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L-ATC水解酶和编码基因及其重组表达蛋白质的应用.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8865090
  • 上传时间:2021-01-08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1.4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5111.9

    申请日:

    20111117

    公开号:

    CN102433313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9/14,C12N15/55,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P13/12

    主分类号:

    C12N9/14,C12N15/55,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P13/12

    申请人:

    天津启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智慧,刘磊,姚瑞娟,王文芳

    地址: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通街与洞庭路交口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S1006室

    优先权:

    CN201110365111A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侯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ATC水解酶和编码基因序列及其重组表达蛋白质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来源于假单胞菌(保藏号CGMCCNo.5315)的L-ATC水解酶是序列表中SEQID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或将SEQID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替代、缺失或添加具有与SEQIDNo.1相同活性的由SEQIDNo.1衍生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是序列表中SEQIDNo.2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将来源于假单胞菌的L-ATC水解酶基因克隆并表达制备重组酶,可用于生物法水解L-ATC生产N-氨甲酰-L-半胱氨酸(L-NCC),进一步用于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

    权利要求书

    1.一种L-ATC水解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1氨基酸残基序列或将SEQ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替代或添加且具有与SEQNo.1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L-ATC水解酶的编码基因,它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是序列表SEQ ID No.2的核苷酸序列;2)编码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 3.一种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基因的表达载体。 4.一种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基因的细胞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因的细胞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体系为原核细胞系统。 6.权利要求1所述的L-ATC水解酶在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来源于假单胞菌的一种L-ATC水解酶的编码基因,以及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与应用。 

    背景技术

    L-ATC水解酶(L-ATC hydrolyse)是一种催化L-ATC(L-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L-2-amino-Δ2-thiazoline-4-carboxylic acid)水解产生N-氨甲酰-L-半胱氨酸(N-carbamyl-L-cysteine,L-NCC)的酶。因为L-NCC可作为中间产物,经N-氨甲酰-L-半胱氨酸酰胺水解酶(L-NCC酰胺水解酶)催化生成终产物L-半胱氨酸,所以L-ATC水解酶是参与酶法转化生产L-半胱氨酸的重要成员之一。具体过程参见附图1。 

    L-半胱氨酸(L-cysteine)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是一种α氨基酸,它的存在可以保持蛋白质的稳定性,同一条或不同多肽链两个L-半胱氨酸残基间以二硫键(-S-S-)连接,使蛋白质具有稳定的空间立体结构。L-半胱氨酸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日益受到重视。目前L-半胱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毛发水解后还原法、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和酶法合成法等。近年来,以微生物为酶源,采用酶法制备氨基酸的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微生物酶法具有特异性强、生产工艺简单、副反应和副产物少等优点。特别是近年来,以酶法合成替代难于用发酵法生产的氨基酸,有了显著的进步。目前,有3种微生物酶法转化合成L-半胱氨酸的工艺路线:(1)以3-氯L-丙氨酸为前体物的L-半胱氨酸酶法合成;(2)以O-乙酰丝氨酸为前体物的酶法合成L-半胱氨酸;(3)以DL-ATC为前体物的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 

    DL-ATC是以丙烯酸甲酯为前体物合成的化工产品。日本学者Sano等于1977年以添加甘油和DL-ATC的极限培养基进行筛选,从388个土样中筛选到一株嗜硫氮杂环戊烯假单胞菌AJ3854,该菌株可以以DL-ATC为底物合成L-半胱氨酸。以培养18h的AJ3854细胞为酶源,添加1%DL-ATC·3H2O、1%KH2PO4和0.14%盐酸羟胺的缓冲液为底物溶液,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30℃反应24h后,在反应液中可产生6.1g/L的L-半胱氨酸(反应过程中有部分L-半胱氨酸氧化为L-胱氨酸,均以L-半胱氨酸计)。Sano又以其实验室中37个属的463株菌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这些菌株以DL-ATC为底物的L-半胱氨酸合成能力,研究发现,除了假单胞菌之外,其余22株菌(分属13个属)也可以以DL-ATC为底物合成L-半胱氨酸,这些属的代表菌株及其转化能力如表1所列。 

    表1不同细菌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产量 

    对DL-ATC酶法合成L-半胱氨酸转化途径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79年,日本学者Sano提出了完成该转化过程的两种假设:一种是以S-氨甲酰-L-半胱氨酸(S-carbamyl-L-cysteine,L-SCC)为中间产物的S-代途径;另一种是以L-NCC为中间产物的N-代途径,反应过程和酶系如附图1所示。其中以N-氨甲酰-L-半胱氨酸为中间产物的转化途径最初于1998年由Tamura报道。该学者对L-半胱氨酸合成菌株假单胞菌ON-4a和AJ3865进行研究,诱导实验发现,如果分别以DL-ATC、L-NCC和L-SCC为诱导物进行细胞培养,诱导后的细胞加入不同的底物进行酶活测定,仅DL-ATC诱导后的细胞具有L-ATC水解酶活性;而且各种细胞均有L-NCC酰胺水解酶活性而无L-SCC酰胺水解酶活性,而且各种细胞均不能够利用N-氨甲酰-D-半胱氨酸、S-氨甲酰-L-半胱氨酸和S-氨甲酰-D-半胱氨酸为底物进行酶促反应生成L-半胱氨酸。Tamura还对中间产物进行了纯化,纯化后的产物经过红外光谱扫描、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与标准的N-氨甲酰-L-半胱氨酸完全相同,因此证明了这两株菌进行以L-NCC为中间产物的L-半胱氨酸合成代谢途径。 

