液中取出,洗净,氮气吹干,纳米氢气气泡(2)自动从聚吡咯薄膜(3)中逸出,得到纳米多孔聚吡咯膜(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方法,属于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吡咯是一种在电子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电导率高、稳定性好且合成容易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微米及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已经在制备电子器件、驱动器、传感器、超滤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板法是制备具有纳米结构聚合物的方法之一,通常利用如ZnO纳米线或纳米管阵列作为模板来控制聚合物聚合时的纳米结构,聚合结束后再利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去除将板,从而得到纳米多孔聚合物。背景技术的缺点是上述这种去除模板的步骤比较繁琐,此外,模板溶解过程中,溶剂还有会破坏纳米多孔聚合物的性质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传统的模板法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缺点,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方法,确切说,提出一种利用电化学产生纳米氢气气泡作为模板来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方法。该法的优点是气泡模板易于去除: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形成后,只需将其从聚合溶液中取出,不必驱赶,气泡模板会自动从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中逸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技术方案包括通过电化学产生纳米氢气气泡和以纳米氢气气泡作为模板电化学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二个步骤。工作电极浸没在硫酸和吡咯的混合溶液中,工作电极加上-1.2V~-2.0V后,其表面上产生纳米氢气气泡,工作电极加上0.5V~0.7V,聚吡咯薄膜依附在工作电极的表面上,将其从聚合溶液中取出,便可将气泡模板去除,简化了制备过程并保留了聚吡咯原有的性质。 

    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电化学产生纳米氢气气泡2 

    电化学过程采用三电极系统,以HOPG为工作电极1、铂丝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1兼作产生纳米气泡的基底电极,HOPG是高定向热解石墨,该三电极系统浸没在每升含0.01mol硫酸和1mmol吡咯的溶液中,工作电极1上加有电压,该电压介于-1.2V~-2.0V之间,反应时间介于2s~10s之间,工作电极1的表面产生纳米氢气气泡2,纳米氢气气泡2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溶液中原位观察纳米氢气气泡2的大小和分布,纳米氢气气泡2的横向尺寸介于25nm~1600nm之间,纳米氢气气泡2的数量和大小都与所加电压的大小和反应时间有关,加较低电压和反应较长时间产生的气泡数量较少和尺寸较大,与此相反,加较高电压和反应较短时间产生的气泡数量较多尺寸和尺寸较小; 

    第二步以纳米氢气气泡2作为模板,电化学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 

    以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上的纳米氢气气泡2作为模板,在0.5V~0.7V的电压范围内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吡咯,扫描速度为100mV·s-1,聚吡咯薄膜3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上,聚合完成后将工作电极1从溶液中取出,洗净,氮气吹干,纳米氢气气泡2自动从聚吡咯薄膜3中逸出,得到纳米多孔聚吡咯膜4。 

    以上第一步,参见图2(a)和图2(b),第二步,参见图2(c)和图2(d)。从原位AFM图像可以看到,在溶液中纳米氢气气泡2的位置处,在空气中气泡去除后中则成为了和气泡大小一致的纳米孔。利用不同大小和密度的纳米氢气气泡作为模板,可制得到不同孔径大小和孔密度的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去除模板容易 

    通过电化学途径形成聚吡咯薄膜3,依附在工作电极的表面上,聚合完成后,只需将工作电极1从溶液中取出,洗净,氮气吹干,作为模板的纳米氢气气泡2自动从聚吡咯薄膜3中逸出,得到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 

    2、生产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成本低廉 

    模板为纳米氢气气泡2,去除模板的步骤既不需要溶剂,也不需反复清洗,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3、产品的质量好,性能稳定 

    去除模板时不需要溶剂,杜绝了产品的性能受到溶剂的影响的可能性,确保产品质量好,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原位AFM图像,图1(b)是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原位AFM图像。图2是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流程简图,图2(a)、图2(b)、图2(c)和图2(d)是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其中,1是工作电极,2是纳米氢气气泡,3是聚吡咯薄膜,4是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图2(a)示出工作电极1上加电压前,工作电极1的表面的情况,图2(b)示出工作电极1上加负电压后,产生纳米氢气气泡2,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上,图2(c)示出工作电极1上加正电压后,吡咯聚合成聚吡咯薄膜3,将纳米氢气气泡2包裹在其中,依附在工作电极1的表面上,图2(d)示出聚吡咯薄膜3中的纳米氢气气泡2自动逸出,得到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有的实施例完全按照上述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下每个实施例仅罗 列关键的技术数据。 

    仪器:原子力显微镜是NanoScope IIIa SPM系统(DigitalInstruments,Inc.,美国)。“E”或“J”扫描头,在液体中成像选用弹性系数为0.58N/m左右,共振频率为5.0-9.5kHz的NP-S针尖(Veeco/DI,美国)。在空气中成像时选用弹性系数为60N/m左右,共振频率为260-420kHz的硅针尖(MikroMasch,俄罗斯)。扫描速率为12Hz,严格保持室内温度在25±2℃。电化学控制在CHI600B(CHInstrument,美国)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采用三电极系统:以HOPG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试剂和材料: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作工作电极,兼作产生纳米气泡和吡咯聚合的基底。硫酸(H2SO4,优级纯,中国化学试剂总公司),吡咯(分析纯,国药集团),HOPG(尺寸:1.2cm×1.2cm,ZYA级,Mikromasch Co.),实验用水为经过Millipore(Millipore Corp.,美国)处理的超纯水,电导率为18.2MΩ·cm。 

    实施例1: 

    第一步中,工作电极1的电压为-1.9V,反应时间为1s,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原位观察,观察到产生的纳米氢气气泡2的尺寸为45 

    nm~125nm,每5μm×5μm的范围内气泡的个数大于300;第二步中,从原位AFM图像可以看到,利用加-1.9V电压1s产生的纳米氢气气泡2作为模板,得到的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孔的尺寸为45-125nm,孔的数量为每5μm×5μm的范围内约300个。参见图1(a)。 

    实施例2: 

    第一步中,工作电极1的电压为-1.5V,反应时间为10s,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原位观察,观察到产生的纳米氢气气泡2的尺寸为40nm~365nm,每5μm×5μm的范围内气泡的个数约为150;第二步中,从原位AFM图像可以看到,利用加-1.5V电压10s产生的纳米氢气气泡2作为模板,得到的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4的孔的尺寸为60nm~400nm,孔的数量为每5μm×5μm的范围内约150个。参见图1(b)。

    关 键  词:
    一种 纳米 气泡 模板 制备 多孔 吡咯 薄膜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以纳米气泡为模板制备纳米多孔聚吡咯薄膜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8679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