    目前,有关酶法合成L-半胱氨酸相关酶系的报道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L-ATC水解酶及其编码基因,获得活力较高的重组酶,并且这种L-ATC水解酶可在制备L-NCC及进一步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中应用。 

    本发明申请人从污泥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新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R-101,于2011年10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CGMCC No.5315,它进行以L-NCC为中间产物的 L-半胱氨酸合成代谢途径,涉及ATC消旋酶、L-ATC水解酶和L-NCC酰胺水解酶等3个酶的协同催化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L-ATC水解酶,来源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R-101,是序列表中SEQ ID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或将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替代或添加且具有与SEQ ID No.1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 

    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是由17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 

    本发明所提供的L-ATC水解酶的编码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 

    (1)序列表中SEQ ID No.2的DNA序列,由519个碱基组成; 

    (2)编码序列表中SEQ ID No.1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 

    含本发明基因的表达载体及细胞体系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的细胞体系为原核细胞体系。 

    本发明重组L-ATC水解酶蛋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培养含有L-ATC水解酶表达载体的宿主菌E.coli BL21/pET-21a(+)-atcB,该细胞体系为原核细胞体系,在所规定的蛋白质表达条件下,获得表达产物L-ATC水解酶。 

    本发明的L-ATC水解酶及其变法基因可在制备L-NCC及进一步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中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一株假单胞菌中成功地克隆到一个新的L-ATC水解酶基因并进行了表达/重组酶的制备和转化等研究,本发明涉及的L-ATC水解酶的氨基酸序列通过GenBank Blast发现,与来自Pseudomonas sp.StrainBS的atcB(GenBank:BAD15359.1)的同源性为90%,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利用高效表达L-ATC水解酶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1a(+)-atcB,水解L-ATC生产L-NCC,催化效率高,发酵成本低,且反应液中成分单一,后续分离纯化方便,生成的L-NCC可作为L-半胱氨酸的中间体,因此本发明在L-半胱氨酸和L-胱氨酸的工业化生产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化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S-代和N-代途径示意图; 

    图2:是Pseudomonas sp.QR-101的L-ATC水解酶与数据库中已知序列L-ATC水解酶(GenBank:BAD15359.1)的核苷酸序列比对。 

    图3:是重组质粒pET-21a(+)/atcB的图谱。 

    图4:是基因工程菌E.coliBL21/pET-21a(+)-atcB的酶切鉴定图。其中:泳道M:DNAMarker15000;泳道1:Bam HI单酶切质粒;泳道2:Bam HI和Hind III双酶切质粒pET-21a(+)-atcB(+);泳道3:Bam HI和Hind III双酶切质粒pET-21a(+);泳道4:以Pseudomonas sp.QR-10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的PCR产物;以质粒pET-21a(+)-atcB为模板的PCR产物。 

    图5:是基因工程菌E.coliBL21/pET-21a(+)-atcB表达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其中,泳道1:Pseudomonas sp.QR-101;泳道2:基因工程菌E.coliBL21/pET-21a(+)-atcB;泳道3: E.coli BL21/pET-21a(+)。 

    图6:是酶催化L-ATC生成L-NCC的薄层层析图谱。其中,第1道:L-ATC标准品;第2道:L-NCC标准品;第3道:酶催化反应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L-ATC水解酶的克隆及一级结构特征 

    本发明人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R-101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Hind III酶切基因组DNA,用胶回收试剂盒从1.2%的琼脂糖凝胶上分别回收2-9kb的HindIII酶切片段,将回收的酶切片段连接在经相同酶切处理的pUC18载体上,转入E.coli JM109中,在涂有X-gal和IPTG的平板上进行蓝白初筛。 

    将含有插入片段的重组白色单菌落,分别挑入每孔含50uL LB培养基,37℃过夜培养后,加入100μL 0.6%L-ATC作为底物,同时加入L-NCC酰胺水解酶(其基因序列见序列表SEQ IDNo.3)0.5U,于35℃振荡30min,分别加入150uL酸性茚三酮进行显色反应,以不加培养液的空白作为对照。 

    通过微孔板复筛较高活性的重组子,并抽提质粒,然后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阳性重组子PU113中含有插入片段为2630bp,在其中位于230-748bp间有一个完整的读码框,为519bp(SEQ ID No.2),G+C含量为61.46%,编码173aa,其计算分子量为19.25kD。将该DNA序列通过GenBankBlast发现,与来自Pseudomonas sp.StrainBS的atcB(GenBank:BAD15359.1)的同源性为92%,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因此,本发明的L-ATC水解酶基因序列不同于现有文献报道的类似酶的序列,它是一个新基因。 

    实施例2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重组L-ATC水解酶的表达 

    根据测序结果,按照该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两末端序列设计引物P1和P2,其中上游P1:5’-CCCGGA TCC ATG AGT GAT AAG CCA GTC CAC AG-3’含有Bam HI酶切位点;下游引物P2:5’-CCC AAGCTT TCATTT CTGGCC ACC CTGTTGTT-3’含有HindIII酶切位点。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R-101的基因组为模板,按如下PCR程序进行DNA扩增: 

    94℃变性1min,66℃复性1min,72℃延伸1min,扩增反应进行30个循环。 

    PCR扩增产物经Bom HI和HindIH双酶切后,连接到经相同酶切后的载体pET-21a(+),构建重组子pET-21a(+)/atcB。 

    获得的重组子pET-21a(+)/atcB采用CaCl2法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经鉴定后获得BL21(pET-21a(+)/atcB)工程菌。 

    将BL21(pET-21a(+)/atcB)工程菌于37℃活化过夜,按1∶100转接到100mL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加入终浓度为1mM的IPTG,37℃继续培养3h;4℃,6,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加入0.1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8.0)悬浮洗涤后,6,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重复洗涤一次,加入磷酸钾缓冲液制成酶源细胞悬液。 

    实施例3 

    L-ATC水解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原理:采用酸性茚三酮法。L-ATC水解酶水解L-ATC生成L-NCC,L-NCC能被L-NCC酰胺水解酶分解生成L-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在煮沸的条件下与酸性茚三酮试剂生成红色物质,在560nm下有最大吸收,其颜色深浅与L-半胱氨酸的量成正比。 

    (2)方法:在1%的L-ATC的溶液中加入6%的K2HPO4至pH值7.5配成底物终浓度为0.75%的溶液,然后取1mL的底物溶液,加入0.5mL实施例2制备的酶源细胞悬液,同时加入50UL-NCC酰胺水解酶,于37℃水浴中反应10min。 

    反应液中L-半胱氨酸含量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取反应液0.2mL,加入0.2mL冰醋酸,再加入0.2mL酸性茚三酮试剂(称取250mg茚三酮,溶于6mL乙酸和4mL浓盐酸的混合液中),于沸水浴中反应10min,然后立即在冷水中冷却,最后加入2.4mL工业酒精,总体积3mL,放置10min后于560nm下比色,以不加酶源细胞悬液的反应液作空白对照。 

    L-半胱氨酸测定标准曲线的建立:精确配制1mmol/L L-半胱氨酸标准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以下浓度:0,0.1,0.2,0.3,0.4,0.5,0.6,0.7,0.8,0.9,1mmol/L。分别取0.2mL不同稀释度的溶液加入0.2mL冰醋酸,再加入0.2mL酸性茚三酮试剂,于沸水浴中反应10min,然后立即在冷水中冷却,最后加入2.4mL工业酒精,总体积3mL,放置10min后于560nm下比色,以L-半胱氨酸的浓度为横坐标、以A560nm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酶活力定义: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每分钟生成1微摩尔L-半胱氨酸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测定相应的L-ATC水解酶活力,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酶源细胞的酶活可达1045U/g。 

    取150g/L的酶源细胞悬液20mL,加入6.25g/L的L-ATC底物溶液80mL混合,在35℃下进行催化反应2h,反应完毕后的反应液经三氯乙酸去除蛋白后进行薄层层析(展层液配比为:异丙醇∶浓氨水=1∶1),与标准品进行对照,结果见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3展层道,酶催化L-ATC后的产物为L-NCC(图中所示还有少部分底物L-ATC未转化成产物L-NCC)。 

    实施例4 

    以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菌体为酶源细胞,转化L-ATC生产L-半胱氨酸 

    L-NCC是酶法转化DL-ATC(或L-ATC)合成L-半胱氨酸过程的中间产物。L-ATC水解酶能够催化水解L-ATC生成L-NCC,L-NCC再经L-NCC酰胺水解酶催化生成终产物L-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饲料工业。 

    ①反应体系组成: 

    底物:5g/L的L-ATC 

    反应温度:35℃ 

    PH:8.0 

    酶源细胞悬液:8g/L 

    L-NCC酰胺水解酶:500U/L 

    ②转化率: 

    酶源细胞悬液为8g/L,底物L-ATC的浓度为5g/L,反应体系为3L,35℃反应2h后,在上述条件下,底物转化率约为85%。 

    关 键  词:
    一种 ATC 水解 编码 基因 及其 重组 表达 蛋白质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L-ATC水解酶和编码基因及其重组表达蛋白质的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86509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